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华举

作品数:5 被引量:16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岩溶
  • 2篇钙华
  • 1篇动力条件
  • 1篇岩溶系统
  • 1篇氧同位素
  • 1篇水动力条件
  • 1篇碳酸酐酶
  • 1篇碳氧同位素
  • 1篇同位素
  • 1篇资源保护
  • 1篇小气候
  • 1篇旅游
  • 1篇旅游资源
  • 1篇旅游资源保护
  • 1篇喀斯特地区
  • 1篇控制机
  • 1篇控制机理
  • 1篇控制研究
  • 1篇灰岩
  • 1篇降水

机构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不来梅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5篇李华举
  • 2篇刘再华
  • 2篇姜光辉
  • 1篇孙海龙
  • 1篇姜殿强
  • 1篇廖长君
  • 1篇吴吉春
  • 1篇韩军
  • 1篇郭芳

传媒

  • 2篇中国岩溶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地球科学(中...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CaCO_3-CO_2-H_2O岩溶系统的平衡化学及其分析被引量:75
2005年
在介绍了CaCO3-CO2-H2O岩溶系统平衡化学的原理后,对平衡化学的控制因素,包括温度、CO2分压、体系的开放程度、离子强度效应、同离子效应、酸效应、碱效应、离子对效应进行了分析,并与CaMg(CO3)2-CO2-H2O岩溶系统平衡化学作了对比。结果显示,天然开放的岩溶系统的平衡pH值范围为6.80~8.40,在此pH值范围内,水中的碳组分主要以HCO-3形式存在;与开放系统相比,在其它条件相同情况下,封闭系统的平衡pH值较高,而平衡[Ca2+]和平衡[HCO-3]较低,特别是在低CO2分压时,两者的差异更明显;在封闭系统条件下,两种不同的纯CaCO3-CO2-H2O饱和溶液相混合,将导致溶液对CaCO3重新具有侵蚀性;离子强度效应、酸效应和离子对效应使方解石的溶解度增加,而同离子效应和碱效应使方解石的溶解度降低;与方解石溶解平衡相比,其它条件相同时,白云石溶解平衡pH较高,在温度<70℃时溶解度较大,但在温度>70℃时溶解度较小。
刘再华W.Dreybrodt韩军李华举
关键词:分压
森林覆盖的喀斯特地区表层岩溶带的产流阈值被引量:24
2008年
选择中国南方喀斯特森林石山地区的表层岩溶带中出露的泉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泉水水位、pH、电导率、水温和降水的连续监测,发现表层岩溶带的降水补给的产流阈值为12 mm。同时分析了不同降水补给引起的表层岩溶泉pH、温度、电导率的变化规律。雨季pH在降水后出现暂时的降低,电导率和水温出现暂时的升高。旱季pH、电导率等表现出比雨季更复杂的变化。按照水位、pH、电导率、水温对降水补给的反应的强弱不同,将表层岩溶带对降水的反应分成三个等级。第一等级为表层岩溶泉的流量等都不发生变化;第二等级是表层岩溶泉的4个指标有部分发生微小缓慢的变化;第三等级是表层岩溶泉的4个指标发生显著的变化。表层岩溶带的产流阈值是区别有效降雨和无效降水的标准,并对理解岩溶地下水的形成有帮助。
姜光辉吴吉春郭芳李华举孙海龙
关键词:表层岩溶带降水量喀斯特地区
灰岩和白云岩溶解速率控制机理的比较被引量:39
2006年
碳酸盐岩溶解的速率控制过程包括:(1)岩石表面上的非均相化学反应;(2)离子从岩石表面通过扩散向溶液中的传输;(3)CO2向H+和HCO-3的转换.通常是这3个过程中的最慢过程决定着碳酸盐岩的溶解速率.然而,实验和理论分析发现,在条件相似的情况下,白云岩的初始溶解速率不仅只有灰岩的1/3~1/60,而且灰岩和白云岩的溶解呈现出不同的速率控制机理.如对灰岩而言,在实验中加入能催化CO2转换反应的生物碳酸酐酶(CA)后,其溶解速率增加出现在CO2分压>100Pa的区域,最高可达10倍;而对白云岩,其溶解速率增加出现在CO2分压<10000Pa的区域,且增加仅3倍左右.此外,虽然2类岩石的溶解也均受水动力条件(旋速或流速)的控制,且主要出现在CO2分压<1000Pa的区域,但灰岩的溶解对水动力条件的变化比白云岩溶解更敏感.这些发现在解释和揭示自然界白云岩和灰岩岩溶发育及其相关资源环境问题的差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刘再华W.Dreybrodt李华举
关键词:碳酸酐酶水动力条件
钙华沉积机制的研究现状及展望被引量:29
2006年
通过分析大量相关文献并结合作者近年来的工作成果,总结了四种钙华沉积模式:泉水、河流障、湖泊以及沼泽钙华沉积;综合讨论了气候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生物作用等因素对钙华沉积的影响。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今后的工作要从碳酸钙沉积反应的热力学、动力学和晶体生长等微观过程进行研究,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钙华沉积的机制,以便为钙华景观的科学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李华举廖长君姜殿强姜光辉
关键词:钙华旅游资源保护
钙华年层的形成及气候环境因素控制研究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对当今气候环境的变化日益重视,从而相关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多。钙华作为地表次生碳酸钙沉积物,蕴含着丰富的气候环境信息,而受到环境学者尤其是岩溶学者的极大关注。 冰芯和珊瑚年层记录提...
李华举
关键词:钙华碳氧同位素小气候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