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冲

作品数:16 被引量:160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学
  • 3篇艺术
  • 2篇语言文字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莎士比亚
  • 5篇文学
  • 4篇改编
  • 3篇电影
  • 3篇电影改编
  • 2篇族裔
  • 2篇文学作品
  • 2篇美国文学
  • 2篇教育
  • 2篇经典文学
  • 2篇经典文学作品
  • 2篇编研
  • 1篇大学本科
  • 1篇信息库
  • 1篇性别
  • 1篇叙事
  • 1篇学科
  • 1篇异化
  • 1篇隐喻
  • 1篇英语

机构

  • 16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6篇张冲
  • 1篇陈进宏
  • 1篇姜林静
  • 1篇王祥宇

传媒

  • 2篇英美文学研究...
  • 2篇中国莎士比亚...
  • 1篇四川外语学院...
  • 1篇国外文学
  • 1篇外语教学与研...
  • 1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外国文学评论
  • 1篇复旦教育论坛
  • 1篇艺术评论
  • 1篇外国语文
  • 1篇东方翻译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散居族裔批评与美国华裔文学研究被引量:57
2005年
散居族裔批评(diasporacriticism)是2 0世纪九十年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社会和经济的跨学科理论,主要研究身份政治、归化、双重意识等问题,有学者和批评家把它用于文学批评,特别是用于诸如犹太文学、华裔文学这样具有明显散居族裔特征、同时又在文学创作方面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学现象。本文简约讨论了散居族裔批评的起源、主要理论框架和批评方法,探讨将此批评方法用于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的可能和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张冲
关键词:美国华裔文学文学研究
拨弄舆情:论《科利奥兰纳斯》中的护民官被引量:3
2015年
莎士比亚的罗马悲剧向来以其深刻而广泛的政治寓意而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研究者的目光多集中在剧本如何反映罗马政治生活、如何塑造政治英雄人物等方面。在重读《科利奥兰纳斯》时发现,剧中的舆情摆动是一个十分有意思的现象,其成因、进展与后果,不仅成为情节的主线,甚至还使莎氏的这部戏与当代社会和政治文化生活语境产生了微妙的关联。以《科利奥兰纳斯》剧中的护民官为切入点,详细剖析护民官促成、调动和拨弄民众舆论以实现自身政治目的的手法,指出莎士比亚对罗马历史叙事的改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对这一政治制度的疑虑和拷问,同时也从一个特殊角度再次展示莎士比亚的当代普适性。
张冲
关键词:舆情
英语学科及专业改革的思路:正名·固本·定标准被引量:41
2010年
张冲
关键词:英语学科正名教育发展规划英语专业
改编学与改编研究:语境·理论·应用被引量:23
2009年
视觉时代文引发读文向读图的转变,以文学作品银幕改编为主的各种改编行为呈现出极为丰富多样的形态,这一情形向学术界提出了建立"改编学"的要求。在国际上,改编学的正式建立也只两三年时间。这一新兴学科具有跨文学、电影、媒体等领域的跨学科研究特点,可以回应和引导当前社会文化发展中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课题。狭义改编学从电影研究发展而来,主要研究包括"视觉化"在内的各种改编的性质、机制和合法性问题;;广义改编学则将改编研究的范围至少拓展到"文本化"和"小说化",甚至包括了媒体改编,因此,改编学有着深刻的学术意义、广泛的实用意义及发展前景。
张冲
关键词:改编研究文学影视
莎士比亚的性别之战:《无事生非》(1993)被引量:3
2007年
布拉纳于1993年将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无事生非》改编搬上大银幕,将莎士比亚的浪漫爱情传统推向极致。本文从电影改编的种种细节入手,分析了这次基本忠实原作的电影改编,是如何以电影技法将原作的浪漫情节当代化和娱乐化,同时在主题阐释上又明显地具有与当代文化、社会、乃至文学批评思潮之间的互文影响。
张冲
关键词:莎士比亚电影改编《无事生非》
适时的莎士比亚
2011年
当本·琼生(Ben Jonson)写下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世世代代”这一诗行时,他很可能希望藉此对这位诗人兼戏剧家表示衷心的赞美,但是他也许并没有想到,这句话却成为一个被历史和现实无数次验证、而且还将继续验证下去的预言。
张冲
关键词:莎士比亚戏剧家
罗马民主制度的政治隐喻——论《柯利奥兰纳斯》对罗马民主制度的反思被引量:4
2006年
一般认为,《柯利奥兰纳斯》的悲剧主要由主人公极度骄傲和暴躁的性格所导致,也因为这样的性格与剧中的罗马民主产生了直接而强烈冲突,而柯利奥兰纳斯的引狼入室行为更使他的“叛国”罪名铁定无疑。从剧本所表现的罗马民主的体制、实体、内容和实际运行等方面入手,分析平民、护民官和柯利奥兰纳斯本人在这一表面看来事关维护还是践踏民主的冲突中各自的角色和行为性质,以揭示这场悲剧的更深层的意义。
张冲
关键词:民主权力异化
消弭疆界——论维兹诺《蓝鸦》中的旅行与本土裔在场书写
2016年
本文从旅行及空间转换与重合的角度出发,探讨美国当代著名本土裔作家维兹诺的小说《蓝鸦》中主人公旅行的多重体现与意义。文章指出,小说主人公"保留地—法国—保留地—法国"的旅行,在造成地理现实错位的同时,更通过视阈与文化的错位和冲突,拓展了作品的文化视野与深度,并通过消弭策略,完成了彰显"本土裔在场"的书写努力。
张冲
关键词:旅行
关于本土裔美国文学历史叙事的思考被引量:2
2011年
以历史叙事的方式来描述本土裔美国文学的发展,会遇到一系列问题,而认识、思考这些问题并寻找可行的对策,不仅对这一描述本身具有现实意义,也能为认识美国其他族裔文学的发展提供有学术意义的参照。
张冲
关键词:美国文学史
大学本科通识教育的他山之石——评哈佛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本科通识课程体系之争被引量:16
2011年
美国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们各有特色,形成了当代美国高等教育的两大模式。2010年9月,美国学者皮尔森发表文章,对这两大体系进行了分析评论。本文对皮尔森的观点进行了批评性思考,同时指出:上述两大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实践,对我们设计和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具有启示作用。
张冲
关键词:通识教育课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