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春媚

作品数:23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抗体
  • 6篇细胞
  • 6篇狼疮
  • 6篇红斑
  • 6篇红斑狼疮
  • 5篇软骨
  • 5篇软骨细胞
  • 5篇系统性红斑
  • 5篇系统性红斑狼...
  • 5篇基因
  • 5篇骨细胞
  • 5篇关节
  • 5篇关节炎
  • 4篇血小板
  • 4篇血小板减少
  • 4篇综合征
  • 4篇骨关节
  • 4篇骨关节炎
  • 4篇干燥综合征
  • 3篇蛋白

机构

  • 23篇北京医院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北京大学首钢...
  • 1篇北京大学第五...

作者

  • 23篇张春媚
  • 21篇黄慈波
  • 10篇陈颖娟
  • 10篇刘爱华
  • 10篇赖蓓
  • 7篇牛素平
  • 7篇程永静
  • 7篇赵丽珂
  • 5篇高明
  • 4篇王钱
  • 4篇杨拓
  • 4篇王芳
  • 3篇徐华
  • 3篇赵籥陶
  • 2篇曾小峰
  • 2篇周荣伟
  • 1篇夏群
  • 1篇曹素艳
  • 1篇黄嘉
  • 1篇王宽婷

传媒

  • 6篇中华风湿病学...
  • 4篇中华老年医学...
  • 4篇中国临床保健...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09
  • 2篇2008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发痛风111例临床特点与饮食饮品认知度及用药依从性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以病例对照方式,研究早发痛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饮食用药依从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在北京医院风湿科痛风专病门诊、全科医疗中心、北京积水潭医院风湿科及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风湿科就诊的起病年龄≤35岁的痛风患者111例为A组,选取病程匹配的起病年龄>35岁痛风患者111例为B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急性发作诱因、平素生活习惯、饮食和用药的依从性及对疾病预防治疗认识的误区。结果A组患者肥胖(63例)、有家族史(36例)、痛风石(39例)比例高于B组(28例,20例和23例)(χ2=22.988,P<0.01;χ2=5.749,P=0.016;χ2=5.729,P=0.017),VAS评分(8.5±1.3)高于B组(7.6±1.7)(t=4.639,P<0.01),初发第一跖趾关节受累所占比例(45.9%,51例)低于B组(59.4%,66例)(χ2=4.066,P=0.044)、踝关节受累所占比例(34.2%,38例)高于B组(21.6%,24例)(χ2=4.386,P=0.036)。急性发作诱因方面A组患者在饮酒、剧烈运动以及高果糖摄入诱发比例均高于B组(χ2=6.513,P=0.011;χ2=7.126,P=0.008;χ2=1.978,P=0.160);A组患者中饮酒者及高果糖饮品摄入比例高于B组患者(χ2=8.419,P=0.004),规律运动者比例、晚餐与家庭就餐占比低于B组(χ2=22.887,P<0.01;t=-4.917,P<0.01)。A组饮食依从性不佳和用药依从性不佳所占比例(57.7%,64例)均高于B组(38.7%,43例)(χ2=5.207,P=0.022;χ2=5.867,P=0.015)。2组患者对痛风认识的主要误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痛风患者虽发病早,但病情重,饮食及用药依从性差,高果糖摄入、不恰当的剧烈运动等诱因易被忽视,临床诊治中应高度重视。
段宇晨黄慈波曹素艳黄彦弘王宽婷曾平戴雅伦高明程永静冯敏赵丽珂王芳刘爱华陈颖娟杜莹珏张春媚周兴王钱黄嘉杨明
关键词:痛风服药依从性饮食习惯
抗线粒体抗体M2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的阳性率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抗线粒体抗体M2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的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58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自身抗体、r球蛋白、肝功能、肝活检情况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抗线粒体抗体M2。结果 158例患者,抗线粒体抗体M2阳性41例(25.9%),其中强阳性15例(9.5%),弱阳性26例(16.5%)。肝功能异常40例(25.3%)。共确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7例(10.8%)。结论抗线粒体抗体M2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中阳性率较高,强阳性对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有重要意义,对弱阳性患者需要长期随诊观察。
刘爱华张春媚黄慈波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肝硬化胆汁性线粒体
抗血小板生成素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血小板减少中的研究
杨拓赖蓓赵丽珂陈颖娟赵(籥)陶张春媚黄慈波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α-微管蛋白的检测及与临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测定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α-微管蛋白(α-tubulin)的水平,评价与临床实验室指标的关系,为寻找RA新的血清学标记物,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RA患者68例,骨关节炎(OA)患者32例,健康对照(HC)32例,各取血清10μL,应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患者及健康对照血清α-tubulin水平,应用非配对资料的t检验分析不同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之间α-tubulin水平的差异,相关性检验分析α-tubulin水平与RA患者年龄、病程、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DAS28评分、类风湿因子(RF)水平、免疫球蛋白(Ig G、Ig A、Ig M)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RA患者血清α-tubulin的水平明显高于骨关节炎患者及健康对照(P<0.05),进一步分析提示α-tubulin水平与RA患者病程长短呈正相关(r=0.307,P=0.023),与血清类风湿因子水平及Ig A水平呈正相关(r=0.558,P=0.0001;r=0.395,P=0.004)。结论α-tubulin是RA新的血清学标记物,在RA患者的免疫反应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
程永静张春媚陈颖娟王芳高明黄慈波
关键词:微管蛋白自身免疫免疫球蛋白类
干燥综合征血液系统损害与免疫学及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各临床实验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分析97例PSS患者的临床资料,合并肺间质病变、甲状腺疾病的情况及血常规、抗核抗体、抗SSA、抗SSB抗体等检测结果,分析白细胞减低PSS与非白细胞减低PSS患者各临床指标的不同及与其相关性。结果 97例PSS患者中出现血液系统损害51例(52.6%),白细胞减少47例(48.5%),贫血28例(28.9%),血小板减少6例(6.2%)。47例白细胞减低PSS患者抗SSA、抗SSB抗体阳性率(31例,65.9%;18例,38.3%)高于无血液受损组(22例,44.0%;12例,24.0%);组间比较,两组间抗SSA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SSA抗体可能与PSS的血液系统损害,特别是白细胞减少相关。
程永静王芳张春媚牛素平徐华黄慈波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甲状腺疾病白细胞减少
羟氯喹在风湿病治疗中眼部不良反应的初步调查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调查羟氯喹在风湿病治疗中出现的眼部不良反应。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我院83例使用羟氯喹的风湿病患者所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发生率进行调查。结果:83例患者所使用羟氯喹的初始剂量为200~400mg/d,之后按病情减量为100~200mg/d。83例中有12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眼部反应5例(6.0%),神经系统反应为3例(3.6%),消化道反应2例(2.4%),皮疹1例(1.2%),以及水肿1例(1.2%)。在接受视野检查的14例患者中,1例视野缺损很可能与羟氯喹有关,另1例可能有关。结论:羟氯喹治疗风湿病可引起眼部不良反应,反应程度较轻,停药或减少剂量后症状改善。
赖蓓张春媚夏群陈颖娟马喻庆黄慈波
关键词:羟氯喹眼部不良反应风湿性疾病
抗血小板生成素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血小板减少的相关性探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抗血小板生成素(thrompoietin,TPO)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ematosus,SLE)血小板减少中的作用,初步探讨该抗体的致病机制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24例SLE伴有血小板减少、27例SLE曾有血小板减少已恢复正常、18例SLE无血小板减少患者及18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抗TPO抗体及TPO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及SLEDAI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抗TPO抗体在SLE总的阳性率为29.1%,抗TPO抗体在SLE血小板减少组、SLE曾有血小板减少现已恢复正常组、SLE血小板从未减少组中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843);抗TPO抗体阳性组血清TPO水平低于抗TPO抗体阴性组(P=0.038),两组血小板计数,C3、C4、ESR、CRP水平,ANA、dsDNA、ANCA阳性率和SLE-DA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TPO抗体可能与SLE血小板减少相关。
杨拓杨拓黄慈波赵丽珂赖蓓赵丽珂赵丽珂陈颖娟
关键词: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减少
抗c-mpl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血小板减少中的作用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分析抗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受体(c-mpl)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erythematosus,SLE)血小板减少中的作用,探讨该抗体的致病机制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24例伴血小板减少SLE患者(A组)、27例曾有血小板减少现已恢复正常SLE患者(B组)、18例无血小板减少SLE患者(C组)及18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抗c-mpl抗体、TPO水平,分析其与临床表现及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抗c-mpl抗体在SLE总的阳性率为18.8%,抗c-mpl抗体在A组、B组和C组中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0)。抗c-mpl抗体阳性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阴性组(P=0.025),血清TPO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P=0.038),抗c-mpl抗体阳性与阴性组补体C3和C4、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抗双链DNA抗体(anti double-strained DNA,dsDN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率、SLEDA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c-mpl抗体可能通过与TPO竞争结合c-mpl,阻断TPO-c-mpl通路,引起巨核细胞分化、发育、成熟障碍,从而引起血小板减少。
杨拓黄慈波赖蓓赵丽珂陈颖娟赵籥陶张春媚曾小峰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
抗血小板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患者中临床意义的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明确抗血小板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小板减少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改良抗原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抗血小板抗体(抗GPⅡb/Ⅲa、GPⅠb/ⅠX、GPⅠa/Ⅱa、GPⅣ抗体),分别比较治疗前SLE血小板减少与SLE非血小板减少患者抗血小板抗体的阳性率、SLE血小板减少患者治疗前后抗血小板抗体的阳性率、SLE血小板减少治疗前患者病情与抗血小板抗体的关联性。统计方法采用秩和检验和,检验。结果治疗前SLE血小板减少组抗GPⅡb/Ⅲa抗体、抗GPⅠb/Ⅸ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0%、67%,非血小板减少组阳性率分别为11%、28%,2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LE血小板减少组抗GPⅡb/Ⅲa抗体、抗GPⅠb/Ⅸ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28%,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氏0.05);SLE血小板减少组治疗前抗GPⅡb/Ⅲa抗体、抗GPIb/Ⅸ抗体之间显著关联,该2种抗体均与SLEDAI评分有显著关联性,与抗核抗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则无显著关联;各组间未检测出抗GPIV和GPⅠa/Ⅱa抗体。结论抗GPⅡb/Ⅲa、GPⅠb/Ⅸ抗体在病情活动SLE血小板减少患者中表达显著升高,与SLE血小板减少病情发生发展和转归相关。
陈颖娟赖蓓杨拓赵籥陶张春媚黄慈波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磷酸化丝氨酶/苏氨酸蛋白激酶B与吲哚美辛诱导胃黏膜损伤的关系探讨
2008年
目的探讨抗凋亡信号蛋白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AKT)表达水平与吲哚美辛诱导胃黏膜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吲哚美辛处理后的C57BL/6小鼠胃黏膜组织和大鼠胃黏膜细胞(RGM-1)中抗凋亡信号蛋白磷酸化AKT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吲哚美辛处理后的小鼠胃黏膜组织呈现典型的胃溃疡病理形态变化;和对照组相比,经吲哚美辛处理后的小鼠胃黏膜组织和大鼠胃黏膜细胞RGM-1中抗凋亡信号蛋白磷酸化AKT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抗凋亡信号蛋白磷酸化AKT表达水平降低可能是吲哚美辛诱导的胃黏膜损伤的一种新的机制。
高明谭爱国刘爱华张春媚黄慈渡
关键词:P-AKT吲哚美辛胃黏膜抗凋亡蛋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