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选国

作品数:161 被引量:1,302H指数:23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8篇经济管理
  • 87篇社会学
  • 36篇政治法律
  • 16篇医药卫生
  • 12篇文化科学
  • 3篇哲学宗教
  • 1篇艺术

主题

  • 70篇社会工作
  • 42篇社会
  • 14篇艾滋病
  • 13篇大学生
  • 13篇社会治理
  • 12篇教育
  • 10篇政府
  • 10篇社会组织
  • 10篇逻辑
  • 9篇政府购买
  • 9篇本土
  • 8篇第三方评估
  • 8篇中国社会
  • 8篇社会性
  • 7篇社会工作介入
  • 7篇社会工作专业
  • 7篇基层社会
  • 6篇中国社会工作
  • 6篇民办
  • 6篇街道

机构

  • 124篇华东理工大学
  • 27篇中国青年政治...
  • 17篇山西医科大学
  • 4篇南开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山西省人民医...
  • 2篇天津理工大学
  • 2篇郑州轻工业大...
  • 1篇东莞理工学院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青岛理工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浙江衢州职业...
  • 1篇上海市社会科...

作者

  • 158篇徐选国
  • 12篇徐永祥
  • 11篇姜峰
  • 11篇陆士桢
  • 9篇王荣
  • 8篇赵环
  • 7篇杨君
  • 7篇高丽
  • 6篇宋兴怡
  • 5篇陈璐
  • 4篇孙海翔
  • 3篇黄璐
  • 3篇魏梦晓
  • 3篇侯利文
  • 2篇王思斌
  • 2篇霍楠
  • 2篇岳昳
  • 2篇漆光鸿
  • 2篇苏天照
  • 2篇戚玉

传媒

  • 18篇中国社会工作
  • 13篇社会工作
  • 9篇学习与实践
  • 9篇社会与公益
  • 8篇社会工作与管...
  • 7篇华东理工大学...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5篇社会建设
  • 4篇学海
  • 4篇中国社会医学...
  • 3篇中国青年政治...
  • 3篇福建论坛(人...
  • 3篇妇女研究论丛
  • 3篇社会发展研究
  • 2篇新视野
  • 2篇中国健康教育
  • 2篇医学与社会
  • 2篇青年探索
  • 2篇中国学校卫生
  • 2篇社会科学

年份

  • 13篇2023
  • 8篇2022
  • 14篇2021
  • 16篇2020
  • 9篇2019
  • 12篇2018
  • 15篇2017
  • 7篇2016
  • 8篇2015
  • 12篇2014
  • 8篇2013
  • 14篇2012
  • 8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1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社会工作本科生专业适应性影响机制研究——以上海H大学14级学生为例被引量:3
2018年
在全球现代化过程中,社会工作作为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产物,日益成为广泛接受的一种社会保护机制。在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进程将近三十年历史,并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H大学的社会工作专业是全国较早开设的,也是本校为数不多的教育部文科特色专业之一。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在急剧变迁的社会结构转型背景下,如何促成社会工作本科学生具备更好的专业适应能力?具体而言,本文以H大学14级社会工作本科生为例,通过参与式观察、结构式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了解学生的专业适应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三年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学生们的专业适应现状得到普遍提高,结合笔者的具体研究素材,将基于专业特质、课程设置、专业实践、教师影响等维度,分析其专业适应过程及影响机制。
伍方仪徐选国
关键词:社会工作本科生
浅谈社会工作的政治性被引量:2
2019年
要进行'社会工作的政治性'这一论题的书写是极具挑战性的。笔者曾于2014年写过一篇评述Fred Powell《The Politics of Social Work》的小文[1],尝试从作者思想中抽离出其关于'社会工作的政治逻辑'观点。几年下来,觉得'社会工作与政治'这个议题愈发重要,这不禁让我们思索:当我们在论述社会工作时,我们是否需要谈论'政治'?从历史源头上看,社会工作的发展史无不与政治演进密切关联.
徐选国
关键词:政治学社会工作政府购买服务政治性
社会工作、社会承认与生活世界的重构被引量:8
2014年
转型期个体分化与社会团结之间的张力,要求建构一套社会整合的价值观。社会承认体现了一种主体间的相互承认关系,既是回应当前社会转型语境下生活世界碎片化问题的理论视角,也是彰显社会工作本质特征、重构生活世界的重要理论路向。社会承认在生活世界中的价值建构表现为爱、法权、团结三种承认形式,对应着自信、自尊、自豪三种实践自我关系。在此基础上,社会工作从家庭、国家和社会三个维度分别对爱、法权和团结进行再建构,以促进人的完整性的实现,进而实现生活世界的重构目标。
杨君徐选国
关键词:社会转型社会承认社会工作
社会理性与新社会服务体系建构被引量:12
2017年
社会发展变迁使得我国传统社会服务体系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及实践困境,这些挑战和困境成为推动社会服务体系理论、实践创新的逻辑起点。从原先以注重效率、经济理性为核心的工具理性范式向以社会利他、社会规范和集体利益为核心的社会理性范式转换,应成为创新社会服务体系的理论基石。在社会理性视角下,建构新社会服务体系的实践路径是:社会政策的社会理性范式创新是构建新社会服务体系的根本保障;新社会组织的发展是构建和实现新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抓手和组织化行动者;社会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以及"社区为本"的本质属性是构成新社会服务体系的内在要求和实质内容。
徐选国侯利文徐永祥
关键词:社会理性新社会组织社会工作
双向嵌入:政府与民办社工服务机构的互动逻辑——以深圳市Y机构为例
近年来,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大量涌现已是不争的事实,民办社工服务机构的运作模式及其生存之道亦成为实务界与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本研究正是以此作为研究关注的焦点,从案例研究出发,着重对我国民办社工服务机构与政府的互动逻辑...
徐选国尹阿雳徐永祥赵环
关键词:地方政府
文献传递
我国民办社工组织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以四川省五家社会工作组织为例
作为促进社会工作组织发展的有效视角和途径,评估已在海外社会工作组织发展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丰硕成果;相较而言,尽管当前我国民办社工组织发展迅猛,但在许多方面仍然面临着困境,同时评估尚未成为一种改善我国民办社工组织发展...
徐选国
文献传递
政社联结:发达县域乡镇(街道)社工站的整合模式被引量:9
2021年
乡镇(街道)社工站已成为近两年基层社会治理的一种重要现象,它既不完全等同于由政府主导培育社会组织体系来参与社会治理的情形,又不完全等同于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制度实践,而更像是多种制度结合的产物。
徐选国
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社会组织体系政府主导
社会工作促进易地搬迁村民社区参与的转化机制--以云南省苗村专业实践为例
2023年
易地搬迁推进中,村民面临适应困难、家园重建等社区问题。参与对搬迁村民的自我调适和社区融入尤为重要,促进村民参与成为社会工作服务的题中之义。文章基于参与的理论视角,借助云南省苗村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以期呈现易地搬迁中社会工作促进村民从象征性参与到伙伴关系的转化机制,以及社会工作促进机制生成的实践逻辑和专业行动。研究发现,服务团队通过反思、沟通以及挖掘在地文化符号等社会工作专业行动,彰显出注重价值理性、聚焦主体需求和尊崇在地文化的实践逻辑。这衍生出参与空间释放、参与意愿增强和参与能力提升三重机制,在上述机制的促动作用下,村民实现参与状态转化。基于上述分析,文章进一步强调,面向不确定的实践情境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任务,机制分析可以成为社会工作应对复杂的实践问题并证明自身成效的路径之一。
魏玺昊王寒温许艳萍徐选国
关键词:易地搬迁社区参与社会工作
现实分野与关系重构:互构性发展视角下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的关系被引量:4
2014年
互构性发展视角因其在解释两个或多个主体之间具有同源、同构、共变和共生等理论意涵,在社会科学领域得以积极借鉴。文章从理念互构、目标互构、功能互构和机制互构等维度建构了一种互构性发展的分析框架,揭示了当前我国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之间的现实分野,即在发展脉络上存在断裂性,在理论建构上凸显非相关性,以及在实践过程中缺乏整合性。基于互构性发展分析框架,文章从关系嵌入、制度整合、殊途同归和多元共担等方面重构我国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之间的关系,以改善二者长期以来存在的现实分野,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推动二者健康、有序互动,并积极回应和谐社会建设议题。
徐选国王娟娟
关键词:社会福利社会工作
大学生在流动人口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优势及对策被引量:1
2012年
近年来,流动人口越来越成为艾滋病新增感染者和预防控制的重点人群。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底中国流动人口已达到2.3亿,平均年龄28岁。人口流动无形中加速了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并使艾滋病病毒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Coffee等的一项数学模型研究表明,频繁流动导致配偶HIV感染率增加10倍,外来流动人口已被确定为HIV感染的脆弱人群之一。
宋兴怡徐选国孙海翔贾国荣王洪奇
关键词:大学生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