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益萍

作品数:13 被引量:87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市胸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级医院适宜技术联合开发推广应用项目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手术
  • 7篇麻醉
  • 4篇心脏
  • 4篇神经阻滞
  • 3篇椎旁
  • 3篇小儿
  • 3篇房颤
  • 3篇肺癌
  • 3篇肺癌根治术
  • 2篇心脏病
  • 2篇胸外
  • 2篇胸外科
  • 2篇胸外科手术
  • 2篇用药
  • 2篇术后
  • 2篇术前
  • 2篇术前用药
  • 2篇全身麻醉
  • 2篇椎旁神经
  • 2篇椎旁神经阻滞

机构

  • 11篇上海市胸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3篇徐益萍
  • 11篇徐美英
  • 10篇吴蔚宇
  • 5篇吴镜湘
  • 4篇曹晖
  • 4篇马静雅
  • 4篇吴德华
  • 2篇李鲁萍
  • 2篇吴东进
  • 1篇许夏英
  • 1篇陈旭
  • 1篇高天华
  • 1篇朱宏伟
  • 1篇许健
  • 1篇李劲松
  • 1篇周全福
  • 1篇许建
  • 1篇邱郁薇
  • 1篇鲁云纲
  • 1篇赵政政

传媒

  • 8篇上海医学
  • 3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1999
  • 1篇199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口服咪唑安定作为小儿心脏手术前用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04年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用药的主要目的是镇静、抗焦虑,以防恐惧应激过强造成患儿呼吸循环的功能紊乱.我们观察术前口服不同剂量的咪唑安定对小儿镇静效果及呼吸循环的影响,并与肌注地西泮作比较,以探讨小儿手术前更为简便、合理、有效的术前用药方法.
吴蔚宇徐益萍徐美英
关键词:咪唑安定小儿心脏手术合理用药
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开胸手术患者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研究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开胸手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102例,随机分成三组:Ⅰ组,32例,单纯全麻;Ⅱ组,36例,于全麻诱导后行胸椎旁神经阻滞;Ⅲ组,34例,于全麻诱导前行硬膜外阻滞。三组均于术毕缝皮时启动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泵行芬太尼、氟比洛芬酯静脉镇痛,分别于患者清醒拔除气管导管后即刻(T1)、术后24h(T2)、48h(T3)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启动自控按钮次数及背景输注总量。结果三组24、48hPCIA泵的背景输注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Ⅲ组在T1、T2时的VAS均低于Ⅰ组(P<0.05),术后48h内启动自控按钮次数明显少于Ⅰ组(P<0.05)。结论在开胸手术前行胸椎旁神经阻滞或硬膜外阻滞可以增强芬太尼、氟比洛芬酯的静脉镇痛效果。
徐益萍吴东进吴蔚宇徐美英
关键词:术后镇痛胸椎旁神经阻滞手术治疗
肋间神经阻滞治疗难治性肺癌胸痛的疗效评估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评估肋间神经阻滞治疗难治性肺癌胸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和选择最佳疗效患者。方法选取完成3次肋间神经阻滞治疗的178例胸背部疼痛的肺癌未手术患者,均为使用阿片类药物联合NSAID治疗后疼痛未能有效控制者。患者根据病情分成4组:不耐受阿片类药物有肋骨转移组(42例),不耐受阿片类药物无肋骨转移组(45例),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有肋骨转移组(45例),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无肋骨转移组(46例)。记录各组3次治疗后疼痛缓解50%以上患者数、疼痛缓解50%以上的维持时间、阿片类药物减少30%以上患者数,以及注射后有无气胸、注射部位感染发生。结果 178例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4组间患者的性别构成和年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耐受阿片类药物有肋骨转移组、不耐受阿片类药物无肋骨转移组、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有肋骨转移组间疼痛缓解50%以上患者数、疼痛缓解50%以上持续时间、阿片类药物减少30%以上患者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无肋骨转移组上述评估治疗有效性的指标均显著优于其他3组(P值均<0.05),治疗后80%的患者疼痛缓解50%以上,疼痛缓解50%以上的持续时间平均为(21.00±6.39)d,54%的患者阿片类药物减少30%以上。结论难治性肺癌胸痛患者行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安全有效,对于使用大剂量阿片类药物且无肋骨转移的疼痛未能控制的患者治疗效果最好。
吴蔚宇徐益萍徐美英
关键词:顽固性肋间神经阻滞
肺癌根治术中新发心房颤动与白细胞介素和脑钠肽的关系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术中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与血浆IL-6、IL-8、IL-10和脑钠肽(BNP)水平,以及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2014年3月1日起连续20例行肺癌根治术术中新发房颤(房颤持续时间>5min)的患者(房颤组),另选取同期一般资料、手术方法和麻醉方法一致的行肺癌根治术术中未发生房颤的患者2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和术后1d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IL-6、IL-8、IL-10和BNP水平;术后1d行床旁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Ds)、右心房内径(RAD)、右心室内径(RV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肺动脉收缩压(PAS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每搏量(SV)、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并观察左心室舒张功能和瓣膜异常情况。结果两组间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术中出血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患者术中丙泊酚、舒芬太尼、罗库溴铵总用量,以及使用升压药和降压药的患者构成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房颤组手术结束时的IL-6、IL-8、IL-10和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间(P值均<0.05),两组间术后1d的IL-6、IL-8、IL-10和BNP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房颤组和对照组术后1d的IL-6、IL-8、IL-10和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手术结束时(P值均<0.05)。两组间术后1d的LAD、LVEDd、LVEDs、RAD、RVD、IVST、LVPWT、PASP、LVEF、LVEDV、SV,以及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二尖瓣轻度反流、三尖瓣轻度反流、主动脉瓣轻度反流的患者构成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房颤组的F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新发房颤可能与术中较高的炎性细胞因子(IL-6、IL-8、
马静雅吴德华徐益萍吴蔚宇曹晖吴镜湘徐美英
关键词:心脏超声炎性细胞因子脑钠肽肺癌根治术
不同麻醉方法下胸科手术老年病人术中房颤发生的比较:大样本临床研究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 采用大样本临床研究比较不同麻醉方法下胸科手术老年病人术中房颤的发生.方法 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或食管癌根治术病人1 380例,性别不限,年龄60~ 80岁,体重指数16~33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3组(n=460):全身麻醉组(G组)、全身麻醉联合椎旁阻滞组(GP组)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组(GE组).GP组在麻醉诱导后,局部注射0.375%罗哌卡因8 ml行术侧T4-7椎旁阻滞.3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术后行机械通气,维持PETCO2 35~45 mmHg;麻醉维持:3组均TCI异丙酚,血浆靶浓度2.5 ~ 4.0 μg/ml,G组间断静脉注射舒芬太尼10 μg,总量不超过1.0μg/kg;GP组必要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10 μg;GE组每1.5 h硬膜外注射0.25%罗哌卡因5 ml;维持BIS值40~ 60,3组酌情静脉注射罗库溴铵.记录术中房颤的发生情况.结果 G组、GP组和GE组术中房颤发生率分别为6.1%、3.7%和2.2%,与G组比较,GE组术中房颤发生率降低(P<0.05),GP组术中房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全身麻醉比较,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下胸科手术老年病人术中房颤发生降低,更适合该类病人;而全身麻醉联合椎旁阻滞下术中房颤发生无明显改善.
吴德华马静雅徐益萍吴蔚宇曹晖吴镜湘徐美英
关键词:神经传导阻滞胸外科手术
肋间神经阻滞治疗285例开胸手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开胸手术后疼痛综合征(PTPS)的效果,并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完成5次肋间神经阻滞治疗的PTPS患者285例,采用疼痛缓解程度评分法,以总疼痛缓解总百分率50%为界分为治疗有效(A)组和治疗无效(B)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有无胸背部疼痛、手术部位、术后放化疗、术后情绪、治疗前疼痛持续时间、治疗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等,分析上述因素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患者总疼痛缓解总百分率>50%者占29.5%(84/285)。两组间年龄、术前有胸背痛、手术取右侧胸部切口、治疗后行化疗、治疗前疼痛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治疗后接受胸部放疗和术后情绪低落者的构成比均显著低于B组(P值均<0.05),治疗前疼痛持续时间亦显著短于B组(P<0.05)。性别、手术部位、术后接受胸部放疗、术后情绪低落、治疗前疼痛持续时间与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的总相关性为76.4%,其中治疗前疼痛持续时间的相关性为69.7%。治疗前疼痛持续时间与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呈负相关(r=-0.635,P<0.05)。结论 PTPS的病因主要为直接或间接的肋间神经损伤,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涉及整个围术期,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吴蔚宇许夏英徐益萍蒋琦亮徐美英
关键词:肋间神经阻滞疼痛缓解
氯胺酮联合咪达唑仑直肠内灌注作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用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氯胺酮联合咪达唑仑直肠内灌注作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用药方法的可行性、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5例,随机均分为3组:KMR组:术前30min直肠内灌注氯胺酮5mg/kg+咪达唑仑0.5mg/kg+阿托品0.02mg/kg;MR组:术前30min直肠内灌注咪达唑仑0.5mg/kg+阿托品0.02mg/kg;MO组:术前30min口服咪达唑仑0.5mg/kg。结果3组间患儿对药物的接受程度、药物抗焦虑和镇静效果及用药后的脉搏、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差异均无显著性。KMR组的外周静脉穿刺成功率为100.0%,显著高于MR组的66.7%和MO组的73.3%(P值均<0.05)。结论直肠内联合应用氯胺酮的镇痛作用优于单独应用咪达唑仑。氯胺酮联合咪达唑仑直肠内灌注作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术前用药安全、可行、有效。
徐益萍吴蔚宇徐美英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氯胺酮咪达唑仑术前用药小儿麻醉
101例小儿室间隔缺损伴重度肺高压麻醉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1999年
本文报告我院自1987年6月至1996年12月施行101例小儿室间隔缺损伴重度肺高压修补术麻醉体会。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共101例,男58例,女43例;年龄1.5~12(6.25±2.61)岁;体重8~30(17.28±4.21)kg,其中15...
李鲁萍许健蔚宇徐益萍
关键词:儿童室间隔缺损肺高压麻醉
不同麻醉与镇痛方法对行普通胸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与镇痛方法对行普通胸外科手术(以下简称普胸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肺癌根治术或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或Ⅱ级,年龄60-80岁,体重45-85kg。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和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人3组:全身麻醉+静脉镇痛组(普通组,456例);全身麻醉联合椎旁阻滞+静脉镇痛组(椎旁组,401例),于麻醉诱导后行椎旁阻滞;全身麻醉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硬脊膜外腔镇痛组(硬膜外组,400例),于麻醉诱导前放置硬脊膜外腔导管。3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方法相同。普通组术中间断静脉注射舒芬太尼10μg,术后采用静脉镇痛;椎旁组术中必要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10μg,术后镇痛方案同普通组;硬膜外组于硬脊膜外腔导管间断注射0.25%罗哌卡因5mL,术后采用硬脊膜外腔镇痛。记录各组患者术中房颤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房颤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以及术后其他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记录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24、48h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观察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普通组、椎旁组、硬膜外组术后总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38.2%(174/465)、37.7%(151/401)、38.3%(153/400),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间术后房颤发生率、术后房颤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O.05),所有房颤患者出院前均恢复窦性心律。3组间室性过早搏动(以下简称早搏)、房性早搏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普通组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显著高于椎旁组(P〈0.05),普通组和硬膜外组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椎旁组(P值均〈0.01)。硬膜外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长于普通组和椎
吴德华马静雅徐益萍吴蔚宇曹晖吴镜湘徐美英
关键词:老年普胸手术心房颤动全身麻醉椎旁阻滞硬脊膜外腔阻滞
七氟烷吸入诱导与静脉诱导麻醉在心脏手术患儿中的比较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通过与传统静脉麻醉诱导比较,观察全凭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对行心脏手术患儿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心内畸形纠治术的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0例,随机分为全凭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组(S组,30例)和静脉麻醉诱导组(V组,30例)。两组患儿入手术室后均常规监测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无创血压(NIBP)。S组即行七氟烷诱导,3 min后进行气管插管,完成气管插管后依次穿刺外周静脉、桡动脉、颈内静脉,并于桡动脉穿刺成功后即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V组外周静脉置管成功后以咪达唑仑0.1~0.2 mg/kg、维库溴铵0.15 mg/kg、芬太尼5μg/kg行麻醉诱导,2 min后进行气管插管,完成气管插管后依次穿刺桡动脉、颈内静脉,并于桡动脉穿刺成功后即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两种麻醉方法的诱导情况、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不良反应、完成动脉穿刺后血气分析情况及手术结果。所有患者的麻醉均由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者完成。结果两组患儿经口插管均一次成功,S组在喉镜窥喉时有3例患儿出现轻微肢体运动,经口气管插管后有8例发生轻微呛咳,但均不影响气管插管。V组在喉镜窥喉时无体动,气管插管后有1例患儿发生轻微呛咳(P〈0.05)。S组入手术室至完成颈内静脉穿刺的时间为(32±6)min,显著短于V组的(37±7)min(P〈0.05)。两种麻醉诱导方法对患儿血压的影响相近,V组在气管插管前的心率显著低于S组(P〈0.05)。两组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组的碱剩余(BE)值显著低于V组(P〈0.05)。两组均无手术死亡患儿。结论全凭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方便、快捷,可应用于行心脏手术患儿的麻醉诱导,但可能会引起患儿的BE值降低。
吴东进徐益萍吴蔚宇徐美英
关键词:七氟烷麻醉诱导先天性心脏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