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泽鸿

作品数:12 被引量:130H指数:6
供职机构: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信息系统
  • 2篇森林资源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技术
  • 1篇信息管理
  • 1篇信息管理系统
  • 1篇森林群落
  • 1篇森林碳汇
  • 1篇生物量
  • 1篇试点示范项目
  • 1篇数据库
  • 1篇数据库建设
  • 1篇碳储量
  • 1篇碳汇项目
  • 1篇投资决策系统
  • 1篇评价指标
  • 1篇气候
  • 1篇群落
  • 1篇资源合作
  • 1篇物量

机构

  • 7篇国家林业局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西南林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黄山学院
  • 1篇大自然保护协...

作者

  • 8篇徐泽鸿
  • 3篇陈健
  • 2篇王庆杰
  • 2篇高金萍
  • 2篇杨雪清
  • 1篇于贵瑞
  • 1篇吴秀丽
  • 1篇张扬建
  • 1篇王春峰
  • 1篇王福祥
  • 1篇李秀芹
  • 1篇王秋凤
  • 1篇候瑞萍
  • 1篇王树军
  • 1篇章升东
  • 1篇郑红
  • 1篇朱德海
  • 1篇林辉
  • 1篇白降丽
  • 1篇黄永超

传媒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森林工程
  • 1篇生态经济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中国科学:生...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198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成熟林生物量整合分析中国森林碳容量和固碳潜力被引量:15
2015年
森林是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已有研究认为,全球森林碳容量和固碳潜力巨大,但未见专门针对中国森林进行定量评价其碳容量和固碳潜力的研究.本研究收集整理了文献发表和野外调查获得的中国森林生物量数据5841条,并从这些数据中选取了338个林龄在80年及以上的森林样点,建立了中国成熟林生物量数据集.通过分析中国成熟林碳密度的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以成熟林碳密度为参考水平,采用碳密度-气候关系模型、反距离插值法及局部薄盘样条插值法,获得并统计分析了中国森林碳容量,结合中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进一步评估了中国森林固碳潜力.结果显示,中国成熟林碳密度与气温、降水和林龄呈正相关,其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均能够从气温和降水的限制性角度得到合理解释.相对保守地来说,中国现有森林碳容量为19.87 Pg C,固碳潜力为13.86 Pg C;其中,亚热带森林是我国森林碳容量和固碳潜力最大的生态区.由此可见,充分发挥我国现有森林的碳吸存能力,减少对现有森林碳库的干扰,是继造林再造林之外的陆地生态系统增汇的又一可以选择的重要技术途径.
刘迎春于贵瑞王秋凤张扬建徐泽鸿
关键词:气候成熟林固碳潜力
中国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的优先发展区域选择与评价被引量:54
2007年
阐述《京都议定书》框架下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的重要意义和实施项目的特殊要求。根据国际规则和中国林业发展现状,依据1990年以来无林地状况、林木生长率、造林成本、生物多样性状况等指标,综合评价确定适合开展清洁发展机制下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的优先发展区域。
李怒云徐泽鸿王春峰陈健章升东张爽侯瑞萍
关键词:碳汇项目评价指标
林场投资决策系统的研制
徐泽鸿
关键词:林场非线性系统仿真方法
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系统(FHLMIS2.0)
徐泽鸿杨雪清黎云昆李冰曾宪芷王庆杰吴秀丽王福祥高均凯庞军利高金萍蔡建良刘瑄王建华王树军
技术说明:在森林资源数据库系统和工程建设本底数据库系统的支持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结合传统的地面调查技术,为工程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全面提升系统的防护林工程空间信...
关键词:
关键词:防护林体系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程
全国森林资源数据库建设试点示范项目
王祝雄王庆杰张煜星陈雪峰闫宏伟徐泽鸿高显连李应国彭松波柯善新黄生姚顺彬高金萍吴发云白降丽陈健候瑞萍黄永超罗为检林辉徐干君郑红张伟东石媛媛
项目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大型数据库、网络技术,采用面向服务体系架构及WebService服务方式,建立森林资源基础信息服务系统和森林资源业务应用系统。系统关键技术包括:数据服务技术、通用流程定制技术、数据快速访问技术、网络...
关键词:
关键词:森林资源数据库地理信息技术
全国森林碳汇监测和计量体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森林碳汇是全球气候变化和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碳汇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大气层中主要温室气体的浓度,进而影响气候变化和陆地生态平衡。该文从应用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自然环境和森林区划等区域特征,进行监测区和样地布设,进行了森林碳库分类,明确了森林碳汇监测区样地调查内容和森林碳汇计量方法,并构建了网络信息化平台,建立监测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网络化管理,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综合应用,为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支持。
陈健朱德海徐泽鸿张志华
关键词:森林碳汇
几种不同更新的森林群落碳储量结构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森林更新是维持和扩大森林资源的主要途径,也是森林结构调整、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构建多功能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的过程。在安徽南部的岭南林场,选择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人工林(MP)、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CF)、阔叶混交天然次生林(MB)和针阔混交人工次生林(MN)等4种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森林群落类型,研究了不同更新方式形成的森林群落的碳储量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针阔混交次生林树干生物量密度最大,为(67.32±56.57)mg.hm-2,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密度最小,为(43.79±9.13)mg.hm-2,而马尾松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大,为(64.04±1.49)%。阔叶混交次生林碳储量最高,为(126.47±90.75)mg.hm-2;(2)4种群落类型中,阔叶混交林与马尾松群落碳密度最大,分别为95.67和98.21mg.hm-2,杉木群落碳密度最小,为55.41 mg.hm-2。阔叶混交林中的灌木层生物量碳密度最大,为(17.438±24.627)mg hm-2,马尾松林的草本层和枯落层生物量碳密度最高,分别为(1.326±0.431)、(5.517±2.846)mg.hm-2;(3)阔叶混交林群落的地下碳储量最高,为(10.5±9.8)mg.hm-2,群落地下碳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相应的群落地上碳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杉木林根茎比(R/S)最大,为0.21±0.01,杉木林群落中的灌木层根茎比(R/S)最大,为1.61±0.11;(4)在阔叶混交林中,株数密度与乔木层、草本层的碳比例正相关。在杉木林群落中,平均胸径、株数密度与乔木层碳所占比例成负相关。除杉木林群落外,灌木层碳含量之比与胸径及密度等调查因子都呈负相关。
张国斌李秀芹徐泽鸿胡茶青张世能胡国华
关键词:森林群落碳储量
境外森林资源合作信息库管理信息系统研建被引量:8
2013年
针对境外森林资源数据管理现状,为实现管理的网络化和功能全面化,在全面分析国家林业局境外森林资源数据管理需求基础上结合现有境外森林资源数据的整理分析,设计开发了一个基于.net、地理信息系统(GIS)和Oracle数据库的境外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系统主要包括境外森林资源数据管理、林业专题数据统计分析、林业专题图制作和发布、数据结构分析和各国森林资源数量、质量及空间分布的全面展示等功能,并实现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集成管理和关联。本研究以ArcGIS Sever 9.3为系统平台,以Oracle 10数据库为后台,采用C/S和B/S混合系统架构设计方法,以.net语言对WebGIS进行二次开发,使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硬件设备和应用软件无缝集成,确保异地数据集中管理、共享交互、网上发布;解决网络条件差时数据录入速度慢的问题;实现了森林资源信息的明确化、直观化和可视化,并能与其它林业专题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功能对接等,构建起一个科学、高效、网络化和功能完善的境外森林资源合作信息库管理信息系统,为我国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国外森林资源进行宏观决策、制定对外策略提供专业数据和平台支撑,也为涉外林业企业提供基础资料和政策导向。
杨雪清徐泽鸿李超胡鸿
关键词:境外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