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雷

作品数:109 被引量:724H指数:16
供职机构: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29篇专利
  • 10篇学位论文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6篇农业科学
  • 22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艺术

主题

  • 23篇沙地
  • 17篇土壤
  • 14篇毛乌素沙地
  • 11篇杨柴
  • 11篇种群
  • 9篇灌木
  • 7篇气候
  • 7篇群落
  • 7篇种群结构
  • 6篇水分
  • 6篇灌木林
  • 5篇油松
  • 5篇造林
  • 5篇植物
  • 5篇气候变化
  • 5篇物种
  • 5篇护林
  • 5篇防护林
  • 5篇飞播
  • 4篇云杉

机构

  • 66篇内蒙古林业科...
  • 3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9篇内蒙古大学
  • 10篇内蒙古农业大...
  • 3篇国家林业局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内蒙古师范大...
  • 2篇四川省林业科...
  • 2篇通辽市林业科...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农学院
  • 1篇内蒙古工业大...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湖南省林业科...
  • 1篇纽约州立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109篇张雷
  • 50篇王晓江
  • 34篇李卓凡
  • 33篇洪光宇
  • 31篇高孝威
  • 29篇海龙
  • 13篇张文军
  • 12篇李爱平
  • 11篇胡尔查
  • 8篇武永智
  • 7篇刘世荣
  • 7篇孙鹏森
  • 6篇杨劼
  • 5篇王云霓
  • 5篇虞木奎
  • 5篇张旭东
  • 5篇王平平
  • 4篇吴统贵
  • 4篇李娜
  • 3篇申贵仓

传媒

  • 22篇内蒙古林业科...
  • 6篇生态学报
  • 5篇林业科学
  • 5篇中国沙漠
  • 4篇生态学杂志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3篇林业科学研究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内蒙古林业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干旱区研究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草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林业资源管理
  • 1篇西部林业科学
  • 1篇植物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9篇2022
  • 10篇2021
  • 8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18篇2017
  • 7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9篇2013
  • 1篇2012
  • 11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退化草原群落地上生物量和多样性对改良措施的响应
2023年
为改良恢复已退化的草地,于2012年在退化草地上设置切根、围栏封育、浅耕翻等3种措施,与同期设置的由自由放牧引起的退化草地作为对照,并于2020年生长季高峰期对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多样性等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与退化草地相比,实施改良措施9 a后,3种改良措施均可以显著提高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P<0.05),且浅耕翻方式最好;3种改良措施均显著提高了群落中根茎型禾草的地上生物量(浅耕翻>切根>围栏封育>对照),而显著降低了丛生型禾草的地上生物量(对照>围栏封育>切根>浅耕翻)。(2)群落物种多样性在围栏封育下具有明显升高趋势,在浅耕翻和切根方式下均呈显著降低趋势,且群落物种多样性在切根方式下显著低于浅耕翻(P<0.05)。(3)群落中丛生型禾草地上生物量与群落物种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根茎型禾草地上生物量与群落物种多样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综上所述,3种改良措施中,长期围栏封育对于多样性的维持具有一定促进作用,浅耕翻措施对群落生物量的恢复和提高具有较好效果。
许宏斌史纯毓霍艳双李超刘毅鹏张雷
关键词:退化草地浅耕翻切根围栏封育群落特征
准格尔黄土丘陵沟壑区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 Ledeb.)种群特征与生态适应性研究
内蒙古铁杆蒿主要见于草原区的山地以及黄土丘陵沟壑区。铁杆蒿群落是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带植被恢复中需要重点研究的天然植物群落之一。作为重要的沟谷植被类型之一,它对防治水土流失、增加沟谷植被的生物多样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
张雷
关键词:黄土沟壑区水土保持保土植物
文献传递
黄土丘陵沟壑区中间锦鸡儿整株丛树干液流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6
2010年
运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技术,测定了中间锦鸡儿整株丛树干液流日进程及其月动态变化,并分析了树干液流变化与同步测定的太阳辐射强度、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间锦鸡儿整株丛树干液流昼夜变化可分为4个明显的阶段:1)液流量迅速上升阶段;2)液流量最大的稳定阶段;3)液流量迅速降低阶段;4)液流量较小的稳定阶段。中间锦鸡儿整株丛树干液流量的月变化特征,除10月有明显下降外,其余各月的树干液流量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在5月、7月、9月树干液流的变化都滞后于太阳辐射而提前于水汽压亏缺,存在一定的时滞现象。从整株丛树干液流量和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来看,太阳辐射强度在该研究区是影响中间锦鸡儿整株丛树干液流的关键因子;在遇到突发性降雨时,中间锦鸡儿整株丛树干液流量会随着降水的增加而迅速升高,但时间上要滞后于降水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
臧春鑫杨劼袁劼张雷宋炳煜
关键词:中间锦鸡儿树干液流
沙地土壤水分时空动态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21年
水分在沙地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土壤、植物和大气中物质与能量循环不可缺少的介质,因此研究沙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对揭示沙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阐明沙地水文变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沙地土壤水分时间和空间变化、水分入渗特征以及水量平衡研究方面阐述了沙地土壤水分研究现状和动态特征,分析了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揭示了不同层次土壤水分时空变化规律、不同降雨条件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以及不同人工植被区在不同降雨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量的响应,总结了沙地土壤水分模型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沙地土壤水分模型的研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通过对沙地土壤水分研究进展的综述,展望了今后应加强如下研究:(1)对沙区不同造林模式混交林开展植物功能型与土壤水量关系研究,找出人工植被在不同时期对土壤水分利用的阈值;(2)建立从点到面尺度转化的模型关系,更好地定量大尺度下区域水分承载力;(3)对土壤—植被—大气系统水量平衡和水分传输过程及转化规律等进行系统研究并建立耦合模型;(4)探索在有限的水资源环境下通过提高沙地土壤肥力,进而提高植被生产力。
洪光宇洪光宇王晓江刘果厚高孝威苏雅拉·巴雅尔高孝威李卓凡李梓豪
关键词:降雨入渗水量平衡
两种生境下柄扁桃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选取固阳县大青山山地和苏尼特右旗风蚀草原区两种典型生境下的天然柄扁桃群落作为研究对象,以现场调查数据为依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其群落特征、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阳县大青山山地和苏尼特右旗风蚀草原区两种生境下仅大青山山地灌木层伴生有其它种,并且草本层重要值最大的分别是黄囊苔草、克氏针茅和冰草、蒙古葱。调查范围内大青山山地柄扁桃群落种类较丰富,且柄扁桃实生苗为18株,种群更新良好,而风蚀草原区柄扁桃实生苗仅为1株,种群更新严重不足;此外,大青山山地柄扁桃单位面积生物量和林分密度是风蚀草原区的4倍和2.5倍,且最大株高和冠幅均高于风蚀草原区;出现这种结果与大青山山地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较高有着直接关系。空间分布格局方面,两种生境下柄扁桃种群均呈明显的随机分布。
张雷王晓江张文军胡尔查海龙
关键词:种群柄扁桃
濒危物种长柄扁桃的潜在分布与保护策略被引量:18
2017年
长柄扁桃(Amygdalus pedunculata)在我国分布于内蒙古和陕西,是一种濒危灌木,其资源现状只有零星的文献记录,这限制了对其资源数量和保护现状的评估。为此,本文通过野外调查来确立其自然分布区范围。我们选择了8个环境因子,运用基于规则集的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for rule-set prediction,GARP)模型和最大熵(maximum entropy,Max Ent)模型进行模拟,预测了长柄扁桃在中国的潜在适宜分布区;同时基于4个模型精度评估指标(Kappa、真实技巧统计法、总精度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对模型进行验证,采用刀切法评估了预测变量的重要性。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均能准确预测长柄扁桃的地理分布规律,但Max Ent模型的4个预测精度指标都大于GARP模型。根据模型结果可判断长柄扁桃的适宜分布区以内蒙古中部地区为主,东起大兴安岭南部,向西可至贺兰山、乌兰布和沙漠以东,涵盖了毛乌素沙地、库布齐沙漠和浑善达克沙地,以及乌拉山、大青山等土石山区。其低适宜分布区可辐射至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等省部分地区,另外在宁夏和甘肃中部地区也有零星的低适宜分布区。变量重要性分析结果表明,与降水相关的变量是决定长柄扁桃地理分布的重要环境因素。
褚建民李毅夫张雷李斌高明远唐晓倩倪建伟许新桥
关键词:长柄扁桃潜在分布区最大熵模型物种保护
毛乌素沙地不同林龄杨柴灌木林土壤剖面水分变化特征被引量:6
2016年
以毛乌素沙地不同林龄杨柴灌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TRIME—TDR土壤水分测定系统,测定了不同林龄杨柴灌木林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分析了其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0—180am范围内,林龄为38年的样地土壤体积含水量显著高于30年和15年样地,30年和15年样地差异不显著。(2)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林龄为38年和30年的样地土壤体积含水量分别在80—100cm和20-40cm间达到最大值,为8.21%和7.85%,15年样地则呈现降低的趋势。土壤体积含水量最大值随着林龄的增加有向深层次运移的趋势,并且最小值均出现在140~180cm范围内。(3)随着杨柴灌木林林龄的增加,0—20cm土壤层水分呈现减小趋势,20~100cm土壤层水分基本呈现增大趋势,100—180cm土壤层水分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洪光宇王晓江张雷李卓凡高孝威武永智王平平
关键词:杨柴土层深度毛乌素沙地
基于微地形的毛乌素沙地飞播杨柴生长特征空间异质性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以毛乌素沙地2002年飞播杨柴灌木林为研究对象,选择一个典型的迎风坡——丘间低地——背风坡连续体,调查了杨柴的生长指标,分析了其基于微地形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杨柴株高、冠幅和地径均随着坡位的下降呈明显的减小趋势,并且杨柴个体大小的顺序为背风坡>迎风坡>丘间低地。(2)杨柴单位面积分株数有沿迎风坡——丘间低地——背风坡连续体呈下降的趋势。整体上,杨柴单位面积分株数背风坡最少,而盖度则是迎风坡>背风坡>丘间低地。(3)丘间低地拥有较低的枯枝数、最高的活枝数以及最低的枯枝率,种群活力最高;迎风坡拥有最高的枯枝数、较高的活枝数以及相比背风坡低的枯枝率,种群活力次之;背风坡拥有最低的枯枝数、最低的活枝数以及最高的枯枝率,种群活力最差。(4)单位面积生物量丘间低地>迎风坡>背风坡,并且坡中部杨柴的单位面积生物量在各自的坡向中均是最大。
张雷洪光宇洪光宇高孝威李卓凡武永智高孝威
关键词:空间异质性微地形杨柴毛乌素沙地
毛乌素沙地不同飞播年限杨柴根系分布特征被引量:19
2017年
以毛乌素沙地不同飞播年限杨柴(Hedysarum laeve)灌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挖掘法分坡位获得不同深度的杨柴根系生物量和根茎数量,分析了不同飞播年限和不同坡位杨柴的根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飞播年限的增加,杨柴的重要值降低,油蒿(Artenisia ordosica)的重要值持续增加,杨柴有被油蒿取代的趋势,而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随着飞播年限的增加,杨柴根冠比逐渐降低,飞播13、29和37 a样地分别为3.24、1.87和1.32;杨柴的根系生物量和根茎数量均随着土壤深度和飞播年限的增加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同时,杨柴根系生物量和根茎数量随着坡位的下降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坡下显著高于坡上和坡中;杨柴根系绝大部分分布在0~40 cm,并且随着飞播年限的增加和坡位的下降,根茎分布更趋于表面化。
张雷王晓江洪光宇武永智李卓凡海龙王平平高孝威杨劼
关键词:杨柴根冠比根系生物量毛乌素沙地
科尔沁沙地生物结皮与其他植被覆盖耗水率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本研究对科尔沁沙地生物结皮与差巴嘎蒿灌木林、小叶锦鸡儿灌木林、樟子松疏林、草地、裸沙0~180 cm土壤层的水分进行调查。研究表明:雨后10 d生物结皮样地的耗水率比差巴嘎蒿灌木林、小叶锦鸡儿灌木林、樟子松林、草地和裸沙样地分别降低64.00%、76.85%、61.17%、78.21%和19.07%;生物结皮样地相对其他植被覆盖样地在不同层次(0~40 cm、80~180 cm)土壤的耗水量最低,40~80 cm土壤层裸沙样地耗水量最低,但与生物结皮样地没有差异性;雨后第4 d差巴嘎蒿灌木林、小叶锦鸡儿灌木林、樟子松林、草地样地在0~40 cm土壤层水分显著开始下降,裸沙样地在20~40 cm土壤层,生物结皮样地在0~20 cm土壤层水分含量显著降低;差巴嘎蒿灌木林样地80~100 cm土壤层从第3 d开始水分显著下降,小叶锦鸡儿灌木林样地在100~120 cm、140~180 cm土壤层从第2 d开始水分显著下降,樟子松林样地在60~120 cm土壤层从第3 d开始水分显著下降,草地样地在40~60 cm、80~100 cm土壤层从第3 d开始水分显著下降。
洪光宇王晓江王晓江武永智张雷海龙武永智
关键词:生物结皮土壤水分TDR科尔沁沙地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