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云梅

作品数:213 被引量:1,821H指数:26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1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 12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6篇环境科学与工...
  • 37篇自动化与计算...
  • 31篇天文地球
  • 28篇农业科学
  • 11篇机械工程
  • 11篇理学
  • 8篇生物学
  • 4篇经济管理
  • 2篇水利工程

主题

  • 79篇太湖
  • 59篇水体
  • 58篇遥感
  • 40篇反演
  • 32篇太湖水
  • 29篇太湖水体
  • 25篇悬浮物
  • 25篇散射
  • 21篇水稻
  • 17篇散射系数
  • 17篇高光谱遥感
  • 17篇巢湖
  • 16篇营养化
  • 16篇富营养化
  • 15篇湖泊
  • 14篇遥感反演
  • 14篇叶绿素A浓度
  • 13篇遥感反射率
  • 12篇悬浮物浓度
  • 12篇叶绿

机构

  • 197篇南京师范大学
  • 26篇浙江大学
  • 26篇中华人民共和...
  • 13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环境保护部卫...
  • 3篇生态环境部卫...
  • 2篇江苏省环境监...
  • 2篇南京大学
  • 2篇湖南城市学院
  • 2篇教育部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南京水利科学...
  • 2篇浙江工商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国家海洋信息...
  • 1篇国家海洋技术...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作者

  • 213篇李云梅
  • 56篇吕恒
  • 51篇孙德勇
  • 44篇乐成峰
  • 42篇黄昌春
  • 38篇王桥
  • 25篇黄家柱
  • 24篇王彦飞
  • 24篇金鑫
  • 18篇刘忠华
  • 18篇郭宇龙
  • 17篇王秀珍
  • 16篇张红
  • 15篇王人潮
  • 15篇尹斌
  • 15篇徐祎凡
  • 15篇龚绍琦
  • 14篇朱利
  • 14篇施坤
  • 13篇檀静

传媒

  • 36篇环境科学
  • 19篇湖泊科学
  • 12篇光学学报
  • 11篇遥感学报
  • 6篇生态学报
  • 6篇遥感技术与应...
  • 5篇环境科学学报
  • 5篇南京师大学报...
  • 5篇地理与地理信...
  • 5篇地球信息科学
  • 4篇浙江大学学报...
  • 4篇红外与毫米波...
  • 4篇光谱学与光谱...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地球信息科学...
  • 4篇中国海洋湖沼...
  • 3篇武汉大学学报...
  • 3篇海洋与湖沼
  • 3篇作物学报
  • 3篇国土资源遥感

年份

  • 2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7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13篇2015
  • 9篇2014
  • 15篇2013
  • 16篇2012
  • 18篇2011
  • 22篇2010
  • 19篇2009
  • 15篇2008
  • 15篇2007
  • 12篇2006
  • 7篇2005
  • 2篇2004
2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面向GOCI数据的太湖总磷浓度反演及其日内变化研究被引量:19
2016年
总磷浓度是水质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水体富营养化、蓝藻水华暴发的重要影响因素,遥感技术具有范围广、时效高的优势,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总磷浓度,对于水质和富营养化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利用2013~2014年3次地面实验数据,构建了基于GOCI影像的总磷反演模型,为了检验模型的适用性,选取2014年春、夏、秋、冬各1日GOCI影像,对太湖总磷浓度的日内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GOCI数据8个波段的波段组合作为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的反演精度,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898,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为14.296%,均方根误差为0.026 mg·L^(-1).同时,利用地面实测样点与同步卫星影像对模型进行了精度分析,2014年8月5日和2014年10月24日同步影像的验证精度分别为: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为33.642%和22.551%,均方根误差为0.076 mg·L^(-1)和0.028 mg·L^(-1).对4个季节中4 d的30幅影像对比分析表明,不同季节总磷浓度的绝对含量存在差异,但是,总磷浓度的时空分布及从早晨到下午的差异性存在相似性.从空间分布上看,梅梁湾、竺山湾、贡湖湾及西南部沿岸小梅港、长兜港总磷浓度长期偏高,各个区域的总磷浓度变化受到风向、风速等因素的影响;从时间变化上看,早上总磷浓度最高,随后逐渐降低,反映了总磷浓度受到温度和光照影响的效果.
杜成功李云梅王桥朱利吕恒
关键词:太湖总磷遥感反演
内陆水体叶绿素反演模型普适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8
2013年
利用具有较大时空差异性的水体组分和光学特性数据集对现有叶绿素半分析(三波段和四波段模型)和生物光学反演模型进行检验,研究叶绿素反演模型的普适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叶绿素生物光学分析反演模型具有较高的普适性,总体反演精度可以接受,但反演精度受叶绿素比吸收系数时空差异影响较大;三波段和四波段叶绿素反演模型反演精度较高,但是由于水体组分组成及其生物光学特性差异使得反演因子最佳波段位置和反演模型参数存在较大的变异性,大大降低了三波段和四波段叶绿素反演模型的普适性,其中后向散射系数光谱曲线形状和叶绿素比吸收系数是三波段和四波段模型普适性的主导影响因素.
黄昌春李云梅徐良将杨浩吕恒陈霞王延华
关键词:生物光学模型叶绿素分析模型太湖
基于感光色素吸收信号的太湖藻类识别被引量:2
2010年
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是太湖"水华"的主要藻种,基于室内纯铜绿微囊藻、斜生栅藻组成色素的吸收系数,通过四阶微分、标准化系数等方法对太湖水体浮游植物中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进行识别,并确定其组成比例。结果表明,纯藻组成色素的吸收系数应用于其在太湖水体浮游植物中比例的确定和识别中,能够全面考虑辅助色素的识别作用,较好地避免非色素物质吸收信号的干扰,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太湖水体浮游色素中铜绿微囊藻比例最高,斜生栅藻次之,由夏季向冬季过度中,铜绿微囊藻比例不断减小,斜生栅藻的比例逐渐升高,但铜绿微囊藻比例仍略高于斜生栅藻;铜绿微囊藻的区域分布差异性较小,但时间差异性相对较大,而斜生栅藻恰恰相反,空间分布差异性较大而时间分布差异性较小。
黄昌春李云梅孙德勇乐成峰王利珍
太湖水体散射特性及其空间分异被引量:16
2008年
利用Wetlabs公司研制的AC-S和BB9于2006年10月24日至11月2日对太湖水体的散射系数和后向散射系数进行了测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太湖水体散射系数与后向散射系数之间的关系模型.用2种曲线函数模拟,即在蓝光波段使用S形曲线模型,在绿光和红光波段使用逆函数模型,各模型的MAPE和RMSE变化范围分别为0.027-0.156m-1、0.005-0.050m-1,模型整体预测精度都较高.研究发现后向散射系数与散射系数的空间分异现象明显,北部梅梁湾、湖心区、西部及西南部水域散射较强,而东太湖、胥口湾等东部水域的散射相对较弱.
孙德勇李云梅王桥乐成峰黄昌春伍蓝
关键词:后向散射系数散射系数空间分异太湖
基于地面高光谱数据的东亚飞蝗危害程度监测被引量:25
2007年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亚飞蝗在中国再度猖獗,及时、准确地监测东亚飞蝗的危害程度,对于东亚飞蝗的有效防治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河北省黄骅市为研究区,利用地面高光谱数据,分析和比较了正常生长芦苇和受蝗虫危害芦苇的冠层反射光谱和高光谱特征参数的差异,并建立了高光谱特征参数与芦苇叶面积指数(LAI)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其中的虫害光谱指数(DSI)最适用于反映研究区芦苇受蝗虫危害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DSI对研究区蝗虫的危害程度进行了划分,即:DSI>62.856未受危害;41.254≤DSI≤59.496轻度危害;DSI<41.254严重危害。
吴彤倪绍祥李云梅周欣欣陈建
关键词:东亚飞蝗
混合光谱分解算法的太湖水体组分浓度反演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二类水体组份的遥感定量反演一直是水色遥感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原因在于其水体组分(纯水、叶绿素、悬浮物及CDOM)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本文引入光谱分解算法,通过Hydrolight软件模拟叶绿素、悬浮物和CDOM的标准反射率光谱,解决光谱分解算法中"纯端元"难以获取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二类水体组分光谱分解反演模型。模型表明,光谱分解系数之间有很强的独立性,能够作为独立变量估算对应组分浓度。对光谱分解建模数据建立波段比值模型,用不同时期的同步实测数据,对光谱分解算法和比值模型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光谱分解模型和波段比值模型的悬浮物反演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2.4%和37.7%。验证结果:光谱分解算法相对于传统的经验模型,具有一定的季节通用性。叶绿素浓度估算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1.7%,反演精度不高。其因是由于叶绿素浓度相对于非藻类悬浮物浓度过低,平均浓度分别为17.3μg/L和78.6mg/L,叶绿素的光谱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被高悬浮物掩盖。
陆超平吕恒李云梅
关键词:太湖水体
湖泊水体固有光学特性研究
<正>水体固有光学特性的研究是进行水色遥感的基础。固有光学量是指仅与水体成分有关的光学量,如光束衰减系数 c、吸收系数 a、散射系数 b、后向散射系数 bb 等,这些量不随入射光场的变化而变化,其中光束衰减系数 c 等于...
龚绍琦黄家柱李云梅
文献传递
基于生物光学模型的水体多源遥感图像融合算法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针对内陆湖泊水环境遥感监测缺乏合适数据源这一问题,基于水体生物光学模型与传统图像融合算法,开发了一种适用于复杂内陆二类水体的生物光学融合(BOF)算法,用于融合多光谱数据和高光谱数据。利用Hyperion数据生成模拟数据集进行算法验证,并将实验结果与小波变换算法、Gram-Schmidt变换算法和色彩标准化算法分别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从视觉效果来看,BOF算法较好地融合了高光谱数据的色彩信息和多光谱数据的空间细节信息;从图像精度指标来看,BOF算法不仅在多种分辨率差异下都得到最好的精度,且精度对分辨率差异不敏感;在叶绿素a浓度估算实验中,BOF算法也得到了最优的效果,均方根误差(RMSE)为9.817,其他三种算法的RMSE分别为18.841、15.913和15.655。新算法有较强的应用潜力,有望为内陆二类水体遥感监测提供更合适的数据源。
郭宇龙王永波李云梅王桥朱利吕恒
关键词:遥感图像融合生物光学模型HYPERION
基于水动力学的水体组分垂直结构对遥感信号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基于水动力模型和辐射传输模型,模拟不同风速条件下水体组分(浮游植物和悬浮颗粒物)垂直分布对遥感反射率的影响,对比分析现有的两种水体光学均一函数(Zaneveld权重函数和Gordon权重函数)在不同层化程度水体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悬浮颗粒物垂直分布对500~650nm范围内的遥感反射率(Rrs)影响较大,随着参考深度悬浮颗粒物质量浓度增加(由5~70mg/L),悬浮颗粒物垂直分布对Rrs的影响不断减小(变异系数由27.46%减小到3.38%),同时Rrs受到悬浮颗粒物影响的最大波长位置向长波方向移动(由585nm逐渐移动到685nm);在浮游植物垂直分布影响下,400~725nm范围内的Rrs值随着风速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再逐渐减小趋势,400~450nm范围内的Rrs受浮游植物垂直分布影响较小,变异系数仅为1%;500~600nm范围内的Rrs受浮游植物垂直分布影响较大,最大变异系数可达27.18%。在水体组分层化较弱水体中,Zaneveld与Gordon权重函数对水体光学均一处理效果较为相似;但在水体组分层化较为严重的水体中,Zaneveld权重函数光学均一处理效果要好于Gordon权重函数。
黄昌春李云梅王桥吕恒孙德勇
关键词:海洋光学水动力学遥感
巢湖水体散射和后向散射特性研究被引量:12
2010年
湖泊水体散射特性的研究对湖泊水色要素遥感反演模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AC-S和ECO-BB9实测了巢湖水体的散射系数和后向散射系数,在分析光谱变化特性的基础上,构建了悬浮颗粒物散射系数和后向散射系数的幂函数光谱模型,获得的光谱指数分别为0.86和3.24.研究发现悬浮颗粒物散射系数与TSM和ISM都存在较好的线性函数关系,进而提出水体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比散射系数为0.6364(10-3m2·mg-1),无机悬浮颗粒物的比散射系数为0.9108(10-3m2·mg-1).同时,分析了悬浮颗粒物后向散射率和折射指数的变化,其变化范围分别为0.003~0.026和1.02~1.06.
孙德勇李云梅王桥吕恒乐成峰杨煜金鑫王彦飞
关键词:巢湖光谱特性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