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震祥

作品数:22 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泰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关节
  • 7篇置换术
  • 6篇骨折
  • 5篇髋关节
  • 5篇关节置换
  • 4篇髋关节置换
  • 4篇疗效
  • 4篇关节镜
  • 3篇手术
  • 3篇髋关节置换术
  • 2篇单髁
  • 2篇单髁置换
  • 2篇单髁置换术
  • 2篇胸腰椎
  • 2篇腰椎
  • 2篇韧带
  • 2篇全髋
  • 2篇全髋关节
  • 2篇全髋关节置换
  • 2篇全髋关节置换...

机构

  • 22篇泰州市人民医...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2篇张震祥
  • 11篇朱伟
  • 6篇唐炬
  • 5篇梅晓亮
  • 4篇蔡斌
  • 4篇陆奇峰
  • 4篇娄方勇
  • 4篇张文捷
  • 3篇黄爱兵
  • 3篇姜海涛
  • 2篇赵春明
  • 2篇唐根林
  • 2篇张威
  • 2篇郭曙光
  • 2篇李庆嵩
  • 1篇吉晓丽
  • 1篇朱礼贤
  • 1篇朱雅斌
  • 1篇杨静雯
  • 1篇李小静

传媒

  • 4篇临床骨科杂志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江苏医药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交通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组织工程与重...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骨科临床与研...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5
  • 1篇201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安全性的CT评价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采用CT评价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6月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及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资料,共140例患者,男76例,女64例;年龄21~74岁,平均45.1岁。均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共置钉596根,其中经皮置钉264根,开放置钉332根。术后应用CT扫描及相关软件测量分析,采用Mobbs-Raley简易分级标准评估螺钉置入的准确性,0级:螺钉完全在椎弓根皮质内;1级:螺钉螺纹穿透椎弓根壁小于2 mm;2级:穿透椎弓根壁大于2 mm,但无神经损伤;3级:穿透并伴有并发症,包括椎弓根骨折,螺钉穿透导致前侧血管、神经损伤,穿透导致内侧或外侧神经损伤后遗留症状等。结果共置钉596根,术后CT扫描52枚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总体不良置钉率8.7%;开放置钉332根,未穿破301枚,穿破31枚,1级20根,2级10根,3级1根,准确率90.7%;经皮置钉264根,未穿破243枚,穿破21枚,1级16根,2级5根,3级0根,准确率92.0%。两组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级以上穿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安全性优于开放置钉,适宜在胸腰椎创伤及疾患的手术治疗中广泛应用。
蔡斌张文捷赵春明张震祥黄爱兵张威陆奇峰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固定CT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围术期护理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髋关节翻修术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8例髋关节翻修患者实施心理、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并发症预防、功能锻炼;术后随访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随访时间为6~36个月。结果本组患者住院期间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例发生髋关节脱位、1例因基础疾病死亡,其余患者功能恢复良好,无假体松动、断裂、感染发生。结论做好髋关节翻修术围术期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杨静雯莫茹张震祥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翻修围术期护理
锶离子二氧化钛涂层对成骨细胞的黏附作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纳米微孔锶离子二氧化钛(Sr-TiO_2)人工关节假体涂层对成骨细胞的黏附作用。方法采用微弧氧化电解质溶液制备Sr-TiO_2涂层。Sr-TiO_2组和TiO_2组表面接种成骨样细胞MG63,检测两种涂层表面整合素基因及黏着斑激酶(FA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基因表达。结果已引入锶离子成分并没有改变TiO_2涂层的表面形貌特征以及组成(P>0.05)。与TiO_2组比较,Sr-TiO_2组细胞附着数量增加,Sr-TiO_2表面细胞整合素α1、整合素β1、FAK及ERK2表达增高(P<0.05)。结论通过微弧氧化法制作的钛金属表面涂层能够通过整合素α1、整合素β1、FAK及ERK2信号传导途径,有效促进成骨细胞的早期黏附。
唐炬张震祥李洪伟
关键词:锶离子二氧化钛成骨细胞
膝关节翻修术中腘动脉损伤一例
2013年
患者女,67岁,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后一年因假体力线不良行膝关节翻修术。术前足背动脉可触及,术中使用止血带。
张震祥朱伟朱礼贤李庆嵩
关键词: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翻修术动脉损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足背动脉止血带
非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单侧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非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单侧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非截骨THA治疗15例单侧CroweⅣ型DDH患者。术中髋臼均置于原真臼位置,通过有限软组织松解,未行股骨短缩截骨。术后对患者满意度、Harris髋关节评分、双下肢不等长等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48个月。随访期间无髋关节脱位、假体感染、假体松动发生。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25~39(32.8±4.2)分提高至术后85~93(90.3±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按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疗效:优12例,良3例。14例患者满意度高。术后随时间延长双下肢相对长度差逐渐缩小,末次随访时双下肢相对长度差为0~10(5.3±3.9)mm。1例有术后坐骨神经牵拉损伤,于术后3个月逐渐恢复。结论非截骨THA治疗单侧CroweⅣ型DDH手术效果满意,该方法相对于转子下截骨可能更简单,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梅晓亮张震祥唐炬杜雅晴朱伟
关键词:髋关节发育不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自体髂骨重建应用于尺骨冠状突Regan-MorreyⅢb型骨折的双盲法初步研究
2022年
探索针对于合并尺骨冠状突Regan-MorreyⅢb 型骨折的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等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干预策略及其早期预后。方法:临床收治合并冠状突Regan-MorreyⅢb 型骨折的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即“肘关节恐怖三联征”32例,以双盲法分为甲乙组,各16例。针对于冠状突Regan-MorreyⅢb 型骨折治疗中,甲组采用自体髂骨重建冠状突及微型锁定型接骨板内固定法,乙组采用冠状突骨折复位及微型锁定型接骨板内固定法。结果:两组病例均随访,随访时间甲组(16.1±8.2)月、乙组(15.6±7.9)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实施不同手术方案后,甲组疗效明显优于乙组:术后并发症对比,切口感染甲组(1例)少于乙组(2例),无显著差异(t=1.3426,P=0.0843);创伤性关节炎甲组(1例)少于乙组(3例),有显著差异(t=1.9342,P=0.0436);内固定不良事件甲组(1例)少于乙组(3例),有显著差异(t=3.0974,P=0.0211);影像学愈合时间甲组(5.0±3.8月)少于乙组(7.8±4.9月),有显著差异(t=6.8231,P=0.0396);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甲组(86.3±3.8)分大于乙组(71.9±9.7)分,有显著差异(t=7.5603,P=0.0431)。结论:采用自体髂骨取材行冠状突重建术治疗,利用髂骨嵴生理弧线及松质骨可塑性强、易于骨融合、取材区域宽广等特点,早期疗效优于骨折复位内固定术。
郭曙光张震祥蔡斌唐根林陆奇峰
关键词:双盲法
自体与异体材料后交叉韧带重建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水平的关联被引量:3
2017年
背景:损伤的后交叉韧带自我恢复能力差,韧带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常会伴随损伤的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新基质的合成进程,而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在这个降解与合成的动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的:观察分析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效果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水平的关联。方法:收集60例后交叉韧带撕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7例为自体重建;13例为异体重建;收集同期外伤截肢等无韧带损伤者的韧带和滑膜细胞备用。观察手术前后Lysholm和Tegner评分;分析术后抽屉实验结果;比较自体重建和异体重建后交叉韧带的胫骨移位;明胶酶谱法测定后交叉韧带细胞单培养及与滑膜细胞共培养基质金属蛋白酶2蛋白表达水平;以及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发热时间及性别差异等因素。结果与结论:①末次随访胫骨移位男性和女性中分别显示异体重建组的移位高于自体重建组,后抽屉试验分布在自体重建与异体重建之间和不同性别之间均未见显著差异;②韧带重建后患者Lysholm和Tegner评分显著优于术前(P<0.01);③随着时间推移,无论后交叉韧带细胞单培养还是与滑膜细胞共培养,韧带损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均呈增高趋势;各个时点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共培养组表达增高;④男性和女性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均显示自体重建手术时间较长(P<0.05或0.01),自体重建切口显著长于异体重建(P<0.01);异体重建后全身发热时间更长(P<0.01);⑤末次随访结果显示,自体重建后交叉韧带稳定性好于异体重建,重建后全身发热时间较短,但有手术时间和切口较长,韧带损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呈增高趋势的特点。
唐炬娄方勇朱伟姜海涛张震祥
关键词:生物材料基质金属蛋白酶2
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前交叉韧带(ACL)是膝关节极为重要的稳定结构。目前,ACL损伤重建是较为公认的治疗方式,包括单束重建、双束重建及选择性重建。单束重建一直是ACL损伤重建的主要治疗方式,且有较好的预后。随着对ACL解剖了解的深入,双束重建逐步进入人们视野,并成为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而选择性重建在治疗ACL损伤时也可获得极佳的临床疗效,且失败率较低,患者满意度较高。该文从ACL损伤诊断、移植物选择及手术方式等方面进行综述,探讨了单束重建、双束重建及选择性重建的临床疗效。
张天伟蔡鄂郑钧文(综述)张震祥
关键词:移植物单束重建双束重建
锌离子含量对微弧氧化涂层促成骨活性及抗菌性能的影响
2018年
背景:有研究发现锌离子具有促成骨活性,也有文献表明高含量的锌离子无促成骨活性,反而抑制成骨细胞的分化;还有研究报道,当锌离子被注入到钛表面后并没有有效的抑菌作用。由于存在许多争论,对锌离子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目的:观察锌离子含量对钛表面微弧氧化涂层促成骨活性及抗菌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微弧氧化法在钛片表面制作涂层,使涂层中锌离子含量(原子百分数)分别为0.199%、0.574%及1.995%,分别设为低、中、高剂量组,以未经处理的钛片为对照。将MG63细胞分别接种于4组材料表面,检测细胞增殖、形态变化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接种于4组材料表面,接种48 h,检测抑菌率;接种24 h时,观察细菌黏附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培养7 d内,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组材料表面的MG63细胞数目逐渐增加,其中低剂量组细胞增殖活性最高,其次为中剂量组及对照组,高剂量组最低;②培养48 h后,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细胞展示正常形态及扩展的伪足,有些伪足渗透到细胞表面;高剂量组未发现正常或完整的细胞;③培养13 d内,低剂量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其次为中剂量组及对照组,高剂量组最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抗菌率分别为62.54%、69.84%、79.19%;⑤结果表明,随着锌离子含量的增加,微弧氧化涂层的促成骨活性降低,抗菌性能提高。
张震祥
关键词:钛片锌离子微弧氧化成骨活性
体质量指数对内侧膝骨关节炎单髁置换近期疗效的影响
2020年
目的:探讨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mobile platform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MB UKA)治疗不同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12月UKA治疗的膝内侧间室膝OA患者43例(43膝),按照BMI分为正常组(<24 kg/m^2)、超重组(24~<30 kg/m^2)、肥胖Ⅰ级组(30~<35 kg/m^2)、肥胖Ⅱ级组(35~<40 kg/m^2)。比较同组间术前与术后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变化。对4组手术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72 h血红蛋白下降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术前与术后1、8周VAS评分及ROM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及术后72 h血红蛋白下降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术后1、8周VAS评分及ROM均高于术前(均P<0.05)。肥胖Ⅱ级组住院时间和术后ROM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正常组比较,另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肥胖Ⅱ级组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切口愈合不良患者有所增加。结论:MB UKA治疗不同级别BMI内侧OA患者,术后均可取得良好的功能康复疗效,但BMI≥35 kg/m^2者选择UKA应谨慎。
姜海涛娄方勇张震祥唐炬朱伟梅晓亮
关键词:单髁置换术体质量指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