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俊
- 作品数:9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口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拉克囊肿临床探讨
- 2014年
- 拉克囊肿(Rathke)是一种发生于鞍区Rathke囊袋残余组织的先天性非肿瘤性病变,多见于鞍内或鞍上。根据一宗大型尸体研究报告显示,在颅内鞍区小病变中,最常见的是拉克囊肿,约占22%。尽管其有较高的流行程度,但鞍区病变经鼻蝶手术切除的患者中,只有2%-9%的患者被诊断为拉克囊肿。大多数拉克囊肿无临床症状,
- 彭俊夏鹰
- 多模态MRI在评估胶质瘤瘤体微观结构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3.0T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在评估胶质瘤瘤体微观结构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36例,接受多模态MRI扫描扩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及扩散张量成像(DTI),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不同级别胶质瘤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相对脑血容量(rCBV)值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法检测胶质瘤瘤体ADC值、FA值和rCBV值与VEGF阳性细胞百分比及细胞密度的相关性。结果高级别胶质瘤瘤体FA值和rCBV值高于低级别胶质瘤,ADC值明显低于低级别胶质瘤(P<0.05);胶质瘤瘤体FA值、rCBV值与VEGF阳性细胞百分比及细胞密度呈正相关,ADC值与VEGF阳性细胞百分比及细胞密度均呈负相关。结论多模态MRI参数ADC值、FA值和rCBV值可为术前评估胶质瘤瘤体微观结构特点提供重要参考,间接反映肿瘤血管新生和细胞密度,其中以rCBV值优势明显。
- 李香营黄丹妮吴元魁陈建强彭俊王丹凤梁其洲袁园符水喜
- 关键词:胶质瘤免疫组织化学
- 神经干细胞发育调控及移植疗效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神经干细胞由于其多分化的潜能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疾病,其治疗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植入外源性神经干细胞;另一种是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口。无论哪种方式.弄清控制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迁移以及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都极为重要。笔者通过阅读近年的国外相关文献.总结出调控神经干细胞发育及影响其疗效的因素包括细胞外基质及整合素分子、Rho激酶(ROCK)等,现综述如下,以期为神经干细胞的研究提供借鉴。
- 彭俊夏鹰
-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细胞发育细胞移植
- 白藜芦醇抑制新生大鼠生发基质出血后神经炎症及保护神经功能的作用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抑制新生大鼠生发基质出血(germinal matrix hemorrhage, GMH)后神经炎症和改善受损神经功能的作用。方法采用7日龄SD大鼠脑实质注射细菌性胶原酶方法制备GMH模型。108只大鼠随机分为18组, 每组6只, 包括4个假手术组、GMH(12 h、24 h、72 h、7 d)组、3个GMH+药物(二甲基亚砜)对照组、GMH+白藜芦醇(10、100、1 000 mg/kg)组(其中最佳剂量共3组)、2个GMH+白藜芦醇+白藜芦醇抑制剂(EX527)组。采用负向趋地试验和翻正反射试验评估大鼠短期神经行为;采用水迷宫、失足试验、旋转试验评估大鼠长期神经行为;采用免疫荧光方法评估大鼠脑血肿周围炎性指标分泌情况;采用蛋白印迹试验评估大鼠脑内目标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GMH发生后24 h内源性去乙酰化酶1(sirtuin-1, SIRT1)下降至最低, 然后逐渐上升;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 NF-κB)于12 h开始升高, 7 d降至正常;与GMH+药物对照组及其他剂量组比较, GMH+白藜芦醇100 mg/kg组48 h及72 h短期行为学得分更高;与GMH+药物对照组比较, GMH+白藜芦醇100 mg/kg组22 d后水迷宫、失足试验、旋转试验得分更高;免疫荧光染色显示, GMH+白藜芦醇100 mg/kg组大鼠脑血肿周围白细胞介素1β、髓过氧化物酶阳性细胞数低于GMH+药物对照组和GMH+白藜芦醇+EX527组;蛋白印迹提示GMH+白藜芦醇100 mg/kg组大鼠脑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下降, 使用抑制剂EX527后可抵消白藜芦醇的作用。结论白藜芦醇100 mg/kg可改善GMH大鼠短期和长期神经行为学功能, 减少GMH大鼠脑血肿周围炎性指标阳性细胞数, 其通过SIRT1/NF-κB途径抑制GMH大鼠脑内神经炎性指标的表达。
- 刘胜鹏张小丽彭俊高灵张浩然逯军
- 关键词:白藜芦醇神经行为学神经炎症
- G蛋白偶联受体30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对神经炎症和血脑屏障破坏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早期脑损伤(EBI)过程中对神经炎症和血脑屏障(BBB)破坏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n=6/组):假手术(Sham)组,SAH(3 h、6 h、12 h、24 h、72 h)组。此外,7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n=18/组):Sham组、SAH组、SAH联合过表达GPR30慢病毒阴性载体(SAH+Lv-NC)组、SAH联合过表达GPR30慢病毒载体(SAH+Lv-GPR30)组。通过血管内穿孔建立SAH模型,于SHA大鼠脑室内注射Lv-GPR30。通过神经学评分、脑组织含水量(BWC)检测、伊文思蓝(EBP)染色、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来分析GPR30对EBI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各种蛋白质和转录水平;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分别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SAH大鼠脑内注射Lv-GPR30后脑组织中GPR30的表达增加,并改善了大鼠神经功能、神经炎症、BBB破坏和脑水肿程度。过表达GPR30抑制SAH大鼠脑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肽酶2(MMP-2)的表达,以及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表达水平,同时提高IL-10的表达水平。结论GPR30能减轻SAH大鼠的神经炎症和BBB破坏。
- 李智勇陈政纲彭俊
- 关键词:蛛网膜下出血早期脑损伤血脑屏障神经炎症
- 外泌体circ_0001445在胶质瘤内皮细胞血管生成中的调控机制研究
- 2022年
- 目的 探索外泌体circ_0001445在胶质瘤内皮细胞血管生成中的调控机制。方法 通过RT-qPCR检测circ_0001445、miR-127-5p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质粒转染T98G胶质瘤细胞以过表达circ_0001445,提取外泌体并鉴定。将外泌体与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培养后,分别通过CCK-8、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过表达T98G细胞外泌体circ_0001445对HBMECs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circ_0001445和miR-127-5p之间的靶向关系。结果 circ_0001445在胶质瘤组织中显著下调(P<0.05),而miR-127-5p显著上调(P<0.05)。外泌体呈圆形的双层膜囊泡结构,且外泌体标记物CD63和Alix表达均呈阳性。过表达T98G细胞中的circ_0001145可显著抑制HBMECs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靶向性结果显示,miR-127-5p是circ_0001445的靶标。结论 外泌体circ_0001445可能通过靶向调控miR-127-5p,从而抑制HBMECs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 高宁金虎陈伟明陈焕雄王青松彭俊詹文亮夏鹰
- 关键词:胶质瘤增殖
- 侵袭性垂体腺瘤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3年
- 侵袭性垂体腺瘤是垂体腺瘤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病理学及生物学显示均为良性肿瘤,但却表现为侵袭性生长,常侵犯蝶筛窦、上斜坡、鞍底骨质及硬脑膜。临床上主要依靠术前影像学、术中肉眼所见及术后病理检查进行诊断。然而对于一些早期体积小、侵袭范围窄的腺瘤,往往因漏诊而延误治疗。因此,对侵袭性垂体腺瘤可疑者早期进行相关生物标志物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 彭俊夏鹰
- 关键词:侵袭性垂体腺瘤生物标志物
- 雌激素受体GPR30通过TXNIP/NLRP3信号通路减弱氧糖剥夺/复氧诱导的BV-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反应
- 2023年
- 目的:通过研究雌激素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30(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0,GPR30)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and reperfusion,OGD/R)BV-2小胶质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探讨其对OGD/R BV-2小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取BV-2小胶质细胞ODG 4 h后再灌注2、4、6或12 h。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GPR30的蛋白表达水平。将pcDNA3.1、pcDNA3.1-GPR30、sh-NC、sh-GPR30质粒转染BV-2小胶质细胞,OGD 4 h后再灌注12 h。qRT-PCR检测GPR30 mRNA的表达水平,验证其转染效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GPR30、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hioredoxin-interactingprotein,TXNIP)、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剪切体-1(cleaved 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cleaved Caspase-1)的蛋白表达水平,ELISA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水平。结果:GPR30在OGD/R后显著上升,在6 h时达到峰值,而在12 h时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随后确定OGD处理4 h,复氧12 h的时间点进行后续实验。qRT-PCR验证慢病毒转染成功,与对照组相比,OGD/R组细胞中ROS、MDA、TNF-α、IL-6、IL-1β、IL-18水平及TXNIP、NLRP3、cleaved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SOD活性显著下降(P<0.05);过表达GPR30抑制了ROS、MDA、TNF-α、IL-6、IL-1β、IL-18水平及TXNIP、NLRP3、cleaved-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促进了SOD活性;而干扰GPR30表达发挥了相反的作用。结论:GPR30能抑制ODG/R处理后BV-2细胞内TXNIP/NLRP3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抑制ODG/R诱导的BV-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其保
- 李智勇陈政刚彭俊
- 关键词:BV-2氧化应激损伤炎症反应
- 帽状腱膜下引流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帽状腱膜下引流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收治的82例帽状腱膜(实验组)和98例硬脑膜下(对照组)引流的CSDH患者,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期内血肿复发、预后及硬脑膜下血肿/积液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拔管前及6个月复查血肿/积液厚度比较:①两组血肿/积液厚度有差异(F=1.684,P=0.000);②实验组与对照组血肿/积液厚度无差异(F=0.277,P=0.758);③两组的血肿/积液厚度变化趋势无差异(F=2.164,P=0.142)。实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二次手术、术后感染、癫痫发作、死亡率、随访期内复发率及6个月来院复查MRS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皮层损伤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帽状腱膜与硬脑膜下引流临床疗效相当,且手术时间更短,更简便、安全,具有临床应用潜力。
- 高灵陈伟明彭俊夏鹰
- 关键词: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有效性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