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秀梅

作品数:51 被引量:131H指数:5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烧伤
  • 9篇瘢痕
  • 8篇护理
  • 6篇静脉
  • 5篇伤患者
  • 5篇烧伤患者
  • 5篇创面
  • 4篇手术
  • 4篇大面积烧伤
  • 3篇指蹼
  • 3篇烧伤后
  • 3篇手部
  • 3篇小儿
  • 3篇疗法
  • 3篇留置
  • 3篇康复
  • 3篇穿刺
  • 3篇大面积烧伤患...
  • 2篇压伤
  • 2篇药物疗法

机构

  • 42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西安培华学院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42篇朱秀梅
  • 20篇黄亚川
  • 14篇刘晓梅
  • 14篇吴红娟
  • 6篇慕生枝
  • 6篇范荣辉
  • 5篇王本峰
  • 5篇张维利
  • 4篇孙要文
  • 4篇周莎莎
  • 4篇马小妮
  • 3篇张振信
  • 3篇徐子寒
  • 3篇王珣莉
  • 3篇张玉莲
  • 3篇郑腊梅
  • 2篇秦高平
  • 2篇高文杰
  • 2篇康蓓
  • 2篇高小兰

传媒

  • 8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美容医学
  • 2篇国际精神病学...
  • 2篇当代医药论丛
  • 2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护理研究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国卫生质量...
  • 1篇陕西中医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现代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10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苯扎氯铵溶液在慢性创面及感染肉芽肿的临床应用及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苯扎氯铵消毒液对慢性感染性创面的杀菌及促使修复作用。方法对慢性创面及感染性肉芽肿扩创后外用苯扎氯铵消毒液,观察其对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的灭菌作用。结果0.1%苯扎氯铵溶液对慢性创面及感染性肉芽肿的高耐药细菌有明显的灭菌、减少瘢痕形成。结论0.1%苯扎氯铵溶液对慢性创面及感染性肉芽肿的高耐药细菌有明显的灭菌,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质量。
王本峰张振信朱秀梅
关键词:慢性创面苯扎氯铵杀菌
颈外静脉穿刺套管针在烧伤抢救中的应用
2002年
刘晓梅张维利黄亚川吴红娟郑腊梅朱秀梅
关键词:烧伤抢救颈外静脉穿刺套管针
简易手指蹼训练组合支具对烧伤后手指蹼粘连的效果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应用简易手指蹼训练组合支具对烧伤后手指蹼粘连的效果。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4月,手深度烧伤后指蹼粘连患者33例(37手)分为实验组18例(21手)和对照组15例(16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简易手指蹼训练组合支具。治疗后随访6个月,测量各手指间角度。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手指间角度明显提高(t〉3.060,P〈0.01),且优于对照组(t〉2.273,P〈0.05)。结论应用简易手指蹼训练组合支具可以提高患者功能训练依从性,改善手指蹼粘连患者手运动功能。
吴红娟朱秀梅刘晓梅黄亚川张玉莲
关键词:瘢痕挛缩手功能障碍矫形器
对烧伤住院患者进行风险护理的效果探讨
2020年
目的:评价对烧伤住院患者进行风险护理的效果。方法:将陕西省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40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比组和风险组。对对比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风险组患者进行风险护理。然后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和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风险组患者住院期间风险事件的发生率(2.86%)低于对比组患者住院期间风险事件的发生率(11.44%),其对护理的满意率(95.71%)高于对比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87.14%),P<0.05。结论:对烧伤住院患者进行风险护理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降低其住院期间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康瑛朱秀梅黄亚川马小妮刘晓宁
关键词:烧伤
特重度烧伤患者凝血功能动态变化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特重度烧伤患者凝血功能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对患者预后可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特重度以上烧伤患者60例,根据患者治疗结局分为存活组(57例)和死亡组(3例),观察两种患者在入院15d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变化情况。结果:死亡组在住院3d、5d、9d、11d、13d,15d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住院5d、9d、11d、13d,15d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活组在入院后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开始上升,至入院5d达到最高峰后开始下降,至第15d始终处于下降状态;死亡组在入院后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同样上升,并至第5d达到最高值后开始下降,但在第9d又开始上升,至11d达到最高值开始下降,至15d一直处于下降状态。结论:凝血功能异常严重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病情恶化甚至死亡,而死亡较常集中在入院后3~5d以及9~11d。
范荣辉朱秀梅
关键词:特重度烧伤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烧伤
瘦素、OB-R和IL-β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2017年
目的探讨瘦素、肥胖基因受体(OB-R)和白介素-β(IL-β)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5年9月整形外科的110例组织标本,分为病理性瘢痕组50例(包括瘢痕疙瘩组27例和增生性瘢痕组23例)、非病理性瘢痕组30例和正常皮肤组30例。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且比较各组瘦素、OB-R和IL-β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病理性瘢痕组和非病理性瘢痕组的瘦素、OB-R和IL-β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皮肤组(P<0.01),且病理性瘢痕组高于非病理性瘢痕组(P<0.01)。瘢痕疙瘩组瘦素、OB-R和IL-β表达水平高于增生性瘢痕组及非病理性瘢痕组(P<0.05),且增生性瘢痕组高于非病理性瘢痕组(P<0.05)。结论瘦素、OB-R和IL-β在瘢痕组织中表达异常增多,而其表达水平与瘢痕的纤维化程度相关,表明瘦素、OB-R和IL-β参与了病理性瘢痕组织的病变过程。
慕生枝康蓓朱秀梅孙要文王国栋伍航利
关键词:瘢痕瘦素
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的原因及对策被引量:1
2001年
吴红娟张维利郑腊梅刘晓梅朱秀梅
关键词:静脉穿刺留置针穿刺
一种烧伤科四肢防压用支撑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烧伤科四肢防压用支撑装置,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底座的上端连接有支撑防护架,底座的一端设置有锁定机构,锁定机构包括插杆、压缩弹簧和拉块,插杆滑动连接于底座的内部,插杆远离底座的一端...
朱秀梅王本峰马小妮
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腋下小切口副乳切除术围术期中的应用观察
2021年
探讨对腋下小切口副乳切除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CNP)模式的临床疗效,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以2018 年1月--2021年1月间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双侧副乳患者作为试验研究对象,经过筛选纳入符合试验要求的78例进行入组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制定严格的临床护理路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情况、护理满意度、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副乳这类整形外科常规疾病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高煜晖苏路瑜朱秀梅黄亚川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副乳腋下小切口
手部深度烧伤创面的早期处理影响创面修复的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手部深度烧伤创面的早期处理对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手部深度烧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早期及后期手术配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随访l月、3月后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恢复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优良率为86.05%,对照组优良率为4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TAM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后早期行手术及康复治疗,能够恢复手部功能和形态,减轻瘢痕挛缩及防止肌肉萎缩,改善预后。
范荣辉朱秀梅
关键词:手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康复治疗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