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频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预后
  • 2篇老年
  • 2篇梗死
  • 1篇代谢
  • 1篇代谢异常
  • 1篇地高辛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膜
  • 1篇动脉内膜中层...
  • 1篇心病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损伤
  • 1篇型心
  • 1篇血管
  • 1篇血流
  • 1篇血糖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糖蛋白
  • 1篇血药

机构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市长宁区...

作者

  • 6篇朱频
  • 3篇徐颖杰
  • 2篇叶永刚
  • 2篇蒋利
  • 2篇王栋
  • 1篇王华
  • 1篇吴树理
  • 1篇岳静雯
  • 1篇沈泽宁
  • 1篇王寅
  • 1篇罗瑞萍
  • 1篇蒋利
  • 1篇赵雪岩
  • 1篇王寅
  • 1篇周海英
  • 1篇赵晨
  • 1篇金燕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近中期的影响
2007年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应用血小板糖蛋白(GP)IIb/II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的安全性,以及对急诊PCI再灌注的疗效和近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急性STEMI接受急诊PCI治疗的76例患者,男57例,女19例,年龄34-89岁,年龄为(65±17)岁。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在急诊PCI前至少半小时开始使用替罗非班;空白对照组,38例,其中8例因术中发现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较重临时转入治疗组;实际空白对照组为30例,治疗组为46例。比较两组的基础临床情况、术前梗死相关血管(IRA)前向TIMI血流情况,术后TIMI血流情况,以及出血事件、近期(1个月)和中期(6个月)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和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基础情况(包括年龄、性别、介入干预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组术前IRA出现前向血流(TIMI 1级以上)的比率为17.39%,略大于空白对照组的14.5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TIMI 3级的获得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P<0.05).根据实际分组统计,治疗组术后TIMI 3级的获得率为88%,反低于空白对照组的9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MACE、出血事件及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已完成中期随访的47例患者进行分析,6个月时,两组的左室收缩功能(LVEF)、左室舒张末压(LVEDD)和MACE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前使用替罗非班是安全的:术前提前(至少半小时)使用替罗非班可以提高术后IRA的前向TIMI血流,减少术后无复流的发生,术中发现无复流后再追加使用替罗非班并不能提高患者近中期的预后。
沈泽宁王寅吴树理叶永刚朱频胡其源赵雪岩罗瑞萍蒋利
关键词:替罗非班急诊介入治疗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左室舒张末压血小板糖蛋白
骨量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分析骨量水平与老年冠心病(CHD)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CHD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颈动脉IMT分为正常组和增厚组,比较2组患者各部位骨密度(BMD),并分析IMT与BMD的相关性。同时根据BMD分为正常骨量亚组、低骨量亚组及骨质疏松症(0P)亚组,随访1年,分析各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IMT正常组比较,增厚组腰椎(L2~4)、股骨颈、Ward's三角及Troch的BMD值均显著下降(t=3.40、3.93、5.22、5.03,P<0.01),OP的发生率显著升高(x^2=4.36,P<0.05)。与正常组比较,IMT增厚组血钙明显降低,血磷、碱性磷酸酶(ALP)、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Ⅰ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CTX-β)明显升高(t=8.32、5.21、2.08、3.02、4.85,P<0.05)。老年CHD患者颈动脉IMT值与L2~4、股骨颈、Ward's三角、Troch的BMD值均呈显著负相关(r=-0.53、-0.58、-0.41、-0.47,P<0.05)。低骨量亚组、OP亚组MACEs发生率分别为32.1%、46.2%,明显高于正常骨量亚组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55,P<0.05);低骨量亚组与OP亚组MACEs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CHD患者普遍存在骨量水平偏低,对有颈动脉IMT增厚者加强BMD检测有助于改善老年CHD患者的预后。
孙承功王寅朱频徐颖杰王栋
关键词:冠心病老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骨量预后
地高辛治疗老年人心血管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研究影响血清地高辛浓度关键因素,为老年人患者提供更安全、个性化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13年12月到2015年4月495例老年患者的血清地高辛浓度数据,通过统计分析,研究地高辛血药浓度与患者性别、年龄及服用剂量等因素之间关系。结果在495例老年患者中,地高辛血药浓度在有效浓度范围0.5-2.0 mg/ml之间,占68.69%,出现中毒症状仅7例;地高辛血药浓度〉2.0 ng/ml时,占20.80%,出现中毒症状46例。地高辛血药浓度越高,中毒比率也明显升高。随着患者年龄增高,地高辛血药浓度也逐渐增高。高地高辛药物浓度在〈0.5 ng/ml和〉2.0 ng/ml的年龄分布上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女性比男性地高辛血药浓度要高(1.32±0.56 mg/ml比1.21±0.97 mg/ml),但不同性别地高辛血药浓度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从剂量方面临床研究发现,高、中、低剂量组地高辛平均血药浓度分别为2.43±1.12 mg/ml、1.54±0.75 mg/ml和0.86±0.43 mg/ml。血药浓度是随着服用的药物剂量而增加的。结论地高辛血药浓度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需要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对于大多数患者,地高辛药物服用剂量应不大于0.15 mg/d,而女性地高辛服药量应该适当减少。对地高辛血药浓度进行监测,有助于更深入理解影响地高辛血药浓度关键因素,为老年人患者提供更合理治疗方案。
沈琪乐赵晨周海英朱频王华
关键词:地高辛血药浓度统计分析合理用药
2型心肌梗死和心肌损伤的长期预后
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标准化需要,2000年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学院(ACC)联合专家委员会就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进行全球统一定义,迄今已经历3次修订,逐渐得到业内公...
朱频蒋利
关键词:心肌损伤长期预后
糖代谢异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研究糖代谢异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453例ACS住院患者,根据糖尿病病史及口服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结果分为4组:血糖正常组(n=132)、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组(n=81)、糖耐量受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组(n=89)、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组(n=151),定期电话或临床随访患者远期预后情况,包括心肌梗死、血运重建、病死等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结果:与血糖正常组相比,IGT组和DM组无事件中位生存时间明显缩短(P均<0.05),而IF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糖正常组(27.27%)相比,IGT、DM组MACE发生率均明显增加(44.94%,49.01%;P值均<0.05);而IFG组与血糖正常组比较,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10%,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吸烟、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血运重建史是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CS患者中合并IGT或DM者远期预后较血糖正常者差,对于此类患者需定期监测其血糖代谢情况。
叶永刚蒋利徐颖杰岳静雯朱频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远期预后
根据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临界值标准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根据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临界值标准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T肺血管造影(CTPA)对367例疑似APE患者进行诊断,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的D-二聚体浓度,比较传统临界值标准(500μg/L)和根据年龄校正的临界值标准[(年龄×10)μg/L]对诊断APE的敏感度、特异性、符合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367例疑似APE患者中,共确诊64例,检出率为17.4%。APE患者的D-二聚体浓度为(2108.5±335.9)μg/L,显著高于非APE患者D-二聚体浓度(486.8±65.2)μg/L(t=27.61,P<0.05);年龄≥60岁的APE患者D-二聚体浓度为(2931.8±509.4)μg/L,显著高于年龄<60岁的APE患者D-二聚体浓度(1806.1±319.6)μg/L(t=10.77,P<0.05)。根据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临界值诊断APE的特异度、符合率、阳性预测值及曲线下面积(AUC)较传统D-二聚体临界值显著升高(P<0.05);两种临界值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的浓度随年龄增加而增高,根据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临界值标准可提高其对APE的诊断效率,减少漏诊,尤其适用于50岁以上人群。
孙承功金燕朱频徐颖杰王栋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D-二聚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