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善同

作品数:278 被引量:3,089H指数:30
供职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34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8篇经济管理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社会学
  • 6篇政治法律
  • 2篇水利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0篇经济增长
  • 22篇中国经济
  • 21篇产业结构
  • 18篇服务业
  • 18篇城市
  • 15篇制造业
  • 14篇区域经济
  • 14篇经济发展
  • 13篇投入产出表
  • 13篇产出表
  • 12篇劳动力
  • 11篇实证
  • 11篇企业
  • 10篇经济结构
  • 10篇城市化
  • 9篇人口
  • 9篇协调发展
  • 8篇对外贸易
  • 8篇政府
  • 6篇新经济

机构

  • 236篇国务院发展研...
  • 44篇清华大学
  • 19篇北京大学
  • 18篇国务院发展研...
  • 10篇中国地质大学...
  • 9篇中国社会科学...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7篇对外经济贸易...
  • 7篇西北大学
  • 6篇南京财经大学
  • 6篇中央财经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厦门大学
  • 5篇首都经济贸易...
  • 4篇北京信息科技...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数...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北京语言大学

作者

  • 262篇李善同
  • 40篇侯永志
  • 31篇何建武
  • 19篇许召元
  • 18篇翟凡
  • 17篇吴三忙
  • 15篇刘云中
  • 13篇冯杰
  • 13篇刘勇
  • 10篇行伟波
  • 9篇高传胜
  • 8篇倪红福
  • 8篇王慧炯
  • 7篇高春亮
  • 6篇冯杰
  • 6篇高颖
  • 6篇张少军
  • 5篇陈波
  • 5篇段志刚
  • 4篇林家彬

传媒

  • 21篇调查研究报告
  • 16篇数量经济技术...
  • 15篇经济研究参考
  • 7篇管理世界
  • 6篇中国人口·资...
  • 6篇管理评论
  • 5篇经济研究
  • 5篇改革
  • 5篇中国软科学
  • 5篇冶金经济与管...
  • 5篇新经济导刊
  • 4篇上海经济研究
  • 4篇统计研究
  • 4篇经济要参
  • 4篇经济与管理
  • 3篇发展研究
  • 3篇管理科学学报
  • 3篇中国水利
  • 2篇世界经济
  • 2篇财经

年份

  • 8篇2023
  • 8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11篇2012
  • 4篇2011
  • 16篇2010
  • 13篇2009
  • 15篇2008
  • 12篇2007
  • 18篇2006
  • 11篇2005
  • 19篇2004
2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亳州市劳务输出情况调研报告
2007年
本文通过对安徽亳州市外出务工农民的访谈,总结了目前农民务工选择的一些特点,以及务工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其中超负荷劳动和低技能水平将导致未来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因此政府有必要在保护农民工权益方面加强立法和监督,并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改革;此外,外出务工者会在不同阶段做出适当的个人选择,政策制订者应当考虑这种变化,循序渐进地推进城市化,劳务输出地也应注重自我建设和发展,为务工者提供更多的出路和选择。
李善同高颖
关键词:劳务输出农民工
发展服务业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2002年
李善同侯永志
关键词:服务业经济结构调整国际竞争力WTO就业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十大趋势
2004年
通过对国家政策导向和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动态分析,未来我国的区域发展存在以下十大趋势:
李善同冯杰侯永志
关键词:区域经济城市化经济合作产业转移基础设施
经济服务化的中国悖论与中国推进经济服务化的战略选择被引量:26
2007年
经济服务化是世界经济发展、转型和升级的一般趋势,然而,在中国却存在一定的悖论:服务业不仅占GDP的比重低,而且也远未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除了统计方面的原因外,中国生产者服务的内部供给现象严重,而外部化、专业化发展不足则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中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以工业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决定了经济服务化的战略重点只能选择生产者服务业。鉴于服务业经验品特征明显、其发展对制度敏感等特点,中国需要从市场制度和环境建设等方面着手,促进生产者服务的外部化、专业化发展;同时,要立足于制造业大国的现有基础,通过生产者服务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途径,加快经济服务化进程。
高传胜李善同
关键词:经济服务化中国经济制造业互动发展
中国省际贸易的演变趋势、特征与展望:1987-2007被引量:22
2013年
省际贸易对一国经济的重要性,并不能因为经济全球化而受到丝毫的忽视。本文首次采用中国5年30省份的投入产出表,总结了1987-2007年间中国省际贸易的演变趋势与特征:第一,中国省际贸易保持了高速增长,2007年省际贸易总额是国际贸易总额的2倍,东部地区始终是省际贸易的主体;且对于省际贸易来说,GDP的影响可能大于距离的影响。第二,省际贸易保持着很高的集中度,与GDP的高集中度存在高度的重合。第三,中国各省的省际贸易依存度存在上升的趋势,表明中国国内市场的一体化程度不断增强;2007年省际贸易依存度是国际贸易依存度的3倍,表明国内市场一体化的程度仍远高于国际市场一体化的程度;此外,东部的省际贸易依存度高于中西部地区。第四,各省对外贸易中,省际贸易的比重呈现出下降趋势,表明国内市场的一体化速度慢于国际市场;但从比重来说,中国大多数省份的对外贸易仍然以省际贸易为主。第五,长期保持省际贸易逆差的省份大多属于中西部地区。
张少军李善同
关键词:省际贸易引力模型
交通发展、时空压缩与产业区位效应——以公路建设为例被引量:6
2022年
本文通过对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地区制造业空间分布的研究,分析了交通发展促使时空压缩的产业区位效应,即中国不断改善的交通条件如何影响资源禀赋、市场潜力、集聚经济等区位因素在塑造经济空间中的作用及其变化。研究发现,交通发展会重塑地区间的产业竞争优势,可能率先导致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成为产业空间分布的离散力;在交通可达性提高到一定临界值之前,时空压缩使得在市场、产业基础等方面具有优势的地区对于产业布局吸引力进一步强化。但随着交通可达性的进一步提升,经济集聚所创造的市场、产业基础等优势会逐步弱化,进而成为产业布局的离散力。辩证地认识交通发展对地区内生异质性竞争优势的影响,能够为区域产业政策及协调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王菲李善同
关键词:交通发展产业区位公路建设区位因素
中国“十一五”直面八个挑战待解八大问题
2003年
李善同侯永志
关键词:政府职能就业结构小康社会对外贸易农村经济
中国城市服务业空间分布的特征及演变趋势分析被引量:18
2014年
本文通过区位基尼系数、集中率、区位商等指标,分析了中国城市服务业空间分布的特征和演变趋势。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中国城市服务业总体的集聚水平较高,明显高于第二产业集聚水平,一半以上的服务业增加值只集中在服务业发达的30个城市。(2)中国城市服务业有明确的集聚方向。行政等级高、经济规模大的城市以及沿海城市是服务业的主要集聚区。(3)服务业呈现出不断上升的集聚趋势,带动了整体经济的集聚。
李华香李善同
关键词:服务业
“十二五”至2030年我国经济增长前景展望
本文采用情景分析法对“十二五”至2030年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进行模拟分析,从而揭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风险及可能的政策选择。提出中长期内中国经济仍然有保持较快增长的潜力,中长期内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是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
李善同刘云中许召元何建武
关键词:经济增长风险评估情景分析法
消费视角下中国各省份碳排放驱动因素探究被引量:7
2022年
对经典消费视角碳排放的概念进行拓展,基于Kaya恒等式和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利用结构分解分析方法,分析中国各省份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规模的增长始终是促进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碳排放强度和能源强度的下降则是抑制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在“双碳”目标驱动下,能源结构的低碳化或将成为抑制碳排放增长的关键因素;产业结构的优化对抑制碳排放的增长具有重要结构性意义。
潘晨李善同刘强
关键词:结构分解分析
共2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