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琦

作品数:18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当代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文化
  • 3篇小说
  • 3篇福柯
  • 2篇大众
  • 2篇颠覆
  • 2篇知识分子
  • 2篇主题
  • 2篇文本
  • 2篇文学
  • 2篇二元对立
  • 1篇戴维·洛奇
  • 1篇当代西方文论
  • 1篇德勒兹
  • 1篇德里达
  • 1篇德里罗
  • 1篇新批评
  • 1篇信仰
  • 1篇修养
  • 1篇虚假
  • 1篇学术

机构

  • 16篇南京大学

作者

  • 16篇张琦

传媒

  • 14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盐城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笑与“贫穷”——论埃柯小说《玫瑰的名字》的主题被引量:4
2006年
本文从埃柯小说《玫瑰的名字》的两条线索出发——主人公威廉修士与佐治关于“基督是否可能笑过”的争论;圣方济各修会与罗马教廷关于“基督是否贫穷”的争论,认为《玫瑰的名字》写的并不是知识分子对真理过度狂热的追求之类抽象的主题,而是作者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对现代生活中诸如“差异”等问题所做的现实思考。
张琦
关键词:喜剧大众知识分子
人何以终结——试析当代西方文论中传统文化思维模式的因袭被引量:1
2011年
20世纪西方思想,尤其是后现代理论,有一个很突出的内容,就是宣扬人的终结。根据钱穆先生在《晚学盲言》中对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异同,尤其是关于"人"的观念的差异做了深入的研究,指出后现代关于人的终结的讨论,并不像其标榜的那样,是一个当代事件,具有颠覆性的革新意义,相反,它是西方传统文化思维的一个现代变体,是其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
张琦
关键词:钱穆文化思维
颠覆还是迎合?——论当代作者死亡理论中的二元对立被引量:1
2011年
继固有文化思维的影响之后,本文对当代西方作者死亡理论盛行的第二个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当代西方作者死亡等一系列理论的提出,其实都是一个模式的使用,即二元对立的倒置。并且,在此基础上,对这种二元对立的倒置究竟像其宣扬的那样,是对人们观念的涤荡和革新,还是对当代社会潮流的一种暗中迎合做了辨析。
张琦
关键词:二元对立大众
德里罗《大都会》车的空间意象被引量:2
2017年
本文讨论了唐·德里罗小说《大都会》中车的空间意象,认为通过表现主人公埃里克豪车的三个特征:冷漠无情的庞然大物、虚拟/虚幻的封闭空间、"车轮上的国家"的隐喻,小说不仅塑造了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而且对当前的美国社会进行了反思。虽然这些思考或许没有完全触及问题的根本,但体现了作者深切的人文关怀和忧患意识。
张琦
关键词:空间意象
“科学”还是“信仰”?——从新批评到德里达被引量:3
2009年
现代西方批评理论表现出很强的科学性,本文以新批评和德里达的"文本"概念为例,认为这些科学化的研究,并不纯粹是对文学活动特征、真相的揭示,而包含了一种主观"信仰"的选择。
张琦
关键词:新批评德里达文本
虚假的力量:兼论艾柯小说的主题
2020年
在《虚假的力量》、《悠游小说林》、《傅科摆》等不同类型的文本中,艾柯反复书写了一个主题:假与真。作为后现代理论重要的演绎者,艾柯的观点在当代西方批评话语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通过分析《虚假的力量》以及《傅科摆》等小说,对艾柯的阐述提出几点供讨论:1.人类生活各种事件、观念固然不可避免落在文本上,并受写作者的影响,但文本性是否就是认识事物的全部?2.由此延伸出来的对“真”的质疑,考量视角是否有局限,而结论又是否忽略了应有的衡量标准。
张琦
关键词:艾柯虚假真理文本性
读德勒兹《千高原》有感被引量:3
2015年
德勒兹的《千高原》涉及诸多领域的知识。围绕生成、差异,以及中国文化等主题,本文对德勒兹论证中的一些表述以及所举的例子提出了疑问。"索卡尔事件",学者们往往将之看成是科学与人文之争、美国与法国之争,但索卡尔对当代理论学说一些现象的揭示本身或许更值得警醒。
张琦
关键词:德勒兹中国文化
戴维·洛奇的美国梦——兼论后现代小说通俗性的界线被引量:10
2003年
作为西方现代思想逻辑推论的一种必然发展 ,后现代提倡打破高雅艺术和通俗文化之间的界线 ,其冲击是巨大的。本文以“学者小说家”戴维·洛奇的“校园小说”三部曲为例 ,通过分析其思想意识和艺术手法 ,指出后现代向通俗文学靠拢 ,拒绝意义阐释 ,有时并不像它自身宣称的那样是一种革命 。
张琦
关键词:戴维·洛奇后现代小说通俗文学艺术手法
不能完成的颠覆──论莎士比亚女性主义研究被引量:23
2001年
本文考察了 80年代英美女性主义批评在莎剧研究上所做的工作 ,指出女性主义之所以在莎评阐释中表现出了一种谨慎的温和态度 ,一方面是出于其良好的学术修养 。
张琦
关键词:莎剧女性主义批评颠覆莎士比亚学术修养
作为自传的哲学——谈福柯的“生存美学”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以福柯的"生存美学"为例,指出真正的理论研究本应该植根于作者对世界人生的思考,而非仅仅是创造新名词、新概念;而仔细体察作者的内心世界,做到"知其心"而"知其人",也是正确理解其理论思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福柯的生存美学是否像研究者们称赞的那样已经上升为一种成熟的理论提出了商榷。
张琦
关键词:福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