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游
- 作品数:22 被引量:59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肾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基于医院的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肾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按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t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水平分为肾功能正常组[eGFR≥60ml/(rain·1.73m^2)]和肾功能下降组[eGFR〈60ml/(min·1.73m^2)]。应用多变量logistic归分析确定缺血性卒中患者肾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80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8.8%的患者存在肾功能下降。肾功能下降组轻度和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比例与肾功能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均〉0.05),但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组(8.4%对2.6%,X2=5.573,P=0.017)。肾功能下降组小血管闭塞性卒中比例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组(66.2%对46.5%,,=9.962,P=0.002),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比例显著低于。肾功能正常组(19.7%对43.5%,,=15.045,P:0.000)。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老年[优势比(oddsratio,OR)3.30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1.575-6.918;P=0.002]是肾功能下降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次为女性(OR2.291,95%CI1.355~3.872;P:0.002)和高脂血症(OR2.527,95%CI1.095~5.831;P=0.030)。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肾功能下降与老年、女性和高脂血症密切相关。
- 盛蕾张兰坤胡丹丁彩霞肖婧李传游朱羽佳凌志香姜寒汤银燕彭岚刘定华朱祖福
- 关键词:卒中肾功能不全
- 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与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自2018年9月-2019年2月所收治的6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患者,分为针刺组与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组,通过评估疗效、治疗前后眩晕症状积分、治疗指数评判治疗效果。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93.55%(29/31),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组总有效率87.10%(27/31);两组治疗前眩晕症状积分及治疗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治疗前眩晕症状积分及治疗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均有疗效,但针刺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
- 芦滢李传游张敏
- 关键词:针刺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甲磺酸倍他司汀
- 针刺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观察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的影响,探讨针刺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纳入缺血性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各10例。治疗组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营养脑细胞治疗。同时行针刺,取患侧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足三里、丰隆、阳陵泉、三阴交、太冲,平补平泻,留针30 min,10 min行针1次,每日1次,每周5次,休针2 d,连续治疗30 d。健康组不进行治疗。采用BOLD-fMRI成像技术,基于RSET1.8软件,使用低频振幅(ALFF)方法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脑区活动参数,并与健康组比较。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左侧尾状核、壳核、苍白球ALFF值较健康组降低,双侧中央前后回、左侧额上回、额中回、颞中回、楔叶ALFF值较健康组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尾状核、壳核、苍白球ALFF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左侧额上回、额中回、楔叶ALFF值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静息状态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损害的主要脑区为尾状核、壳核、苍白球,针刺对上述脑区具有调节作用,可能为治疗的中枢机制。
- 丁彩霞胡丹张兰坤李传游姜寒张晓浩盛蕾
- 关键词:针刺缺血性脑卒中低频振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 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技术,以针灸,电刺激,脉冲电治疗联合Bobath为主神经促通技术有计划分阶段进行急性期治疗性锻练,治疗前后均采用Fugl-Meyer和Bathel评分。结果综合康复组ADLBathel指数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早期综合性康复干预可以明显提高脑卒中急性期患者ADL和生活自理能力。
- 李传游盛蕾
- 关键词:早期综合康复脑卒中急性期
- 针药结合治疗卒中急性期抑郁症35例疗效观察
- 目的:观察普通针刺及头皮针结合药物治疗卒中急性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通针刺及头皮针治疗,持续治疗6周...
- 李传游盛蕾
- 关键词:帕罗西汀针刺治疗临床疗效
- 盐酸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伴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研究
- 探讨盐酸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128例伴有睡眠障碍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随机分为二甲双胍治疗组(82例)和非二甲双胍治疗组(46例)。入选患者均进行相同的多导睡眠图监测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
- 姜寒丁彩霞汤银燕张兰坤肖婧李传游凌志香
- 关键词:盐酸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睡眠障碍
- 文献传递
- 温针灸结合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顽固性腹泻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顽固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建邺区双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慢性顽固性腹泻患者39例,临床应用温针灸结合参苓白术散治疗,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温针灸结合参苓白术散治疗,总有效率94.8%,临床疗效满意。结论:对于慢性顽固性腹泻患者,应用温针灸及参苓白术散中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业余李传游
- 关键词:温针灸参苓白术散慢性顽固性腹泻
- 针灸联合氢溴酸西酞普兰片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及睡眠影响的90例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氢溴酸西酞普兰片治疗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临床疗效及对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将90例缺血性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氢溴酸西酞普兰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2、4、8周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评分,观察治疗8周前后多导睡眠图相关指标变化,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4、8周后,两组的HAMD-17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8周后两组睡眠总时间延长、睡眠潜伏期缩短、觉醒次数减少、睡眠效率及睡眠维持率提高、快速动眼睡眠和非快速动眼睡眠(III+IV期)延长(P<0.05),非快速动眼睡眠I和非快速动眼睡眠II期无显著变化(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氢溴酸西酞普兰片可改善缺血性PSD患者的抑郁症状,同时可以诱导睡眠,改善睡眠节律和睡眠结构,提高睡眠质量。
- 李传游李业余马辉魏春玲盛蕾顾兆军
- 关键词:针灸多导睡眠图
- 桃核承气汤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认知功能和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探讨桃核承气汤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认知功能和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2019年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PSCI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桃核承气汤组,每组50例。常规组中因失访脱落1例,最终纳入49例;桃核承气汤组中因依从性差及失访脱落3例,最终纳入47例。常规组患者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控制血压及血糖等基础治疗联合多奈哌齐片进行治疗;桃核承气汤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桃核承气汤进行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评定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采用血管性痴呆中医辨证量表(SDSVD)评估患者中医症状改善情况,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桃核承气汤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常规组(u=2.418,P=0.016)。治疗后,两组MMSE、MoCA评分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SDSVD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桃核承气汤组MMSE、MoCA评分高于常规组,SDSVD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桃核承气汤组血清脂联素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桃核承气汤可有效提高PSCI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改善认知功能,上调血清脂联素水平,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 丁彩霞盛蕾张兰坤胡丹肖婧李传游
- 关键词:卒中卒中后认知障碍桃核承气汤脂联素
- 血清脂联素水平与缺血性卒中后认知损害的相关性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缺血性卒中后认识损害(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东莞市常平医院及江苏省第二中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浓度。卒中发病后1个月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进行认知功能评估,MoCA总分<22分定义为PSCI。采用单变量分析比较组间基线资料差异,同时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血清脂联素水平和PSCI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57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年龄(66.5±9.9)岁,男性139例(54.1%),91例(35.4%)出现PSCI。PSCI组年龄[(68.2±8.1)岁对(65.6±10.8)岁;t=2.007,P=0.046]、高半胱氨酸[(16.0±6.2)μmol/L对(14.5±4.5)μmol/L;t=2.208,P=0.028]及高敏C反应蛋白[7.0(3.3~9.9)mg/L对4.7(2.2~9.6)mg/L;Z=2.346,P=0.019]以及高血压(64.8%对50.6%;χ2=4.824,P=0.028)、糖尿病(33.0%对21.1%;χ2=4.392,P=0.036)、脑白质疏松(47.2%对32.5%;χ2=5.422,P=0.020)和弥散加权成像-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0~7分(59.3%对41.4%;χ2=6.942,P=0.008)患者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非PSCI组,而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非PSCI组[5.4(3.5~8.4)mg/L对7.0(5.3~9.3)mg/L;Z=3.624,P=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血清脂联素水平较低是PSCI的独立危险因素(第1四分位数组对第4四分位数组:优势比2.152,95%可信区间1.119~5.039;P=0.047)。结论低血清脂联素水平可能是缺血性卒中患者PSCI的独立危险因素。
- 侯乐陈钊李传游郑东施海姗邹聪章慧卢志伟丁彩霞
- 关键词:卒中脑缺血脂联素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