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俊法

作品数:29 被引量:164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石化“十条龙”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8篇气库
  • 8篇储气
  • 8篇储气库
  • 6篇地下储气
  • 6篇地下储气库
  • 6篇油藏
  • 4篇油田
  • 4篇气藏
  • 4篇驱油
  • 3篇复合驱
  • 2篇单井
  • 2篇地层
  • 2篇地层水
  • 2篇动压力
  • 2篇断块
  • 2篇压力梯度
  • 2篇油气
  • 2篇油气藏
  • 2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机构

  • 25篇中国石油化工...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化中原...

作者

  • 29篇张俊法
  • 9篇曾大乾
  • 8篇张广权
  • 5篇杨小松
  • 4篇贾跃玮
  • 3篇杨希翡
  • 2篇赵梅叶
  • 2篇杨瑞敏
  • 2篇高正龙
  • 2篇汤达祯
  • 2篇徐先华
  • 2篇李继强
  • 2篇张秀琼
  • 2篇张红臣
  • 1篇刘建红
  • 1篇莫冰
  • 1篇谢立新
  • 1篇司马立强
  • 1篇吕茂森
  • 1篇周庆凡

传媒

  • 5篇天然气工业
  • 4篇断块油气田
  • 4篇油气地质与采...
  • 2篇江汉石油学院...
  • 1篇科技导报
  • 1篇钻采工艺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西部探矿工程
  • 1篇河南石油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油气与新能源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1
  • 1篇2000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举投捞工艺技术及其应用被引量:4
2001年
气举投捞是一种先进的工艺技术 ,在文东油田应用以来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主要介绍气举投捞工艺的优点、投捞作业装置及投捞操作程序 。
刘洪海樊文利魏瑞金张俊法
关键词:井口装置
地下储氢技术研究综述被引量:4
2022年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加快能源转型,大幅度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体系中占比。发展地下储氢技术是克服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和间歇性的有效方法。回顾了地下储氢技术的研究现状,讨论了地下储氢技术特点,介绍了地下储氢主要地质构造及其工业应用,总结得出:地下储氢技术总体上仍然处在发展初级阶段;与地面储氢相比,地下储氢具有储能容量大、储存时间长、储能成本低、储存更安全等优势;不同储氢技术发展及应用程度不同;地下储氢具有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行性,能否大规模应用关键取决于电解制氢成本能否降低的论断。
周庆凡张俊法
关键词:氢能盐穴枯竭油气藏含水层
濮83块油田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针对中原油田P83块油藏的特点 ,采用多种表面活性剂复配的方法 ,确定了适合条件的低界面张力体系配方 ,并通过考察低张力体系与不同类型聚合物的配伍性能对聚合物进行了选取 ,对确定的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的热稳定性能、岩心驱油效果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二元复合体系的热稳定性能优于单独聚合物的性能 ,体系驱油效果明显。
袁海玲张秀琼杨希翡张俊法袁瑞冬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热稳定性驱油效果
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评价与挖潜研究 ——以卡多夫油田为例
由于注水开发是一种经济、有效、操作工艺简单的开发方式,已被油田广泛采用。但由于地层非均质和流体非均质,油井在较低的采出程度时就进入高含水阶段。国内外实践证明,油田达到高含水期后,还有近三分之一的可采原油未被采出,可见高含...
张俊法
关键词:高含水开发效果评价剩余油挖潜方法
文献传递
超深层碳酸盐岩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研究
2021年
为厘清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随地层水黏度和岩石渗透率的变化规律,选取四川盆地飞仙关组超深层碳酸盐岩标准岩心,开展了不同地层水黏度条件下的启动压力梯度实验测试,得到了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随地层水黏度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综合考虑岩石物性和流体性质的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预测模型。根据普光气田主体气藏气井测井解释成果,采用新建模型预测了气藏不同类型储层在不同地层水黏度条件下的启动压力梯度。结果表明: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随渗透率降低而增大,在渗透率相对较低时,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随渗透率降低急剧增大;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随地层水黏度的增大而增大,黏度越大,启动压力梯度随渗透率降低而增大得越快。新建模型综合考虑了岩石物性和地层水性质对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适应性较强。普光气田Ⅱ、Ⅲ类储层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最大可达0.24 MPa/m。
杨棽垚李继强李继强赵冠群张俊法
关键词:渗流规律
不同类型地下储气库库址评价标准体系及筛选平台被引量:4
2022年
科学的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库址评价及筛选工作是储气库建设,以及安全、高效、经济运行的前提和基础。为了强化对已建储气库的综合管理、便于对未建储气库智能化评价和筛选、不断提高储气库选址的科学性及工作效率,基于国内外已建储气库的运行情况,通过室内实验与数值模拟,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了枯竭油气藏、含水层及盐穴等类型储气库库址评价的标准体系;通过主观、客观以及组合赋权法确定各指标权值,结合评价标准,利用百分位、三角形、梯形以及S形隶属度函数法计算各指标分值;基于加权和、加权积等综合评价方法,计算储气库库址综合得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集成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构建并研发了储气库选址综合筛选信息平台,包括库址指标管理、评价标准管理、评价方法管理、库址优化布局、库址综合评价、库址综合查询及WebGis等7大模块。结论认为,该项研究成果提高了储气库选址的科学性及工作效率,指导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储气库“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编制,为该公司储气库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曾大乾胡宗全糜利栋张广权郭艳东范照伟张俊法贾跃伟杨小松
关键词:地下储气库WEBGIS
SDC-M型天然混合羧酸盐高温高盐下的性能特点
2003年
本文介绍了改进产品SDC-M型天然混合羧酸盐的主要性能特点,实验表明,在高温高盐条件下,SDC-M型天然混合羧酸盐与分散剂DSB复配使用,可较好地溶于不同矿化度的污水中,一定比例条件下,二者可与高二价阳离子形成超低界面张力,具有较好的洗油效果,可广泛用于油井洗井及单井吞吐采油技术中。
杨瑞敏张秀琼杨希翡张俊法谢立新鞠立明刘建红
关键词:天然混合羧酸盐驱油剂驱油效率化学驱油
高温高盐油藏二元复合驱体系配方筛选被引量:4
2004年
针对中原油田一些油藏高温高盐高二价阳离子的特点 ,筛选确定了适合温度 82~ 85℃ ,矿化度 12×10 4~ 15× 10 4mg/L ,二价阳离子含量 4 15 0~ 4 5 17mg/L条件的二元复合驱油体系配方 ,该体系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能 ,室内岩心驱油实验提高采收率 2 0 % ,含水最高下降 33.3%。
杨瑞敏张秀琼杨希翡张俊法张还恩莫冰
关键词:高温高盐二元复合驱热稳定性驱油效果
一种计算单井动态储量的新方法被引量:4
2009年
目前单井控制储量确定主要用静态容积法、试井资料分析法或数值模拟分析法获得,这3种方法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为了克服它们的局限性,及时进行单井动态储量计算分析,综合运用Buckley-Lever-ett前缘推进理论和韦尔杰(Welge)方程,在相渗渗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油井生产动态数据,建立了预测单井动态储量的新模型,并用实际生产数据进行了验证,预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说明该方法可靠,同时应用该方法可对剩余可采储量作出准确预测,为单井挖潜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张俊法汤达祯赵梅叶张红臣吴应川
关键词:控制储量数值模拟
普光气田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针对现有的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计算模型计算结果差异大的问题,选取四川盆地普光气田早三叠纪飞仙关组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标准岩心,开展了储层温度条件下的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实验测试,根据实验测试结果建立了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计算模型的计算结果,分析了影响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的主要因素,以普光气田为例进行了实例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随渗透率的降低而增大,在渗透率相对较低时,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随着渗透率的降低急剧增大;地层温度影响地层水黏度,从而改变地层水在细小孔道中流动时的非牛顿特征,进而影响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的大小;储层渗透率和地层水黏度是影响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普光气田Ⅱ、Ⅲ类储层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较大,要准确描述气藏水侵规律,需考虑储层的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
曾大乾李继强张俊法孙兵邓鹏杨棽垚
关键词:普光气田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