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卫

作品数:17 被引量:109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然科学总论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自然科学总论
  • 7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伦理
  • 4篇哲学
  • 3篇道德
  • 3篇伦理学
  • 2篇应用伦理
  • 2篇应用哲学
  • 2篇真理
  • 2篇技术伦理
  • 2篇技术伦理学
  • 2篇负责任
  • 2篇案例分析
  • 1篇大学环境
  • 1篇道德滑坡
  • 1篇道德哲学
  • 1篇新自由主义
  • 1篇休谟
  • 1篇休谟问题
  • 1篇学科
  • 1篇学科化
  • 1篇学术

机构

  • 10篇大连理工大学
  • 9篇华中师范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1篇北德克萨斯大...

作者

  • 16篇张卫
  • 6篇王前
  • 2篇晏萍
  • 1篇朱晓林
  • 1篇朱勤
  • 1篇李宏伟
  • 1篇刘伟

传媒

  • 5篇自然辩证法研...
  • 4篇科学技术哲学...
  • 3篇哲学动态
  • 1篇自然辩证法通...
  • 1篇道德与文明
  • 1篇伦理学研究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技术伦理学何以可能?被引量:8
2017年
对"技术伦理学何以可能"的追问关系到技术伦理学的学科合法性,是技术伦理学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虽然以往的研究对"技术具有价值负载性"的命题进行了论证,但在进一步论证"技术为何负载伦理价值"这一命题还不够充分,本文从"自由"、"信息"和"中介"三个角度,把技术的价值负载性的论证推进到技术的伦理价值负载性的层面,从而为技术伦理学这门学科的合法性寻找深层的理据。
张卫
关键词:技术伦理学中介
技术中的“休谟问题”
2017年
技术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它一方面要遵守客观的自然规律,另一方面要实现一定的人类目的,如何从"自然规律"之"是"推导出"技术目的"之"应当"是技术实践中所面对的类似于道德实践中的"休谟问题"。后者要回答的是"道德何以可能",而前者要回答的则是"技术何以可能"。正如"休漠问题"在道德哲学中所具有的基础性地位一样,技术中的"休漠问题"在技术哲学中也具有基础性地位。
张卫
关键词:技术哲学道德哲学休谟问题
符号消费时代的生态设计被引量:4
2014年
当前的生态设计主要关注产品本身对生态的影响,而缺少对使用者如何使用产品的考量,这可能会导致"杰文斯悖论",从而抵消产品本身的环保效果。另外,许多用品被处理掉往往不是因为"物理寿命"的终结,而是因为其"心理寿命"已经终结,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无论产品具有多么强大的环保性能也无济于事。在符号消费的语境下,这些问题显得更为突出,这需要在生态设计中增加对使用者行为的考量,实现产品本身的环保性能和使用者的环保行为的有机统一。
张卫
关键词:生态设计
道德可以被物化吗?——维贝克“道德物化”思想评介被引量:23
2013年
“道德物化”思想是近年来技术伦理研究领域出现的一种新思潮,正逐渐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拉图尔(Bruno Latour)1992年发表的《何处去寻暗物质?》(Where Arethe Missing Masses?)一文,可以被认为是“道德物化”思想的正式开端。在该文中,Missing Masses具有一语双关的含义,也可以理解为“迷失的大众”,即在道德滑坡的社会中道德迷失的人。在此基础上,荷兰技术哲学家阿特胡斯(HansAchterhuis)1995年在《器具的道德化》一文中明确提出了“人工物的道德”(morality of artifacts)和“物化的伦理学”(material ethics)概念。
张卫王前
关键词:道德滑坡伦理研究一语双关学术界暗物质
“负责任创新”的理论与实践述评被引量:40
2014年
"负责任创新"是继"可持续发展"之后欧美国家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其主要内容是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技术创新实践密切结合,从伦理角度有效评估和影响技术创新的各个环节,以保证技术创新成果的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接受性。通过评述"负责任创新"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内涵,阐述其理论框架和方法,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可以展示"负责任创新"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我国的技术创新活动有重要启示。
晏萍张卫王前
关键词:案例分析
从Techné特刊看现代西方技术哲学的转向被引量:4
2011年
在国际技术哲学学会(SPT)成立35周年、Techné创刊15周年之际,Techné在2010年第2期组织了一期特刊,回顾了SPT的建制化发展历程,考察了技术哲学过去35年的历史演变,总结了在这一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并对未来技术哲学的新动向做了展望。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现代技术哲学的发展状况,对我国技术哲学今后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张卫朱勤王前
关键词:SPT伦理转向
技术“微观权力”的伦理意义被引量:8
2015年
福柯提出的"微观权力"思想开辟了一条从权力的视角理解技术本质的新路径。技术是众多"微观权力"的一种。技术的"微观权力"体现在其"居间调节"机制之中,这种机制的伦理意义在于,通过恰当的技术设计,技术产品可以实现对伦理行为的"激励"以及对非伦理行为的"抑制"。
张卫王前
关键词:微观权力伦理意义
基础主义之“基础”探析
2009年
基础主义的理想可以说是哲学家的一种永远的"乡愁"。从柏拉图开始,基础主义者把这个根基设定为绝对的真理,近代的笛卡尔、康德等唯理论者是这一传统的后继者;培根及其后的洛克、实证主义者、分析哲学家在认识到唯理论的局限后,放弃了对绝对真理的追求,把这个根基设定为永恒的标准,命题可以变,但标准不变;在库恩的批判下,标准也成了不可通约的了,新历史主义者放弃了对永恒标准的追求,把这个根基设定为衡量标准好坏的标准,即元标准。基础主义者的目标日益在后退,最终无法避免滑向相对主义的怀抱。这是旧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必然结果。
张卫
关键词:基础主义真理
大连港负责任创新模式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负责任创新"是近年来欧美国家提出并得到迅速发展的理念。按照负责任创新的理念反思大连港近年来的发展,可以看到有很多做法和制度设计与负责任创新的理念是一致的。从港口与环境的关系、港口的技术创新与社会责任的关系等方面来探讨大连港负责任创新模式,对事故池工程进行案例分析,最后与鹿特丹港的负责任创新模式进行初步的比较分析。
晏萍刘伟张卫
关键词:案例分析
论技术伦理学的内在研究进路被引量:13
2012年
传统的技术伦理学通常站在技术活动之外,对技术后果进行伦理反思和批判;而内在进路的技术伦理学则把目光投向技术活动之中,考察如何在技术设计中嵌入某种道德要素,使技术人工物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引导、调节人的行为,以实现一定的道德目的。这种"道德的物化"的研究范式,对于发挥技术伦理的实际效用有着重要意义。
张卫王前
关键词:实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