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利民

作品数:10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腰椎
  • 4篇内固定
  • 4篇节段
  • 4篇骨折
  • 3篇胸腰段
  • 3篇胸腰椎
  • 3篇腰段
  • 3篇退变
  • 3篇退变性
  • 3篇椎管
  • 3篇椎管狭窄
  • 3篇椎体
  • 2篇胸腰段爆裂骨...
  • 2篇腰椎侧凸
  • 2篇腰椎管
  • 2篇腰椎管狭窄
  • 2篇腰椎管狭窄症
  • 2篇植骨
  • 2篇退变性腰椎
  • 2篇退变性腰椎侧...

机构

  • 6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石家庄市第三...

作者

  • 10篇张利民
  • 9篇任亮
  • 9篇孙先泽
  • 7篇刘艳兵
  • 7篇赵正琦
  • 4篇于金河
  • 4篇侯树兵
  • 3篇胡红涛
  • 2篇张晓华
  • 2篇顾振芳
  • 2篇李锋
  • 1篇李锋
  • 1篇宫瑞
  • 1篇李平
  • 1篇王立民
  • 1篇胡洪涛

传媒

  • 2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弥可保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的影响
目的: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是晚期周围神经损伤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如何延缓和减轻肌肉萎缩的发生是当今周围神经损伤修复领域的一大难题。通过建立失神经支配大鼠小腿三头肌模型,比较腹腔注射、靶肌肉注射、神经断端局部给药三种不同方式...
张利民
关键词:给药方式弥可保骨骼肌萎缩周围神经损伤
文献传递
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3例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效果。方法选取MCSM患者33例,采用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治疗。记录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6、12个月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OA评分),计算术后12个月JOA评分改善率。结果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6、12个月JOA评分分别为(8.2±0.3)、(12.7±0.5)、(13.8±0.2)、(14.1±0.3)、(14.1±0.2)分,术后各时点与术前比较,P均<0.01。术后12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为70.0%±0.2%。结论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治疗MCSM效果较好,其有充分减压、即刻重建颈椎稳定性、植骨融合率高等特点,是治疗MCSM的良好选择方法之一。
赵正琦侯树兵张晓华任亮张利民胡洪涛孙先泽李锋
关键词: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
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探讨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定位诊断作用。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多节段腰椎退变患者58例。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共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55~75岁,平均64岁;病程1~11年。多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患者26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38~63岁,平均45岁;病程1~8年。以上患者均有下肢疼痛不适症状。所有患者均采用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明确责任节段。结果 32例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中25例行>2个节段的减压术;26例多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患者,12例行单节段髓核切除,另14例行双节段髓核切除。责任间隙准确,患者疗效良好。结论在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定位诊断中,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是一种准确而有效的确认责任间隙的方法。
赵正琦张晓华孙先泽任亮张利民刘艳兵胡红涛
关键词:腰椎脊神经根椎管狭窄椎间盘移位神经传导阻滞
后路单间隙融合双节段固定治疗Denis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总结采用后路单间隙融合双节段固定治疗伴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9年3月,采用后路单间隙融合双节段固定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1例。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17~61岁,平均35.5岁。均伴有不同程度脊髓压迫症状。31例均为单节段椎体骨折,其中T114例,T129例,L114例,L24例。伤后距手术时间6 h~3 d,平均2.4 d。观察手术前后及随访阶段均以骨折椎体为中心摄正、侧位X线片。了解术后及随访期间骨折复位丢失情况,有无内固定折断,椎弓根钉松动、拔出,椎弓根钉或内固定圆棒折断等。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标准评价神经功能。比较术后1周、术后12个月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有无差异,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3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1周及术后12个月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后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植骨融合良好,无植骨不融合、骨吸收、椎体塌陷等情况。[结论]后路单间隙融合双节段固定是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赵正琦孙先泽任亮张利民刘艳兵侯树兵李锋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植骨术短节段内固定
胸腰椎后凸畸形合并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胸腰椎后凸畸形合并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本院2007~2013年收治的38例胸腰椎后凸畸形合并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资料。后凸≤20°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植骨并Cage融合内固定术(A组,共8例);后凸〉20°采用后方突出椎间盘摘除、经椎弓根截骨矫形内固定(B组,共30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采用Frankel分级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状态。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38例均骨性融合。A组患者术后后凸角度无变化,B组患者后凸角由术前的平均48°,改善为术后25°。2组患者VAS评分和DO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A组Frankel C级1例恢复到D级,D级7例恢复到E级。B组Frankel C级6例恢复到D级,4例恢复到E级;Frankel D级16例恢复到E级,4例无明显变化。34例术后神经功能有改善,21例腰背痛症状明显缓解。结论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后凸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刘艳兵孙先泽任亮于金河张利民胡红涛
关键词:胸椎腰椎脊柱后凸椎间盘移位
长节段固定、局限性减压治疗合并退变性腰椎侧凸的腰椎管狭窄症
目的:评价后路长节段固定、局限性减压治疗合并退变性腰椎侧凸的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5年6月~2009年8月收治的合并退变性腰椎侧凸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2例,术前依据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对引起症...
任亮孙先泽张利民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退变性腰椎侧凸腰痛长节段固定
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对伴SCI的胸腰段骨折行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了解术后及随访期间骨折复位丢失情况,有无内固定折断,椎弓根钉松动、拔出,椎弓根钉或内固定圆棒折断等。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标准评价神经功能。比较术后上下终板成角,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植骨融合良好,无植骨不融合、骨吸收、椎体塌陷等情况,大多数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赵正琦孙先泽李平张利民任亮刘艳兵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骨折前入路内固定
后路经椎弓根环形减压三柱重建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
任亮侯树兵孙先泽于金河赵正琦顾振芳张利民刘艳兵胡红涛
该研究采用的后路经椎弓根椎管前方骨块切除减压重建技术是大多数脊柱外科医生比较擅长的入路又能充分去除椎管前方致压骨块,达到前路减压的效果,同时又能重建后柱结构的稳定,保证了术后三柱结构的即时稳定性,能有效的解决上述单一前路...
关键词:
关键词:胸腰段椎体骨折
经椎弓根椎体部分切除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
孙先泽赵正琦侯树兵任亮顾振芳李锋宫瑞刘艳兵张利民于金河王立民
该课题设计选择Denis关于爆裂骨折的分型中的B型胸腰段爆裂骨折伴有脊髓损伤的病例,经单一入路,同一体位, 经后路处理椎体骨折及椎板骨折引起的压迫,达到前后联合入路的手术效果。经椎弓根对前方椎体部分切除减压,避免了牵拉脊...
关键词:
关键词:胸腰段爆裂骨折内固定治疗
长节段固定、局限性减压治疗合并退变性腰椎侧凸的腰椎管狭窄症
2012年
目的评价后路长节段固定、局限性减压治疗合并退变性腰椎侧凸的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6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合并退变性腰椎侧凸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2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29例,均采用后路长节段固定、局限性减压手术治疗,分析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bb角的变化,并进行对比。结果腰椎JOA评分由术前(11.5±3.6)分增加到术后(23.4±2.1)分(P<0.01),临床改善率75.3%;术前ODI为(68.2±2.4)%,术后改善至(34.2±1.7)%(P<0.01);冠状位Cobb角术前为(27.6±2.3)°,术后改善至(10.5±1.5)°(P<0.01);矢状位腰椎前凸角术前为(11.8±1.2)°,术后改善至平均(35.3±1.6)°(P<0.01)。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6个月,平均38个月,随访期间除1例因感染内固定物取出,其余41例矫正效果无丢失,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现象,植骨融合良好,无假关节形成。结论对于合并退变性腰椎侧凸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掌握合适的手术适应证,后路长节段固定、局限性减压及植骨融合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任亮孙先泽于金河赵正琦刘艳兵张利民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退变腰椎侧凸长节段固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