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光

作品数:11 被引量:113H指数:7
供职机构: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压
  • 4篇高血压
  • 3篇吸烟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高血压
  • 2篇女性
  • 2篇患病
  • 2篇患病率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多态性
  • 2篇肥胖
  • 2篇成年居民
  • 1篇低体重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紧张
  • 1篇血管紧张素
  • 1篇血管紧张素原
  • 1篇血管紧张素原...

机构

  • 11篇辽宁省疾病预...
  • 1篇沈阳市疾病预...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11篇李光
  • 5篇李欣
  • 5篇李绥晶
  • 3篇李卓芳
  • 3篇李辉
  • 3篇舒鹏
  • 3篇石铁跃
  • 3篇金旭伟
  • 3篇刘钟梅
  • 2篇张宁
  • 2篇井立滨
  • 2篇刘向军
  • 2篇宇广华
  • 1篇郭长胜
  • 1篇任旭红
  • 1篇栾德春
  • 1篇宋艳萍
  • 1篇宿鲁
  • 1篇徐肇翊
  • 1篇殷洪博

传媒

  • 4篇中国慢性病预...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肿瘤

年份

  • 2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199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89—2006年辽宁省成年居民体质指数分布及变化趋势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1989—2006年辽宁省成年居民不同性别、年龄和居住社区体质指数(BMI)分布及变化趋势。方法利用1989、1991、1993、2000、2004和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6次追踪资料,选取辽宁地区18~45岁的健康成年居民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结果1989—2006年辽宁省18~45岁成年居民BMI均值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1989年BMI均值为(22.1±2.4)kg/m2,而2006年上升到(24.0±5.2)kg/m2。其中男性BMI均值从(22.1±2.1)kg/m2上升到(24.6±5.1)kg/m2,女性BMI均值从(22.1±2.6)kg/m2上升到(23.9±4.3)kg/m2,男性增长幅度大于女性。30岁及以上成年居民BMI均值增长较快,到2006年BMI均值已超过24.0kg/m2;城市、郊区、县城和农村居民BMI均值1989年分别为(21.8±2.4)kg/m2、(21.8±2.6)kg/m2、(22.1±2.7)kg/m2和(21.1±2.2)kg/m2,到2006年分别增长为(24.0±4.2)kg/m2、(23.9±4.0)kg/m2、(24.2±4.2)kg/m2和(22.6±3.5)kg/m2。城市、郊区和县城居民BMI均值增长较快,农村居民BMI均值增长较慢。随着BMI水平的提高,成年居民低体重率逐年降低,而超重肥胖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1989年辽宁省成年居民低体重率为6.9%,超重肥胖率为10.3%,到2006年该人群低体重率为4.5%,超重肥胖率为31.9%,17a间居民超重肥胖率增长了21.6个百分点,其增长幅度为209.7%,平均每年增长率为6.9%。结论辽宁省成年居民BMI逐年增长,应加以控制。
李欣李绥晶栾德春刘钟梅金旭伟李光李卓芳
关键词:体质指数低体重超重肥胖
辽宁省七地区居民饮酒现状及与慢性病关系研究被引量:23
2007年
目的了解辽宁省部分人群饮酒现状及其与慢性病关系,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辽宁省7个地区≥15岁居民采用面对面调查获得一般情况及饮酒行为资料,通过体检测得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等。结果调查对象饮酒率为22.4/(标化率为20.7/);男、女性饮酒率分别为46.3/,3.1/(标化率分别为44.3/,2.8/),男性显著高于女性(χ2=2217.89,P<0.01);城市、农村饮酒率分别为22.5/,22.3/,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42.4/的饮酒者每天饮酒,45.9/的人饮白酒;居民开始饮酒平均年龄为(25.1±8.1)岁,戒酒平均年龄为(44.3±16.0)岁;经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婚烟状况是饮酒的影响因素F饮酒者高血压、高甘油三酯患病率高于不饮酒者,肥胖、向心性肥胖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低于不饮酒者。结论辽宁地区应普及饮酒危害的相关知识,以降低由饮酒引发的慢性病患病率。
李欣李绥晶舒鹏石铁跃李光李卓芳
关键词:饮酒高血压LOGISTIC模型
辽宁省成年居民糖尿病患病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5
2006年
目的了解辽宁省居民糖尿病的流行特点及相关因素,为制定糖尿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辽宁省城市、农村的7个市(区)县540户,共8227人,用询问调查获得18岁以上居民糖尿病既往史和个人基本情况,其中2808人检测血糖、血脂。结果2808名≥18岁居民测量血糖,其中糖尿病(DM)患者153人,DM患病率为5.4%,DM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城市明显高于农村,性别之间没有差异。空腹血糖受损(IFG)者137人,患病率为4.9%。≥18岁居民曾经测过血糖的为1185人,占14.4%。同时采取控制饮食、增加体力活动和药物治疗3种措施者仅占42.8%。年龄、地区、家族史、腰围、高甘油三酯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757,0.486,2.815,2.336。结论辽宁省DM患病现状和趋势不容乐观;多种危险因素与DM相关。
刘钟梅李绥晶李欣李辉李光金旭伟舒鹏
关键词:糖尿病患病率LOGISTIC回归分析
辽宁省成年居民吸烟现状分析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了解辽宁省不同人群吸烟现状,为开展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辽宁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三类农村四层,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岁及以上居民作为调查对象。按知情同意原则,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结果共调查8119人,城市4739人,占58.4%,农村3380人,占41.6%;男性3605人,占44.4%,女性4514人,占55.6%。20岁以上人群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常吸烟率、重型吸烟率分别为30.0%,29.6%,28.7%,13.6%。男性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常吸烟率、重型吸烟率均高于女性,经χ2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烟率从20岁~组逐渐上升,50岁~组以后略降。农村吸烟率高于城市,城市女性吸烟率高于农村女性,城市男性吸烟率低于农村男性,经χ2检验,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收入的人群吸烟率比较,经χ2检验,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吸烟者中,开始吸烟年龄(中位数)男性为20.0岁,女性为27.0岁,男性早于女性。吸烟量(中位数)男性为17支/d,女性为10支/d,男性高于女性;城市人群为14支/d,农村人群为17支/d,农村高于城市。吸过滤嘴香烟者最多,占74.6%。女性吸过滤嘴香烟者(69.7%)低于男性(75.2%),吸无过滤嘴香烟、手卷烟、烟斗、雪茄者均高于男性。农村人群吸无过滤嘴香烟、过滤嘴香烟者低于城市,吸手卷烟、烟斗、雪茄者高于城市。城市人群复吸率高于农村,经χ2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21.86,P<0.01);男性复吸率低于女性,经χ2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1.53,P<0.01)。结论应加强对目标人群和青少年关于吸烟有害的宣传教育,使人们认识到吸烟的危害,以及戒烟对健康的重要性。
刘钟梅李绥晶李欣李辉李光石铁跃刘向军
关键词:吸烟成年人
原发性高血压人群AGT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运用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测定在中国人群中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管紧张素原 (AGT)基因(A - 2 0C)多态性分布频率并探讨上述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安徽省西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并运用多聚合酶链反应 (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方法 (RFLP)进行血管紧张素原基因 (A - 2 0C)多态性分布频率的测定 ,同时对影响高血压的诸多环境因素亦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A等位基因的频率为 84 7% ,C等位基因的频率为 15 3% ,经卡方检验 (χ2 =0 5 8,P >0 0 5 )符合H -W平衡。AGT基因型与血压值的线性回归结果显示 ,在女性中AGT基因多态性 (A - 2 0C)的AC和CC基因型与AA基因型相比 ,SBP值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 AGT(A - 2 0C)基因多态性测定尚属国内首次。与野生型 (AA)比较 ,AGT突变型 (AC +CC)对血压的影响以收缩压增高为主 ,而且以女性更为显著。
张宁李光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基因多态性
AT1R基因多态性的FBAT分析
2003年
目的 运用家系为基础的相关性检验 (FamilyBasedAssociatedTest ,FBAT)方法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及家系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 (angiotensinⅡreceptorⅠgene,AT1R)基因 (A1 1 66C)多态性与木那普利降压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来自安徽西部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服用苯那普利前后的血压随访观察 ,同时采用多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法测定了病人及家系AT1R基因 (A1 1 66C)多态性分布频率。结果 其中A等位基因频率为 96 % ,C等位基因频率为 4 % ,经卡方检验 (χ2 =0 31 ,P >0 0 5)且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检测。FBAT分析结果表明AT1R的A1 1 66C等位基因与基线高舒张压 (z =- 2 0 4 1 ,P =0 0 4 1 )、收缩压降压效果 (z =- 2 549,P =0 0 1 1 )和舒张压降压效果 (z=- 2 32 0 ,P =0 0 2 0 )显著相关。结论 在国内首次测得AT1R(A1 1 66C)的CC型突变 ;PBAT分析结果提示AT1R的A1 1
张宁李光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基因多态性
辽宁地区居民体重指数、腰围与血压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辽宁地区居民体重指数、腰围与血压值、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方法按照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辽宁地区15岁及以上居民的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等指标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体重指数(kg/m^2)〈18.5,18.5-23.9,24-27.9,≥28,血压均值分别为116.4/73.9mmHg、122.0/76.5mmHg、130.5/81.4mmHg、138.4/85.9mmHg,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3.6%、20.4%、35.2%和53.9%;腰围从正常到腹部肥胖,血压均值从121.7/76.6mmHg上升到133.6/82.9mmHg,高血压患病率从19.8%上升到42.8%。当体重指数≥24(kg/m^2)或腰围进入腹部肥胖时,血压值、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增加。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压值与体重指数和腰围呈正相关,而且腰围对血压均值的影响大于体重指数对血压的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肥胖和腹部肥胖与正常组相比发生高血压的相对危险性增加1.5、2.6和2.0倍。结论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两个危险因素,保持理想的体重和腰围对控制高血压的发生起着决定性作用。
李欣李绥晶金旭伟舒鹏李光李卓芳
关键词:高血压体重指数腰围患病率腹部肥胖
吸烟对女性内分泌腺功能及相关因素的影响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 了解吸烟对女性内分泌腺功能及其微量元素代谢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点状采集北方某市郊区连续居住 5年以上 ,至今连续吸烟 2年以上 ,未服避孕药的 30~ 4 0岁女性尿和血 ,测定甲状腺体积和游离甲状腺素 (FT4、FT3 )、促甲状腺素 (TSH)和雌二醇 (E2 )等。结果 吸烟者FT4及E2 比对照减少 10 9%及 13 6 % (P均 <0 0 5 ) ;FT3 和TSH增加 34 4 % (P <0 0 1)及 10 9% (P <0 0 5 ) ,碘和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 (GPx)及硒减少 11 6 %和15 7% (P均 <0 0 5 )及 2 2 4 % ,铅、镉及脂质过氧化物 (LPO)增加 2 5 4 %、16 0 2 %及 31 1% (P均 <0 0 1) ;铅与碘和硒的r =- 0 6 83和 - 0 5 37(P均 <0 0 1) ;硒与FT3 和GPx的r =- 0 6 88和 - 0 5 4 6 (P均 <0 0 1) ;LPO与E2 及GPx的r =- 0 4 4 6 (P <0 0 5 )和 - 0 6 5 9(P <0 0 1)。结论 吸烟可干扰女性内分泌腺之间的协调 ,与毒物产生的自由基和抑制有关微量营养素吸收有关。
宋艳萍宿鲁殷洪博李光任旭红
关键词:吸烟过氧化损伤
女性吸烟与血脂异常多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女性吸烟人群对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C/HDL-C)的影响。方法利用辽宁省参加"2002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资料对96名女性吸烟者和371名女性非吸烟者血脂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模型调整吸烟与女性人群TG、TC/HDL-C比值显著正相关,与HDL-C指标显著负相关。结论吸烟是辽宁省女性血脂指标(TG、HDL-C、TC/HDL-C)异常的主要危险因素。
李光刘向军石铁跃李辉
关键词:吸烟血脂异常
辽宁省部分城市历年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趋势分析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分析辽宁省部分城市历年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趋势。[方法]运用SAS软件包和死亡报告及肿瘤发病报告管理系统统计软件对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阜新7城市的恶性肿瘤死亡资料和大连、鞍山两市的恶性肿瘤发病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大连、鞍山两市各种癌的发病趋势和死亡趋势与辽宁7城市恶性肿瘤死亡率变动趋势是一致的。[结论]辽宁省部分城市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井立滨宇广华郭长胜李光徐肇翊
关键词:肿瘤发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