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亦磊

作品数:58 被引量:251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细胞
  • 10篇结肠
  • 9篇结肠炎
  • 9篇溃疡
  • 9篇溃疡性
  • 9篇溃疡性结肠炎
  • 8篇病理
  • 6篇荧光
  • 6篇荧光原位杂交
  • 6篇原位
  • 6篇原位杂交
  • 6篇淋巴
  • 6篇淋巴瘤
  • 5篇荧光原位杂交...
  • 5篇原位杂交技术
  • 5篇杂交技术
  • 5篇肿瘤
  • 5篇胃癌
  • 5篇免疫
  • 4篇细胞淋巴瘤

机构

  • 27篇广西中医药大...
  • 17篇广西中医药大...
  • 7篇广西医科大学
  • 6篇广西中医学院...
  • 5篇广西卫生职业...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广西中医学院
  • 2篇钦州市第一人...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桂林三金药业...

作者

  • 51篇文亦磊
  • 8篇崔锦珠
  • 6篇欧海玲
  • 5篇张锡流
  • 5篇马韵
  • 4篇付军
  • 4篇黄克强
  • 4篇刘姗姗
  • 3篇李志峰
  • 3篇黄小琪
  • 3篇梁丽英
  • 3篇覃智标
  • 3篇梁健钦
  • 3篇蒙清贵
  • 3篇刘熙荣
  • 3篇王力宁
  • 3篇叶星江
  • 3篇陈晶
  • 2篇陈平兰
  • 2篇毕革文

传媒

  • 7篇广西医学
  • 4篇广东医学
  • 3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广西教育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中原医刊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西中医药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7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CL-6基因重排在结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BCL-6基因重排在广西结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不同免疫类型中的发生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126例结外DLBCL进行CD10、BCL-6、MUM1、Ki67检测,采用Hans免疫分型方法将结外DLBCL分为生发中心样(GCB样)和非生发中心样(非GCB样)两个免疫亚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BCL-6基因重排。结果 126例DLBCL中,GCB样型48例(38.1%),非GCB样型78例(61.9%)。BCL-6基因重排阳性率42.9%(54/126),其中GCB样型的BCL-6基因重排阳性率31.3%(15/48),非GCB样型的BCL-6基因重排阳性率50.0%(39/78),非GCB样型的基因重排阳性率高于GCB样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在GCB样型还是在非GCB样型中BCL-6基因重排与Ki67表达均未表现出相关性(P>0.05)。结论结外DLBCL以非GCB样免疫类型占多数,两种亚型中均有一定比例发生BCL-6基因重排,其中预后较差的非GCB样型发生该基因重排的概率更高,提示该基因异常对结外DLBCL患者的预后可能有一定的影响。在GCB样型和非GCB样型中,BCL-6基因重排与Ki67表达均未表现出相关性,提示BCL-6基因重排可能并未对结外DLBCL肿瘤细胞的增殖指数起到直接或显著的影响。
文亦磊曾丽平马韵王名法李莹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分型
食管黏膜下导管腺瘤1例被引量:1
2022年
患者男性,79岁,因胃部不适行胃镜检查。胃镜提示食管黏膜下隆起性质待查:平滑肌瘤可能性大(图1),遂行EMR切除术。巨检:灰白结节样组织一块,大小0.7 cm×0.5 cm×0.4 cm。镜检:食管黏膜固有层可见境界清楚的结节样肿物,无明显包膜,最大径约0.6 cm(图2),低倍镜下可见肿物由腺体组成,腺腔大小不一,局部增生扩张成囊状,囊内可见粉色分泌物,部分区域可见黏液及漂浮于其内的微乳头状上皮,腺体之间可见增生的淋巴组织(图3);高倍镜下见腺体由双层上皮构成,内层为柱状上皮,呈嗜酸性变,部分腺腔内柱状上皮乳头状增生,部分腺上皮可见黏液细胞及嗜酸性细胞过渡现象,外层基底细胞为梭形细胞或立方上皮,这两层细胞均无明显异型性,未见核分裂(图4)。
黄羽程澍崔锦珠文亦磊
关键词:食管病理诊断
安肠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组织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应用代谢组学方法探讨安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7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4只)、模型组、丽珠肠乐组、美沙拉嗪组和安肠汤低、中、高剂量组各12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肛门注入246-三硝基苯磺酸液(90 mg/kg)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每只均以生理盐水3 ml灌胃,丽珠肠乐组给予丽珠肠乐溶液0.5亿活菌/ml灌胃,每次0.12 ml,美沙拉嗪组给予美沙拉嗪混悬液5 mg/ml灌胃,每次0.35 ml,安肠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安肠汤浓缩液1、5、10 ml/(kg·d)灌胃,各组每次灌胃均为药液+生理盐水共3 ml。每日1次,共15天。于5、10、15天3个时间点对大鼠结肠黏膜组织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检测,对采集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PCA,PLS-DA,OPLS-DA),采用t检验并结合OPLS-DA模型第一主成分的VIP值来寻找差异性表达代谢物并对其相对含量及代谢途径进行分析。结果将得到的色谱图与质谱库进行匹配鉴定,最终得到准确定性的化合物48个。多元统计分析后得到的得分图显示模型组和空白组大鼠结肠组织的代谢表型有明显差异,样本点完全分离,且显示第10天时差异最大;安肠汤各剂量组相比丽珠肠乐组、美沙拉嗪组,与空白组差异较小,且安肠汤中剂量组比安肠汤低、高剂量组差异小。分析后最终得到11个潜在代谢标志物,分别为尿苷、牛磺酸、甘氨酸、苏氨酸、乳酸、β-丙氨酸、肌氨酸、甘露糖、木糖、葡萄糖、蔗果三糖。相对模型组,安肠汤各剂量组11种代谢物均显示表达回调(P<0.05),且安肠汤中剂量组的回调幅度最优。结论安肠汤对11种代谢物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途径和机制。
孙平良耿曙光袁代解杨光付军黄艳文亦磊肖振球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安肠汤代谢组学
Chelex-100法快速提取石蜡组织中EB病毒基因组DNA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以鼻咽癌石蜡组织为材料,用Chelex-100法提取鼻咽癌组织中EB病毒基因组DNA,并以此为模板扩增出EBNA-3C片段,以建立快速提取石蜡组织中EB病毒基因组DNA的方法。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30例鼻咽癌石蜡切片组织中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的情况,应用Chelex-100法快速提取鼻咽癌组织中EB病毒基因组DNA,并以此为模板用PCR扩增出EBNA-3C片段。结果:(1)30例鼻咽癌石蜡组织中原位杂交检测EBER全为阳性。(2)用Chelex-100法从30例鼻咽癌石蜡组织中提取了EB病毒基因组DNA并成功扩增出EBNA-3C片段。结论:Chelex-100法是快速提取鼻咽癌石蜡组织中EB病毒基因组DNA的高效方法。
文亦磊廖文莉张志兴徐华马韵
关键词:鼻咽肿瘤石蜡组织EB病毒
中、西医诊断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2021年
作为一种尚未明确病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呈弥漫性、连续性炎症改变。临床上常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因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治疗难度大、预后情况差,该疾病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据流行病学研究发现[1],近年来包括中国在内世界各国的发病率逐年攀升,且中国的发病率增长速度超过了西方国家。若能早期识别、诊断UC,则可为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更有利的参考。现将近年来UC的诊断方法及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蔡碧莲文亦磊
关键词:中西医结肠炎
凋亡抑制基因bcl-2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bcl-2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不同免疫亚型中的表达,以及bcl-2蛋白表达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 plus和PV-9002法)对214例DLBCL进行CDIO、bcl-6、MUM-1、bcl-2及NF-kB检测,采用Hans免疫分型方法将DLBCL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和非GCB型;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IgH/bcl-2易位及bcl-2扩增。结果214例DLBCL中,GCB型66例(30.8%),非GCB型148例(69.2%)。bcl-2蛋白阳性106例(49.5%),其中在非GCB型中比率(59.5%,88/148)较GCB型中比率(27.3%,18/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IgH/bcl-2易位仅有8例(3.7%),其中6例发生在GCB型(9.1%),2例发生在非GCB型(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bcl-2扩增113例(52.8%),在GCB型中发生率40.9%(27/66)低于非GCB型58.1%(86/1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GCB型中bcl-2蛋白表达与NF-kB表达、bcl-2基因扩增均呈正相关(r=0.216和0.219,均P〈0.05),但这种相关性在GCB型未体现。bcl-2表达者生存期更短,对应中位生存时间为(31.4±3.8)个月,而不表达者则为(40.2±4.2)个月;当与DLBCL免疫学类型及临床分期结合评估时,bel-2表达者的校正危险度比不表达者增加1.89倍。结论本组DLBCL以预后较差的非GCB型占多数,其遗传学改变以高频率bel-2基因扩增和低频率IgH/bel-2易位为特征;bcl-2蛋白表达主要发生在非GCB型,其机制涉及bel-2基因扩增及NF-kB活化。bel-2蛋白表达患者生存期短,死亡危险度较高,可以作为独立于临床分期和免疫类型的DLBCL预后因子。
曾丽平文亦磊马韵王桂秋李莹王瑾徐丽丽张雪梅
关键词:淋巴瘤大细胞弥漫型基因BCL-2基因扩增
EB病毒相关胃癌的研究新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居各类恶性肿瘤第2位,在国内居各类恶性肿瘤之首,严重危害着人民的健康。胃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其发病机制及病因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EB病毒是一种γ-DNA疱疹病毒,在世界范围内的人群中,其感染率达95%左右。
文亦磊张锡流
关键词:病毒基因胃上皮细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细胞反应胃腺癌伯基特淋巴瘤
核因子-κB及Bcl-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检测核因子-κB(NF-κB)及Bcl-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54例胃癌组织和32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NF-κB及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NF-κB及Bcl-2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NF-κB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癌组织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Bcl-2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胃癌组织中NF-κB及Bcl-2的表达具有关联性(C=0.508,P<0.01)。结论 NF-κB是重要的转录调控因子,Bcl-2高表达可引起细胞凋亡抑制,两者通过调节细胞凋亡而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胃癌组织中NF-κB及Bcl-2均呈现高表达且存在关联性,NF-κB可能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
文亦磊叶星江
关键词:胃癌BCL免疫组织化学
TBL教学法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被引量:4
2014年
将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检验1班和检验2班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TBL教学法授课,对照组以传统教学法进行授课。结果表明: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TBL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自学能力,促进团队协作交流,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法。
赖燕燕文亦磊
关键词:TBL教学法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
应用原位杂交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研究结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及基因异常的关系
目的:利用原位杂交和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研究广西地区结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染及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探讨EB病毒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①通过HE和免疫组化切片筛选结外12...
文亦磊
关键词:原位杂交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EB病毒感染基因异常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