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克益

作品数:12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甘肃省兽医技术推广总站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绵羊
  • 5篇棘球蚴
  • 4篇棘球蚴病
  • 4篇包虫
  • 3篇包虫病
  • 3篇虫病
  • 2篇特异
  • 2篇特异性
  • 2篇吡喹酮
  • 2篇细粒棘球蚴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ELISA
  • 2篇IHA
  • 2篇丙硫苯咪唑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宣传教育
  • 1篇血凝
  • 1篇盐析

机构

  • 11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甘肃省兽医技...
  • 2篇甘肃省皇城绵...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兰州生物制品...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2篇张克益
  • 10篇刘卫
  • 10篇贾万忠
  • 9篇田广孚
  • 8篇刘金凤
  • 2篇魏润生
  • 2篇文志强
  • 1篇陈燕军
  • 1篇魏天文
  • 1篇芦俊杰
  • 1篇傅宣英
  • 1篇顾惠明
  • 1篇承艺芳
  • 1篇王晓兰

传媒

  • 10篇中国兽医科技
  • 1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中国兽医寄生...

年份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7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杀绵羊细粒棘球蚴包囊原头蚴的药物筛选被引量:1
1991年
本试验于1988年8月至1989年2月,在棘球蚴病的高发区皇城羊场,用X光胸透和超声波检查肝脏,从400只绵羊中筛选出55只包囊直径大于3cm未钙化的棘球蚴病羊,分为8组,用吡喹酮和丙硫苯咪唑进行了治疗,一个月后进行剖杀。疗效判定标准采用:原头蚴感染小白鼠试验、原头蚴活体染色试验、原头蚴和包囊的电镜和光镜的病理学观察、体重测定、临床观察、间凝和酶标的血清学检测。结果,以原头蚴感染小白鼠这一主要疗效判定标准衡量,8个组的疗效从优到劣排列次序为:①吡喹酮,100mg/kg,肌注3次组,疗效100%;②吡喹酮,100mg/kg,口服3次组,疗效71.05%;③丙硫苯咪唑脂质体注射液,50mg/kg,肌注2次组,疗效58.67%;其余各组疗效皆不显著。临床观察除吡喹酮,100mg/kg,肌注3次组,注射后大部分羊表现一时性跛行,有的尿液呈浅紫褐色,少数羊精神食欲差,9只试验羊前后死亡2只,其他各组均未见大的异常。综合判定治疗效果,首选吡喹酮口服组。
田广孚贾万忠张克益刘金凤刘卫文志强曾繁珠屈成奎朱富玉
关键词:绵羊棘球蚴病
吡喹酮、丙硫苯咪唑治疗后绵羊包虫病的病理组织学研究
1990年
绵羊包虫病是我国西北地区广为流行的常见病。近几年来日益重视化疗的研究。本文目的在于使用吡喹酮或丙硫苯咪唑治疗肺,肝包虫病后,观察其囊和原头蚴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以求探讨这两种药物最佳的给药途径和剂量。材料与方法(一)试验动物 甘肃省皇城羊场繁殖的甘肃细毛羊,经X线透视和超声波诊断自然感染细粒棘球蚴的成年母羊55只。共分8组:1组9只,7.5%吡喹酮肌肉注射100mg/kg,共3次,间隔5日;2组9只,吡喹酮口服100mg/kg,共3次,间隔5日;3组9只,7.5%吡喹酮肌肉注射50mg/kg,共3次,间隔5日;4组9只,丙硫苯咪唑口服100mg/kg,共3次,间隔5日;5组4只,7.5%
郦云漫张克益严吉红贾万忠刘金凤刘卫田广孚
关键词:绵羊包虫病吡喹酮丙硫苯咪唑
绵羊棘球蚴囊液抗原在IHA中的特异性研究被引量:1
1991年
本研究应用粗制绵羊包囊液作抗原致敏经戊二醛处理的鞣酸化绵羊红细胞,进行微量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棘球蚴病羊血清400份、健康羊血清45份、细颈囊尾蚴病羊血清13份、肝片吸虫病羊血清21份、边虫病羊血清20份、多头蚴病羊血清1份,阳性反应率依次为83.1%、13.33%、33.46%、4.35%、0%、0%。以40%饱和硫酸铵盐析抗原对上述健康羊血清、细颈囊尾蚴病羊血清及96份棘球蚴病羊血清的检测结果依次为13.33%、38.46%、87.5%。对分段盐析的其他组份及葡聚糖凝胶层析抗原、醋酸盐析抗原、牦牛肺包囊液抗原、鼠包囊液抗原也进行了初步试验,均未获得满意结果。
刘金凤贾万忠刘卫张克益田广孚
关键词:绵羊棘球蚴病IHA
亲和层析纯化棘球蚴囊液特异性抗原的研究
1991年
本文应用兔抗健康羊IgG吸附柱、兔抗羊细颈囊尾蚴IgG吸附柱分别对绵羊棘球蚴囊液粗抗原进行了亲和吸附,制得了亲和纯抗原,并用ELISA法测定其抗原性。试验表明,经过兔抗羊细颈囊尾蚴IgG吸附柱吸附后的抗原,与非疫区绵羊血清反应的OD值都低,而与疫区血清反应的OD值都较高。经过兔抗健康羊IgG吸附柱吸附后,在不影响阳性检出率的情况下,可以降低阴性血清所致的假阳性反应,同时提高了细颈囊尾蚴的检出率。
贾万忠刘卫刘金凤张克益田广孚
关键词:绵羊
传染性牛鼻气管炎间接血凝诊断液的研制被引量:2
1989年
诊断传染性牛鼻气管炎(IBR),现已研究出病毒中和试验、免疫扩散试验和酶疫联免吸附试验等方法。目前国内检查IBR以病毒中和试验为推荐方法,但因病毒中和试验本身具有费时、费钱的缺点,所以最近几年国内外为了寻求一种准确、快速、经济的IBR诊断方法,学者们研究探讨了间接血凝试验(IHA)。为了适应我国对该病进行大量普查的需要,我们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研究制造出便于运输,容易保存的IBR间接血凝诊断液。
戴瑞良张克益王晓兰
关键词:气管炎间接血凝诊断液
甘肃肃南皇城区棘球蚴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
1994年
甘肃肃南皇城区棘球蚴病流行病学调查魏润生(甘肃省兽医技术推广总站,兰州730046)贾万忠,刘卫,张克益(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细粒棘球蚴病(又名包虫病)是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在牧区的流行尤其广泛。我国是本病的高发区之一,有23个省、市、自...
魏润生贾万忠刘卫张克益
关键词:棘球蚴病流行病牛病羊病
包虫在动物模型体内生长发育的观察
1992年
自Heath(1970)首次用羊细粒棘球蚴(Eg)原头节接种小白鼠和家兔,建立实验动物以来,国内外的一些学者先后就感染组织类型、剂量、途径、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积累了一些资料。为了深入探讨该病的有关生物学特性,筛选安全有效的化疗药物,我们对羊源Eg原头节人工感染小白鼠及其生长发育情况做了进一步观察。
张克益郦云漫刘金凤严吉红刘卫贾万忠田广孚
关键词:包虫动物生长发育
甘肃省皇城羊场棘球蚴病综合防治试验被引量:3
1993年
我们于1986年选择皇城羊场做为棘球蚴病牧区试验基点。在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于1988年6月开展了以“犬犬投药,月月驱虫”为技术中心的综防试验,至1990年10月共进行了两年零5个月。结果:犬细粒球绦虫感染率由26.67%下降到零;羊棘球蚴感染率由77.15%下降到17.4%;新生仔代绵羊中则由28.95%下降到8.53%,下降幅度为70.54%;人包虫手术率综防前为0.25%,综防后尚未发现1例;羊脑包虫感染率也获得同步下降,由4.51%下降到0.74%,下降幅度83.59%。摸索出了一套在牧区进行综防的经验,并已开始推广。
田广孚贾万忠刘卫张克益刘金凤文志强曾繁珠屈成奎朱福玉
关键词:棘球蚴病流行病学宣传教育疫情监测
盐析囊液抗原用于ELISA诊断绵羊包虫病的试验
1991年
寄生蠕虫的共同抗原多为体抗原,特异抗原多为分泌/排泄抗原。包虫囊液中含较丰富的分泌/排泄产物,是获取包虫特异抗原的主要来源。但是囊液中还含有共同抗原和宿主体液成份,这是造成交叉反应和假阳性反应的因素。用包虫粗囊液作为抗原建立的诊断方法,往往特异性差、灵敏性低、囊液抗原成份不易标准化。本试验将盐析囊液抗原用于ELISA,以验证其在绵羊包虫病诊断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刘卫刘金凤贾万忠张克益田广孚魏润生陈燕军承艺芳顾惠明
关键词:绵羊包虫病ELISA
ID、IHA、ELISA方法诊断绵羊包虫病
1991年
包虫病的诊断是监测本病流行情况和防治效果的重要手段,而免疫学诊断技术以其简便、快速、灵敏和特异等优点在包虫病的诊断中已显示出很大潜力,尤其是多种诊断方法同步进行,能提供更可靠的诊断结果。本试验正是基于这一点来研究皮内试验(ID)、间接血凝试验(IH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3种方法对绵羊包虫病的诊断效果及互补性。
刘卫贾万忠刘金凤张克益田广孚
关键词:绵羊包虫病IDIHAELISA
全文增补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