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凤华

作品数:41 被引量:163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科研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哲学宗教
  • 8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模糊决策
  • 6篇偏好
  • 5篇事件相关电位
  • 5篇相关电位
  • 5篇决策偏好
  • 4篇ERP研究
  • 3篇神经机制
  • 3篇禀赋效应
  • 2篇道德
  • 2篇道德判断
  • 2篇隐喻
  • 2篇认知神经
  • 2篇认知神经机制
  • 2篇生态理性
  • 2篇公平
  • 2篇概念隐喻
  • 2篇保险
  • 2篇保险金
  • 1篇导语
  • 1篇道德直觉

机构

  • 27篇江西师范大学
  • 21篇西南大学
  • 3篇杭州师范大学
  • 3篇皖南医学院
  • 2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南昌工程学院
  • 1篇四川外语学院...
  • 1篇江西广播电视...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重庆文理学院
  • 1篇南宁师范大学

作者

  • 40篇张凤华
  • 19篇张庆林
  • 5篇向玲
  • 5篇邱江
  • 5篇杨群
  • 5篇胡竹菁
  • 3篇徐富明
  • 3篇曾建敏
  • 3篇沈友田
  • 3篇胡笑羽
  • 2篇汤永隆
  • 2篇黄砾卉
  • 2篇曾晓青
  • 2篇张烨
  • 2篇董圣鸿
  • 2篇刘书培
  • 2篇张玉婷
  • 2篇叶红燕
  • 2篇李光涛
  • 1篇邱桂凤

传媒

  • 13篇心理学探新
  • 10篇心理科学
  • 6篇中国临床心理...
  • 2篇心理科学进展
  • 2篇心理与行为研...
  • 1篇心理发展与教...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HOG问题促进效应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通过选取经典的THOG问题作为实验材料,探讨了大学生解决具体以及抽象选言推理问题的认知机制,结果发现:(1)具体内容的选言推理问题对抽象内容的选言推理问题有明显的促进效应,表现为先解决逃犯问题后解决THOG问题组的正确率显著高于先解决THOG问题后解决逃犯问题组;(2)提供笼统的解题策略对大学生解决THOG问题几乎没有促进作用。
张凤华邱江张庆林
关键词:THOG问题
得失框架与参照点对公平判断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究得失框架与单双参照点对公平判断的影响。方法:以大学生群体为被试,采用经典决策范式比较被试在得失框架和单双参照点条件下的公平判断差异。结果:实验1发现相比于未得框架,处于损失框架下被试有更大比例感受不公平;相比于未失框架,获得框架下被试公平感更高。实验2发现与损失框架相比,获得框架下被试的公平感更高;相比于双参照点,单参照点的被试公平感更高;得失框架和单双参照点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在获得框架下,单参照点比双参照点的被试有更高的公平感;而单双参照点在损失框架下对被试公平感的影响无显著差异。结论:获得框架让个体产生更高的公平感;而在获得框架下,与单参照点相比,双参照点降低了个体公平感。
徐富明黄龙沈友田张凤华向玲
模糊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被引量:6
2015年
模糊决策是特殊、复杂的风险决策,还是一种独立的决策类型,是当前认知神经科学争论的热点问题。一系列的f MRI研究分别得出了不同结论,但大多数证据支持模糊决策和风险决策之间存在分离,模糊决策有其独特的决策机制;模糊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研究拟应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生物反馈技术和基因技术,采用IGT和GDT任务范式,通过网络成瘾人群和正常人群的对比研究,去探索模糊决策和风险决策之间的分离;应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磁共振技术,采用IGT范式和选瓶任务范式,研究模糊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并从临床角度进一步验证上述结果。该项目的开展,有助于拓广模糊决策的研究领域和视野,对理解人类在模糊情境下的决策机制以及模糊决策和风险决策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临床上成瘾人群、脑损伤患者的认知诊断和治疗以及现实中企业和个人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张凤华张玉婷向玲胡竹菁
关键词:模糊决策认知神经科学
识别电位概述
2015年
识别电位是指当被试看到可识别刺激如字词、图形、面孔时,视觉系统的相应区域对注意指向的刺激做出的电生理反应,这一反应在200~250ms时达到峰值。这一ERP成分属于新兴的事件相关电位,并在语言学习和精神病诊断等不同的领域得到了有效的应用。本文从其实验研究的角度系统地介绍了识别电位的研究范式、研究材料的选择以及这一ERP反应与N170、P3、N400等成分的区别。最后,本文对RP的发展做了简要的评论。
蔡秋菊罗灿煌张凤华张烨
关键词:事件相关电位
自尊与模糊决策中的决策偏好被引量:5
2012年
从自尊的角度出发,与是否需要承担决策结果的责任相结合,探讨了低自尊、中等自尊和高自尊水平下的被试在模糊决策中的决策偏好。结果发现:角色差异对决策偏好没有影响;自尊水平的高低对决策偏好有影响,高自尊被试与中等、低自尊被试相比,更容易模糊规避。支持了高自尊个体比低自尊个体更具有防御反应的理论。
张凤华杨清胡竹菁罗嗣明张庆林
关键词:自尊后悔
决策中的框架效应再探被引量:40
2007年
框架效应是指对相同决策任务不同方式的描述会影响决策者对备择选项的认知,大量研究已证实了框架效应的存在。本研究采用经典的"海难"问题,进一步探讨了决策任务中的框架效应。结果发现,在生命问题和财产问题中均没有发现框架效应的存在。在面对生命问题时,总体上人们倾向于冒险;在面对财产问题时,总体上倾向于保守。另外在面对生命问题时,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冒险。
张凤华邱江邱桂凤张庆林
关键词:财产问题风险回避
人类面孔早期加工特异性神经机制
2014年
在面孔识别研究领域中,大量研究探讨人类对这一类刺激的加工是否具有与其他刺激不同的认知神经机制,即面孔的加工具有领域特异性还是过程特异性?由于各类研究使用的方法各不相同,导致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尚缺乏一致性。本研究假设,如果面孔刺激具有特异性,无论在何种任务被试采用何种加工方式下,人类面孔N170反应在统计值上均显著高于其他类别的N170反应;相反,面孔与其他刺激在N170上则没有统计上的差异。研究将人类面孔、动物面孔、水果\蔬菜、房屋4类刺激呈现在不同任务设置下,测量人类面孔在不同任务中与各类刺激间的早期反应差异。当前研究结果发现,人类面孔在不同任务中始终保持着比其他刺激更为显著的ERPs(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反应优势,表现在额中部的早期正成分VPP和右侧颞枕部负成分N170对人类面孔反应幅度显著高于其他三类刺激的。人类面孔与其他刺激的ERP间差异反应模式在不同任务下相对稳定,并末发现动物面孔有类似效应。研究结果支持人类面孔加工的领域特异性说法。
张烨张凤华向玲杨群张庆林
关键词:特异性事件相关电位N170
参照依赖和损失规避对个体收入分配公平判断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收入分配公平判断是人们对自己收入所得公平与否的主观评价。通过对参照点和收入金额的控制,探讨参照依赖和损失规避对收入分配公平判断的共同影响。结果发现,(1)民众的收入公平判断受参照点的影响,在有参照点的情景下比无参照点情景下更感觉不公平;(2)不同工资水平下,民众的公平判断具有显著差异,而且民众对低于平均工资的"受损"比高于平均工资同等金额的"受益"赋予的公平感的权重更大,即存在得失感受的不对称;(3)不同的工资参照点、多得和少得的分配结果共同影响民众的公平判断,即损失规避在参照依赖对公平判断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徐富明徐富明沈友田沈友田张凤华
关键词:收入分配损失规避
决策框架和调节定向对模糊规避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决策框架和调节定向对模糊规避的影响。方法:采用2(调节定向:促进定向,预防定向)×2(罐子任务的决策框架:积极框架,消极框架)的两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结果:1促进定向者在积极框架及消极框架下对模糊选项的选择没有显著性差异;预防定向者亦如此。2在积极框架下,预防定向者比促进定向者更规避模糊;在消极框架下,两者都寻求模糊。结论:决策框架在调节定向对模糊规避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张凤华方侠辉刘书培
过程公平、结果公平和任务角色对公平判断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过程公平、结果公平和任务角色对公平判断的共同影响。方法:采用改编的最后通牒博弈范式探究被试在2(过程公平:有发言权/无发言权)×2(结果公平:奖金平分/奖金不平分)×2(任务角色:分配者/接收者)三因素被试间设计中的公平判断情况。结果:(1)过程公平和任务角色对公平判断影响的主效应均不显著。(2)结果公平显著影响公平判断,个体在奖金平分情景下的公平判断高于奖金不平分情景下。(3)结果公平与任务角色影响个体公平判断的交互作用显著,在奖金平分情景下奖金分配者的公平判断低于奖金接收者,在奖金不平分情景下分配者与接收者的公平判断差异不显著。结论:过程公平对个体的公平判断作用较小,个体更看重结果是否公平;在奖金平均分配时,接收者比分配者的公平感更高。
徐富明黄龙沈友田张凤华向玲
关键词:结果公平过程公平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