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树义

作品数:129 被引量:708H指数:18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3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7篇生物学
  • 9篇医药卫生
  • 8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0篇蝙蝠
  • 24篇回声定位
  • 14篇菊头蝠
  • 14篇捕食
  • 9篇进化
  • 9篇回声定位叫声
  • 8篇动物
  • 8篇翼手目
  • 8篇鼠耳蝠
  • 7篇金丝猴
  • 7篇扁颅蝠
  • 7篇川金丝猴
  • 6篇大足鼠
  • 6篇大足鼠耳蝠
  • 6篇生态位
  • 6篇回声定位声波
  • 6篇捕食策略
  • 5篇翼手类
  • 5篇食性
  • 5篇体型

机构

  • 117篇中国科学院
  • 27篇东北师范大学
  • 17篇华东师范大学
  • 15篇贵州师范大学
  • 12篇北京师范大学
  • 7篇广东省昆虫研...
  • 7篇浙江海洋学院
  • 5篇广西师范大学
  • 5篇华中师范大学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西北大学
  • 3篇上海野生动物...
  • 2篇温州医学院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北京农学院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作者

  • 128篇张树义
  • 55篇梁冰
  • 20篇冯江
  • 18篇张礼标
  • 17篇张劲硕
  • 16篇赵辉华
  • 15篇周江
  • 13篇李振新
  • 12篇盛连喜
  • 11篇陈敏
  • 10篇马杰
  • 7篇沈钧贤
  • 6篇吴常文
  • 6篇赵淑江
  • 6篇任宝平
  • 6篇唐占辉
  • 6篇罗峰
  • 6篇陈金平
  • 6篇刘颖
  • 6篇曹敏

传媒

  • 19篇动物学杂志
  • 18篇Curren...
  • 15篇Zoolog...
  • 9篇兽类学报
  • 6篇生物学通报
  • 5篇四川动物
  • 4篇生态学报
  • 4篇科学通报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东北师大学报...
  • 2篇中国科学(C...
  • 2篇中国科学基金
  • 2篇海洋开发与管...
  • 2篇中国基础科学
  • 2篇台湾海峡
  • 1篇森林与人类
  • 1篇科学中国人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动物分类学报
  • 1篇海洋科学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1
  • 5篇2009
  • 2篇2008
  • 8篇2007
  • 11篇2006
  • 19篇2005
  • 20篇2004
  • 20篇2003
  • 12篇2002
  • 5篇2001
  • 5篇2000
  • 6篇1999
  • 5篇1998
  • 4篇1997
  • 2篇1996
1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发现腹侧颈部白化的几内亚长翼蝠被引量:9
2007年
2006年10月24日,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响洪甸水库附近的矿洞中捕捉到1只腹侧颈部白化的雌性几内亚长翼蝠(Miniopterus magnater:Chiroptera,Vespertilionidae),该只白化个体的体重、头体长、前臂长、胫骨长、后足长、尾长、耳长和耳宽分别为14.4g、50.1mm、48.2mm、20.7mm、9.3mm、51.2mm、10.7mm和8.8mm,均在正常个体数据范围之内。
罗峰唐佳张树义陈其才
蛾类防御蝙蝠的机制及其对仿生学的启示被引量:3
2006年
在蝙蝠回声定位的选择压力下,夜间活动的蛾类进化出一系列防御、逃避等适应性特征。在千万年的协同进化过程中,蛾类在形态结构和生理上对蝙蝠的防御无疑是能量、物质和功能的最佳结合,这给仿生学研究带来新的启示。本文综述了蛾类在形态结构和生理上对蝙蝠防御的机制,并展望了蛾类防御机制研究的前景,及其在仿生学上的应用潜能。
曾今尧张树义江雷
关键词:蛾类蝙蝠防御机制仿生学
果蝠——多种人兽共患病病毒的自然宿主被引量:7
2003年
果蝠是多种病毒的自然宿主,近年来已造成3次新兴人兽共患病的流行。本文对1994~1999年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地区发生的3次人兽共患病的流行情况、新病毒的传播途径以及果蝠的生态环境改变与新兴疾病流行的联系等方面做一评述,以期在SARS流行病学调查方面有所启示。
张树义贾广乐吴庭鹤
关键词:人兽共患病病毒自然宿主
蝙蝠回声定位与捕食对策的研究被引量:28
1999年
蝙蝠的回声定位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出其捕食对策以及栖息环境的特点,回声定位在强度、持续时间及频率等方面的变化模式显示出这类声学信号的多样性,而这种多样性与蝙蝠的捕食对策相关。这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历经几十年不衰,然而,在我国,蝙蝠回声定位的研究基本上是空白?..
张树义赵辉华冯江李振新盛连喜
关键词:回声定位蝙蝠
菲菊头蝠的下丘神经元基本声反应特性被引量:4
2006年
自由声场刺激条件下,采用单单位胞外微电极记录方法,研究了一种未被研究过的恒频/调频(CF/FM)蝙蝠——菲菊头蝠(Rhinolophus pusillus)的下丘神经元基本声反应特性,其结果发现,在所得的110个下丘神经元中,发放类型包括相位型(54.5%)、紧张型(25.5%)、持续型(7.3%)、梳齿型(7.3%)和暂停型(5.4%)等5种类型。记录深度在208-1855(829.0±328,1)μm之间,最佳频率在16.7~75.6(38.9±15.7)kHz之间,最小阈值在5~74(34.7±13.6)d BSPL之间,阈上10 dB SPL潜伏期在5.0-27.5(15.2±3.9)ms之间。最佳频率随记录深度的增加而增大(r=0.9578,P〈0.001);记录的54个频率调谐曲线(FTCs)均为开放型。其中52个为单峰型,2个为双峰型。52个单峰型FTC的Q10-dB值介于1.56-31.61之间,并且大部分是狭窄型(Q10-dB值〉5),占69.2%(36/52),少部分为宽阔型(Q10-dH值〈5),占30.8%(16/52)。2个双峰型神经元FTC在低频处为宽阔型,高频处为狭窄型,Q10-dB值分别为1.95、8和2.89、6.51。共获得34个神经元的强度-发放率函数(RIFs),可分为单调型、非单调型和饱和型。结合先前所研究的FM蝙蝠——普通伏翼蝠(Pipistrellus abramus)下丘神经元的基本声反应特性,比较分析了CF/FM蝙蝠与FM蝙蝠下丘神经元的声反应差异及其行为学意义。
罗峰李安安吴飞健梁冰张树义陈其才
关键词:菲菊头蝠下丘声反应特性
两种蝙蝠下丘神经元声反应特性的比较
<正>回声定位蝙蝠依靠听觉系统接受其回声信息“看”世界,每一种都有一套自身特有的信号模式用于回声定位,它们所发出的声信号特征决定了用于其声纳成像系统的回声信息特性。回声定位蝙蝠使用的声音广义上分为两类:窄带恒频信号CF/...
罗峰李安安吴飞健梁冰张树义陈其才
关键词:菲菊头蝠下丘声反应特性
文献传递
两种果蝠对光叶桑(Morus macroura)果实的取食及种子传播被引量:5
2007年
从2005年3月到2006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沟谷雨林保护区内研究了两种果蝠——棕果蝠(Rousettusleschenaulti)和犬蝠(Cynopterussphinx)取食光叶桑(Morusmacroura)果实的行为、夜栖息地分布、散布种子方式及范围等。借助月光对果蝠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发现它们的取食活动一般在天黑20~40min开始,取食高峰发生在22:00~22:30和23:00~23:30之间,这两个取食高峰期平均取食次数(平均值±标准误)为(13.5±2.5)和(15.0±2.3)次,最低的取食频率发生在19:00~19:30和20:30~21:00之间,分别取食(0.2±0.2)和(0.7±0.5)次。果蝠很少在母树上取食成熟的果实,相反它们用嘴叼下果实并携带到夜栖息地去进食,通常这些夜栖息地是具有密闭树冠、密集枝条的树种。夜栖息地在母树周围的分布根据环境中适合它们栖息的树种和分布而决定,不同母树周围其夜栖息地分布具有非常大的变异与空间异质性。钝叶榕(Ficuscurtipes)、铁力木(Mesuaferrea)和糖胶树(Alstoniascholaris)是果蝠最喜爱的夜栖息地。在同样的情况下,尽管需要飞行更远的距离,两种果蝠都比较喜欢寻找具有许多枝条和小枝并且有复杂树冠的树木作为夜栖息地。两种果蝠取食光叶桑果实时,一部分种子通过消化道消化后被排泄出来,另外的一部分伴随着咀嚼后的果渣被吐出来,通过这两种方式,散布了大量的种子,再加上在飞行中也有排泄的习性,它们传播的种子在空间上更广泛。
唐占辉盛连喜马逊风曹敏张树义
关键词:犬蝠棕果蝠取食种子传播
世界有机食品运动与我国的有机水产品生产被引量:3
2003年
赵淑江罗红宇吴常文梁德海张树义
关键词:有机食品有机水产品
南蝠对鸟的捕食及其对昆虫的选择被引量:4
2007年
2005年11月和2006年5、7、9月在贵州兴义研究了南蝠(Iaio)的食性。通过对南蝠粪便分析,发现7、9和11月份,鸟的残留羽毛在粪便中占很大比例,尤其是在11月份,鸟的羽毛占了食物组成的82%(体积百分比,下同),结果证实南蝠是一种食鸟蝙蝠。但在5月份的粪便中未发现鸟毛,而鞘翅目所占比例很大(85%);7和9月份,鸟的羽毛和鞘翅目残遗物所占的比例相当(7月份分别为44.6%和48.7%;9月份分别为51.1%和43.4%)。5、7、9、11月份南蝠取食鸟类的比例逐渐增加,而对鞘翅目的取食则逐渐减少。除取食鞘翅目外,南蝠还捕食鳞翅目、半翅目、直翅目和膜翅目等昆虫。对比捕食区内潜在的食物,发现南蝠对部分昆虫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说明南蝠为选择性捕食者。
韩宝银谷晓明梁冰张树义
关键词:南蝠食性鞘翅目
对翼手目的单起源与双起源假说的介绍被引量:3
2003年
本文介绍了有关翼手目起源的两种主要假说———单起源假说和双起源假说 ,并分别从形态、生化和分子等方面介绍对两种假说的相关论证及论证中的缺点和相应解决方案。同时提出有关该研究的前景及存在的相关问题 ,望能为我国学者提供参考。
田兰香梁冰张树义
关键词:蝙蝠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