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宪通

作品数:11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历史地理
  • 5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古文字
  • 2篇彝器
  • 2篇语言
  • 2篇语言学
  • 2篇容庚
  • 2篇帛书
  • 1篇学术
  • 1篇学术成就
  • 1篇学术领域
  • 1篇学问
  • 1篇议题
  • 1篇知音
  • 1篇治学
  • 1篇中国古文字学
  • 1篇中国青铜器
  • 1篇商承祚
  • 1篇商周
  • 1篇时制
  • 1篇书简
  • 1篇述论

机构

  • 1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1篇曾宪通
  • 1篇杨泽生
  • 1篇肖毅
  • 1篇陈伟武

传媒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大学书法
  • 1篇中国大学教学
  • 1篇方言
  • 1篇考古与文物
  • 1篇古籍整理研究...
  • 1篇国际学术动态
  • 1篇韩山师范学院...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选堂先生与秦汉时制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1991年,饶宗颐先生根据《文物》刊出何双全摘录的天水放马滩秦简《日书》撰文,认为"十六时制"的形成不始于汉而更在其前,这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由于何双全所摘录的放马滩《日书》部分释文将"五行纳音"的简文归入"律书"一类,饶宗颐先生据此认为秦时日书中纳音的办法比向来所认识与想象加倍复杂。更有甚者,何双全对放马滩《日书》部分释文的这种整理,使人误以为"中鸣"、"后鸣"与音律相配,从而产生"取时刻以入乐,借鸡鸣以配音律"的联想,故使饶宗颐先生得出"既有中鸣与后鸣,可见应该有元鸣"的推论;但从正式发表的考古报告将"五行纳音"与"律书"分开两篇来看,与"中鸣"和"后鸣"相匹配的似以见于汉简的"前鸣"更为合理。
曾宪通
容庚与中国青铜器学被引量:4
2008年
青铜器古称彝器,是我国青铜时代的伟大创造。青铜器研究肇兴于宋,延及清代,金石之学盛行。金石学以刊布彝器图像和摹释铜器铭文为主要模式。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容庚先生率先集商周彝器铭文上之单字为《金文编》,进而在充分吸收宋清两代金石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益以近代考古学的新知,运用出土实物与传世文献相结合的方法,成《商周彝器通考》一书。是书对青铜器的形制、名称、时代、真伪以及铭文、花纹等作综合的考察和缜密的论证,与其前后所撰的一系列相关著作共同构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研究体系,为现代青铜器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启了中国青铜器及其铭文研究的新时代。
曾宪通
关键词:容庚商周彝器
秦骃玉版文字初探被引量:13
2001年
曾宪通杨泽生肖毅
关键词:考古工作古文字
语言学教学改革笔谈(二)被引量:2
2001年
中山大学曾宪通教授:谈'文'说'字'话源流 什么叫文字?用现代科学的符号观来考察,文字应是记录有声语言的书面符号体系.由于语言传播思想的最小单位是词,而词又是语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所以,符号记录语言的实质,就是通过一定的形体,将语言里的词变成书面的符号:人们通过一系列的形体,按照词的顺序,将有声语言排列成线性的符号,有条不紊地记录下来.这样,口头上稍纵即逝的语音,就可以借助文字符号的记录而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之能够传诸异地、留诸异时.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文字.
曾宪通王宁黄国营尉迟治平
关键词:汉语教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教学改革
纪念商承祚先生百年诞辰暨中国古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3年
纪念商承祚先生百年诞辰暨中国古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8月5~9日在广州·番禺召开,主题为:①商承祚先生的学术成就及学术贡献;②商承祚先生的治学方法和治学风格;③甲骨文和金文的研究;④楚文字与其他古文字的研究。主办单位为中山大学、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及中共广州市番禺区委番禺区政府。学术牵头人为曾宪通。目前,中国古文字学发展形势喜人,甲骨文、金文和战国秦汉文字等分支学科都取得较大成果,尤以战国秦汉文字一支发展最为迅速。古文字学正逐渐走向与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文化学、哲学思想史等多学科的联姻,在取得本领域进步的同时,也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发展。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水平也上新台阶。
曾宪通
关键词:古文字学商承祚学术成就甲骨文议题
溯源讨流,说文解字--曾宪通教授学术访谈
2020年
曾宪通教授是传承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学脉的第二代学人,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几度参与出土古文字资料的整理,数十年如一日,醉心于古文字研究。在古文字研究过程中注意从字形入手,联系词的音义,尤重发掘古文字资料的文化内涵。其论著或考释疑难字词,或探寻文字源流,或深入文化研究,对我国古文字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由陈伟武以访谈的形式请曾先生介绍其学术成就和治学经验,对学界的青年学者当会有所启示。
曾宪通陈伟武
关键词:古文字汉字源流文化内涵
商锡永先生与楚帛书之缘及其贡献
2021年
先师商锡永先生早负盛名,在我的记忆里,他才五十出头大家就都亲切地尊称他为商老。商老自幼酷好搜罗和摩挲古代文物,及长,除专攻甲骨、彝器、石刻等文字之外,于竹简、帛书等亦结下了不解之缘。本文仅就商老与楚帛书之缘略述所见所闻,以缅怀他老人家为学术、为后人做出的不朽贡献。
曾宪通
关键词:楚帛书彝器古代文物竹简
《周易·离》卦卦辞及九四爻辞新诠被引量:5
2004年
本文据《周易》通行本,结合新出简帛资料,对《离卦》卦辞和九四爻辞加以整合,并参照秦简《封诊式·出子》篇的案例,对九四爻辞重新加以诠释,还论及《周易》筮辞的取象与图像诸问题。
曾宪通
关键词:马王堆帛书
明本潮州戏文《金花女》之语言学考察被引量:4
2005年
本文列举说明了明本潮州戏文《金花女》中的一些方言词语,并讨论了其所反映的明代共同语与方 音的一些问题。
曾宪通
关键词:语言学方言词语共同语戏文明代
从“未知友”到古文字研究的知音——郭沫若与容庚论学书简述论被引量:1
2010年
郭沫若和容庚这两位学术巨擘在上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间彼此互致论学书简,曾经是学术界广为传诵的佳话。现存二老论学书简七十余通(包括郭沫若致容庚书简六十通和容庚致郭沫若部分书简十三通),虽非完璧,亦堪称遗珠,弥足珍贵。最近,容庚先生的后人决定将这些珍贵的文物捐献给国家,并建议有关单位按原件影印出版,嘉惠学林。这批珍贵的历史文物不但是郭、容二老友谊的象征,也是他们近半个世纪学术交往的实录,人们更可以从中解读这两位学术巨擘是如何从互不相识的"未知友"发展成为在古文字研究上彼此息息相通的学术知音的。
曾宪通
关键词:容庚书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