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4篇麻疹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风险评估
  • 2篇AFP监测
  • 2篇AFP监测系...
  • 1篇野病毒
  • 1篇突发公共
  • 1篇突发公共卫生
  • 1篇突发公共卫生...
  • 1篇卫生事件
  • 1篇麻疹流行
  • 1篇麻疹流行病学
  • 1篇急性弛缓性麻...
  • 1篇脊髓灰质炎
  • 1篇脊髓灰质炎野...
  • 1篇监测系统
  • 1篇公共卫生
  • 1篇公共卫生事件

机构

  • 7篇鞍山市疾病预...

作者

  • 7篇朱小微
  • 4篇徐绍和
  • 3篇陈艳军
  • 2篇李璐
  • 1篇魏巍
  • 1篇冯晓菲
  • 1篇崔玉君

传媒

  • 2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疫苗和免...

年份

  • 1篇2021
  • 5篇2015
  • 1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2005-2019年鞍山市麻疹报告病例分布特征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2005-2019年鞍山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规律,为规避麻疹疫情及消除麻疹提供针对性措施和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收集2005-2019鞍山市麻疹监测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9年鞍山市共报告麻疹病例165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04/10万,3~5年为1个流行周期,3~6月份为麻疹发病高峰期;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麻疹发病高发地区;发病人群中0~岁和15~39岁占43.06%;无麻疹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病例1333例,占病例总数的80.14%;19起麻疹暴发疫情中18起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结论加强鞍山市农村及城乡地区重点人群的麻疹防控,保持适龄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和及时率,同时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麻疹防控的宣传教育工作,避免麻疹暴发疫情的发生。
崔玉君李璐朱小微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
辽宁省鞍山市201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与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辽宁省鞍山市201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年鞍山市麻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鞍山市麻疹发病大幅度上升,报告麻疹489例,发病率为13.46/10万,比2013年上升了162倍,为8年来最高;3~6月为麻疹发病高峰期;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麻疹发病高发地区;麻疹病例主要集中在0~1岁、30~39岁和10~14岁人群;无含麻疹成分疫苗(MCV)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392例,占80.16%。2014年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8.26/10万,48小时内完整调查率为99.91%,血标本采集率为96.70%,血标本3日内送达率为99.35%,实验室检测结果 4日内报告率为98.25%。麻疹爆发疫情7起,实验室确诊率为100%,病原学标本采集率为85.71%。结论 2014年鞍山市麻疹防控形势严峻,疫情反弹明显;要实现消除麻疹,必须保证高质量的麻疹监测和疫情处置水平,同时增加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区MCV接种频次,提高适龄儿童MCV接种率和及时率,适时开展重点人群的强化免疫。
徐绍和陈艳军朱小微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鞍山市2014年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传播风险评估
2015年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严重危害儿童健康,WHO于2000年10月宣布我国所在的西太地区实现无脊灰目标,虽然我国于2000年已实现了无脊灰目标,但国外一些国家仍有脊灰流行,脊灰野病毒输入我国并引起流行的危险依然存在[1]。2011年新疆发生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造成的脊灰疫情,对我国保持无脊灰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使消灭脊灰面临新的挑战[2]。鞍山市自1991年至今无脊灰病例发生。为防止脊灰野病毒的输入和传播,
朱小微冯晓菲徐绍和李璐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野病毒风险评估
2014年鞍山市麻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当前麻疹疫情态势及存在的风险,为鞍山市麻疹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方案,结合鞍山市麻疹发病流行特征、病例麻疹疫苗免疫史,采用风险矩阵法对麻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进行评估。结果鞍山市2014年麻疹发病上升趋势明显,麻疹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程度为严重等级。结论鞍山市麻疹属于高危险度风险。应采取相应防控措施,引起高度重视。
朱小微陈艳军徐绍和
关键词:麻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
鞍山市2004—2013年AFP监测系统分析及评价
2015年
目的评价鞍山市2004—201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工作质量,保持无脊灰状态。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4—2013年鞍山市报告的AFP病例。结果全市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87例,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确诊病例,无高危病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保持较高水平[1]。结论鞍山市2004—2013年AFP监测系统保持较高的运转质量,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
朱小微
关键词:AFP监测系统
2004-2013年鞍山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2004-2013年鞍山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规律,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鞍山市麻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3年鞍山市共报告麻疹病例1 13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10/10万,2~3年为一个流行周期,3-6月为麻疹发病高峰期;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麻疹发病高发地区,与城市地区相比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85,P〈0.05);麻疹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和20~25岁青年;无麻疹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病例916例,占病例总数的80.92%;学校和托幼机构是麻疹暴发的主要场所。结论 2010年鞍山市已开始基本进入麻疹消除阶段,但是要达到消除目标,必须提高适龄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和及时率,适时开展易感人群的强化免疫工作,以提高人群免疫保护水平。
徐绍和陈艳军朱小微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鞍山市10年AFP监测系统分析及评价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为维持鞍山市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为进一步地做好消灭脊灰工作提出科学依据。方法 对鞍山市1993~2 0 0 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进行监测系统分析及评价。结果 ①报告灵敏度由1993年0 .3 3 /10万上升至2 0 0 0年2 .0 8/10万。②48h调查率10 0 %。③监测报告和零病例报告及时率98%。④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95 .9%。⑤采样7d内送检率92 %。⑥60~75d随访及时率93 %。结论 ①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10年间明显上升,远远超过国家1/10万标准,灵敏度较高。②AFP病例监测、调查、采样、送样、随访、常规报告均高于国家目标要求。
朱小微魏巍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流行病学监测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