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一蓓

作品数:112 被引量:321H指数:9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0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5篇医药卫生
  • 7篇生物学

主题

  • 83篇细胞
  • 44篇树突
  • 40篇树突状
  • 40篇肿瘤
  • 39篇树突状细胞
  • 35篇免疫
  • 19篇体外
  • 18篇CD40
  • 16篇分子
  • 15篇免疫治疗
  • 15篇分化
  • 14篇肿瘤免疫
  • 13篇生物学
  • 13篇淋巴
  • 13篇刺激分子
  • 12篇共刺激
  • 11篇小鼠
  • 11篇共刺激分子
  • 10篇胃癌
  • 10篇淋巴细胞

机构

  • 101篇苏州大学
  • 18篇苏州大学附属...
  • 5篇匹兹堡大学
  • 4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常州市第一人...
  • 2篇苏州市第二人...
  • 1篇常熟市第二人...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苏州医学院
  • 1篇苏州卫生职业...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学高等...
  • 1篇苏州市红十字...
  • 1篇苏州市木渎人...
  • 1篇苏州市中心血...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作者

  • 112篇朱一蓓
  • 85篇张学光
  • 18篇古涛
  • 18篇吴昌平
  • 18篇蒋敬庭
  • 16篇陈成
  • 16篇席泓
  • 14篇黄勇
  • 14篇夏瑜
  • 12篇戴俊
  • 11篇顾宗江
  • 10篇瞿秋霞
  • 9篇张光波
  • 9篇仲维学
  • 9篇周桓
  • 9篇於葛华
  • 8篇石亮荣
  • 8篇卢斌峰
  • 8篇徐斌
  • 8篇李敏

传媒

  • 9篇中国免疫学杂...
  • 8篇现代免疫学
  • 7篇中国肿瘤生物...
  • 7篇中华实验外科...
  • 7篇细胞与分子免...
  • 5篇苏州大学学报...
  • 4篇上海免疫学杂...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3篇中华血液学杂...
  • 3篇江苏大学学报...
  • 3篇第九届全国肿...
  • 3篇中国免疫学会...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免疫学杂志
  • 2篇中国血液流变...
  • 2篇中国肺癌杂志
  • 2篇第十三届全国...
  • 2篇中国免疫学会...
  • 1篇辐射防护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9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21篇2006
  • 5篇2005
  • 7篇2004
  • 6篇2003
1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恶性心包积液中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2002年
黄建安王月丹朱一蓓马家用王光杰张学光
关键词:恶性心包积液树突状细胞肺癌生物学特性
CD40信号刺激DCs分泌IP-10(CXCL10)及其在趋化T细胞中的作用
目的:体外动态比较分析了在TNF-α和CD40两种信号途径下,IP-10及其受体CXCR3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DCs分化成熟过程中和T细胞活化过程中的表达,以期为调节DCs的功能及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无...
夏瑜戴俊朱一蓓黄勇陆培荣张学光
关键词:IP-10CD40T细胞
文献传递
CD40信号联合细胞因子体外制备过继免疫治疗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过继免疫治疗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方法:从正常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s),经过CD40激发型单抗5C11、细胞因子IFN-α、IL-7、IL-2(CD40激发组)诱导并扩增,光镜下观察其细胞形态及计数,进行动态增殖观察,并在第9天收集细胞,对其淋巴细胞亚群、NK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进行分析,同时与常规CIK细胞(CD3激发组)进行比较性分析。结果:两组培养细胞中CD4+/CD8+细胞的比例无明显差异;但CD3激发组中的Treg数量和比例远高于CD40激发组,而CD3+CD56+的NKT细胞低于CD40激发组,同时,CD40激发组出现了一群单核-NK-DC(Mo-NKDC)样细胞。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新型过继免疫治疗细胞培养方法能提高具有肿瘤杀伤能力的NKT细胞的比例,同时显著减少Treg的数量,有望为肿瘤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开拓新的方案。
高腾飞古彦铮徐俊驰沈宇李晓晨朱一蓓张学光
关键词:IFN-ΑIL-7
树突状细胞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1年
朱一蓓张学光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树突状细胞免疫疗法
CD40信号联合细胞因子体外制备过继免疫治疗细胞的初步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过继免疫细胞治疗的优化方法.方法:从正常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s),经过CD40激发型单抗5C11,IFN-α,IL-7(CD40组)诱导并大量扩增,光镜下观察其细胞形态及计数,进行动态增殖观...
古彦铮徐俊驰沈宇李晓晨朱一蓓张学光
关键词:IFN-ΑIL-7
CD34^+HP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体外扩增和功能研究
2005年
目的研究脐血CD34+HPC体外扩增诱导产生功能性树突状细胞(DCs)的有效方案。方法Ficoll分离脐血获得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阳性分选CD34+HPC,3H—TdR检测DCs激发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MTT法检测特异性CTL的杀伤能力。结果SCF+FL+GM-CSF+IL-4诱导生成的DCs激发T细胞增殖和特异性CTL的杀伤能力均高于其他组。结论SCF+FL+GM-CSF+IL-4可有效扩增CD34+HPC并诱导产生功能性DCs。
吴明媛黄勇朱庭朱一蓓夏瑜张学光
关键词:细胞因子树突状细胞
肿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DCs的体外诱导及功能研究
目的:肿瘤微环境中存在的一些抑制性因子如IL-10 VEGF等则对DCs的成熟和功能产生负性作用,而DCs功能的缺陷是机体抗肿瘤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在体外研究了肿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DCs(MDDCs)的...
朱一蓓戴俊黄勇陈成吴明媛夏瑜席泓张学光
文献传递
IL-36β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IL‑36β在促进Tc9细胞分化及其肿瘤过继性免疫治疗效应中一系列相关应用,开拓了新的促进Tc9分化的有效手段与方法,并验证了IL‑36β促进分化的Tc9细胞在肿瘤过继性免疫治疗中的效应功能...
王雪峰朱一蓓蒋敬庭申春苹
免疫治疗后荷瘤小鼠树突状细胞的功能评价
2006年
目的评价免疫治疗后荷瘤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体外激发T细胞增殖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激发型4-1BB抗体联合DC主动免疫治疗荷瘤小鼠3。H-TdR掺入试验检测免疫治疗后荷瘤小鼠骨髓来源DC体外激发T细胞增殖的能力,ELISA法检测DC刺激T细胞分泌IL-2、IFN-γ及IL-10的水平。结果荷瘤小鼠骨髓前体细胞产生的DC激发T细胞增殖及分泌IL-2、IFN-γ的能力下降,但经过免疫治疗后,这类DC激发T细胞增殖及分泌IL-2、IFN-γ的能力均得到改善,而且免疫治疗效果越好,改善就明显。结论荷瘤小鼠经免疫治疗后,其骨髓前体细胞来源DC的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李敏陈成古涛周桓张烽朱一蓓於葛华张学光顾宗江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肿瘤免疫治疗
人CD83基因转染细胞株的构建及其功能初步研究
2011年
目的构建人CD83全长编码基因转染293细胞,并探讨其对单核细胞的作用。方法 RT-PCR方法从成熟人树突状细胞(DC)扩增出CD83 cDNA,插入pIRES2-EGFP载体,脂质体转染293细胞,筛选出稳定表达目的基因细胞株;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磁珠分选单核细胞,LPS刺激的同时加入293/CD83细胞或293/mock,24 h后检测细胞活化状态以及培养上清中TNF-α水平。结果经流式细胞术反复检测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及CD83表达水平,筛选获得获得一株稳定表达膜型CD83分子的基因转染细胞株293/CD83;体外实验显示293/CD83可促进LPS刺激的单核细胞活化水平和TNF-α分泌量。结论成功构建表达人CD83分子的293细胞株,293/CD83对LPS刺激的单核细胞有协同刺激作用。
陈礼文高超沈双仲维学朱一蓓张学光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转染免疫调控细胞活化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