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猛

作品数:16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军队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9篇胶质
  • 9篇胶质瘤
  • 8篇手术
  • 7篇外科
  • 4篇岛叶
  • 4篇磁共振
  • 3篇岛叶胶质瘤
  • 3篇神经外科
  • 3篇术中磁共振
  • 3篇高级别胶质瘤
  • 2篇诊疗
  • 2篇诊疗体会
  • 2篇神经导航
  • 2篇手术治疗
  • 2篇切除
  • 2篇外科手术
  • 2篇外科治疗
  • 2篇疗效
  • 2篇颅内
  • 2篇开颅

机构

  • 16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6篇张猛
  • 13篇马晓东
  • 6篇崔萌
  • 5篇徐维林
  • 5篇朱巍
  • 5篇王强
  • 3篇许百男
  • 3篇余新光
  • 3篇张宏伟
  • 2篇陈晓雷
  • 2篇吴东东
  • 1篇周定标
  • 1篇杨辉
  • 1篇宋志军
  • 1篇韩国庆
  • 1篇朱伟杰
  • 1篇段星光
  • 1篇殷实
  • 1篇李防晔
  • 1篇耿杰峰

传媒

  • 7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中华腔镜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5
  • 2篇201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周期替莫唑胺辅助治疗高级别胶质瘤的探讨研究
目的 对于6个周期TMZ 治疗之后影像学资料未见明显复发或者有复发迹象但无手术指征的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是否继续服用替莫唑胺,国内外未有明确标准.本文对2008年以来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34名长周期(TMZ>6周期)治疗的高...
马晓东徐维林王强余鹏霄张猛余新光许百男周定标
恶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体会
2015年
目的总结恶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27例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脑膜瘤(WHOⅢ级)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治经过、术后辅助治疗及预后等资料,窦镰旁恶性脑膜瘤7例,大脑凸面恶性脑膜瘤8例,蝶骨嵴恶性脑膜瘤5例,岩斜区等其他部位恶性脑膜瘤7例,其中肿瘤直径〉5 cm 19例。主要影像学特点为磁共振增强扫描呈明显不规则强化,周围水肿带明显。结果 27例恶性脑膜瘤病例中,间变型恶性脑膜瘤18例,横纹肌样恶性脑膜瘤7例,乳头型恶性脑膜瘤2例。患者均行显微手术治疗,无死亡病例。按照Simpson标准,SimpsonⅠ级切除者11例,SimpsonⅡ级切除者6例,SimpsonⅢ级切除者6例,SimpsonⅣ级切除者4例。随访平均37.2个月,Ⅰ-Ⅱ级切除者7例(41.2%)出现复发,Ⅲ-Ⅳ级切除者患者均复发(100%)。其中,术后放疗者13例,未行放疗者14例,复发率分别为61.5%及78.6%。结论恶性脑膜瘤易复发,治疗首选显微外科全切除肿瘤,并处理硬膜及受累颅骨,术后应辅以放疗。
余鹏霄马晓东张猛徐维林王强
关键词:恶性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放疗
岛叶胶质瘤的外科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2024年
岛叶位于外侧沟底,借其周围的环状沟与额、颞、顶叶分界。岛叶的尖部称岛阈,藏于大脑外侧沟深部的脑叶被顶、额、颞叶覆盖,其深面分别为最外囊、屏状核、壳核、外囊、内囊前后肢等,是胶质瘤的好发部位之一。由于位置深在、毗邻重要功能区和血管,而且术中难以准确判断边界,因此,岛叶胶质瘤的手术治疗难度大。Yasargil于1992年首次报道边缘系统和旁边缘系统肿瘤的手术治疗,开启了岛叶肿瘤手术治疗的新篇章。近年来,随着术中辅助技术的进步,岛叶胶质瘤外科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取得了较大的提升。本文就岛叶胶质瘤的外科治疗手段、术中辅助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杨辉崔萌张猛马晓东
关键词:显微手术手术入路
胶质瘤合并癫痫的诊疗体会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总结胶质瘤合并癫痫的诊疗经验。方法对我院2011年8月-2012年7月入院、初次手术并证实为胶质瘤的病人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类别等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共收治胶质瘤合并癫痫63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24例。同期胶质瘤病人中癫痫发病率达到30.4%,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15~65(40.11±11.33)岁。发作形式以全身强直一痉挛发作最多见(35例,55.6%),好发于额叶(45例,71.4%)、多累及脑皮质(59例,93.7%),病理以低级别胶质瘤为主(37例,58.7%)。手术辅以放化疗可以有效控制癫痫发作。结论胶质瘤合并癫痫宜行手术治疗并辅以放化疗。
殷实马晓东韩国庆余鹏霄张猛
关键词:胶质瘤癫痫
中美神经外科住院医师培训体系的比较与思考被引量:8
2018年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我国各省份地区已经全面普及开展,旨在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临床能力培训,使得"医学生"向1名真正的"医生"成长。这一制度的推广对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美国的住院医师培养制度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通过数十年的积累实践,已形成完整的、系统化、规范化的培养体系。该文旨在通过中美两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体系差异的对比和分析,总结中美两国住院医师培训体系各自的特点与优势。
朱巍崔萌张猛马晓东
关键词:住院医师神经外科
以肺亚段为解剖单位的精准肺外科手术策略的初步报道
2023年
目的探索以肺亚段为解剖单位规划亚肺叶切除的手术策略围手术期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胸外科完成的150例患者资料,其中以肺亚段为解剖单位的手术策略执行手术29例、肺段切除术74例、肺叶切除术47例,比较围手术期及随访数据。结果所有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12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进展。在切除的肺亚段数量、切除的肺体积、术中清扫的淋巴结区域、清扫的淋巴结数目比较中,肺亚段组与肺段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亚段组与肺段组均少于肺叶组。肺亚段组的手术时间、术中使用的切割缝合器数量高于肺段组与肺叶组。三组之间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置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漏气,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肺亚段为解剖单位的手术策略执行手术难度较高,在实践中安全可行,可以应用于符合亚肺叶切除术指征的患者。
赵志鹏马永富冯长江张猛刘阳
关键词:肺结节肺癌
岛叶相关胶质瘤术后远期脑梗塞特征及因素分析并文献回顾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本文对岛叶相关胶质瘤患者偶见的术后远期梗塞进行特征及因素分析。方法随访150余例岛叶相关胶质瘤病例,筛出7例术后远期梗死病例行特征及因素分析并文献回顾。结果平均年龄42.86±7.58岁,6例男性。6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6例有长期吸烟史,肿瘤位置分布均匀,均达全切且病理结果均含星形成分。术后平均梗塞发生时间11.6±7.1个月。6例肿瘤与大脑中动脉关系密切,5例经侧裂入路,5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加重。5例于基底节区见点及片状异常核磁信号。结论本病中具有血管危险因素的中老年男性、肿瘤与血管关系密切、病理结果含星形细胞成分、侧裂入路达全切、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的患者应当警惕术后远期梗塞的发生。
张猛马晓东初晨余新光余鹏霄王强徐维林张宏伟
关键词:岛叶胶质瘤梗塞卒中
分子病理与组织病理对胶质瘤诊断的一致性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究胶质瘤分子病理与组织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及分子病理对胶质瘤组织病理诊断的修正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8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89例胶质瘤患者(低级别胶质瘤25例,高级别胶质瘤64例)的分子病理及组织病理结果,对相应指标进行诊断一致性分析。结果分子病理与组织病理在胶质瘤级别的诊断一致率为79.8%,在判定IDH-1突变、MGMT甲基化、ATRX突变时,组织病理与分子病理的诊断一致率分别为93.3%、57.3%、79.8%,分子病理对组织病理的以上三项检测指标的诊断修正率分别为6.7%、42.7%、20.2%。低级别胶质瘤组与高级别胶质瘤组相比,只在用两种方法检测MGMT甲基化时出现诊断一致率的差异(76.0%vs 50.0%,P=0.026);而在检测综合病理诊断类型、IDH-1突变、ATRX突变方面,两组诊断一致率无差异。结论组织病理与分子病理对胶质瘤的诊断一致率在IDH-1突变方面较高;而在胶质瘤类型的综合诊断、MGMT甲基化的诊断、ATRX突变的诊断方面,分子病理更为准确。
崔萌朱巍张猛马晓东
关键词:胶质瘤分子病理组织病理免疫组化
多模态技术治疗岛叶相关胶质瘤的疗效分析和探索性研究
目的:岛叶相关胶质瘤解剖位置深在,紧邻血管和重要功能区。多模态技术可以提高肿瘤全切率的、降低患者死亡率。本文对其在岛叶相关胶质瘤诊疗中的应用情况做出评价。  方法:选取我中心治疗并成功随访的143例岛叶相关胶质瘤患者,进...
张猛
关键词:岛叶胶质瘤弥散张量成像临床疗效
智能开颅手术机器人系统在开颅手术中应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Cranibot智能开颅手术机器人系统在开颅手术中应用的精确性、效率性及安全性。方法应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和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所联合研发的Cranibot智能开颅手术机器人系统分别进行3种实验对象的随机分组对照实验研究,包括8个3D打印的PVC颅骨模型、5只家猪离体头颅、5只在体巴马小型猪头颅。每种实验对象对称选择左、右侧各2个部位进行钻孔开颅,每个部位钻孔4个,形成一个方形骨瓣;随机选择头颅一侧的1个部位开颅为实验组,另一侧对称的部位开颅为对照组。实验组由机器人进行开颅,对照组由同一组操作者进行开颅。分别观察和测定两组的钻孔位置误差、开颅用时及组织损伤发生率。结果颅骨模型实验中,实验组的开颅钻孔位置误差和开颅用时分别为(1.87±0.66)mm、(6.64±1.15)min;对照组的相应指标分别为(3.14±0.73)mm、(8.06±1.10)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家猪离体头颅实验中,实验组的开颅钻孔位置误差和开颅用时分别为(3.13±0.35)mm、(7.79±1.21)min,对照组的相应指标分别为(3.83±0.42)mm、(9.05±1.1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体小型猪头颅实验中,实验组的开颅钻孔位置误差和开颅用时分别为(3.26±0.51)mm、(11.83±0.92)min;对照组的相应指标分别为(4.39±0.75)mm、(26.10±1.6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总的组织损伤发生率为5.6%(2/36),对照组总的组织损伤发生率为16.7%(6/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anibot智能开颅手术机器人系统能够提高开颅手术的精确性和效率性,但在安全性方面的验证需要进一步大样本的研究。
崔萌马晓东张猛段星光崔腾飞韩定强朱巍
关键词:机器人神经外科手术人机系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