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成茂华

作品数:85 被引量:640H指数:1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委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8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3篇骨折
  • 33篇腰椎
  • 22篇内固定
  • 19篇胸腰椎
  • 18篇椎弓
  • 17篇椎弓根
  • 14篇椎骨
  • 13篇胸腰椎骨折
  • 13篇腰椎骨折
  • 11篇脊髓
  • 11篇固定术
  • 10篇脊髓损伤
  • 9篇手术
  • 9篇脊柱
  • 8篇螺钉
  • 7篇外固定
  • 6篇腰椎滑脱
  • 6篇椎弓根螺钉
  • 6篇外科
  • 6篇疗效

机构

  • 35篇苏州医学院附...
  • 30篇苏州大学附属...
  • 16篇苏州医学院
  • 7篇苏州大学
  • 5篇苏州医学院附...
  • 1篇靖江市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苏州市第七人...

作者

  • 85篇成茂华
  • 58篇沈忆新
  • 53篇董启榕
  • 35篇徐又佳
  • 12篇陆政峰
  • 11篇殷渠东
  • 11篇华锦明
  • 6篇周晓中
  • 5篇唐天驷
  • 5篇言湛军
  • 4篇孙永明
  • 4篇朱光
  • 4篇许立
  • 4篇蔡丽君
  • 4篇朱光
  • 3篇张鹏
  • 3篇赵合庆
  • 3篇严军
  • 3篇孙永明
  • 2篇王晓东

传媒

  • 14篇骨与关节损伤...
  • 12篇苏州医学院学...
  • 8篇江苏医药
  • 8篇中华创伤杂志
  • 7篇中国脊柱脊髓...
  • 5篇中华骨科杂志
  • 4篇中国矫形外科...
  • 4篇苏州大学学报...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5篇2000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脱位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3
2003年
回顾性分析 14例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脱位的临床资料 ,探讨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脱位的诊断分型与治疗方法的选择。按Pipkin创伤病理分型 :Ⅰ型 2例 ,Ⅱ型 4例 ,Ⅲ型 2例 ,Ⅳ型 6例。结果 10例获随访 ,随访时间 7个月至 7年 ,平均 3.4年 ;优 4例 ,良 4例 ,可 1例 ,差 1例 ,优良率为 80 %。认为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脱位在诊断上须重视理学检查并结合平片和X -CT检查 ;在治疗上争取早期复位髋关节脱位 。
言湛军董启榕郑祖根华锦明沈忆新成茂华徐又佳
关键词:股骨头骨折髋关节脱位手术治疗
加压螺钉内固定植骨治疗腰椎峡部裂(附14例报告)
1995年
本文介绍一种单脊椎内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的手术方法.手术直接在峡部裂处修整植骨,并采用通过峡部裂间隙的加压螺钉作内固定,旨在恢复椎弓连续.本组病例14例,均获得随访(术后1~6年).X线复查显示植骨愈合13例.按Henderson标准评价,临床优良率达92.8%.
成茂华郑祖根唐天驷许立
关键词:腰椎腰椎峡部裂内固定植骨术
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评估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评估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66例Ⅰ~Ⅱ度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后路椎管减压、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和侧后方植骨融合术,其中经椎弓根复位固定器(TPRF)10例,Steffee 29例,Tenon 5例,Tenor 17例,改良脊柱椎弓根矫形复位固定系统(MRF) 5例,并进行定期随诊和影像学检查观察.结果复位率:Tenor 100%,Steffee 69%,MRF 80%,TPRF和Tenon均为0%.52例经1~11.4年随访,疗效按Henderson标准,优73%,良17%,可6%,差4%;融合率按Lenke标准,A级58%,B级30%,C级10%,D级2%.2例采用Steffee固定螺钉断裂,1例采用MRF固定框架明显松动,1例切口感染.7例出现神经损伤,1例未完全恢复.结论对Ⅰ~Ⅱ度腰椎滑脱症采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临床效果满意,脊柱融合率高,并发症发生与掌握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熟练度有关.
沈忆新郑祖根董启榕成茂华徐又佳孙永明
关键词:椎弓根内固定腰椎滑脱症疗效评估并发症随诊神经损伤
脊髓损伤对部分脑区谷氨酸和甘氨酸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研究从大脑中枢氨基酸水平变化角度探讨脊髓横断损伤与大脑中枢反应的关系 ,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 在大鼠脊髓横断模型中 ,于伤后 2小时 ,伤后 3天 ,将模型组、假手术组、正常组大鼠在冰冻环境按脑区投影取脑分割 ,保留海马、纹状体、下丘脑组织。采用DNS c1荧光试剂标记脑组织无蛋白滤液 ,并进行聚酰胺薄膜层析、定量分析DNS 谷氨酸和DNS 甘氨酸。结果  (1)脊髓损伤后 2小时、3天脑内两种氨基酸平均含量明显下降 (与其他两组比较P <0 0 5 ) ;其中海马区最明显 (P <0 0 1)。 (2 )纹状体、下丘脑脑区谷氨酸在损伤 3天时下降最明显P <0 0 5 ,甘氨酸无此变化。结论 由于谷氨酸是大脑内重要的兴奋性氨基酸递质 ,甘氨酸是谷氨酸工作时NMDA受体 /通道目的地协同激动剂 ,因此脊髓损伤后对脑内两种氨基酸水平存在明显影响 ,提示大脑皮质、脑干网状结构正常状态对脊髓易化作用在脊髓损伤后所依赖的神经递质水平受到显著影响。
徐又佳郑祖根刘春风董启榕成茂华沈忆新杨侃
关键词:脊髓损伤甘氨酸
尺骨骨折或骨不连患者应用交锁髓内钉置入治疗23例(英文)被引量:2
2009年
回顾性分析2001-08/2008-12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尺骨骨折、骨不连患者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20~72岁,平均41.8岁。单纯尺骨骨折14例,孟氏骨折6例,其中新鲜骨折19例,陈旧性骨折1例;尺骨骨折术后骨不连、钢板断裂3例。全部患者均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记录患者内固定时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Anderson评价前臂骨折功能,并随访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本组2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7.3年。依据Hertel前臂骨折愈合分类,23例获得骨性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4.7周;无髓内钉松动、断裂,无切口感染。20例已行内固定取出,无再发骨折。按照Anderson前臂功能评价标准,22例患者前臂功能为优,1例功能满意。提示尺骨交锁髓内钉固定具有创伤小、恢复期短、再骨折率低等优点。适用于治疗尺骨干骨折、尺骨多段骨折、骨缺损、骨折不愈合或用加压钢板固定失败;软组织损伤严重或骨质疏松患者的尺骨骨折。
成茂华言湛军
关键词:尺骨骨折骨不连交锁髓内钉
可吸收固定材料对实验性骨折愈合影响的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31
1996年
用可吸收固定材料(SR-PGA)对25只大白鼠(平均350克)股骨下端骨折进行髓内固定。固定各4、6、8、12、24周分别取骨折愈合区骨痂一组进行电镜下超微结构观察。结果:(1)骨折第4周仍处炎性反应期;(2)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出现在8~12周;(3)胶原纤维结构正常;(4)24周时骨细胞超微结构正常,无退变现象。作者认为,应用可吸收材料进行骨折内固定,骨折愈合细胞进程较慢;但成骨过程活动正常;特别在较长时间固定后,骨细胞形态、结构无退变表现。表明可吸收固定物进行固定,其骨折愈合的超微结构表现与传统理论之间有一定差别,临床应用时应充分了解,注意其自身特性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徐又佳郑祖根王晓东董启榕沈忆新成茂华蔡丽君
关键词:可吸收材料骨折内固定骨折愈合超微结构
胸腰椎骨折的经皮椎弓根外固定治疗被引量:8
1995年
作者研制了一种经皮椎弓根外固定器.并用以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20例.其特点是创伤小,复位满意,固定坚强,有利于早期下地活动.主要技术关键是椎弓根螺钉的钻孔点和钻孔方向.作者认为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
郑祖根徐又佳董启榕成茂华沈忆新朱光
关键词:椎弓根胸椎腰椎骨折骨折固定术
桡骨远端骨折的新概念被引量:2
1993年
自Colles 在1814年首次描述桡骨远端骨折至今已有176年。目前,形成了许多新的概念和新的治疗方法,本文旨在将与诊断有关的解剖、分类以及治疗方法两大方面进展综述如下。一、解剖与功能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预后评价与放射解剖标准有关。这种标准,除了目前熟悉的两个方面外(侧位片上测量桡骨远端掌倾角和正位片上测量桡骨远端尺偏角),还应包括两个新的方面:(1)在正位片上测量桡骨远端长度。
成茂华徐又佳郑祖根
关键词:骨折
地震后转送后方医院骨科伤员的病情特征和治疗对策
2009年
徐炜熊玉宝董启榕周海斌徐又佳成茂华郑祖根
关键词:地震灾区伤员骨科
椎弓根内固定器对胸腰椎爆裂骨折解剖复位的力学机理──附48例治疗结果分析被引量:2
1994年
本文总结了4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应用Dick或改良RF器手术治疗结果,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爆裂骨折解剖复位的可能性、椎弓根螺钉的抗弯强度和恢复生理前凸对椎弓根螺钉抗弯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足够的轴向撑开力是爆裂骨折解剖复位的基础,复位方法则是影响复位效果的关键,在维持脊柱生理前凸条件下,均匀而同时撑开三柱,是最理想的复位方法。
殷渠东沈忆新郑祖根董启榕成茂华徐又佳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复位生物力学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