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营

作品数:12 被引量:94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缺血
  • 10篇脑缺血
  • 5篇再灌注
  • 5篇鼠脑
  • 5篇灌注
  • 5篇大鼠脑
  • 4篇再灌注损伤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3篇灌注损伤
  • 3篇大鼠脑缺血
  • 2篇蛋白
  • 2篇神经功能
  • 2篇神经功能评分
  • 2篇鼠脑缺血再灌...
  • 2篇体积
  • 2篇评分
  • 2篇缺血再灌注
  • 2篇弥散

机构

  • 1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潍坊市中医院

作者

  • 12篇罗玉敏
  • 12篇张营
  • 6篇吉训明
  • 3篇李坤成
  • 3篇邱立军
  • 3篇闫峰
  • 3篇卢洁
  • 2篇王晓怡
  • 2篇郑莎莎
  • 2篇赵海苹
  • 2篇刘向荣
  • 2篇张陈诚
  • 2篇赵澄
  • 2篇王荣亮
  • 1篇陶真
  • 1篇罗玫
  • 1篇何悦明
  • 1篇刘萍
  • 1篇张雪艳
  • 1篇彭茂

传媒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采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价大鼠脑缺血早期再灌注的动态变化,观察缺血早期再灌注对脑梗死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16只SD雄性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缺血2h后再灌注)及对照组(永久性缺血),每组8只。分别于制作MCAO模型后30min、2h、6h、12h及24h行MRI扫描。计算并比较缺血再灌注组与对照组大鼠每次扫描的脑梗死体积、脑梗死体积的增长率、脑梗死最大层面梗死区域的ADC值和rADC值。磁共振检查结束后处死大鼠,断头取脑行HE染色,并与DWI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和对照组大鼠MCAO后DWI均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异常高信号,ADC图上为低信号。MCAO后2h、6h、12h及24h的DWI图上缺血再灌注组体积增长率均低于对照组,仅12h及24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AO后30min缺血再灌注组与对照组梗死区ADC值及r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h、6h、12h及24h时缺血再灌注组梗死区ADC值及rADC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与对照组大鼠MCAO后HE染色均显示脑梗死灶体积与相应DWI层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是评价超早期脑梗死再灌注的敏感方法,为脑梗死的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郑莎莎卢洁邱立军王晓怡赵澄张营罗玉敏李坤成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磁共振成像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大鼠脑组织髓磷脂相关糖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大鼠脑组织髓磷脂相关糖蛋白(MAG)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免疫荧光化学和免疫印迹法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MAG表达的定位和定量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4 h和24 h大鼠皮质区MAG的表达有增高趋势,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底核区MAG的表达4 h即开始升高,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缺血组基底核区MAG 24 h的表达与无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实验显示,阳性表达在基底核的向质区域,与细胞核的复染发现,主要表达在细胞间。结论大鼠腑缺血再灌注后MAG的表达在皮质区有增加趋势,在基底核区的表达明显增高,24 h缺血组显著高于无缺血组。提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不仅损伤神经元,其白质也存在损伤,干预白质损伤可能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新的治疗靶点。
张营刘向荣吉训明闫峰张陈诚罗玉敏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髓磷脂相关糖蛋白
远程缺血后适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MIP-1α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远程缺血后适应(remote ischemia postconditioning,RIPostC)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MIP-1α)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RIPostC对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MCAO模型,77只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280-310 g)随机分为7组,每组11只:(1)假手术组(S);(2)8 h对照组(I8);(3)RIPostC 8 h组(R8);(4)24 h对照组(I24);(5)RIPostC 24 h组(R24);(6)72 h对照组(I72);(7)RIPostC 72 h组(R72)。远程缺血后适应的具体操作方法为在大鼠脑缺血即刻夹闭双侧股动脉10 min,放开10 min,如此共进行三个循环。分别应用荧光定量RT-PCR、免疫印迹法及免疫荧光法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8 h、24 h和72 h时MIP-1α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变化。结果 (1)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与S组相比,I组及R组大鼠缺血后MIP-1αmRNA的表达均有所增加,其中I8 h、R8 h和R24 h组MIP-1α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2)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S组比较,I组及R组大鼠缺血后MIP-1α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有所增加,其中I24 h和I72 h组MIP-1α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与I组比较,R24 h和R72h组MIP-1α蛋白表达呈下降趋势,其中R72 h组下降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免疫荧光结果显示:MIP-1α的变化趋势同Western Blot结果相同。结论 MIP-1α参与了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而远程缺血后适应可能通过减轻炎症反应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王荣亮赵海苹罗玫张营陶真闫峰罗玉敏
关键词:脑缺血炎症反应MIP-1Α
活血化瘀治疗脑出血探讨被引量:12
2018年
中医认为"瘀血阻滞、脉道不利"是脑出血的基本病理过程,去除"瘀血"是治疗的关键;西医认为,血肿的占位效应及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引起缺血水肿病变导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活血化瘀治疗可促进血肿吸收,然而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现拟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活血化瘀在脑出血中的应用,以期指导临床治疗。
张营张营刘涛于荣罗玉敏
关键词:脑出血活血化瘀中西医结合
远隔缺血后适应被引量:2
2010年
远隔缺血后适应(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是指重要器官长时程致死性缺血损伤后,对非生命重要器官进行的短暂的非致死性缺血适应.相对于远隔缺血预适应,RIP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然而,RIP尚处于研究认识阶段.文章对各个系统的RIP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张营吉训明罗玉敏
关键词:缺血预适应心肌缺血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磁共振成像评价常压高浓度氧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价常压高浓度氧(NBO)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16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NBO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分别于2 h和24 h行头颅MRI扫描。冠状位DWI测量大鼠的脑梗死体积及增大率;在脑梗死最大层面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上测量脑梗死中心区和边缘区的ADC值,并计算ADC值的降低率。取脑行HE染色,并与DWI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NBO组与对照组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异常高信号,ADC图上为低信号。NBO组大鼠2h和24 h脑梗死体积增大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BO组大鼠2 h和24 h梗死中心区ADC值降低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BO组梗死边缘区ADC值降低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NBO组与对照组大鼠HE染色脑梗死灶与相应DWI层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显示NBO对大鼠脑缺血有保护作用。
卢洁邱立军郑莎莎王晓怡赵澄张营罗玉敏李坤成
关键词:脑缺血磁共振成像弥散磁共振成像高压氧
急性脑梗死患者舌象与血C反应蛋白含量的关系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舌象与血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关系。方法观察200例新发单侧脑梗死患者不同苔色、不同苔质,分析其与血CRP含量的关系。结果厚苔组(117例)CRP高于薄苔组(7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Spearman相关分析r=0.186,P=0.008,舌苔薄厚与CRP成正相关。不同滑润、燥苔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腻苔组(149例)CRP高于非腻苔组(51例),经Spearman相关分析,腻苔与CRP成正相关。不同苔色组CR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舌象的变化可能与脑梗死患者血CRP含量存在关联。
高利刘萍宋珏娴许长敏韩平欣彭茂张营罗玉敏
关键词:脑梗死舌象C反应蛋白
远隔缺血后适应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ostC)对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缺血2 h再灌注,即刻进行RIPostC 3个循环。神经功能评分采用Longa评分法、前肢踩空试验和12分评分法3种方法分别在脑缺血后8、24 h,3、7、14和30 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留取脑组织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部分大鼠应用头颅磁共振成像扫描进一步明确了大鼠的脑缺血状况。结果 Longa评分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IPostC组大鼠在7 d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肢踩空试验和12分评分法结果均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IPostC组大鼠3 d和7 d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体积分析显示,RIPostC组与对照组相比,RIPostC组大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8和24 h、3和7 d的脑梗死体积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PostC可以减少大鼠脑缺血后8和24 h、3和7 d的脑梗死体积,改善脑缺血后3d和7d的神经功能评分,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张营赵海苹吉训明高素琴罗玉敏
关键词:脑缺血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
远隔后适应对大鼠脑组织中淀粉样前体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存在于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中的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β-APP)的影响。方法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模型,缺血即刻和再灌注即刻分别给予肢体缺血后适应。应用双侧股动脉夹闭10 min/放开10 min,反复3次进行肢体缺血后适应。实验分为7组:假手术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4 h、24 h组),缺血再灌注+缺血即刻远隔缺血后适应组(4、24 h组),缺血再灌注+再灌注即刻远隔缺血后适应组(4 h、24 h组),每组4只大鼠。采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β-APP蛋白表达的部位;采用免疫印迹方法研究β-APP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脑缺血组大鼠缺血脑组织β-APP蛋白表达在缺血后不同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可以看出β-APP在大鼠缺血后4 h无升高,缺血后24 h开始升高。给予远隔缺血后适应组与单纯缺血组比较,24 h时缺血即刻给予远隔后适应组,β-APP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远隔缺血后适应可能会通过降低脑缺血后β-APP蛋白表达水平,从而减轻脑缺血损伤。
闫峰刘向荣张营张陈诚吉训明罗玉敏
关键词:脑缺血淀粉样前体蛋白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功能评分与脑梗死体积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8
2013年
目的探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的神经功能评分与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方法 2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采用线栓法制作短暂性MCAO模型,于缺血再灌注后24 h、3 d、7 d、14 d、30 d进行三种神经功能评分(Longa 5分法、前肢踩空实验、Ludmila Belayev 12评分法),取脑组织后行HE染色。计算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相对百分比,采用方差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统计结果。结果缺血再灌注后24 h到30 d,三种神经功能评分均有降低,7 d组与30 d组的前肢踩空实验和Ludmila Belayev 12评分法的评分结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体积随着时间延长有所降低,但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种神经功能评分中,缺血再灌注3 d组及30 d组,Ludmila Belayev 12分法评分的结果与脑梗死体积呈显著相关(P<0.05),其余时间点与三种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在线栓法制作的SD大鼠短暂性MCAO模型中,Ludmila Belayev 12评分法与缺血再灌注后第3 d、30 d的梗死体积有显著相关性,该评分法可用于评估这两个时间点的大鼠脑梗死损伤程度。
王荣亮刘小蒙张营吉训明罗玉敏
关键词:脑梗死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