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志伟

作品数:20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小鼠
  • 5篇毫米波
  • 5篇高功率毫米波
  • 4篇丰富环境
  • 3篇行为敏化
  • 3篇热效应
  • 3篇微波
  • 3篇位置偏爱
  • 3篇吗啡成瘾
  • 3篇记忆障碍
  • 3篇茶碱
  • 3篇成瘾
  • 2篇电离
  • 2篇抑郁
  • 2篇抑郁样
  • 2篇抑郁样行为
  • 2篇应激
  • 2篇源性
  • 2篇致死剂量
  • 2篇神经元

机构

  • 18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电...
  • 3篇东南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0篇徐志伟
  • 18篇张成岗
  • 13篇高艳
  • 10篇侯冰
  • 7篇贺福初
  • 6篇任长虹
  • 6篇吴永红
  • 6篇赵士富
  • 4篇杨超文
  • 4篇袁广江
  • 4篇刘濮鲲
  • 4篇徐寿喜
  • 4篇粟亦农
  • 3篇李云峰
  • 3篇李稚锋
  • 2篇李志慧
  • 1篇朱宗红
  • 1篇范礼斌
  • 1篇刘琪
  • 1篇刘铖

传媒

  • 3篇军事医学科学...
  • 3篇中华放射医学...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药物依赖...
  • 1篇强激光与粒子...
  • 1篇中华航空航天...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军事医学
  • 1篇第八届全国辐...
  • 1篇中国神经科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功率毫米波持续急性照射对小鼠行为变化和致死效应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高功率毫米波持续急性照射对小鼠行为和致死的影响。方法使用频率为34.1GHz、最大输出平均功率为20W的高功率毫米波源,分别连通4种角锥喇叭天线垂直辐照动物全身。采用视频监控系统实时跟踪记录动物受毫米波辐照后的行为学变化;采用红外辐照仪实时记录动物背部体表温度变化,并进行量效关系分析。结果 4种角锥喇叭天线持续辐照可导致小鼠行为出现一系列类似变化特征,但不同毫米波参数下出现剧烈反应阈值的时间不同,同时小鼠体表温度也出现明显上升。随着辐照时间延长,小鼠最终趋于死亡,同时体表温度上升达到最大值(体温增幅高达18.43℃)。结论高功率毫米波辐照所导致的热效应是主要的致伤和致死因素,受照射小鼠剧烈反应和死亡时间与输出平均功率大小和辐照距离长短密切相关。
徐志伟吴永红袁广江高艳任长虹李稚锋徐寿喜粟亦农刘濮鲲张成岗
关键词:高功率毫米波皮肤温度
高功率毫米波急性持续辐照对小鼠皮肤损伤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高功率毫米波(HPMMW)对急性持续辐照致死小鼠皮肤的损伤效应。方法使用34.1 GHz毫米波源,分别连通4种角锥喇叭天线垂直辐照小鼠背侧,输出平均功率分别为5、10、12W,辐照距离分别为角锥喇叭天线垂直下方10、20mm,持续辐照直至小鼠死亡。取辐照区域皮肤并立即置于4%甲醛溶液中固定。制备石蜡切片,经HE、天狼猩红染色后进行图像采集,使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Plus)定量分析皮肤各层结构的病理变化。结果受辐照小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皮肤损伤,其中喇叭天线HD-320HA24.12辐照组小鼠存活时间较长,皮肤表现为慢性损伤,真皮胶原纤维密度降低、消失,皮下脂肪层变薄甚至消失,肌细胞排列稀疏等。喇叭天线HD-320HA23.16组小鼠存活时间最短,皮肤表现为严重急性损伤,真皮层胶原纤维密度增加甚至无间隙,肌细胞排列稀疏等。喇叭天线HD-320HA9.49和HD-320HA9.92的损伤类型与急性损伤类似。结论 HPMMW急性持续辐照可导致小鼠皮肤损伤,其中高强度辐照可导致皮肤急性损伤,而低强度辐照可导致皮肤慢性损伤,所造成的皮肤损伤可深达小鼠皮下深层组织,各组肌肉层的损伤程度基本相同,真皮层的损伤形式与HPMMW的作用强度和时间有关。真皮层纤维组织及皮下肌细胞的密度和分布形式可作为评价皮肤损伤程度的指标,为深入研究毫米波对皮肤的损伤规律和机制提供依据,并为电磁辐照生物效应的定量化研究提供参考。
高艳袁广江李志慧吴永红任长虹徐志伟徐寿喜粟亦农刘濮鲲张成岗
关键词:高功率毫米波热效应皮肤损伤
Aβ通过Ash1l上调H3K4二甲基化水平抑制BDNF表达并介导海马神经元损伤
2018年
目的在Aβ处理海马神经元后,观测H3K4甲基化水平的变化,以及BDNF表达和神经元死亡的改变。方法在Aβ处理后,用蛋白免疫印迹以及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神经元中总H3K4甲基化水平和BDNF启动子H3K4甲基化水平。在si RNA敲减Ash1l后,通过荧光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检测BDNF表达。同时,使用MTT实验检测敲减Ash1l后Aβ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的改变。结果在Aβ处理海马神经元后,BDNF启动子和总H3K4甲基化水平均显著上升,而敲减Ash1l可以阻止这一现象。另外,在敲减Ash1l后,Aβ诱导的BDNF表达下调被抑制,同时海马神经元损伤也得到缓解。结论 Ash1l蛋白被发现可以在Aβ多肽下游调节BDNF启动子区的H3K4Me2水平,通过抑制BDNF的表达促进神经元的死亡。
刘琪徐志伟王立群朱宗红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海马神经元
茶碱可改善微波诱发的小鼠记忆障碍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研究茶碱对微波所致小鼠记忆障碍的影响。方法①将小鼠按0,5,10,25,50mW/cm2微波辐射剂量分组后分别接受辐射20min,并记录动物辐射前后的肛温。采用被动回避避暗实验,记录小鼠完成训练所需次数以及24h后测试潜伏期作为评价其学习记忆的指标。②在假微波辐射或50mW/cm2微波辐射前30min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茶碱,再测试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50mW/cm2微波辐射小鼠可引起动物记忆获得以及记忆保持障碍,同时也引起小鼠体温升高(P<0.01或P<0.05)。②茶碱+50mW/cm2微波辐射组的小鼠其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好于生理盐水+50mW/cm2组(P<0.01)。结论实验结果提示:①微波热效应是引起认知障碍的主要因素。②茶碱可改善微波诱发的小鼠记忆障碍,提示内源性腺苷介导微波的损伤效应。
徐志伟李云峰侯冰赵士富贺福初张成岗
关键词:茶碱微波避暗实验记忆障碍
高功率微波辐射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高功率微波(hish power microwave,HPM)是一种峰值功率很高的特殊类型微波,在民用和军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已有的微波辐射生物学效应数据大都是建立在中低功率微波的研究基础之上,而HPM辐射效应尚无定论,因此亟需进行系统研究和评估。学习记忆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记忆任务模型则是评价环境因素危害的经典方法之一。在机体整体出现损伤之前,脑的学习记忆活动可能已出现功能上的障碍。本实验中我们分别使用被动回避及方形水迷宫两个实验方法,以研究HPM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为HPM生物学效应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徐志伟侯冰李云峰高艳赵士富贺福初张成岗
关键词:高功率微波辐射学习记忆能力小鼠生物学效应HPM军事领域
肌苷对受致死剂量全身电离辐射小鼠的保护作用(英文)
目的研究肌苷对致死剂量全身电离辐射小鼠存活的影响。方法小鼠接受单次60Co伽玛射线照射,剂量为12 Gy。部分动物每日腹腔注射肌苷、腺苷或等量生理盐水,直至死亡, 并记录其体重变化和存活时间;另有部分动物每日腹腔注射肌苷...
侯冰徐志伟杨超文高艳赵士富张成岗
关键词:肌苷空间记忆
文献传递
高功率毫米波辐照对秀丽线虫行为学和细胞形态学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采用角锥喇叭天线,使用不同输出平均功率的毫米波激光辐照秀丽线虫,采用实时显微摄像系统记录线虫行为学变化,并使用体视显微镜观察线虫细胞形态学变化。受照射后自由活动的秀丽线虫能够快速逃离高功率毫米波的辐照区域。当受输出平均功率为10 W和12 W辐照后,线虫先后出现运动速度增加、运动速度减慢直至身体僵直不动的变化过程。当输出平均功率为5 W时,线虫出现热耐受现象。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辐照后的线虫腹中卵细胞核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高功率毫米波辐照可显著影响线虫的行为学特征及细胞形态学,同时说明秀丽线虫是可适用于高功率毫米波生物效应研究的模式生物之一。
任长虹袁广江高艳吴永红徐志伟徐寿喜粟亦农刘濮鲲张成岗
关键词:高功率毫米波秀丽线虫行为学特征细胞形态学CAENORHABDITIS行为学变化
腺苷介导微波所致的动物记忆障碍
<正>目的:探讨内稳态调节物质腺苷是否参与了微波的认知损害效应。方法:采用被动回避避暗实验,观察腺苷受体激动剂对小鼠记忆的损害效应,以及给予拟胆碱药毒扁豆碱对腺苷受体激动剂效应的影响,并选择腺苷受体拮抗剂茶碱,观察茶碱对...
徐志伟贺福初张成岗
关键词:微波记忆障碍腺苷胆碱能神经元茶碱
文献传递
高功率毫米波急性照射致小鼠肺损伤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高功率毫米波持续急性照射导致小鼠死亡情况下肺组织的变化情况,旨在为揭示毫米波损伤机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将小鼠缚于木质平板,置于工作频率为34.1 GHz、平均输出功率分别为5、10和12 W,照射距离分别为10和20 mm的高功率毫米波照射源正下方,持续照射至小鼠死亡.取肺,0.9%的生理盐水快速漂洗后,放入10%的甲醛溶液中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切片、HE染色、CCD照相后,采用IPP图像分析软件,利用整合平均光密度和面积比的显微图像定量分析方法分析肺部的病理变化特征.结果 在HA23.16和HA9.92型号角锥喇叭天线照射下,较高平均功率12W连续照射可导致动物最快于110 s左右死亡;而较低功率(平均5 W)连续照射,则可在30 min内导致动物死亡.受照后死亡的动物肺部均见明显出血现象;但不同毫米波照射参数条件下,肺部出血程度不同.其中,当平均功率为10和12 w时,小鼠肺部出血程度最严重,且肺部支气管和血管有明显的破裂现象,支气管可见巨噬细胞.而当平均功率为5 W时,肺部出血程度明显减轻,且支气管和血管无严重的破裂现象.结论 高功率毫米波急性照射可导致小鼠肺部出血等损伤,肺组织损伤程度与毫米波照射功率呈显著正相关.由于高功率毫米波可导致明显热效应,推测急性、快速热效应所致小鼠肺损伤可能是动物致死的重要原因.
李志慧高艳任长虹徐志伟吴永红刘虎岐张成岗
关键词:毫米波小鼠肺损伤病理学热效应
利用MATLAB识别视频信号中数字仪表显示值的方法及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建立视频信号中数字显示的温度值的识别方法,为电磁辐射热效应研究提供定量依据。方法:采用MATLAB视频图像分析工具实现交互式的视频信号中数字区域的定位与分割、形态学操作预处理以及七段码规则数字识别分析,获得温度数据并绘制实验期间动物体表温度变化曲线。结果:使用交互式数字区域定位分割、形态学操作预处理以及七段码规则可有效识别视频中的温度显示数字,多次抽样检测的正确识别率为100%。识别过程中出现被高帧率的视频记录到的发光二极管动态显示变化过程发光滞留所形成的奇异点,可通过采用邻域中值替换法予以解决。结论:利用MATLAB识别此类视频信号中的数字具有方法简单、可靠,实用性强的优点,为促进电磁辐射热效应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方案。
李稚锋徐志伟高艳任长虹吴永红张成岗
关键词:视频信号MATLAB高功率毫米波热效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