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冬冬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媒介
  • 2篇媒体
  • 2篇记者
  • 1篇新闻
  • 1篇新闻素养
  • 1篇心理
  • 1篇心理过程
  • 1篇行为失范
  • 1篇行为失范现象
  • 1篇议题
  • 1篇议题设置
  • 1篇善意
  • 1篇身份建构
  • 1篇失范
  • 1篇失范现象
  • 1篇偷拍
  • 1篇卫视
  • 1篇领导干部
  • 1篇伦理
  • 1篇伦理争议

机构

  • 6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传媒大学

作者

  • 6篇张冬冬
  • 1篇张华

传媒

  • 1篇中国传媒科技
  • 1篇党政论坛
  • 1篇青年记者
  • 1篇阴山学刊
  • 1篇文化与传播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媒介素养
2014年
一、什么是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Media Lit eracy)是一个舶来词汇,这一概念被引介至我国已有二十余年,被学界与业界广泛的使用。“媒介素养”有时又被称为“媒体素养”、“新闻素养”、“媒介素质”,有时还会被冠以“媒商力”的称呼。随媒介形态的演进,这一概念又催生出“网络素养”与“新媒体素养”等富含时代气息的复合词汇。从概念的稳定性、能产性等方面对这些复合词汇进行辨析,我们可以容易地发现,以“媒介素养”这一词汇来携领以上提及的诸多概念变种,应当是最为恰当和科学的。
张冬冬
关键词:媒介素养领导干部媒体素养新闻素养媒介素质媒介形态
国内媒介审判研究述评
2015年
"媒介审判"是一种既富有思辨色彩,又饱含争议的新闻实践。国内学界针对媒介审判的研究十分丰富,从这一概念被引入与接纳的过程、媒介审判现象的形成原因、影响、如何影响,到应对举措的研究均多有所见,学界针对这一概念的研究所表现出的多元性与开放性也令人印象深刻。各种视角的引介与不同观点间的争论有助于学术讨论的深入。本文针对国内的既有研究,在展现不同视角与观点的同时,对这些研究做简单的评述,对未来研究的推进略作建议。
张冬冬
关键词:媒介审判
记者微博规制研究
记者与微博有着天然的联系。记者使用微博首先是一种私人化的行为,这种私人化行为却因为记者身份呈现出记者身份/角色、微博表达/媒体表达的差异或冲突。记者角色和身份是记者基于自身想象和外部反馈的互动所构建,是记者身份和角色在新...
张冬冬
关键词:规制理论行为失范现象
角色与表达:记者微博使用中的冲突研究
2015年
记者是新闻传播实践的主体,可以被视为媒体运作的核心环节,其职业特征与微博有着天然的联系。在这种天然而成、无法剥离的联系背后,微博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需要调适的冲突,主要包括记者在微博使用时的角色想象与身份建构的冲突、记者微博表达与媒体表达的冲突,这两对冲突是记者中微博使用的核心议题,值得更为深入的学理探讨。
张冬冬
关键词:身份建构媒体表达
媒介仪式与个体生活联系之路径——从传播作为一种心理过程的角度出发被引量:2
2012年
在我们对"媒介仪式"进行梳理之时,无论是对最初的媒介的"仪式观"进行回顾,还是对"进化"了的"媒介仪式"进行考察,关于这类问题的研究较多的聚集在其意义符号的传递,并期以此来达到某种共同认知。而对于"媒介仪式"缘何得以存在或者其之于个体为何而得以实现,却较少的涉及。出于此考虑,本文把传播作为一种个体心理的过程来进行描述,从而得出"媒介仪式"得以实现的个体基础,从而也为其对于个体之影响的路径进行初步的探析。
张冬冬张华
关键词:媒介仪式心理过程
主观善意无法缓解暗访、偷拍的伦理争议——对《你会怎么做》节目的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2015年1月,广东卫视推出节目《你会怎么做》,每期选取特定议题,根据议题设置场景,观察不同情境下不同人群对设定议题的反应。在公共场所设置场景后,演员扮演争议情景中的角色,节目组在隐蔽处安置摄像装备,拍摄记录不知情的被观察者对争议情景的反应。节目制作者号称以360度全方位隐藏拍摄的方式来观察普通人的真实反应,宣称该节目为完全真实拍摄,并于后期公开了部分未经剪辑的原始素材,1以此来回应观众对节目真实性的质疑。
张冬冬
关键词:伦理争议议题设置暗访善意偷拍广东卫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