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印峰

作品数:3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1篇血管网
  • 1篇血管网皮瓣
  • 1篇移植后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技术
  • 1篇增殖
  • 1篇增殖细胞
  • 1篇增殖细胞核
  • 1篇增殖细胞核抗...
  • 1篇真皮替代物
  • 1篇真皮下
  • 1篇真皮下血管
  • 1篇真皮下血管网
  • 1篇真皮下血管网...
  • 1篇中厚
  • 1篇中厚皮
  • 1篇中厚皮片
  • 1篇生长因子Β
  • 1篇生物学

机构

  • 3篇苏州大学

作者

  • 3篇张印峰
  • 1篇林伟
  • 1篇沈国良
  • 1篇赵小瑜
  • 1篇祁强
  • 1篇张建超
  • 1篇邓如明
  • 1篇李丽
  • 1篇李克

传媒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3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丝素蛋白作为真皮替代物移植后的组织学变化被引量:4
2010年
背景:目前国外研究者已研发出多种真皮替代物,取得了一定临床效果,但价格非常昂贵,因此研制和开发经济实用的高质量真皮替代物具有重要意义。目的:了解以柞蚕丝素蛋白材料为支架构建组织工程真皮替代物移植后的组织学变化,并与聚乙烯醇海绵相比较。方法:取清洁级雄性SD大鼠,背部制作一大小为20mm×20m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切下皮肤反取成刃厚皮待用,然后随机分为2组,海绵组:创面埋植聚乙烯醇海绵并覆盖自体表皮。丝素组:创面埋植交联柞蚕丝素多孔材料并覆盖自体表皮。分别于术后5,10,15,25d取材,观察移植物及其周围组织大体标本和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增殖细胞核抗原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相对定量分析。结果与结论:移植术后丝素组复合皮片生长良好、全部存活;海绵组移植皮片大部分变黑、结痂,并有脱落。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丝素组在术后5~25d转化生长因子β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均显著大于海绵组。结果提示,以丝素蛋白为支架构建的组织工程真皮替代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血管化过程快,并能促进皮肤创面的愈合。
李丽张印峰李克李永林
关键词:丝素蛋白真皮替代物增殖细胞核抗原转化生长因子Β1
多孔丝素材料修复大鼠真皮缺损过程中成纤维细胞CD90表达及其生物学特性
目的:为深入研究丝素蛋白在修复大鼠皮肤缺损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CD90、’FGF-β1、α-SMA、Ⅰ、Ⅲ型胶原在天蚕丝素材料、家蚕丝素材料和海绵材料修复大鼠皮肤缺损过程中的表达水平,探讨材料对主...
张印峰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
文献传递
中厚皮片和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修复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被引量:19
2010年
目的总结中厚皮片和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修复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09年2月,采用中厚皮片和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联合VSD修复12例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男9例,女3例;年龄17~65岁。交通伤7例,机器轧伤3例,其他伤2例。损伤部位:上肢2例,小腿8例,足踝及足背2例。创面范围为9cm×7cm~38cm×24cm。受伤至入院时间3~11h,平均5h。结果10例经5~7dVSD治疗后,95%以上撕脱皮肤成活;2例创面缩小50%及60%,直接拉拢缝合后于大腿外侧取中厚皮片修复残余创面,同时联合VSD治疗5~7d后移植皮片成活。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创面无明显瘢痕增生,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中厚皮片和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联合VSD修复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具有早期封闭创面、减轻水肿、降低感染几率、促进撕脱皮肤成活等优点。
张建超沈国良赵小瑜林伟祁强张印峰邓如明
关键词:四肢皮肤撕脱伤中厚皮片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