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光玉

作品数:146 被引量:354H指数:10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8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5篇医药卫生
  • 14篇生物学

主题

  • 102篇病毒
  • 42篇肝炎
  • 35篇基因
  • 35篇肝炎病毒
  • 33篇汉滩病毒
  • 32篇汉坦病毒
  • 30篇细胞
  • 23篇出血热
  • 21篇肾综合征
  • 21篇综合征
  • 20篇蛋白
  • 20篇真核
  • 20篇肾综合征出血...
  • 20篇综合征出血热
  • 19篇真核表达
  • 19篇核表达
  • 19篇丙型
  • 18篇免疫
  • 18篇丙型肝炎
  • 18篇丙型肝炎病毒

机构

  • 143篇第四军医大学...
  • 6篇中国预防医学...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解放军第30...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卫生部
  • 1篇兰州军区兰州...
  • 1篇延安大学
  • 1篇陕西省疾病预...
  • 1篇西北政法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延安市疾病预...

作者

  • 146篇李光玉
  • 100篇白雪帆
  • 71篇黄长形
  • 58篇杨为松
  • 53篇潘蕾
  • 30篇周永兴
  • 23篇王平忠
  • 21篇贾战生
  • 20篇李新红
  • 20篇张岩
  • 19篇牟丹蕾
  • 17篇孙永涛
  • 15篇姚志强
  • 14篇陈红梅
  • 12篇张文彬
  • 11篇魏欣
  • 11篇傅恩清
  • 11篇李羽
  • 11篇李谨革
  • 11篇杜德伟

传媒

  • 27篇第四军医大学...
  • 13篇中国病毒学
  • 10篇中华微生物学...
  • 8篇医学研究生学...
  • 7篇肝脏
  • 6篇世界华人消化...
  • 5篇中华传染病杂...
  • 4篇中国人兽共患...
  • 4篇陕西医学杂志
  • 4篇西北国防医学...
  • 4篇细胞与分子免...
  • 4篇中华肝脏病杂...
  • 3篇中华实验和临...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医学会全...
  • 2篇中国科协第五...

年份

  • 3篇2007
  • 16篇2006
  • 14篇2005
  • 22篇2004
  • 13篇2003
  • 20篇2002
  • 7篇2001
  • 11篇2000
  • 14篇1999
  • 6篇1998
  • 9篇1997
  • 9篇1996
  • 2篇1995
1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汉坦病毒基因的PCR-ELISA方法建立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建立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患者血清标本中HV基因的PCR ELISA方法。方法 设计并合成互补于HVS基因片段的标记引物 ,对 10 8例HFRS患者血清进行巢式RT PCR扩增 ,并用酶免方法分析扩增产物。结果  10 8例患者不同病日采集的血清标本的巢式RT PCR平均检出率仅为 6 2 0 % ,而PCR ELISA平均检出率为 81 5 %。结论 PCR
韦三华白雪帆潘蕾李光玉陈红梅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多聚酶链反应汉坦病毒PCR-ELISA免疫诊断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汉坦病毒(HTV)
1996年
目的探讨RT-RCR、双McAb夹心法ELISA和IFA三种方法检测汉坦病毒RNA及抗原的敏感性。方法采用RT-PCR、双McAb夹心法ELISA和IFA三种方法检侧汉坦病毒A9株细胞培养物中病毒RNA和抗原。结果RT-PCR敏感性最高,种毒后1天即可检出病毒RNA;其次为ELISA,种毒后2天可检出冻融细胞上清内的病毒抗原;IFA检出感染细胞内病毒抗原的最短时间为72小时。PCR产物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毒株与汉坦病毒76-118株M片断的同源性为81.8%,从而验证了RT-PCR的特异性。结论RT-PCR的敏感性高于双McAb夹心法ELISA和IFA。
孙永涛白雪帆黄长形杨为松张斌李光玉张文彬
关键词:汉坦病毒聚合酶链反应RNART-PCR
汉滩病毒S片段基因cDNA 3′端非编码区对核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1997年
为了探讨汉滩病毒S片段cDNA3′端非编码区基因对核蛋白表达的影响,先后构建了两个核蛋白的表达质粒(pBVS22和pBVSX),其中pBVS22不含非编码区基因,pBVSX含有3′端非编码区基因。比较两者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核蛋白的水平后发现3′端非编码区对核蛋白的表达有明显的负调控作用,表达量下降近50%。可能的原因是非编码区中含有非常丰富的AT碱基。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高汉滩病毒核蛋白的表达量积累了经验,也为高效表达其它病毒结构蛋白提供了有益的资料。
黄长形杨为松杭长寿白雪帆李光玉李新红孙永涛孙永涛
关键词:汉滩病毒
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及其向肝细胞样细胞的诱导分化
目的建立稳定的胎儿间充质干细胞(FMSCs)体外培养扩增体系,探索其在体外诱导为肝细胞样细胞的分化潜能。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人FMSCs,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特异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加HGF、FGF-4...
贾战生魏欣王春雨刘秋平李光玉李羽白雪帆
文献传递
输血传播病毒TTV致病性的探讨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通过病例对比 ,进一步研究 TTV是否有致病性 ;对 1例西安地区非甲 -非戊型肝炎但血清 TTV阳性患者套式 PCR终产物纯化测序 ,在验证我们 TTV DNA检测正确性的同时初步研究西安地区 TTV流行株部分分子生物学特点 .方法 在 TTV ORF1区参照文献 [1]设计一套套式 PCR引物 ,并建立稳定的套式 PCR检测法 ,对西安地区 119例非甲 -非戊型肝炎患者及 16 2例健康有偿献血员进行 TTV对比检测和统计学处理 ;对 1例患者套式 PCR终产物纯化测序 ,用 DNAsis软件在计算机上与中国 1株做同源性比较阳性 .结果  119例非甲 -非戊型肝炎患者中 37例 TTV DNA阳性 ,阳性率 31.1% ;16 2例健康有偿献血员中 TTV DNA阳性 30例 ,阳性率 18.5 % ;两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 .0 5 ,χ2 =5 .2 5 1) .对 1例非甲 -非戊型肝炎患者血清 TTV套式 PCR终产物纯化直接测序 ,测得 143bp序列 ,经计算机比较 ,其与中国 1株同源性为 6 5 .0 % ,差异率为 35 .0 % (>30 .0 % ) .其中6 2 bp序列同源性高达 75 .8% .结论  TTV可能有致病性 ;西安地区可能存在新的
傅恩清白雪帆王平忠潘蕾李光玉陈红梅杨为松周永兴
关键词:输血病毒传播输血传播病毒聚合酶链反应
B型超声对门脉高压症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6
1999年
目的应用B型超声(简称B超)测量肝脏回声、脾脏大小、门静脉主干直径(MPVD)及脾静脉直径(SVD)等多项指标,以探讨更准确的诊断门脉高压症的方法.方法以电子内镜直接观察有无食管静脉曲张作为金指标,将患者分为门脉高压症组(A组)104例,男87例,女17例,年龄16岁~66岁;对照组(B组)91例,男81例,女10例,年龄16岁~65岁.再以B超测得的MPVD,SVD,脾脏厚度及肝脏回声对两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诊断门脉高压症的可疑指标为:MPVD13cm~14cm,门脉高压症的阳性率为547%;脾脏厚度46cm~55cm,阳性率716%.诊断的有力指标为:MPVD≥14cm,门脉高压症的阳性率954%;SVD≥09cm,阳性率956%;脾脏厚度≥55cm,阳性率953%;肝脏回声2,3级,阳性率968%.诊断的确定指标:SVD≥09cm+肝脏回声2,3级;MPVD≥13cm+肝脏回声2,3级;MPVD+SVD+肝脏回声+脾脏厚度≥46cm;其阳性率均为100%.结论SVD及肝脏回声是B超诊断本病最重要的指标,4项综合分析比单项门静脉测量符合率更高.
李梅春周永兴郝春秋雷香娥李光玉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超声波诊断
人中性粒细胞多肽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2004年
目的 构建人中性粒细胞多肽 1(HNP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为探讨HNP1基因工程生产的可能性奠定基础。方法 从健康人中性粒细胞中提取总RNA ,用RT PCR方法扩增出HNP1基因cDNA片段 ,将纯化PCR产物与pMD18 T载体连接 ,经酶切鉴定及测序确证 ,将其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V5 His TOPO中 .用脂质体转染COS 7细胞 ,用BA ELISA法检测转染细胞上清中HNP1的表达。结果 从人中性粒细胞中克隆出人HNP1基因 ,经测序分析与GenBank公布的人HNP1核苷酸序列完全一致 ,并在COS 7细胞中获高效瞬时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V5 His TOPO/HNP1,为后续哺乳动物工程细胞株的建立奠定了实验基础。
刘娟孙永涛李光玉刘秋平翟嵩王福祥
关键词:人中中性粒细胞真核表达载体多肽PCDNA3T载体PCR产物
小鼠对HBV DNA疫苗的免疫应答及细胞因子的免疫佐剂效应被引量:10
2001年
目的 :观察编码小鼠 IL- 2及 IL- 12的真核表达载体 ,对 HBV DNA疫苗诱导 Balb/ c小鼠 (H- 2 d )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及其对稳定表达 HBs Ag的小鼠肥大细胞瘤 P815细胞 (P 815 - HBV- S)成瘤性的影响。 方法 :肌内注射HBV DNA疫苗及细胞因子真核表达载体 ;背部皮下接种 P 815 - HBV - S细胞 ,观察成瘤情况 ;EL ISA法测定血清抗HBs;4h5 1 Cr释放法检测小鼠脾细胞 CTL 活性。 结果 :免疫 8周后 ,以 p CR3.1- S、p CR3.1- S+IL- 2及 p CR3.1-S+IL- 12免疫的小鼠血清 ,45 0 nm A值分别为 0 .87± 0 .1、1.98± 0 .17及 1.6 7± 0 .15 ,均较 p CR3.1组显著提高(P<0 .0 5 )。CTL 细胞杀伤活性分别为 (5 0 .5± 6 .4) %、(6 1.9± 7.1) %及 (73.3± 8.8) % ,后两组与 p CR3.1- S组比较差异均显著 (P<0 .0 5 )。脾细胞悬液经抗 CD4+ 单克隆抗体处理后 ,CTL细胞杀伤活性分别为 (48.3± 5 .9) %、(5 6 .2± 7.5 ) %和 (75 .6± 9.1) % ,抗 CD8+ 单克隆抗体处理后分别为 (10 .6± 1.4) %、(13.6± 1.9) %和 (16 .9±2 .3) %。对照组成瘤率为 10 0 % ,p CR3.1- S组小鼠成瘤率为 12 .5 % ,p CR3.1- S+IL- 12真核表达载体组成瘤率为0 ,对照组平均存活期和 6周后存活率分别为 2 8.4天和 0天。后两组分别 >38.2天及 45?
杜德伟周永兴白宪光冯志华李光玉姚志强
关键词:DNA疫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细胞因子小鼠真核表达载体
汉滩病毒核蛋白羧基端多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产物的鉴定
2002年
目的 探讨汉滩病毒 (HTNV)核蛋白羧基端多肽的抗原性 ,为建立分型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方法 设计并合成 S基因编码区及其 3 端 82 5 bp片段引物 ,用 PCR方法从PBV2 2 0 - S2 2原核质粒中扩增出目的片段 ,应用 TA克隆将其插入 pc DNA3.1/ V5 - His- TOPO载体中 ,并通过脂质体转染至 Vero细胞中进行瞬时表达 ,表达产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鉴定 .结果 成功构建了 pc DNA3.1- S及 pc DNA3.1- S- C真核表达载体 ,间接免疫荧光法可检测到真核表达质粒转染的 Vero细胞表达的核蛋白羧基端多肽 .结论 pc DNA3.1- S及 pc DNA3.1- S- C真核表达载体有较高的转染效率 ,能在宿主细胞中表达 。
李光玉白雪帆黄长形潘蕾赵玉玲陈红梅韦三华杨为松
关键词:汉滩病毒核衣壳蛋白多肽抗原真核表达
汉坦病毒R36株的基因分型研究
1996年
采用汉坦病毒M片段特异性核苷酸分型引物,对R36等7株汉坦病毒进行反转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鉴定,结果R36株仅能被Ⅰ型分型引物扩增出特异性片段,而不能被Ⅱ型引物扩增;PCR产物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R36与HTN型病毒76-118株的同源性为78.4%,与SEO型病毒R22株的同源性为68.1%。文中对R36与汉坦病毒其它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进行了配对比较。该项研究为从核苷酸水平对R36株的分型,提供了科学依据。
孙永涛白雪帆黄长形李光玉张文彬周永兴杨为松
关键词:汉坦病毒基因分型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