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向前

作品数:48 被引量:402H指数:10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0篇玉米
  • 9篇技术规程
  • 9篇保护性耕作
  • 7篇燕麦
  • 7篇杂草
  • 7篇栽培
  • 7篇栽培技术
  • 6篇综合控制
  • 6篇小麦
  • 6篇马铃薯
  • 6篇免耕
  • 6篇规程
  • 5篇栽培技术规程
  • 5篇水分
  • 5篇棉花
  • 4篇油菜
  • 4篇土壤
  • 4篇农牧
  • 4篇农牧交错区
  • 4篇轮作

机构

  • 41篇内蒙古农牧业...
  • 29篇内蒙古大学
  • 10篇内蒙古农业大...
  • 4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2篇通辽市农业科...
  • 1篇宁夏职业技术...
  • 1篇赤峰市农牧科...
  • 1篇莫力达瓦达斡...
  • 1篇巴彦淖尔市农...

作者

  • 48篇张向前
  • 33篇路战远
  • 28篇程玉臣
  • 20篇张德健
  • 14篇王玉芬
  • 12篇张建中
  • 9篇刘景辉
  • 9篇咸丰
  • 8篇郭晓霞
  • 7篇白海
  • 5篇孙峰成
  • 3篇齐冰洁
  • 3篇王莹
  • 3篇陈立宇
  • 2篇任永峰
  • 2篇李立军
  • 2篇张星杰
  • 2篇王建国
  • 2篇赵海超
  • 2篇赵小庆

传媒

  • 17篇内蒙古农业科...
  • 13篇北方农业学报
  • 2篇作物杂志
  • 2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现代农业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作物学报
  • 1篇粮食与油脂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园艺与种苗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1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蒙古适宜籽粒机械化收获春玉米品种筛选被引量:11
2018年
为明确春玉米籽粒直接收获对不同玉米品种籽粒机械化收获质量、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择了主栽品种和苗头品种共7个,分别测定了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时的含水量、破碎率、损失率以及机械化收获产量和净收获产量。结果表明:东单6531的籽粒含水量最大,而KWS9384的籽粒含水量最小。破碎率最大是丰垦139,最小是郑单958;各品种杂质率的大小顺序为:丰垦139>KWS9384>先玉335>东单6531>广德5>华美1号=郑单958。落粒率以华美1号和丰垦139最大,落粒率最小的品种是郑单958。郑单958的落穗率最大,为29.64%。各品种的未脱净率相差较小,基本均为0。总落粒率以郑单958最大,KWS9384最小。综合产量、净收益率等综合来看,因华美1号品质非常差,各品种选择种植的优先顺序为丰垦139、KWS9384、广德5、先玉335、东单6531、华美1号、郑单958。
张向前王瑞张瑞霞郭晓霞鉴军帅程玉臣吴慧孙峰成
关键词:玉米破碎率损失率
不同药剂浸种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为明确不同化学药剂种类及用量在马铃薯种薯浸种条件下对马铃薯块茎晚疫病防治效果和商品薯产量的影响,试验以大西洋为供试品种,选用安克、克露和甲霜灵锰锌3种药剂的350倍、500倍2个浓度药液分别浸种,综合分析不同药剂种类及用量处理对马铃薯块茎晚疫病的防治效果、中薯和大薯的产量、马铃薯总产量以及贮存发病率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50%安克可湿性粉剂350倍药液浸种处理的晚疫病防治效果最好,其发病率最低,为5.49%,比对照降低了20.32百分点,块茎产量最高,为29.57 t/hm2,贮藏期间烂薯率最低,为3.64%,比对照减少了13.97百分点。综合分析得出:马铃薯生产过程中以50%安克可湿性粉剂稀释350倍浓度处理较为适用。
周长艳王珊珊张向前路战远张德健程玉臣方静史功赋
关键词:马铃薯药剂种类浸种晚疫病
轮作休耕对小麦和油菜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为探索大兴安岭西麓轮作休耕对土壤水分含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2017年在特泥河试验站进行了小麦和油菜不同轮作休耕模式试验。试验表明:结果休耕模式下小麦和油菜不同生育时期农田土壤体积含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大于连作,小麦的穗数和穗粒数以及油菜的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粒数也呈现休耕>轮作>连作。休耕后翌年种植小麦和油菜,产量分别达到了4 670.17 kg/hm^2和3 296.20 kg/hm^2,显著高于对照连作小麦和油菜以及油菜—小麦和小麦—油菜轮作模式下的产量。
王建国路战远路战远程玉臣张德健张向前赵丽丽
关键词:小麦油菜水分利用效率
平作马铃薯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规程被引量:3
2015年
在介绍平作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适用范围的基础上,提出详细栽培技术规程,以推动膜下滴灌技术的发展。
程玉臣路战远张德健王玉芬张向前
关键词:平作马铃薯膜下滴灌
棉花覆膜滴灌节水栽培技术规程被引量:1
2015年
经多年试验总结,该规程以棉花"覆膜、滴灌"为技术要点、以"矮、密、早"为主要技术要素,规范了内蒙古西部棉区的棉花覆膜滴灌节水栽培技术,可系统指导内蒙古西部地区棉花节水栽培管理的整个过程,即包括棉花的播前准备、滴灌带的铺设、播种、水肥管理、化学调控、病虫草害防治及适时采收等。
路战远张建中咸丰杨建强张向前白海程玉臣柴绍忠王定元苏和
关键词:棉花覆膜滴灌节水栽培技术规程
不同燕麦品种产量及其与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4
2011年
在内蒙古土默川山前洪积平原水肥条件不同的土壤上,对引进不同燕麦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燕麦品种之间的产量有极显著差异。株高只在水肥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与草产量显著相关。在两种条件下,燕麦的草产量与子粒产量均呈显著相关;子粒产量主要取决于穗重、穗粒数。而在水肥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千粒重、穗数、穗重、穗粒数与子粒产量均显著相关。不同品种间,皮燕麦坝莜4号和科燕1号产量较高,坝莜4号的抗逆性较强;裸燕麦比皮燕麦对水肥条件敏感。
武俊英刘景辉王怀栋张向前于翠玲王莹
关键词:燕麦
不同灌水量对免耕玉米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为提高保护性耕作玉米田的出苗率、产量和经济效益,文章研究了免耕条件下播前不同灌溉量对玉米出苗率、土壤含水量、玉米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留茬灌溉和灭茬浅旋灌溉的出苗率、不同土层含水量、玉米的植物学性状、产量以及总收益和纯收益均高于留茬不灌溉,且留茬灌溉和灭茬浅旋灌溉的出苗率比留茬不灌溉高5.48%和6.38%,不同层次的土壤含水量呈M型变化趋势,留茬灌溉和灭茬浅旋灌溉的产量比留茬不灌溉高13.6%和14.7%,留茬灌溉和灭茬浅旋灌溉的纯收益比留茬不灌溉高11.7%和9.9%。结论:播前灌溉可提高玉米的出苗率和产量。
路战远张向前张德建景振举姚仲军程玉臣张建中白海王玉芬
关键词:灌水量免耕玉米土壤水分
内蒙古地区典型春小麦亲缘关系的SRAP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为明确和廓清内蒙古典型种植春小麦品种的亲缘关系,本研究利用正交设计法创建春小麦SRAP反应体系,并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春小麦20μL SRAP-PCR最佳反应体系为:DNA模板量25 ng、正反向引物0.3μmol/L、2×Taq Master Mix 7.0μL;17对引物扩增出190个条带,其中112个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比率为59.00%,平均每对引物有6.59个多态性位点,引物多态性信息量(PIC)平均为0.63;有效等位基因数(Ne)、香浓信息指数(I)和Nei's遗传相似系数(H)分别为1.6010、0.7101和0.512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10处,将7个春小麦品种分为2大类;在0.15处,第一大类又分为2个亚类。研究表明,地理来源相同的春小麦品种之间遗传差异较小;种植区域的环境自然选择是影响供试典型春小麦亲缘关系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所建立的春小麦SRAP反应体系稳定可靠、重复性好,条带清晰且多态性好,可为后续春小麦遗传关系、优异基因挖掘等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赵小庆赵小庆张向前张向前叶君王建国王建国伊六喜
关键词:春小麦品种正交设计SRAP
免耕轮作对内蒙古地区农田贮水特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4
2012年
2005—2011年,在内蒙古清水河县进行了免耕留高茬覆盖(NHS)、免耕留低茬覆盖(NLS)、免耕留高茬(NH)、免耕留低茬(NL)和常规耕作(T)5种耕作方式与3种轮作模式(燕麦-大豆-玉米、大豆-玉米-燕麦和玉米-燕麦-大豆)对土壤贮水特性和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免耕轮作处理中以免耕留茬覆盖结合燕麦-大豆-玉米轮作模式对土壤贮水量的提高程度最大,增幅为常规耕作的35.66%~41.63%。不同免耕轮作模式均能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且作物产量高低与降雨量的变化趋势一致。第1个轮作周期后NHS、NLS、NH和NL分别较T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增加43.77%、31.45%、26.74%和13.91%,作物产量增加29.68%、27.69%、18.05%和15.66%。第2个轮作周期内由于干旱比较严重,免耕方式结合燕麦-大豆-玉米模式效果较轮作第1个周期有所下降,但NHS、NLS、NH和NL仍分别较T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增加29.83%、20.51%、6.18%和3.15%,作物产量增加17.52%、13.60%、4.33%和1.95%。因此,在土壤水分基本来源于自然降水的内蒙古旱作区,免耕轮作能够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增加作物产量,尤其以免耕秸秆覆盖结合燕麦-大豆-玉米模式效果最佳。
郭晓霞刘景辉田露张星杰李立军张向前
关键词:土壤贮水量作物水分利用效率降雨量
内蒙古东北玉米轮作及生态种植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2
2017年
玉米是高产农作物,在内蒙古自治区的种植面积、总产量、单产水平皆居粮食作物之首,是自治区第一大农作物。玉米替代种植可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但由于过分强调比较效益,人们放弃了合理轮作体系,造成玉米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使作物的轮作体系遭破坏,将会使土地生态环境受到更大损害,影响粮食持续增产。文章从玉米轮作及生态高效种植制度的主要效益、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具体对策进行了全面分析,建立了适宜的玉米轮作及生态种植模式,使主要粮食作物进行合理布局和科学轮作,走以科技支撑提高单产和保障总产的现代化农业之路。
孙峰成路战远孟繁盛李文霞包额尔敦嘎贾晓清张向前刘亚楠
关键词:玉米轮作生态种植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