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雷

作品数:13 被引量:106H指数:6
供职机构:解放军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气候
  • 3篇星载
  • 3篇神经网
  • 3篇神经网络
  • 3篇网络
  • 2篇气候特征
  • 2篇气温
  • 2篇气象
  • 2篇强对流
  • 2篇强对流天气
  • 2篇小波
  • 2篇小波分析
  • 2篇小麦
  • 2篇小麦赤霉病
  • 2篇霉病
  • 2篇降水
  • 2篇降水量
  • 2篇海表
  • 2篇海表面温度
  • 2篇海面

机构

  • 8篇解放军理工大...
  • 7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13篇张雷
  • 7篇石汉青
  • 5篇燕亚菲
  • 3篇刘志红
  • 3篇杜华栋
  • 3篇龙智勇
  • 3篇周洁
  • 2篇肖天贵
  • 2篇杨平吕
  • 2篇张涵斌
  • 2篇朱恩泽
  • 1篇向卫国
  • 1篇姜世泰
  • 1篇张正健
  • 1篇孙照渤
  • 1篇钟樨
  • 1篇陶勇
  • 1篇张恒
  • 1篇李琴
  • 1篇张子杨

传媒

  • 3篇遥感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技信息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海洋通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高原山地气象...
  • 1篇第29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小波分析反演星载SAR图像海面风向被引量:6
2014年
为更好地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本身的风条纹信息来反演高精度的海面风向,采用不同模式、不同极化方式的星载ASAR图像,基于抽样小波变换结合快速傅里叶变换的方法反演海面风向,同时将该方法反演的结果与传统的傅里叶变换法和改进的局部梯度法反演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抽样小波变换应用于海面风向的反演是可行的,反演的风向精度优于传统的傅里叶变换法和改进的局部梯度法。ASAR不同模式、不同极化方式的数据反演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张雷石汉青杜华栋陈宪杜海龙
关键词:小波变换小波分析
四川巴中地区38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利用1971-2008年巴中地区4个站点的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滑动平均、MK法及MHF小波分析等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该地区降水和温度的年际、年代际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巴中地区的年均气温总体上表现出暖→冷→暖3个阶段,并呈现出8年的准周期变化特征;冬春气温的年代际变化显示出暖→冷→暖3个阶段性特征,而夏秋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则显示出暖→冷→暖→冷4个阶段性特征。巴中地区的年降水量呈现出减少的趋势,递减率为13.813mm/10年;春季降水量低于全国的春季平均水平,夏、秋季平均降水量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且占到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巴中地区的年降水量存在较为显著的2年和6年的准周期变化,降水量增加和减少的突变较多显示出其复杂性。春、夏、秋三季的降水量有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趋势,而冬季的降水量有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多后减少的趋势。巴中气候特征的分析对巴中农业区划和生产安排有其重要意义。
张雷肖天贵燕亚菲张恒钟樨
关键词:大气科学气候变化降水量气温小波分析
NPP卫星VIIRS微光资料反演夜间PM_(2.5)质量浓度被引量:23
2017年
为研究城市夜间PM_(2.5)质量浓度,利用NPP卫星上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套件(VIIRS)DNB通道的微光辐射数据,以辐射传输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夜间城市灯光辐射强度与地面表层PM_(2.5)质量浓度的关系,并基于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了夜间城市PM_(2.5)质量浓度反演模型。以北京市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15-03—2015-05期间无月、无云且晴朗夜空条件下4个PM_(2.5)监测站点的微光辐射数据与时空匹配的PM_(2.5)质量浓度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夜间城市灯光辐射强度与地面表层PM_(2.5)质量浓度呈现负相关性,相关系数最高的定陵站点达到–0.83。基于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的PM_(2.5)反演模型获得的PM_(2.5)质量浓度与实际PM_(2.5)质量浓度的相关系数达到0.95,反演结果较优,为进一步大范围监测PM_(2.5)质量浓度空间分布以及改善城市夜间空气质量状况评估方法提供了可行性参考。
赵笑然石汉青杨平吕张雷方荀梁快
关键词:微光
WindSat海表面温度产品与Hadley中心海温资料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基于Hadley中心HadISST海温资料对2015年WindSat海温产品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WindSat SST与HadISST之间的平均偏差为0.04℃,标准偏差为0.61℃。夏季和冬季WindSat SST的误差较大,而春季和秋季误差相对较小。
朱恩泽石汉青张雷
关键词:海表面温度
BP神经网络在小麦赤霉病气象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0年
应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建立四川资中小麦赤霉病发病的预报模型,为预防小麦赤霉病发病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四川资中小麦赤霉病发生发展的气象生理指标及历年该病发生的统计资料,借助人工神经网络强大的函数映射能力,采用Fletcher-Reeves算法的变梯度反向传播算法——Traincgf,建立了小麦赤霉病发病的气象预报模型。该模型不需要事先确定数学模型,拟合与预测的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为0.01,0.05,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0.17,0.29。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的拟合精度和预报精度都较高,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能很好地实现预期效果,对小麦赤霉病发病的预测预防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刘志红张雷燕亚菲周洁张正健张涵斌
关键词:BP神经网络小麦赤霉病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反演海面风场方法综述被引量:16
2012年
合成孔径雷达作为微波雷达,具有全天候、全天时、高分辨率对海面成像的能力,能实现多波段、多极化、多视角的观测海面,可以提供大范围、高精度的实时动态海面信息,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分别以风向和风速反演为主线,对国内外海面风场反演的工作进行了详细的总结。
张雷石汉青龙智勇杜华栋张子杨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海面风场
2004年—2013年WindSat海表面温度产品与浮标观测对比被引量:12
2016年
利用美国国家浮标数据中心NDBC和热带大气海洋计划TAO浮标的海表面温度数据,对Wind Sat 2004年—2013年近10年的海表面温度产品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美国沿岸海域,Wind Sat反演得到的海表面温度的平均偏差为0.10°C,标准偏差为0.59°C;在近赤道太平洋海域,反演得到的海表面温度的平均偏差为–0.15°C,标准偏差为0.33°C。Wind Sat海表面温度在夏季相对浮标实测值有正偏差增大和负偏差缩小的趋势,在美国东海岸以及墨西哥湾区域部分站点反演得到的海表面温度的标准偏差较大,其标准偏差超过1°C。在5–10 m/s风速段,Wind Sat海表面温度反演效果比较理想,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相对恒定。当风速大于12 m/s时,Wind Sat海表面温度反演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与AMSR-E月平均海表面温度产品对比发现,夏季,Wind Sat SST较AMSRE偏低;冬季,Wind Sat SST较AMSR-E偏高。
朱恩泽张雷石汉青廖麒翔龙智勇
关键词:海表面温度AMSR-E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算法的海面风速反演新方法被引量:2
2013年
针对海面运动的复杂性、海面电磁散射理论模型的局限性以及利用SAR图像反演海面风速存在的非线性现象,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方法,以业务化的CMOD4模式函数数据为基础,采用Fletcher-Reeves算法的变梯度反向传播算法,建立一种SAR风速反演的新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利用遗传神经网络方法反演海面风速是可行的,当随机误差小于10%时,模型的抗噪能力较强,风速反演的精度较为理想。比较不同风速下的反演结果可以发现,在中、小风速的情况下,模型的抗噪能力较强,模型学习拟合和预测检验的精度相对较高;在大风速的情况下,模型的反演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石汉青张雷杜华栋龙智勇姜世泰
关键词:星载SAR遗传神经网络海面风速
西藏冰雹的气候特征被引量:13
2012年
利用1981~2008年的逐日冰雹资料和2007~2008年的天气图资料,通过线性倾向估计、功率谱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西藏冰雹的气候特征及天气背景,结果表明:西藏地区年均冰雹日数呈下降趋势,并呈现出2~3年的准周期变化。多雹区沿高原地形和山脉呈带状分布,北部较多,西部和东部相对较少。全区年均冰雹日数为20.8天,最大中心位于那曲;西藏地区冰雹具有明显的季、月、日变化,冰雹在3~10月均有发生,主要出现在6~9月,为典型的夏雹型,夜间和早晨很少降雹,主要发生在12~20时之间。西藏地区冰雹与海拔高度和雷暴有很好的正相关,冰雹的发生与低涡、切变线、西风槽和西太平洋副高等天气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张雷石汉青燕亚菲杨平吕陶勇张涵斌
关键词:强对流天气冰雹气候特征
近40年巴中地区油橄榄生长气候条件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基于线性倾向估计和多元非线性回归的理论,分析了巴中地区近40年的雨量、温度、日照的变化特征,同时结合油橄榄的生长习性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巴中地区近40年降水量的总体变化特征不是很明显,区域性变化不尽相同。年降水量的增多趋势对油橄榄生长的影响不大。年日照时数虽有下降趋势,但大致保持在1 400 h左右,对油橄榄的生长发育不会产生重要影响,影响油橄榄果实发育的关键时期(6~7月)的日照时数是略有增加的,这对油橄榄的生长是有利的。年均温度略有上升的趋势,将会促进该地区油橄榄的生长。综合以上气象要素的变化,巴中地区的气象生长条件对油橄榄生长是有利的,且在短时间内不会有较大的改变。
肖天贵孙照渤张雷陈拓周洁宋晨烨李琴米洁
关键词:油橄榄气温降水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