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春兰

作品数:17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学院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生物学
  • 8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鸟类
  • 3篇繁殖
  • 3篇繁殖期
  • 2篇野生鸟类
  • 2篇越冬
  • 2篇致病性禽流感
  • 2篇鸟类多样性
  • 2篇坡鹿
  • 2篇禽流感
  • 2篇圈养
  • 2篇自然保护区
  • 2篇流感
  • 2篇集群
  • 2篇集群行为
  • 2篇高致病性
  • 2篇高致病性禽流...
  • 2篇国家级自然保...
  • 2篇海南大田国家...
  • 2篇海南坡鹿
  • 2篇非繁殖期

机构

  • 17篇华南濒危动物...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华...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海南大田国家...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广东省林业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7篇张春兰
  • 10篇胡慧建
  • 5篇胡军华
  • 4篇袁喜才
  • 3篇卢学理
  • 3篇张建新
  • 3篇郭咏结
  • 2篇王建荣
  • 2篇郑孜文
  • 2篇袁玲
  • 2篇张海
  • 1篇肖绍军
  • 1篇蒋志刚
  • 1篇符运南
  • 1篇王祖望
  • 1篇刘丙万
  • 1篇朱成林
  • 1篇王丽冰
  • 1篇高永杰

传媒

  • 2篇野生动物
  • 2篇动物学杂志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Zoolog...
  • 2篇四川动物
  • 2篇热带林业
  • 1篇兽类学报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第八届中国动...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 3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猴猕岭野放坡鹿种群与栖息地现状被引量:1
2008年
2003年开始由大田自然保护区向猴猕岭野放海南坡鹿,至2005年止共野放296头。2007年5月,海南林业局组织了海南坡鹿种群全面调查。我们对猴猕岭野放海南坡鹿种群数量与栖息地现状进行了调查,采用现场直观点数调查、样方调查和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为海南坡鹿530头,种群年均增长率约21.4%。事实证明了迁地野放坡鹿是成功的,为促进坡鹿种群的进一步发展及栖息质量不断改善,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卢学理张春兰张海符运南赵仁东袁喜才
关键词:海南坡鹿种群栖息地
海南原鸡繁殖期夜栖地的选择被引量:9
2009年
原鸡Gallus gallus在繁殖期的日常活动趋向于以夜栖地为中心,因此夜栖地的研究对原鸡的繁殖和保育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2~5月在海南大田自然保护区,采用野外观察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原鸡的夜栖地利用进行了研究,共记录到15个夜栖地。结果表明:1)原鸡在繁殖期多结成2~6只(3.3±1.5,n=13)的繁殖群,在同一棵树或邻近几棵树上集群夜栖;2)落叶季雨林和灌丛草地是原鸡繁殖期夜栖的主要植被类型;3)原鸡多以小刺竹Bambusa bambos作为夜栖树,占53.3%,其次是厚皮树Lannea coromandelica,占20.0%;4)原鸡倾向于选择灌木生长茂密、地面草本稀疏的生境作为夜栖地,并栖息在胸径均值为8.4cm±3.5cm的乔木或灌木的枝条上,栖枝均高为4.4m±0.8m;5)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原鸡夜栖地选择的主要因子依次为:栖树高、栖枝高度、栖树胸径、栖枝层盖度、草本层盖度、栖枝下方盖度和栖枝上方盖度。据此分析认为:繁殖期原鸡警惕性高,夜栖地多选择易于隐蔽和转移的生境。
袁玲张春兰张海符运南张才有林贤梅胡慧建
关键词:原鸡繁殖期夜栖地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广州农田灌丛区鸟类多样性调查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分析广州农田灌丛区鸟类的变化特征,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样带调查法结合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G-F指数、密度分析,对广州农田灌丛区鸟类进行6次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共观察记录到鸟类150种12054只,隶属于14目45科,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物种有13种,广东省重点保护物种16种,CITES附录Ⅱ物种3种。从居留型角度分析可知,留鸟85种,冬候鸟46种,夏候鸟20种,旅鸟21种,迷鸟3种。各月份鸟类的个体密度从高到低依次为:11月>5月>12月>6月>9月>3月,而鸟类物种密度从高到低依次为:5月>11月>12月>9月>3月>6月,不同月份的密度差异与生境及鸟类活动规律的季节性有关。从G-F指数来看,广州农田灌丛区鸟类5月的多样性最高(0.74),9月的最低(0.25)。与G-F指数不同,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的月份是3月(3.41),6和9月的较低,分别为3.05和3.08;Pielou均匀度指数也是以3月的最高(0.60),6和12月的较低,分别为0.46和0.45。【结论】广州农田灌丛区鸟类群落呈现出生态类型多样化和一定的季节变化规律,但由于城市化快速发展导致该区域农田灌丛区面积逐步缩减,多种常见鸟类的数量明显下降。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鸟类栖息地的破坏,加强对鸟类多样性的保护。
郑孜文张春兰胡慧建
关键词:鸟类G-F指数
原鸡海南亚种的巢址特征被引量:2
2009年
选择适宜的巢址对降低巢捕食风险,提高繁殖成效有重要意义。2008年3—7月,在海南省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随机样线法结合访问法在各种生境类型中系统地寻找原鸡海南亚种(Gallus gallus jabouillei)的巢,并在野外追踪观察基础上用样方法对原鸡的巢址选择进行研究。共记录到原鸡的巢16个,以巢为中心选取样方并测量反映巢址的13个特征生境参数,同时分析16个对照样方以进行比较,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探讨影响巢址选择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1)原鸡的巢位于密集的丛生草本下或低矮的灌木丛基部。营巢背景多样,其中位于草本植物下10个(62.5%);灌草丛5个(31.3%);灌木下1个(6.25%)。(2)Mann–WhitneyU检验的结果显示,原鸡偏好于比较开阔、地面落叶稀少而靠近的小道和林缘的位置营巢。(3)主成分分析表明,植被盖度因子和空间位置因子贡献率最大,在降低巢捕食风险中有重要价值,是影响原鸡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
袁玲张春兰张海符海豪林贤梅符运南符明利胡慧建
关键词:巢址选择
2004年初广东省高致病性禽流感(H5N疫点野生鸟类禽流感研究简报
2006年
2004年初禽流感疫情期间,针对广东省疫点地区开展了野生鸟类禽流感病毒(H5、H7、H9)调查取样工作,共获得血样76份、拭子125份、器官样21份。血清检测采用琼脂扩散(AGP)和血凝抑制试验(HI),病毒检测用鸡胚法鉴定。分析结果:(1)只在非疫点的汕头南澳的八哥上检测到H9病毒;(2)雷州、罗定、海丰及汕头4个地区的血清检测结果中H5和H9阳性率分别为31·6%和23·7%;沿海地区阳性率极显著高于非沿海地区;(3)候鸟的阳性率极显著高于留鸟。因此,该次疫情中候鸟中存在传播禽流感病毒的可能性。
张春兰王建荣胡慧建彭波涌胡军华郭咏结
关键词: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点野生鸟类
广东省黑熊资源及保护对策被引量:3
2007年
广东省的黑熊资源在历史上曾经广泛分布于全省各地,但在1999~2001年的调查显示广东省的黑熊资源仅分布在粤北的部分山地林区,而且数量在50~100只左右。栖息地的减少和大量的捕杀都对黑熊资源产生威胁。因此我们建议对全省的黑熊资源进行调查及监测,加强野生黑熊资源保护及规范黑熊饲养场的管理等。
张春兰卢学理袁喜才
性比对非繁殖期圈养白鹇生境选择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性比对白鹇生境选择的影响。[方法]在广东象头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采用随机取样法和瞬时扫描取样法,对不同性比非繁殖期圈养白鹇的生境选择进行研究。[结果]不同性比的白鹇对生境选择具有一致性:干土地上花的时间最多,其次是草地,最后是石头地。不同性比情况下,雄性白鹇与雌性白鹇在不同的生境中的时间分配差异显著:雄性白鹇在性比(雌雄比)2∶2与3∶1时,在干土地、高草地、低草地、石头地的时间分配差异极显著(P<0.01);雌性在性比为2∶2与3∶1时,在干土地和低草地的时间分配差异极显著(P<0.01),性比3∶1与3∶0时,在石头地的时间分配差异极显著(P<0.01)。性比对白鹇个体间亲疏关系亦有影响,雌性个体关系密切。[结论]性比对圈养白鹇的生境选择有影响,且雌性个体趋于集群活动,雄性个体则趋于单个活动。
肖绍军张春兰钟象景谭学义
关键词:白鹇生境选择
2004年下半年广东野生鸟类禽流感研究初报被引量:5
2007年
2004年下半年我们对广东省的野生鸟类进行禽流感取样调查,共取得血样263份、拭子样337份,血清检测采用琼脂扩散(AGP)和血凝抑制试验(HI),病毒检测用鸡胚法鉴定。结果:1)病毒检测中分别在放生的白眉鸭(Anasquer quedula)和石鸡(Alectoris chukar)体内检测到H5和H9病毒各1例;2)血清检测中H5的总阳性率为97.7%,而H9达98.5%,其中,不论是候鸟与留鸟间,还是放生个体、市场个体及野外个体间在H5差异不大且都高于94%,H9也是如此。由此,我们认为:1)鸟类放生存在传播禽流感的可能性;2)该时期野生鸟类中普遍出现H5和H9的高阳性率现象,可能存在H5和H9在野外的大范围传播情况。
张春兰王建荣胡慧建彭波涌胡军华高永杰
关键词: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野生鸟类H9
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潜力评价被引量:3
2009年
科学评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潜力,是合理开发利用生态旅游资源、促进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采用美国土地管理局的风景资源管理系统和中国山岳观赏旅游地评价因子模型树,从风景质量、区位条件和区域经济背景3个方面对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良好的风景质量、区位条件和区域经济背景,开展生态旅游的潜力较大。文章还对降低或减少生态旅游对海南坡鹿等野生动物的干扰提出了建议。
张海王丽冰卢学理袁喜才张春兰
关键词:海南坡鹿区位条件区域经济背景
低温冰雪灾害对广东南岭灾区兽类和两爬动物生态影响
2008年1月中旬到2月下旬,中国南方发生大范围低温冰雪灾害,对森林及其野生动物造成严重的生态影响:1)冻雨以及所造成的树木断折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物理伤害,以及冰雪覆盖所造成的食物匮乏和觅食困难是造成野生动物死亡的主要...
张建新张春兰朱成林丁平胡慧建
关键词:冻灾兽类两栖爬行类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