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一耀

作品数:13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沉沦》
  • 4篇沉沦
  • 2篇哲学
  • 2篇文化
  • 2篇小说
  • 2篇国文
  • 1篇德性
  • 1篇形而上学
  • 1篇性心理
  • 1篇叙事
  • 1篇学史
  • 1篇艺术魅力
  • 1篇语言学转向
  • 1篇哲学思维
  • 1篇中国文化
  • 1篇中国文学
  • 1篇中国文学史
  • 1篇中国哲学
  • 1篇散文
  • 1篇散文化

机构

  • 8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8篇曾一耀
  • 2篇李坤玉

传媒

  • 8篇神州

年份

  • 6篇2013
  • 2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报任安书》研究综述
2013年
目前对司马迁《报任安书》的研究主要在其文本、形式、思想、教学、比较等方面,其中以思想、教学为主。本文具体分析各方面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得出其存在问题。
曾一耀
关键词:《报任安书》教学为主司马迁
沉沦
2013年
身体与精神这一冲突,贯穿《沉沦》全文,在各种痛感与快感中,思考选择,沉沦还是升华,这一冲突,正是文章所显的又一大张力。梅洛·庞蒂在《知觉现象学》中说:“身体是一种奇特的物体,它把自己的各部分当作世界的一般象征来使用,我们就是以这种方式得以‘经常接触’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发现这个世界的一种意义。”…显然,身体只是一个触发点,使我们接触外部世界最直接的途径,这是一个与外部世界交流的过程,而一旦有了交流,便有了比较,就会产生冲突,差别。
曾一耀
关键词:《沉沦》《知觉现象学》身体触发点快感
《沉沦》的语言与叙事
2012年
整体语言风格上,呈现出散文化的结构。读《沉沦》时,大多数人有一个感受是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开始,其实这就是对传统小说结构的一种反叛。以郁达夫本人的话说,外国小说艺术形式的发展:"区别起来,也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叙述外面的事件起伏的,含有事件起伏和一幕一幕的戏剧场面似的内容;
曾一耀李坤玉
关键词:《沉沦》叙事小说结构外国小说戏剧场面散文化
升华
2013年
身体与精神这一冲突,贯穿《沉沦》全文,沉沦后的升华,无疑是这种思考的结果。 有纠葛,有巨大冲击,是因为有希望,有憧憬,以求变化,结果显然是二者的双重蜕变,只是方式的悬着罢了。寻求升华,而要升华,首先要救赎。当我们穿过性心理、欲望、变态等,穿过痛感、快感,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无力脆弱又矛盾的人物形象,也看到了渴望希望、救赎的思想。其在面临从身体到精神的沉沦与坚守,在努力升华过程中,往往困难重重,但所期待的却是崇高神圣的救赎,如郁达夫在另一部小说集《迷羊》后叙中,所说:“我们的愁思,可以全部说出来,交给一个比我们更伟大的牧人的,因为我们都是迷了路的羊,在迷路上有危险,有恐惧,是免不了的。
曾一耀
关键词:《沉沦》救赎性心理小说集
论诗歌的意义
2012年
诗歌凭借其精炼含蓄的语言,"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独特艺术魅力为世人所喜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熠熠生辉的瑰宝。外国人都知晓京剧戏曲是中国的国粹,殊不知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诗歌更应得此殊荣。中国的诗歌传统源远流长。
李坤玉曾一耀
关键词:诗歌传统中国文学史艺术魅力外国人含蓄戏曲
《沉沦》的感伤情调
2013年
郁达夫在谈到《沉沦》的创作时,用了“悲鸣”这个词,是“同初丧了夫主的少妇一般,毫无气力,毫无勇毅,哀哀切切”地“悲鸣”出来的。这种“悲鸣”是种发泄,是“性苦闷”“个人苦闷”“社会苦闷”的发泄。我们感到的,是一种社会的,个人的及整体性的感伤情调。
曾一耀
关键词:感伤情调《沉沦》苦闷发泄社会
“诚”与“思辨”:德性的载体,天人相通的途径
2013年
“中庸”在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里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中庸》中讲到:“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而谈到所说的“致中和”,我们首先要探讨“诚”及其与“中庸”的关系。“尽其心者,知其性也,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这句话中提到了一个“诚”与“中庸”连接的桥梁——“天性”。万物都有天赋的本性,本性与天性是相关联的,实现了本性即实现了天性,同时,实现本性的过程也便是在实现天性。而“人与人的关系正是这一总体关系中的一个特殊例子,并体现为‘诚’。
曾一耀
关键词:《中庸》德性思辨中国文化中国哲学
“美的本质”历史与革新
2013年
关于“美的本质”问题,是传统美学研究的核心,在20世纪语言学转向后,这一问题被认为是“形而上学命题”而被抛弃。但,“美的本质”问题,是美学研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对它的思考思路,表现了对美学研究的思路与哲学思维。从“谱系”看,对这一问题的历史回顾及现代性挖掘也是不可避免的,且具有重要意义。
曾一耀
关键词:美学研究语言学转向形而上学哲学思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