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昌艳

作品数:6 被引量:3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篇低渗
  • 1篇低渗透
  • 1篇调整方法
  • 1篇旋回
  • 1篇油藏
  • 1篇油气水
  • 1篇油气水三相
  • 1篇油田
  • 1篇粘度
  • 1篇直井
  • 1篇剩余油
  • 1篇剩余油分布
  • 1篇特高含水
  • 1篇特高含水期
  • 1篇气水
  • 1篇流体力学
  • 1篇井筒
  • 1篇井网
  • 1篇井网加密
  • 1篇基准面

机构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6篇张昌艳
  • 1篇左松林
  • 1篇吴家文
  • 1篇赵秀娟
  • 1篇金艳鑫
  • 1篇杨清立
  • 1篇杨文武
  • 1篇路晶鑫

传媒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石油化工高等...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油水混合物的转相及转相前后的粘度计算被引量:2
2010年
分析并介绍油水混合物在含水率不断变化过程中的转相现象。对转相现象前后的油水混合物进行分析,并给出计算转相前后混合物粘度的公式。随着含水率不断变大时,油水混合物的粘度不断上升,而当含水率到达转相点附近,油水混合物的粘度会有发生突变,粘度会忽然降低。
张昌艳
关键词:粘度
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挖潜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2023年
大庆喇萨杏油田在特高含水后期探索利用老井侧钻超短半径水平井挖潜井间局部富集型剩余油,早期试验井结果表明单井效果差异大。在对侧钻井增油构成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增油量和含水率界限将侧钻井效果分为四种类型,从地质认识、剩余油分析、水平段设计、侧钻后跟踪调整以及钻井工艺等方面结合单井实例进行深入分析,明确了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挖潜成功或失败的关键影响因素,为下步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杨清立张昌艳
垂直井筒油气水三相混合物流动规律研究
油气水三相混合物在井筒中的流动理论是举升方式选择与油井生产工况分析的重要基本理论。迄今,该研究领域中尽管不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仍留有大量的研究课题亟待攻关。本文借用一定的流体力学理论和实验研究方法,在广泛调研国内外相关...
张昌艳
关键词:垂直井筒流体力学
文献传递
基准面旋回对剩余油分布控制作用
以升平油田葡萄花油层葡Ⅰ油组为例,研究了基准面的变化以及旋回类型,并分析了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葡Ⅰ油组可分为一个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一个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和一个中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5个短期基准面向上变深又...
张昌艳
关键词:剩余油基准面
文献传递
大庆油田特高含水期层系井网重构技术研究与应用被引量:24
2019年
大庆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层系井网暴露的矛盾日益凸显,急需通过调整来缓解矛盾、改善开发效果,进一步提升开发水平。从理论研究入手,利用物理模拟实验、数值模拟等方法,认清特高含水期层间及平面矛盾产生的机理,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层系井网重构的技术经济界限,确定层系井网重构的原则及方式,并在X试验区开展现场试验,采收率由试验前的51.30%提高到56.79%。大庆油田层系井网重构技术的研究与实践表明:渗透率差异是层间和井间干扰的内因;井距均匀程度是井间干扰的外因,是最容易人为改善的因素;在内因和井距共同作用下,含水饱和度差异干扰层间和井间流动规律。通过细划层段、细分开发对象和适当加密可以缓解这些矛盾,改善开发效果。
赵秀娟左松林吴家文张昌艳金艳鑫杨文武路晶鑫毛万义
关键词:层间矛盾井网加密大庆油田
低渗透复杂裂缝系统油藏见水原因及调整方法被引量:6
2021年
大庆外围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储层发育天然缝、人工缝及注水诱发动态缝,受复杂裂缝体系影响,采油井见水类型多样,见水规律及原因复杂,加剧了措施调整难度。为了改善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水驱效果,以CYG油田C45Z区块为研究对象,基于区块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划分单井见水类型,结合动静态数据,系统剖析见水规律及原因,为措施调整指明方向。通过措施调整,截至2021年3月,措施井组日增油1.0 t,含水率下降12.0%,阶段累计增油2051.6 t,初步形成分类治理措施调整模式。
张昌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