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倍雷

作品数:182 被引量:315H指数:8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8篇艺术
  • 12篇文学
  • 11篇文化科学
  • 9篇历史地理
  • 3篇建筑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主题

  • 78篇艺术
  • 33篇艺术学
  • 19篇美术
  • 18篇艺术史
  • 17篇文化
  • 15篇学科
  • 15篇艺术学理论
  • 15篇视域
  • 14篇列传
  • 13篇图像
  • 13篇母题
  • 13篇比较艺术
  • 13篇比较艺术学
  • 11篇山水
  • 10篇山水画
  • 10篇绘画
  • 9篇当代艺术
  • 9篇主题
  • 8篇艺术史学
  • 7篇中国当代艺术

机构

  • 115篇东南大学
  • 64篇大连大学
  • 12篇天津师范大学
  • 5篇西北工业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安徽艺术职业...
  • 2篇重庆三峡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三峡学院

作者

  • 175篇李倍雷
  • 30篇赫云
  • 11篇徐立伟
  • 5篇张祖华
  • 3篇陈小琴
  • 2篇刘娟绫
  • 2篇梁玖
  • 1篇王一川
  • 1篇马龙潜
  • 1篇沈亚丹
  • 1篇周星
  • 1篇王廷信
  • 1篇徐子涵
  • 1篇曾繁仁

传媒

  • 15篇艺术百家
  • 15篇艺术学界
  • 12篇东南大学学报...
  • 11篇民族艺术研究
  • 11篇大连大学学报
  • 9篇书画艺术
  • 8篇贵州大学学报...
  • 8篇文化艺术研究
  • 7篇南京艺术学院...
  • 7篇书画世界
  • 6篇民族艺术
  • 5篇艺术探索
  • 4篇沈阳工程学院...
  • 4篇山西大同大学...
  • 3篇美术
  • 3篇美术研究
  • 3篇山东工艺美术...
  • 2篇音乐探索
  • 2篇艺海
  • 2篇新疆艺术学院...

年份

  • 4篇2023
  • 6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20
  • 7篇2019
  • 7篇2018
  • 12篇2017
  • 11篇2016
  • 8篇2015
  • 10篇2014
  • 12篇2013
  • 9篇2012
  • 14篇2011
  • 18篇2010
  • 19篇2009
  • 10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1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比较视域下的主题学与形象学被引量:3
2009年
中西比较美术学的主题学研究是中西不同国家或民族的美术家在借用共同的主题时的不同描绘和表现。"形象学"是研究他者或本土的整体文化形象,其中的"形象"是作为看待对方的文化形象,这个"形象"是通过美术显现的某一个时期的一个民族或国家整体文化形象。往往是美术家根据他所认识的他者文化而构想的一个"他者"的形象。
赫云李倍雷
关键词:主题学形象学主题母题他者
中西比较美术学思潮论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美术受西方美术思潮的影响是巨大的,以主动接受西方写实主义美术思潮的姿态,来改造中国的美术。愈往后延伸便动摇着中国传统美术文化的根脉,使中西美术的碰撞、交流不平等。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中心主义思想在中西美术的交流中非常突出,对话机制的规则几乎在西方,中国的美术理论失去了话语仅。因此,构建中国当代美术理论话语体系,是中西比较美术学需要在相互阐发和建立平等对话机制中解决的。因而,用跨视域的视野和融会贯通中西双方的文化,阐发中西不同的美术理论话语,增进了解,加强双方的对话,是当今研究中西美术理论话语的基本要求和走向。
李倍雷赫云
关键词:美术思潮
吴历:文人、居士、天主教士与画家被引量:3
2014年
学界对吴历绘画受西法影响一直存有争议。一方面吴历洗礼入会,去澳门修道,接触到大量的西方艺术。对于一个"清六家"之一的画家来说,不但有诱惑,同时也会做出自己的文化判断和接受与否的文化态度。另一方面吴历极力学古,"出宋入元",以传统的绘画路径建立了自己的艺术特征与风格,奠定了在中国画史上的显著地位。这两方面的原因成为人们争论与探讨的焦点。然而,吴历是否接受西方绘画元素,主要以接受作品的对象而定,他送给西方传教士的作品,掺和了一定的西法元素,目的是为了考虑接受者的欣赏习惯和文化背景。相反吴历的其它作品较少或不采用西法元素。
李倍雷
关键词:山水画光源
边寿民《芦雁图》意象母题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边寿民《芦雁图》意象母题来源于张直躬的"芦雁图"和苏轼题张直躬"芦雁图"的诗,边寿民一枚"无人态"闲章便是出自苏轼《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二首》中的"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这是分析边寿民《芦雁图》意象母题的依据,也是边寿民"无人态"意象母题的表达。边寿民《芦雁图》意象母题不同于"移民"画家朱耷"鱼鸟图"的有人态的意象母题。边寿民《芦雁图》和《芦雁诗》的整体意象母体,属于"无我之境"的意象主题,这也是中国人文绘画艺术的基本追求。
李倍雷
关键词:扬州八怪边寿民
中西比较美术“影响论”的缺失
2010年
影响研究主要以放送者或影响者的视角研究对他者的美术影响。其基本话语是以主体者的身份研究主体者美术对他者美术的影响,在研究他者美术的过程中,强调主体者的影响。由于影响论研究的话语者在进行中西比较美术学的研究工作中,其话语立场往往忽视"他者"美术自身的发展逻辑形成的美术形态的事实,而把这种"事实"作为主体者的影响,或者任意夸大主体者对他者的影响,形成一种"中心主义"的话语立场。因而,"影响论"在中西比较美术学的研究中,带有明显的缺失,而导致研究结论的失效或不准确。
李倍雷
关键词:艺术学美术史西方中心主义中西比较
中国山水画家的身份与地位考释
2013年
中国古代的山水画家多数为文人士大夫,其次是宫廷画家,也有僧人,画工占极少数。历史上自五代始设立宫廷画院,其中有的画家甚至被授予"金紫",地位很高。虽然有文人退隐山林,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文人在朝为官且官位不低。这种身份与地位的差异,影响到中国山水画的形态和内在品质。基于此,我们考释和研究中国古代山水画家的身份与地位,其目的在于准确把握这些画家创作山水画的意图与动机,以此阐释他们对"气韵生动"的不同理解,对"澄怀味象"的各自追求;以此阐释他们在表达创意时的多种观念,在笔墨风格上的个性差异;这将很有意义。
李倍雷张祖华
关键词:山水画家身份
E.V.德:有效的对象
2012年
E.V.德把雕塑作为符号来完成我们在文化方面的视觉描述。她是一个转向严谨审视其自身所处的社会和政治环境的人种主义论的学者。当然,这项工作并不是做讲演,而是得益于后殖民主义者和后结构主义者的理论。因此,E.V.德不是去促进一项议程和预言一个答案,而是选择展示一个有效的对象,以此向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念,从观念上诱使我们重新思考当下某些社会现状。
莎琳·罗斯李倍雷
关键词:政治环境信息爆炸社会现状
史境求证:中国艺术史建构的基础被引量:5
2014年
中国艺术史学的研究与建构需要大量而充足的史料(作品、文献),所使用的"史料"必须是真实可信的。历史上有不少伪造文献和伪作,给史学的研究与建构带来了干扰和难度。无论是何种专门史的建构,都需要对所使用的"史料"进行甄别和鉴定。中国艺术史学的建构同样如此。"史境求证"是研究与建构中国艺术史学的一项基本工作。"史境"这一概念,包含了历史文化与社会环境、历史政治与经济环境和历史文化交流环境等,即强调历史中各种环境之综合。史境与史料(作品、文献)直接发生联系,没有脱离"史境"的"史料",也没有无"史料"的"史境"。故此在"史境"中考证史料的真实性和解读其各种含义,史料才是有效与有价值的。"史境求证"是建构中国艺术史的一个有效的基本工作。
李倍雷
关键词:中国艺术史史学
基于《隐逸传》视角的艺术母题“在场”与主题“出场”的意义
2022年
《隐逸传》是印证图像隐逸主题最有价值的史料文献,同时还可以看到隐逸的各种类型主题。主题学理论以艺术中的历时性与共时性母题与主题为研究对象,阐释艺术母题“在场”与主题“出场”的含义及其隐喻,同时还可以通过对纵横绵延的艺术母题与主题的爬梳,探寻历时性与共时性中艺术母题“在场”与主题“出场”演变脉络对艺术史的流变所产生的影响,把握其艺术母题“在场”与主题“出场”的横向传播与纵向传承,揭示艺术变迁的历史渊源与历史流变的关联因果。这些现象在《隐逸传》中皆可得到印证。
赫云李倍雷
关键词:历时性共时性
中国山水画与欧洲风景画比较
中国山水画与欧洲风景画同样以关注自然为对象,展现了对人自身的认识转向对自然的认识的自觉,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画家对自然景物的艺术表达方式和理解方式.在进行山水画与风景画的跨国家、跨民族、跨文化、跨表现、跨材料的全面比...
李倍雷
关键词:山水画风景画
文献传递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