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以诚

作品数:166 被引量:1,264H指数:17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3篇期刊文章
  • 38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2篇医药卫生
  • 7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社会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39篇血管
  • 29篇血管病
  • 24篇卒中
  • 22篇影像
  • 14篇病例
  • 13篇预后
  • 13篇缺血
  • 12篇脑炎
  • 11篇神经系
  • 11篇神经系统
  • 11篇抗体
  • 11篇梗死
  • 10篇动脉
  • 10篇细胞
  • 9篇蛋白
  • 9篇脑梗
  • 9篇脑梗死
  • 8篇综合征
  • 8篇颅内
  • 7篇脑脊液

机构

  • 163篇北京协和医院
  • 26篇中国医学科学...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北京协和医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南京大学医学...
  • 3篇山东大学
  • 3篇吉林大学第一...
  • 3篇郑州大学第一...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河北省人民医...
  • 3篇中国科学院软...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东南大学

作者

  • 165篇朱以诚
  • 95篇崔丽英
  • 59篇彭斌
  • 58篇倪俊
  • 43篇周立新
  • 36篇姚明
  • 32篇关鸿志
  • 20篇袁晶
  • 20篇任海涛
  • 17篇韩菲
  • 11篇陈琳
  • 9篇冯逢
  • 9篇宗黎霞
  • 9篇高山
  • 9篇范思远
  • 8篇黄颜
  • 8篇张抒扬
  • 7篇卢强
  • 7篇翟菲菲
  • 6篇乔雷

传媒

  • 27篇中华神经科杂...
  • 13篇中国卒中杂志
  • 12篇中国神经免疫...
  • 11篇中国现代神经...
  • 7篇中华医学杂志
  • 7篇中华医学会第...
  • 6篇协和医学杂志
  • 6篇罕见病研究
  • 5篇中华脑血管病...
  • 4篇2014北京...
  • 3篇中风与神经疾...
  • 3篇华西医学
  • 3篇中国实用内科...
  • 3篇基础医学与临...
  • 3篇中华老年心脑...
  • 3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脑与神经疾病...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年份

  • 9篇2023
  • 11篇2022
  • 13篇2021
  • 15篇2020
  • 8篇2019
  • 3篇2018
  • 11篇2017
  • 11篇2016
  • 26篇2015
  • 24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1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大、小血管病的相关性
脑大、小血管共同构成了脑血管树(vascular tree),虽然两者在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上存在差异,但是它们在结构上有连续性,共同受到血流动力学影响,共同暴露于危险因素,因此脑大、小血管病变从理论上应具有严重程度的平行...
朱以诚
文献传递
规范脑小血管病的影像诊断被引量:4
2022年
脑小血管病(CSVD)的诊断高度依赖神经影像,其影像改变包括腔隙、腔隙性梗死、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脑微出血等。在既往研究中这些影像改变的定义差异较大,尤其易混淆腔隙、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给预后评估和临床研究带来困难。文中将总结CSVD的临床、影像、病理特征,梳理CSVD影像改变诊断标准逐渐规范化的过程和成效,提出在CSVD影像诊断中应规避的错误,旨在提高临床诊疗和研究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朱以诚潘子昂
关键词:神经影像影像诊断影像评估
成年起病的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一例
2014年
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又称为Leigh综合征(Leigh syndrome,LS),临床表现多样,患儿多于2岁前死亡,成人起病罕见,容易造成误诊[1-3].我们报道1例成年起病的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患者临床资料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7岁,因“视物成双、行走不稳4个月”于2012年11月入院.患者于2012年7月底开始发热,体温高达39.4℃,5d后出现行走不稳,视力下降,双眼睑下垂,晨轻暮重,新斯的明试验阳性,应用溴吡斯的明治疗无效.患者症状逐渐加重,出现小便困难.
魏妍平王琳柳清刘智崔丽英彭斌朱以诚
关键词: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成年LEIGH综合征
脑卒中干预试验中功能结局指标的发展被引量:2
2020年
国内外众多关于卒中干预措施的临床试验研究快速发展,临床试验的开展过程中结果评估环节至关重要。目前对患者功能情况的评估指标已经广泛采用,并已成为监管机构对卒中临床试验审核的强制要求。该文回顾了功能指标的分类,及在卒中治疗临床试验中功能指标的使用情况。目前最常用的功能评价指标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Barthel指数、改良Rankin量表及复合量表,该文着重介绍了上述几种量表的有效性、可靠性、反应性以及可行性等特点。在功能量表结果的统计分析中,二分法是最常用的手段,但对于良好/不良结局的切分点选取尚无统一共识。卒中试验功能评分时间选择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目前最广泛采用的时间为3个月。
刘子悦朱以诚
关键词:脑卒中结局评价
中国罕见病领域新进展(2020—2021)被引量:17
2022年
2020—2021年,我国罕见病领域取得突出进展。罕见病相关政策方面,国家层面已建立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并筹建国家罕见病质控中心,对罕见病药物实行零关税;地方层面不断扩大纳入医保的罕见病范围。罕见病用药方面,共14种罕见病药物被纳入医保,13种罕见病药物在国内获批上市,并有多种罕见病用药被纳入优先审评或临床试验默示许可。罕见病患者登记与流行病学研究方面,我国已启用国家罕见病注册系统,并建立罕见病患者登记制度;首个重症肌无力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公布,溶酶体贮积症筛查项目启动,首个软骨发育不全队列研究正式启动。在官方政策和渠道之外,罕见病患者组织和信息平台均发挥重要补充作用。
何山高仕奇何欣悦刘鹏金晔李相言朱以诚朱以诚朱卫国陈丽萌
关键词:罕见病流行病学
四肢无力3月余 视物成双2个月 尿急1个月
2014年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55岁。因四肢无力3月余、视物成双2个月,加重伴尿急1个月,于2013年10月3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个月(2013年7月中旬)出现双下肢肌力减弱、行走易疲劳,尤以上台阶费力,但下蹲后可自行站起,晨起、休息后症状缓解,晚间或活动后症状加重;约2周后(2013年7月底)出现双上肢肌力减弱,抬手臂或梳头无力,能持握碗筷,不伴肢体麻木、肌柬颤等,至当地医院就诊。
王全牛婧雯倪俊朱以诚崔丽英
关键词:肺肿瘤病例报告
急诊病例巡诊在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初探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究急诊病例巡诊教学在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可行性及效果,完善神经内科住院医师急诊轮转教学方法及体系。方法融合以问题为基础(PBL)、以案例为基础(CBL)、以团队为基础(TBL)、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理念及模式,在处于急诊轮转阶段的神经内科住院医师中开展急诊病例巡诊教学课程。课后通过问卷反馈形式进行教学评价。结果18名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完成了每月1次的急诊教学巡诊课程学习,共6次,其中8名住院医师参与了巡诊讲课。课程总体满意度达到100%,住院医师在基础知识、急诊病例诊疗思路、急诊病例医疗风险评估等不同能力方面得到提高。所有住院医师均反馈课程对急诊轮转有益,应继续长期开展该课程。结论急诊病例巡诊的初步实践证实了急诊教学新形式的可行性及良好的教学效果,该课程可以提升住院医师的多种核心能力,值得后续进一步推广。
尹翮翔毛晨晖周立新朱以诚
关键词:神经内科住院医师急诊病例巡诊
缺血性卒中患者脉压差与复发性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率的相关性研究
翟菲菲朱以诚倪俊姚明周立新彭斌崔丽英
第171例 复视-双下肢无力-耳聋、视力下降
2009年
患者男,45岁,因“一过性复视半年,伴双下肢瘫、尿便障碍2个月,相继出现耳聋、视力下降1个月”于2005年8月19日收入院。
郝红琳陈琳朱以诚关鸿志崔丽英刘秀琴
关键词:视力下降双下肢无力耳聋尿便障碍
MOG抗体相关脑炎临床特点与预后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基于单中心队列临床数据总结MOG抗体相关脑炎的临床与预后特点。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MOG抗体相关疾病患者数据库资料,回顾分析合并脑炎(大脑、小脑、脑干等受累)事件患者与无脑炎事件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MOG抗体相关疾病患者86例,其中脑炎患者56例(合并抗NMDAR脑炎4例)。与非脑炎组患者年龄〔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29.9(12.2,38.4)岁〕及发病年龄〔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24.9(11.8,33.0)岁〕比较,脑炎组〔分别为17.2(12.0,29.0)岁、13.9(7.4,24.6)岁〕更低(均P<0.05);脑炎组与非脑炎组患者性别比例、非脑炎相关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绝大多数缓解期均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脑炎组年化复发率〔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末次EDSS评分〔中位数(范围)〕分别为0.464(0.271,0.839)、0(0~2)分,非脑炎组分别为0.192(0,1.009)、0(0~8.5)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炎组患者脑炎相关常见表现包括癫痫发作〔19例(34%)〕、意识障碍〔7例(12%)〕、肢体无力〔4例(7%)〕等,极少数患者仅出现发热、头痛等。头颅MRI病灶分布较为广泛,幕上深部白质病灶、皮层或皮层下白质、脑干、基底节、丘脑受累常见,少数有小脑、胼胝体受累。结论脑炎是MOG抗体相关疾病非常重要的临床分型之一,发病年龄越小的患者更易经历脑炎发作。
尹翮翔张遥徐雁朱以诚彭斌崔丽英
关键词:脑炎预后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