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蛋白
  • 6篇缺血
  • 5篇再灌注
  • 5篇脑缺血
  • 5篇灌注
  • 3篇鼠脑
  • 3篇水通道
  • 3篇水通道蛋白
  • 3篇通道蛋白
  • 3篇缺血再灌注
  • 3篇大鼠脑
  • 2篇灶性
  • 2篇灶性脑缺血
  • 2篇鼠脑缺血再灌...
  • 2篇水通道蛋白4
  • 2篇水通道蛋白4...
  • 2篇通气
  • 2篇脓毒
  • 2篇脓毒症
  • 2篇脓毒症患者

机构

  • 10篇连云港市第二...
  • 6篇徐州医学院
  • 2篇苏州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4篇徐进步
  • 6篇许鹏程
  • 5篇丰浩荣
  • 5篇吴永平
  • 4篇施青山
  • 3篇汪允珍
  • 3篇颜瑶
  • 2篇曾因明
  • 2篇陆士奇
  • 2篇曹莉锋
  • 1篇伏广浩
  • 1篇王露
  • 1篇耿强
  • 1篇马艳艳

传媒

  • 3篇中国急救医学
  • 3篇徐州医学院学...
  • 2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年份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降钙素原在终末期肾病合并细菌性脓毒症患者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终末期肾病合并细菌性脓毒症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2012年国际肾脏病组织制定的KDIGO终末期肾病诊断标准的83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ACCP/SCCM脓毒症诊断标准,将其分为脓毒症组(n=38)和非脓毒症组(n=45),比较两组中的PCT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脓毒症组的PCT水平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P<0.01)。脓毒症组中的PCT水平为(11.38±8.29)ng/m L,明显高于PCT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普通脓毒症患者的PCT诊断界值(>0.05 ng/m L)。通过ROC曲线分析得出:PCT用于诊断终末期肾病合并细菌性脓毒症患者的最佳截点值为2.665 ng/m L,其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100.0%。结论PCT是诊断终末期肾病合并细菌性脓毒症患者的良好标志物,当PCT水平>2.665 ng/m L时能更有效地诊断脓毒症。
颜瑶徐进步伏广浩施青山耿强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终末期肾病
累积液体平衡在ICU危重患者拔管结局中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累积液体平衡在重症医学科(ICU)危重患者拔管结局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收住于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ICU的接受有创机械通气超过24 h并在成功自主呼吸试验(SBT)后拔管的200例危重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应用《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2006)》标准进行有创通气的撤机,并根据拔管结果分为拔管成功组(n=166)和拔管失败组(n=34),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前的累积液体平衡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对ICU危重患者拔管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拔管失败组累积液体平衡水平[中位数(IQR)1710.00(2.50~4136.25)mL]显著高于拔管成功组[IQR 617.50(-694.00~2066.25)mL,P=0.030]。通过ROC分析得出,预测ICU危重患者拔管失败的累积液体平衡水平的最佳截点值为1505 mL(敏感度67.6%,特异度67.5%),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03[95%可信区间(CI)0.598~0.809]。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出,与拔管失败相关的其他危险因素是年龄、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慢性肾病和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拔管时的心率和呼吸频率。在Logistic回归模型中,累积液体平衡>1505 mL具有预测ICU危重患者拔管失败的能力[优势比(OR)3.465,95%CI 1.261~9.518]。结论拔管前累积液体平衡水平与ICU危重患者拔管结局显著相关。当累积液体平衡>1505 mL时,ICU危重患者有着更高的拔管失败风险。
颜瑶徐进步刘璐王小娟
关键词:危重患者拔管
利多卡因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缺血组(ischemia)、利多卡因组(lidocaine)及生理盐水组(saline)(缺血前30 min腹腔注射利多卡因10 mg.kg-1及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2 h再灌注72 h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断头取脑行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脑组织内伊文蓝含量测定,蛋白印迹法行脑内AQP4表达检测。结果:利多卡因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及伊文蓝含量均较缺血组与生理盐水组低,同时脑内AQP4表达也较缺血组及生理盐水组弱。结论:利多卡因预处理能显著改善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小脑梗死体积、减轻血脑屏障通透性及脑水肿,并与下调AQP4的表达有关。
丰浩荣许鹏程徐进步吴永平
关键词:利多卡因预处理脑缺血再灌注水通道蛋白4
中老年脑外伤患者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确定急性单纯性创伤性脑损伤(iTBI)是否是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cutetraumatic coagulation,ATC)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评估与该并发症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3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1日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符合研究标准的急性创伤患者345例.根据简明损伤评分量表(AIS评分)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三组:急性单纯性创伤性脑损伤组(iTBI组)、含TBI的多发伤组及非TBI的多发伤组.以ATC及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rogressive hemorrhagic injury,PHI)作为因变量,分别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TC、PHI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了345例符合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iTBI组78例;含TBI的多发伤组(TBI+组)120例;非TBI的多发伤组(NTBI组)147例.TBI+组患者ATC的发生率最高(36.7%),与类似损伤程度的NTBI患者比较,iTBI相关ATC的发生率并无明显升高.ATC患者的总体院内病死率为39.3%,而非ATC患者的总病死率为17.6%(P<0.01).iTBI不是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25,95%CI0.34~4.67,P=0.73).多变量分析确定了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休克指数>1及年龄>75岁是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变量分析确定了ISS评分、INR>1.5及血小板计数(PLT)<100×109/L均与PHI独立相关.结论①iTBI不是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当其合并多发伤时则明显增加ATC的发生率.②ISS评分、GCS评分≤8分、休克指数>1及年龄>75岁是创伤后发生ATC的独立危险因素.③ISS评分INR>1.5及PLT<100×109/L均是PHI的独立危险因素.
程亚娟陆士奇徐进步王小娟李松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大鼠脑皮质GFAP及c-fos的表达变化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皮质区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与神经元c-fos的表达变化。方法70只大鼠,随机分成缺血组及假手术组,缺血组再根据再灌注时间的不同,分别分为再灌注2、4、6、12、24、48、72 h 7个亚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单标记法、蛋白印迹法观察缺血皮质区各时间点GFAP和c-fos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显示2组再灌注4、24、48 h GFAP和c-fos表达的相互关系。结果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2 h神经元c-fos的表达增加,4 h达高峰,随之下降,2组间各时间点均有差异(P<0.05);于再灌注4 h星形胶质细胞被激活、GFAP表达增加,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于48 h达高峰,随后下降,2组间6、12、24、48、72 h 5个时间点具有差异(P<0.05);且在同一部位,c-fos阳性神经元周围伴有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表达GFAP。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时皮质区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元均被激活,并伴有GFAP、c-fos的不同的时程规律表达变化。
丰浩荣许鹏程徐进步曾因明吴永平
关键词: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原癌基因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水通道蛋白4表达与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脑组织中水通道蛋4(AQP4)表达与脑水肿、血脑屏障通透性间关系。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缺血模型,免疫组化法、蛋白印迹法测定AQP4表达,干湿重法测定脑水含量以评价脑水肿,伊文氏蓝(EB)法测定血脑屏障通透性。结果:脑缺血后再灌注4~6h,AQP4表达上调,至12h上调显著,48~72h达高峰。脑水含量、EB含量均与此趋势相一致,且AQP4表达与脑水含量、E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AQP4表达参与了缺血性脑水肿的产生,且与BBB通透性改变呈正相关。
丰浩荣许鹏程徐进步吴永平
关键词:水通道蛋白4血脑屏障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ε型蛋白激酶与热休克蛋白70表达变化及相关性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ε型蛋白激酶C(PKCε)与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间关系。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成缺血-再灌注组及假手术组,根据再灌注时间的不同,分别分为再灌注1、6、12、24、48、72h亚组,应用蛋白印迹法观察缺血皮层、基底节区各时间点胞浆内PKCε及HSP70及胞膜PKCε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后再灌注1h胞浆内PKCε含量开始下降,至再灌注24h达最低点,持续至再灌注72h。而膜内PKCε变化趋势与此相反,含量逐渐上升,于再灌注24h达到最高。再灌注1hHSP70有少量表达,再灌注6h即增高,至再灌注48h达最高,再灌注72h稍有减弱。假手术组各时间点均低含量表达。脑缺血-再灌注时HSP70与胞膜PKCε表达呈正相关,但无差异性,(r=0.55,P>0.05);HSP70与胞浆内PKCε表达间呈显著负相关(r=-0.672,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时缺血皮层、基底节区PKCε发生了膜转位激活现象,同时有HSP70的表达,两者间呈一定的相关性。
丰浩荣许鹏程徐进步曾因明吴永平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热休克蛋白70
改良程序化脱机在老年患者呼吸机撤离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呼吸衰竭患者经常需要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支持,在呼吸衰竭改善后再撤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老年患者因为各项生理机能衰退及常存在基础疾病,易出现呼吸机撤离困难,且脱机成功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减[1]。延迟脱机对于老年患者易造成呼吸机依赖,提前脱机又会造成呼吸衰竭再次加重,两者都会导致机械通气时间延长,造成并发症。准确判断脱机时机对于老年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十分重要。
徐进步曹莉锋
关键词:老年患者呼吸机撤离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患者
ICU脓毒症患者液体平衡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脓毒症患者中累积液体平衡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于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164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每日记录液体出入量并计算累积液体平衡,分别对入ICU后24、72 h的累积液体平衡以四分位数分为4组,采用Cox回归分析24、72 h各四分位组的累积液体平衡与院内死亡风险的关联。结果建立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校正年龄、性别、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评分)、病因、合并症、干预措施、感染部位、血管活性药物运用情况等因素后,分别以第一四分位组为参照,得出24 h第二、三、四组累积液体平衡的28 d院内死亡风险比(HR)(95%CI)分别为0.986(0.490~1.983)、0.614(0.239~1.581)、0.671(0.135~3.3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 h第二、三、四组累积液体平衡的调整死亡风险比(HR)(95%CI)分别为3.835(1.249~11.776)、3.958(1.239~12.649)、8.410(2.604~27.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入ICU后72 h的累积液体平衡为脓毒症患者独立的死亡风险因素,更高的72 h累积液体平衡提示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
颜瑶王小娟刘璐徐进步
关键词:脓毒症预后
咪达唑仑与丙泊酚对局灶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水肿影响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对比咪达唑仑与丙泊酚对脑局灶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状态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丙泊酚处理组、咪达唑仑处理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2h再灌注72h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断头取脑行脑梗死体积和脑含水量测量以及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检测。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咪达唑仑与丙泊酚均能明显降低脑梗死体积,减轻脑水肿,降低AQP4的表达,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具有与丙泊酚同等地减轻脑局灶缺血再灌注后水肿的作用,适合作为该类疾病状态下的镇静药。
徐进步施青山许鹏程王露马艳艳汪允珍
关键词:咪达唑仑丙泊酚脑水肿水通道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