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东兵
- 作品数:48 被引量:166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南通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通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食管鳞癌乙型肝炎病毒表达及与Rb、C-myc的关系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与食管鳞癌的关系。[方法]取100例食管鳞癌和60例正常食管或食管炎病人(对照组)的内镜活检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BsAg和HBcAg,检测食管鳞癌抑癌基因Rb和癌基因C鄄myc的表达。两组均作血清HBV标志物检测。[结果]食管鳞癌癌组织和癌旁组织HBsAg和/或HBcAg表达率分别为33%和28%,总表达率42%,明显高于对照组(10%),P<0.01。食管鳞癌癌组织中HBsAg和/或HBcAg表达阳性者Rb和C鄄myc表达阳性率和表达强度等级均明显高于表达阴性者,Rb和C鄄myc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4.9%vs59.7%,84.9%vs56.7%,P均<0.05。在癌旁不典型增生中,HBsAg和/或HBcAg表达阳性者与表达阴性者比较,Rb表达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但表达强度在HBsAg和/或HBcAg表达阳性者明显高于表达阴性者,P<0.05;C鄄myc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7.1%vs24.4%,P<0.05,但表达强度无显著性差异。在癌旁正常鳞状上皮HBsAg和/或HBcAg表达阳性者与表达阴性者比较,Rb和C鄄myc表达阳性率和表达强度等级均无显著性差异。HBsAg和/或HBcAg表达与癌的分化程度无关。食管鳞癌病人组织HBsAg和/或HBcAg表达与血清HBsAg阳性一致。[结论]HBV与食管鳞癌发病有关。
- 陈正言朱东兵朱小平蔡美如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食管肿瘤RBC-MYC
- 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与食管癌关系的队列研究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与食管癌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队列研究方法对40岁以上HBsAg阳性队列(550例)和HBsAg阴性队列(881例)的非恶性肿瘤人群随访6年,分别计算观察人年数、食管癌、肝癌和其他恶性肿瘤的人年发病率、相对危险度(RR),并将两队列进行比较。结果6年内随访7740人年,HBsAg阳性队列2943.5人年,发现食管癌19例,人年发病率0.65%,HBsAg阴性队列4796.5人年,发现食管癌7例,人年发病率0.15%,两队列比较,P<0.01。RR4.42,95%可信区间1.62~12.06,归因危险度0.50%,归因危险度百分比77.36%,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51.3%。分层分析显示,性别及年龄均不是混杂因素。肝癌在HBsAg阳性队列中的人年发病率明显高于HBsAg阴性队列(0.44%和0.04%,P<0.01;RR=10.52,95%可信区间为2.21~29.60)。其他恶性肿瘤的人年发病率在两队列间差异无显著性(0.58%和0.52%,P>0.05;RR=1.12,95%可信区间0.51~2.21)。结论血清HBsAg阳性与食管癌发病显著相关,乙型肝炎病毒不仅是原发性肝癌的致癌病毒,还可能是食管癌致癌病毒之一。
- 陈正言蔡美如朱东兵
- 关键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食管癌原发性肝癌队列研究
- 胃黏膜中幽门螺杆菌定植深度及密度的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3
- 2014年
-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在胃黏膜中定植深度及分布的临床病理学意义。采用HE、HP检测试剂盒(银染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71例胃黏膜活检标本,观察不同形态HP在黏膜中的定植数量及部位,同时观察胃黏膜病变的相关病理学指标。结果显示,HP感染可分布于黏膜表面、小凹腺腔、上皮细胞及间质中;螺旋状HP主要分布于黏膜表面黏液及小凹腺腔中,部分可附着于上皮细胞表面;球形HP还可以出现在上皮细胞顶端胞质中和黏膜间质中。螺旋状及球形HP的定植深度与黏膜糜烂、炎症活动及间质淋巴细胞数量有关。提示螺旋状HP感染对球形HP分布的深度有促进作用,HP感染密度与炎症程度有关。
- 朱银圣朱东兵沙莉沈小建
- 关键词:胃黏膜
- 椎管肿瘤78例临床病理分析
- 1997年
- 本文收集两家医院近5年来椎管肿瘤病例,做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和病理类型,为椎管肿瘤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 1.临床资料 统计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及如皋市人民医院病理科1991年1月~1996年8月存档资料中椎管肿瘤共78例,疾病分布为:(1)神经鞘瘤29例(占37.2%);(2)脊膜瘤16例(占20.5%);(3)蛛网膜囊肿6例(占7.7%);(4)转移性恶性肿瘤13例(占16.67%),其中转移癌7例、恶性淋巴瘤4例、恶性黑色素瘤、间叶性软骨肉瘤各1例;(5)神经纤维瘤3例(占3.8%);(6)恶性神经鞘瘤2例(占3.8%);(7)胶质细胞瘤2例(占3.8%);(8)其它软组织良性肿瘤7例(占8.9%);其中纤维组织瘤样增生3例,血管瘤、颗粒肌母细胞瘤、嗜酸性肉芽肿、成熟性良性畸胎瘤各1例。
- 朱东兵王淼
- 关键词:椎管肿瘤病理
-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研究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并分析对策。方法大鼠心、脑、肾组织样本为某医学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为我院提供,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前组接受常规病理检查,后组给予质控管理后病理检查,在镜下观察两组切片后,分析容易出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解决措施,同时比较2组有效制片率、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有效制片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为避免制片质量问题,临床应重视并有效监督病理技术各环节操作,同时提升质量控制标准,避免失控。
- 王海云顾悦环静朱东兵
- 关键词:免疫组化病理技术
- 葡萄糖转运蛋白-1、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宫颈上皮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和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至2013年在如皋市人民医院手术的110例宫颈病变(48例CIN、62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及30例正常宫颈组织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和Glut-1蛋白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CIN、宫颈癌组HIF-1α和Glut-1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P均<0.01)。HIF-1α表达与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有关(P均<0.01)。Glut-1表达与肿瘤直径相关(P<0.01)。宫颈癌组织中HIF-1α、Glut-1的表达呈正相关(r=0.482,P<0.05)。结论宫颈鳞状细胞癌中HIF-1α和Glut-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进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HIF-1α和Glut-1可作为了解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并有可能为宫颈癌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新的思路。
- 马宗丽沙红兰朱东兵马玉琴
-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Α葡萄糖转运蛋白-1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鳞状细胞癌
- 食管鳞癌中p53与bcl-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中p53和bcl 2的表达情况、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 (S P)对 1 0 0例食管鳞癌病人的内镜活检标本检测p53和bcl 2的表达。结果 :在癌旁正常鳞状上皮、癌旁不典型增生和癌组织中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43.6 %和 58.6 % (χ2 =30 .2 ,P <0 .0 1 ) ;bcl 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7%、3 .6 %和 43.0 % (χ2 =57.4,P <0 .0 1 )。p53阳性表达率在不典型增生中已接近癌组织 ,bcl 2在癌旁正常鳞状上皮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表达较低 ,在癌组织中表达较高。在分化较好的食管鳞癌中 ,p53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等级明显高于bcl 2 ,在低分化癌中 ,p53和bcl 2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等级无差异。结论 :p53表达可能是食管鳞癌的早期事件 ,bcl 2表达较晚 ,是癌变的特征。p53和bcl
- 陈正言朱东兵
- 关键词:食管鳞癌P53BCL-2免疫组化
- 食管癌变过程中p53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水平的关系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食管癌变过程中食管鳞状上皮p53表达情况及其与凋亡水平的关系。[方法]824例食管黏膜活检组织(包括正常黏膜、异型增生和鳞癌),行DNA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及p53免疫组化检查。[结果]①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组p53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及炎症组和良性增生组(P=0.003),低于重度不典型增生/鳞癌组(P=0.036);良性增生组与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组间无明显差异(P=0.192);②正常及炎症组和良性增生组随年龄增长p53表达呈上升趋势(P<0.01);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组及重度不典型增生组各年龄组间差异不明显;③随着p53表达的增加,上皮颗粒层细胞凋亡指数(AI)逐步下降(χ2=87.266,P=0.000),基底层AI呈轻度增加趋势(χ2=34.253,P=0.000)。[结论]食管癌变过程中伴有p53基因的突变和颗粒层细胞凋亡水平的下降,且两者关系密切。
- 朱东兵陈正言朱小平
- 关键词:食管肿瘤凋亡P53年龄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重点人群布鲁菌病知晓情况调查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 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重点人群对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知晓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布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式,按照新疆地理分布分层抽取8个师(南疆:第一、二师;北疆:第四、六、七、八、九、十师)的61个团场作为调查现场,选择年龄≥9岁与牛、羊等牲畜及畜产品有接触的重点人群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以入户面对面方式开展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布病卫生知识、布病个人防护态度、高危行为等.结果 共调查布病重点人群11 098人,总体知晓率为83.61%(92 794/110 980),其中第一师(75.78%,10 769/14 210)和第六师(66.45%,10 154/15 280)知晓率明显低于总体知晓水平(x2=52.8、288.1,P均<0.01);布病知晓率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而升高(x2趋势=6 245.3,P< 0.01).各民族布病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 912.8,P< 0.01),其中维吾尔族(56.73%,3 909/6 890)和回族(57.93%,2 850/4 920)布病知晓率明显低于汉族(87.27%,78 932/90 450).不同年龄和职业人群布病知晓率不同(x2=407.1、6755,P均<0.01),年龄分组中高年龄(> 60岁)组最低(74.63%,3 515/4 710);职业分组中养殖户农民(81.27%,44228/54420)对布病知晓率相对较低,兽医最高(94.86%,2 438/2 570).结论 兵团地区布病知晓率已达到流行区域水平,但部分少数民族、老年人及部分职业人群对布病的知晓情况仍较低,应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健康教育,同时提高居民的防护意识.
- 王楠韩菲赵永年朱东兵葛永梅李凡卡
- 关键词:布鲁菌病知识
- 临床病理特征对胸腹水良恶性诊断价值的探讨
- 2022年
- 探讨恶性胸腹水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我院病理科2018年6月到2020年3月间接收的胸腹水标本449例,采用细胞学涂片、石蜡包埋及免疫组化检查鉴别胸腹水的良恶性,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结果:女性恶性积液检出率多于男性,5年内肿瘤史者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肿瘤史及远期肿瘤史者,不同辅助检查结果间恶性胸腹水阳性率差异明显,不同肿瘤间积液类别及其恶性检出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有无肿瘤病史、临床辅助检查结果、胸腹水的类型及不同肿瘤类别等临床特征对胸腹水良恶性初步判断有明显提示作用。
- 袁燊朱东兵
- 关键词:良恶性胸腹水临床病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