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单核
  • 3篇单核苷酸
  • 3篇单核苷酸多态
  • 3篇单核苷酸多态...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心肌
  • 3篇心肌梗死
  • 3篇基因
  • 3篇梗死
  • 3篇汉族
  • 3篇汉族人
  • 3篇核苷
  • 3篇核苷酸
  • 2篇染色
  • 2篇染色体
  • 2篇染色体9P2...
  • 2篇汉族人群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疾病

机构

  • 3篇复旦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作者

  • 4篇张琦
  • 3篇陈兴栋
  • 3篇王笑峰
  • 3篇杨新春
  • 2篇钟光珍
  • 1篇侯秋霞
  • 1篇成双双
  • 1篇吴寿岭
  • 1篇李宏芬
  • 1篇阎杰
  • 1篇沈志霞
  • 1篇程爱斌
  • 1篇王志军

传媒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年份

  • 3篇2010
  • 1篇200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染色体9p21上两个SNP位点与中国汉族人群心肌梗死的关系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研究染色体9p21上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0757274、rs2383206)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探讨其与心肌梗死(M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32例初发MI(MI组)及430例外科疾病(对照组)患者,用PCR-SNP Stream技术对rs10757274、rs2383206位点进行SNP分型及分析。结果MI组两个SNP位点的GG、AG基因型分布及G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校正混杂因素后显示,两个SNP位点中的G等位基因可使MI患病风险分别提高44%和54%(P<0.01)。结论rs10757274、rs2383206是中国汉族人群MI发生的易感位点。
张琦钟光珍王志军陈兴栋王笑峰杨新春
关键词:心肌梗死单核苷酸多态性遗传基因
染色体9p21上rs10757278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汉族人心肌梗死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染色体9p21上rs1075727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汉族人群心肌梗死患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32例初发心肌梗死患者(MI组)及430例同期住院的外科对照患者。采用PCR-SNPStream技术对rs10757278位点进行多态性分型。并对分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MI组,rs10757278位点的GG、AG基因型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G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也高于对照组(P<0.01)。经校正混杂因素的影响后,我们发现rs10757278位点G等位基因的单个拷贝使MI发生的风险分别提高了33%(P<0.05)。结论rs10757278是汉族人MI发生的易感位点。
张琦钟光珍陈兴栋王笑峰杨新春
关键词:染色体单核苷酸多态性心肌梗死
甲硫腺苷磷酸化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汉族人群心肌梗死的关系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甲硫腺苷磷酸化酶(MTA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汉族人群心肌梗死(MI)的关系。方法选取432例初发MI患者及430例同期住院的外科对照患者。选取MTAP基因9个标签SNP,采用PCR—SNPStream技术对所选标签SNP位点进行分型。并对分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总体样本中未发现所选SNP位点与MI患病存在关联,经性别分层后,在男性组rs7027989位点的G等位基冈在MI组分布频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在显性遗传模型中,GG基冈型较AG+AA基因型的男性对象患MI的风险增加了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经校正混杂因素后其统计学显著性仍然存在。结论MTAP基因同汉族人群MI患病相关。
张琦成双双阎杰陈兴栋王笑峰杨新春
关键词:心肌梗死甲硫腺苷磷酸化酶单核苷酸多态性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 I/ D多态性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应用 PCR方法对 2 966名开滦矿务局职工进行 ACEI/ D基因型检测 ,并分析比较。结果 研究人群中 II、ID、DD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 41.5%、3 8.4%、2 0 .1% ,I、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 60 .7%和 3 9.3 %。ACE DD基因型在高血压组 (13 0 8例 )和对照组(1658名 )的频率分别为 18.9%和 2 1.0 %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按年龄及性别分层后差异也无显著性(P>0 .0 5)。DD基因型及 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有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 (P<0 .0 0 1)。结论  ACE I/D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无关 ,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因年龄不同而不同 ,并提示具有
张琦沈志霞李宏芬程爱斌侯秋霞吴寿岭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基因缺失原发性高血压心血管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