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威

作品数:9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急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急救
  • 3篇医疗急救
  • 3篇院外急救
  • 2篇院前
  • 1篇医疗信息
  • 1篇疫情
  • 1篇疫情防控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院内急救
  • 1篇院前急救
  • 1篇院前院内急救
  • 1篇诊病
  • 1篇受理
  • 1篇确诊
  • 1篇确诊病例
  • 1篇重症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转运
  • 1篇资源共享

机构

  • 8篇北京急救中心
  • 1篇北京紫云智能...

作者

  • 8篇张威
  • 8篇陈辉
  • 5篇耿聆
  • 3篇刘红梅
  • 2篇张进军
  • 2篇杨旭
  • 2篇李玮
  • 1篇李坚韧
  • 1篇刘江
  • 1篇张玲
  • 1篇张伟宏
  • 1篇韩鹏达
  • 1篇雷燕妮
  • 1篇张文中
  • 1篇王雨竹

传媒

  • 4篇中国急救复苏...
  • 2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数字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院前医疗急救分级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院前医疗急救分级模式的应用效果,为推进院前院内有效衔接、分级诊疗及合理指导就医提供依据。方法调取2020年6—12月北京急救中心院前医疗急救患者分级系统内患者院前初诊评级(院前评级)为Ⅰ级(急危症)、Ⅱ级(急重症)的数据5737例,分析送院就医情况,并与院内评级为Ⅰ级、Ⅱ级的分级数据进行评级比较。结果5737例患者中有5355例(93.3%)送往三级医院就诊;院前评级与院内评级一致性较高,为74.5%。结论院前急救人员通过院前医疗急救分级模式,实现了合理指导患者就医的目标;院前院内评级一致性较高,可有效提高院前院内衔接,取得了较好效果。
王雨竹王勇刘红梅陈辉杨旭张威
关键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新冠肺炎家庭聚集性病例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自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随着疫情的迅速蔓延,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陆续有病例报道[1]。截至2月丨7日24 B寸,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累计报告确珍病例72436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2552例,累计死亡病例1868例,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41552人。北京市累计确诊病例387例,出院122例,死亡4例。截止2月17日,北京市120累计转运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34例,其中家庭聚集性病例占到50.8%,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已由输人性病例转为本地化病例,且以家庭聚集性确诊病例为主。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北京市首例死亡病例弓I发的家庭聚集性病例特点,为院前急救及疾病预防控制同行提供借鉴与参考。
张威田思佳王颖陈辉张进军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家庭聚集性确诊病例出院病例密切接触者
主成分分析探讨北京市院外急救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影响北京市院外急救服务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院外急救事业的发展提出对策。方法通过筛选北京市120/999紧急医疗救援联合指挥平台中的部分指标,收集2019-2020年数据,运用SPSS 22.0进行主成分分析,将8项原始数据转化为3个主成分。结果急救资源配置、急救运行效率、院外院内衔接等因素对北京市院外急救服务能力具有较大影响。结论结合分析院外急救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推动院外急救体系建设,提高院外急救服务能力,提升患者满意度。
张威耿聆孙涛巴衣尔策策克邓贵芳李玮陈辉
关键词:院外急救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
《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急危重症分级标准》应用探讨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分析《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急危重症分级标准》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为院前医疗急救提供标准化工具。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北京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的1373例急危重症患者,分别进行《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急危重症分级标准》(院前标准)与《市属医院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试行)》(急诊标准)评级比较。结果两种分级标准各级别例数分布趋势相同(Ⅱ级>Ⅰ级>Ⅲ级>Ⅳ级),Ⅰ级例数院前标准(420例)多于急诊标准(368例),Ⅱ级例数基本相等(急诊标准多于院前标准13例),急诊标准Ⅲ级(278例)、Ⅳ级(195例)多于院前标准同等级别(257例、177例),院前标准Ⅰ、Ⅱ、Ⅲ级总和(1196例)多于急诊标准前三级总和(1178例),两种标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288,P>0.05)。结论院前标准指标简明、易操作,方便医师现场快速初筛与分级;院前标准范围大于急诊标准,敏感性更高;两种标准符合程度较高,院前标准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张威王勇刘红梅王旭万婷巴衣尔策策克刘江韩鹏达张玲杨旭张伟宏耿聆孙涛陈辉
北京市院外急救反应时间分析
2023年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院外急救反应时间的统计分析,总结规律,寻求缩短急救反应时间的方法。方法收集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每日平均急救反应时间,按照周一至周日进行分组,采用秩和检验的方法分析周一至周五与周六周日的急救反应时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北京市院外急救反应时间周一至周五与周六周日存在差异;周一至周五无差异;周六与周日无差异。结论推动院外急救体系建设,多手段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提升院外急救服务能力,满足百姓的院外急救服务需求。
张威李玮张莉娜王勇陈辉
关键词:院外急救
院外医疗急救受理要车电话数量建模分析及应用
2023年
目的为了更好更快满足院前急救服务需求,对2020年每日24小时段受理要车电话数量展开研究分析,根据受理要车电话数量存在规律,提出有效提高院前急救服务运行效率及管理水平的相关措施。方法采用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应用python编程语言,基于sklearn机器学习库对2020年1月—12月每日24小时段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建模,获得线性回归模型具体系数值。结果2020年12月5日、15日、25日24小时段受理要车电话真实数据及模型预估数值及变化趋势比对验证显示,整体数值接近、变化趋势一致。结论线性回归模型很好建模了受理要车电话数量及变化趋势,应进一步扩展线性回归模型等信息化手段在院前急救领域中的广泛应用;院前急救调度指挥中心受理要车电话数量24小时段差异存在规律,有效指导调度指挥座席、院前急救车组人员及救护车数量等资源调整;受理要车电话数量秋季最高,其次为夏季、冬季,春季最低,助力不同季节做好相关院前急救资源储备调整及相关应急措施。
邓贵芳巴衣尔策策克陈辉耿聆张威孙涛王勇
关键词:院前急救线性回归模型
院前院内急救医疗信息一体化平台的设计与应用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统筹院前院内急救资源,建立院前院内衔接路径与衔接机制,实现院前院内急救信息共享。方法:基于院前院内急救医疗应用场景要求,遵循模块化、流程化、规范化设计开发理念,采用Netty框架及Kotlin开发语言实现多个独立系统的数据集成共享和移动端应用。结果:有效整合院前院内急救资源,统一急救信息输入与输出路径,实现了26家医院系统的有效衔接,强化了急救体系建设与预警联动,助力于精益化急救流程与管理,实现急救资源共享。结论:基于信息化手段实现院前院内衔接,有助于宏观调控急救资源配置,是实现“上车即入院,信息实时传”的有效探索,进一步提高了急救运行效率与医疗急救服务质量。
巴衣尔策策克陈辉耿聆秦铁岭张威张涛王勇
关键词:院前院内急救资源共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院外急救防控策略与转运实践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为更好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升院外急救防控能力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为国内其他省市开展重大传染性突发公共事件疫情防控及转运工作提供借鉴。方法全面梳理院外急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及转运流程,制定院外急救防护及院感防控标准,应用于实际日常急救及疫情相关病例转运工作。结果院外急救人员严格执行相关流程及防护标准,有序开展日常急救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病例转运工作,实现院外急救“零感染”目标。结论国内尚无统一的院外急救防控标准,亟需制定重大传染性突发公共事件院外急救防控策略及防护标准,提高院外急救运行效率,减少院外急救交叉感染风险。
陈辉巴衣尔策策克张威耿聆王旭张进军刘红梅王勇雷燕妮李坚韧李宗浩张文中
关键词:院外急救疫情防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