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七渝

作品数:94 被引量:617H指数:13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6篇医药卫生
  • 11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35篇三维重建
  • 28篇可视化人体
  • 26篇可视化
  • 20篇断面解剖
  • 19篇可视化研究
  • 18篇解剖学
  • 13篇断层解剖
  • 13篇薄层断面
  • 12篇可视人
  • 11篇数字化可视人...
  • 10篇教学
  • 9篇数字化
  • 8篇成像
  • 7篇计算机三维重...
  • 7篇大脑
  • 6篇影像
  • 6篇中国数字化可...
  • 6篇图像
  • 6篇磁共振
  • 5篇人脑

机构

  • 9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9篇第三军医大学...
  • 16篇第三军医大学...
  • 14篇清华大学
  • 4篇香港中文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长沙医学院
  • 1篇昆明医学院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重庆市妇幼保...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解放军第10...

作者

  • 93篇李七渝
  • 75篇张绍祥
  • 64篇谭立文
  • 51篇邱明国
  • 41篇李恺
  • 36篇刘正津
  • 26篇刘光久
  • 23篇郭燕丽
  • 21篇崔高宇
  • 16篇陈现红
  • 15篇杨晓萍
  • 14篇王欲甦
  • 14篇唐泽圣
  • 13篇张伟国
  • 13篇陆明
  • 13篇陈伟
  • 12篇邓俊辉
  • 11篇陈金华
  • 10篇游箭
  • 8篇王健

传媒

  • 27篇第三军医大学...
  • 8篇解剖学杂志
  • 7篇局解手术学杂...
  • 5篇全国首届数字...
  • 4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解剖学报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8篇2009
  • 6篇2008
  • 14篇2007
  • 7篇2006
  • 10篇2005
  • 9篇2004
  • 17篇2003
  • 5篇2002
  • 2篇2001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首套中国男、女数字化可视人体结构数据的可视化研究被引量:46
2003年
目的 实现首套中国男、女数字化可视人体结构数据的计算机可视化。方法 在获得首套 (包括 1例男性和1例女性 )数字化可视人体结构数据集 (男性为 2 5 18个横断面 ,总数据量为 90 64 8GB ;女性为 3 64 0个横断面 ,总数据量为13 0 0 4GB)后 ,分别在SGI图像工作站和P4微机上 ,先对二维图像进行处理 ,然后经过在每幅图像上预留的定标点进行对位配准。重建时采用了两种方法 ,一是体绘制 (Volumerendering)重建 ;二是面绘制 (Surfacerendering)重建。结果 在SGI工作站和微机上分别实现了男、女数字化可视人体的整体和局部可视化。并且 ,通过革新三维重建和数据处理技术 ,实现了中国首套数字化人体数据的交互式三维可视化。结论 ①经过可视化研究检验 ,本研究组采集的首套中国男、女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符合三维可视化的要求。②本研究建立起来的中国男、女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的交互式三维可视化平台 ,形成了数字人体解剖学和虚拟外科手术的雏形。③经过数据分割、分类。
张绍祥王平安刘正津谭立文邱明国李七渝李恺崔高宇郭燕丽刘光久单锦露刘继军张伟国陈金华王健陈伟陆明游箭庞学利肖红谢永明许忠信王欲甦邓俊辉
关键词:数字化可视化三维重建
首例中国可视化人体心脏薄层断层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探讨人体心脏薄层影像断面的形态学规律。方法 经肉眼观察和CT、MRI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的中等身材、中年男性标本 1例 ,经外形测量、血管灌注后 ,用明胶包埋 ,冰冻 1周 ,然后在低温实验室中用数控铣床从头至足逐层洗切。逐层用高清晰度数码相机摄影 ,完成人体数据集的获取。结果 首例中国可视化人体心脏部分共计 15 0层 ,每层厚度为 1 0mm ,每层断面所显示的心脏结构清晰 ,数字化摄影分辨率为 62 914 5 6( 3 0 72× 2 0 48)像素 ,每个断面图像文件大小为 3 6MB ,整个心脏部分数据集量为 2 7GB。并对本例可视化人体心脏部分的数据集进行总结和分析。结论 本研究报道的首例中国可视化人体心脏部分为连续、完整的薄层断面 ,无节段性数据缺损 ,厚度均匀 ,为心脏三维重建及可视化心脏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也为临床影像诊断学 (超声、CT、MRI)提供了完整。
郭燕丽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邱明国李七渝崔高宇李恺杨晓萍张伟国陈现红陈伟陆明
关键词:可视化人体心脏断面解剖
喉软骨薄层横断面与可视化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提供数字化可视人体有关喉软骨横断面的形态学资料和数字化可视模型 ,为影像学诊断及喉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从第三军医大学可视化研究组采集的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中提取会厌软骨上缘至环状软骨下缘的断层图像 ,观察喉软骨的形态结构 ,在SGI工作站上利用面绘制方法对喉软骨进行三维重建和立体显示。结果 断层图像上能清晰显示喉软骨及其骨化区 ,重建结构逼真 ,能展示喉软骨的真实面貌。结论 该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能够较好地重建喉软骨的可视化模型 ,反映喉软骨的形态及其空间毗邻关系。该结果有望应用于喉外科手术的设计和教学。
谭立文张绍祥宋林刘正津邱明国李七渝李恺王欲甦唐泽圣
关键词:可视化形态学
免疫耐受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2年
免疫耐受是机体免疫系统在接触某种抗原后所产生的对该抗原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 ,是免疫应答的一种特殊形式 ,免疫应答的复杂性决定了免疫耐受诱导的复杂性和困难性。随着免疫学的发展 ,人们对免疫耐受产生机制有了较多的认识。本文对免疫耐受与细胞凋亡、调节性T细胞及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李七渝张绍祥
关键词:免疫耐受机制细胞凋亡树突状细胞调节性T细胞
人体大脑数字解剖模型构建及可视化研究
本实验采用可视化人体技术对头部标本进行无锯耗的低温冷冻铣切,采集人体大脑的断面图像,用Photoshop软件,对大脑的主要结构进行半自动分割,并赋予不同的RGB颜色。用课题组自行开发的软件及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开发的软件,...
李七渝
关键词:大脑可视化人体三维重建可视化断面解剖
文献传递
颈深筋膜及筋膜间隙的薄层断面解剖及三维重建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明确颈深筋膜的分层及筋膜间隙的位置、毗邻 ,为颈深筋膜间隙的影像识别与分析提供参考 ,为临床诊治感染蔓延、肿瘤侵润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采用低温冰冻和生物塑化技术用 17例标本 ,制作了颈部连续薄层横断面 ,对颈深筋膜及筋膜间隙进行了观测。从颈部薄层塑化断面标本上 ,用双线提取间隙轮廓的方法 ,在SGI工作站上对颈深筋膜间隙进行三维重建。 结果  1.颈深筋膜应分为四层 ,颈深筋膜深层分为翼筋膜和椎前筋膜 ,颈深筋膜各层均参与颈动脉鞘的形成。 2 .颈动脉间隙是一开放的间隙 ,其后外侧与颈后间隙相通 ;证实了危险间隙的存在。 3.重建出咽后间隙、颈动脉间隙和内脏间隙的三维图像 ,并能同时显示间隙内的主要结构。结论 得出了颈深筋膜和筋膜间隙的模式图 ,并为筋膜间隙的三维重建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李七渝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王欲甦邓俊辉唐泽圣
关键词:颈深筋膜筋膜间隙薄层断面解剖学三维重建
人脑深部核团三维模型的构建与数据测量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构建大脑深部核团三维可视化模型,以对其立体形态和空间位置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可视人体数据集头部连续横断位图像,将其重采样到平行前后连合平面方向后,逐张分割出其中的脑深部核团及前后连合等结构的二维轮廓;采用面绘制和体绘制对各分割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和虚拟显示,并根据重建模型测量计算各核团在大脑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范围、重心点坐标和体积。结果获得了平行于前后连合平面的头部连续断面真彩色图像集和附有解剖学标识的脑深部核团二维轮廓分割图像集,重构了各核团的面绘制和体绘制三维模型,并获得其在前后连合中点为原点的大脑空间坐标系中的核团重心点坐标,核团在X、Y、Z轴上的投影范围和核团体积等解剖数值。结论基于可视人体数据集所构建的脑深部核团三维可视化模型充分显示了各核团在大脑中的立体形态和空间位置关系,并提供了核团重心点坐标、范围、体积等解剖数值。
荣晶晶彭霞谭立文李七渝张绍祥
关键词:三维重建
颈深筋膜及筋膜间隙的薄层断面解剖及三维重建
<正> 采用低温冰冻和生物塑化技术用17例标本,制作了颈部连续薄层横断面,对颈深筋膜及筋膜间隙进行了观测。利用1.0T的MR系统和螺旋CT分别对正常人颈部进行连续薄片扫描,并与断面标本相应层面对照观察。从颈部薄层塑化断面...
李七渝张绍祥刘正津
文献传递
中国可视人体数据子宫及附件薄层断层解剖学观测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观测子宫的横断面形态及其与周围器官的相互关系。为妇科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及临床诊断、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应用首例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 ,选择从子宫底层面至子宫颈末端连续断层图像 ,测量子宫的上下径 ,子宫体左右径及前后径 ,子宫颈的长度 ,膀胱、直肠与子宫、阴道的间隔距离等数据。结果 薄层断面图像上可清晰显示出子宫及其附件的解剖结构形态以及与膀胱、直肠等相邻器官的相互毗邻关系。结论 薄层断面提供了子宫在盆腔中位置的完整、精确的数据 ,对妇产科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临床诊断。
单锦露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邱明国李七渝李恺崔高宇郭燕丽刘光久刘继军
关键词:可视化人体断层解剖子宫
经鼻蝶手术入路相关结构的可视化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建立经鼻蝶手术入路中相关解剖结构的计算机三维可视化模型。方法应用中国可视化人体数据集,选取从筛窦上缘到上颌窦下缘的连续断层图像,在计算机上对经鼻蝶入路重要结构的断层图像轮廓进行数据分割、对位重建和三维显示。结果重建了筛窦、蝶窦、上颌窦、鼻中隔、中鼻甲、下鼻甲、垂体、鞍背、颈内动脉、视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等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该模型既可以进行单个结构的显示,也可以进行多个结构的分色显示,同时也可以任意放大缩小和任意角度旋转观察。结论经鼻蝶手术入路相关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可以为临床神经外科和耳鼻咽喉科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
杨力邱明国谭立文刘光久李恺李七渝米俊达张绍祥
关键词:数字化可视人体三维重建经鼻蝶入路可视化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