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付美
- 作品数:18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新乡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乡市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117例肺部肿块针吸细胞学诊断体会
- 2008年
- 叶历张付美
- 关键词:肺部肿块抽出物炎性包块针吸瘤样病变
- 大鼠胆汁中酮洛芬Ⅱ相代谢物酮洛芬葡萄糖醛酸的测定方法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建立 RP-HPLC 法测定胆汁中酮洛芬Ⅱ相代谢物酮洛芬葡萄糖醛酸(S-KPG、R-KPG)。方法:采用 ODS 柱(5μm,4.6 mm×250 mm);流动相为乙腈-水(35:65),内含0.05 mol·L^(-1)磷酸二氢钾和0.005 mol·L^(-1)的四丁基溴化胺,pH5.6;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232 nm;柱温30℃;进样是20μL。内标为10 mg·L^(-1)的萘普生甲醇溶液。结果:在2~1000μmol·L^(-1)浓度范围内,胆汁中 S-KPG、R-KPG 回归方程分别为 Y=0.0039X-0.0256,r=0.9998和 Y=0.0039X-0.0229,r=0.9998;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5 μmol·L^(-1)和1 μmol·L^(-1)。S-KPG 和 R-KPG 在室温和胆汁生理 pH 时不稳定,在 pH4时最稳定。结论:本文应用 RP-HPLC 检测胆汁 S-KPG、R-KPG,方法简便、易行、实用,可以作为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和胆排泄实验研究的分析手段。
- 赵营翟德胜陈西敬俞巧玲张付美
- 关键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胆汁
-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 2014年
- 目的:针对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病理情况进行分析,为今后的治疗总结经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患者20例,对其临床特点及病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收治的20例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患者中,全部都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其中20例患者中有18例为B细胞性,2例为T细胞性,其中在18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出现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患者是15例,黏膜相关淋巴瘤的患者为3例。其中有18例患者接受化学治疗,而另外的2例患者没有进行化疗,本次试验中18例化疗患者大多数采用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方案进行治疗,本次试验中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是2~3年,3年的无病生存率是40.38%,5年的无病生存率是26.09%,3年的总生存率是79.38%,5年的总生存率是55.09%。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病理情况进行分析,主要通过常规HE切片观察,尚需要免疫组化进一步证实,作者发现患者大多数是女性,同时最主要的就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
- 张付美
- 关键词:原发性乳腺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化疗综合治疗
- 乳腺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 2015年
- 目的探究乳腺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61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对研究对象的肿瘤石蜡切片进行检查,观察并分析VEGF-C在不同病理状态下的表达状态及其与乳腺癌淋巴转移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VEGF-C阳性表达率为75.75%,乳腺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VEGF-C阳性率为50.00%。VEGF-C阳性表达率与年龄、肿瘤大小及临床TNM分期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与患者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VEGF-C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情况呈正相关关系(r=0.267,P=0.037)。结论乳腺癌患者VEGF-C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转移密切相关,检测早期乳腺癌患者VEGF-C的表达对其预测和治疗乳腺癌淋巴转移具有一定的价值。
- 张付美李东霞朱芳恒叶历
- 关键词:乳腺癌淋巴转移
- 涎腺肌上皮癌临床和病理分析
- 2014年
- 目的:探讨涎腺肌上皮癌患者的免疫组化特点、临床病理分型情况以及鉴别诊断。方法:2010年3月-2014年1月收治涎腺肌上皮癌患者23例,并对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预后情况以及生物学行为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免疫组织的误诊率4.3%(1/23),病理检查的误诊率8.7%(2/23)。手术根治治疗涎腺肌上皮癌预后情况:6例腮腺区转移,3例颈淋巴结转移,4例血循环转移。患者病死率8.7%。结论:涎腺肌上皮癌采用免疫组化及病理检查进行诊断,具有极高的确诊率。同时给予高效的根治性切除治疗,并在术后进行化、放疗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癌症扩散速度,延长患者存活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付美
- 关键词:涎腺肌上皮癌免疫组化病理类型
- 冰冻病理检查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治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研究冰冻病理学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和其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经阴道镜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CINⅡ)和Ⅲ级(CINⅢ)的患者,在行宫颈冷刀锥切术中运用冰冻病理检查(FSE)诊断治疗和进行切除子宫术后,再运用石蜡病理检查(PS)对宫颈锥切术的标本和子宫切除术后的所有标本进行检查,对比冰冻病理检查和石蜡病理检查的结果 ,以及两种方法对标本组织切缘病灶情况的阳性和阴性判断。结果通过对比两种方法的结果可以发现,术中运用冰冻病理检查(FSE)和术后运用石蜡病理检查(PS),两者对病情诊断治疗的结果基本相符,相符率为90.0%,但是,经过宫颈冷刀锥切术和切除子宫术后,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两种方法判断组织切缘病灶的阴阳性结果完全相符。结论通过分析对比可以发现,冰冻病理检查应用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治中能取得一定的诊治效果。
- 张付美
-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锥切术
- Survivin mRNA和血清IL-8表达水平在大鼠肺鳞癌中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和血清IL-8在肺鳞癌动物模型发生发展各阶段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方法 Wistar大鼠48只,40只行左肺下叶支气管灌注含三甲基胆蒽(MCA)和二乙基亚硝胺(DEN)的碘油溶液0.lml,另8只灌注0.1ml碘油作为对照,分批处死前行心尖穿刺抽血4~6ml,然后摘除灌注部位肺组织,获取肺鳞癌发生过程各阶段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酶标法(ELISA)检测48只大鼠IL-8血清含量,原位杂交法检测各阶段病变组织中Survivin mRNA的转录水平并采用半定量法进行评分.结果 本试验共获取支气管黏膜上皮增生18例,不典型增生11例(含鳞状化生7例),原位癌6例,侵袭癌7例,转移癌6例.根据原位杂交评分在鳞癌组织中Survivin mRNA表达高于癌前病变组、增生组及正常组(P<0.01);在鳞癌组中转移癌Survivin mRNA表达评分为5.00±0.707,非转移癌的评分为3.08±1.38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阴性对照组血清IL-8的表达水平为(24.13±0.97) pg/ml,随着癌变进展而逐步上调,与不典型增生、肺鳞癌阶段IL-8的血清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P<0.01).在大鼠肺癌组中,发生肿瘤转移组的血清IL-8水平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 =0.002).此外,Survivin mRNA表达阳性的肺组织标本中IL-8浓度为45.910±20.232,Survivin mRNA表达阴性的肺组织标本中IL-8浓度为31.214±11.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urvivin和IL-8在大鼠肺鳞癌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协同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联合检测可能对肺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有着一定的临床价值.
- 张付美李磊牛慧君杨廷桐
- 关键词:生存素白介素-8INTERLEUKIN-8
- 不同固定方式在实验性羊股骨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像及组织学变化被引量:7
- 2018年
- 背景:普通接骨板内固定后容易出现"应力遮挡"效应,而组合式可变应力接骨板内固定能够减少接骨板的"应力遮挡"效应,促进骨质的正常愈合,降低普通钢板所引起并发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目的:观察不同内固定方式对实验性羊股骨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像学及组织学的影响。方法:选用32只健康成年山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6只,通过股骨截骨方法构建骨折动物模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组合式可变应力接骨板和普通直型钢板进行固定,采用X射线、CT及组织学方法对固定后4,8,12周骨痂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结论:(1)X射线片检查结果显示,两组动物固定后4-12周骨折线从逐渐模糊到完全愈合,且骨折断端间隙明显减小,且取出内固定发现,实验组术中见骨折端周围骨痂量少且坚硬,接骨板本身无骨痂覆盖,对照组接骨板见大量骨痂覆盖,钢板周围骨痂量也较大;(2)CT检查结果显示,两组动物术后4-12周CT值和骨痂横截面积值逐渐升高,且实验组动物在术后4,8,12周CT值和骨痂横截面积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对照组在术后8,12周骨髓腔直径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而骨皮质厚度值显著低于实验组(P<0.05);(3)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骨折线愈合,髓腔内纤维骨痂减少,骨痂更稀疏,大部分纤维骨痂被吸收,髓腔再通;(4)结果说明,组合式可变应力接骨板内固定能够为股骨骨折断端早期愈合提供较稳定的生物力学环境,降低钢板应力遮挡效应,促进骨痂形成,从而有利于骨折愈合。
- 冯立平杨卫强丁童张付美蒋振刚王培山
- 关键词:骨痂骨密度
- 大鼠肺鳞癌模型的建立被引量:6
- 2009年
- 探讨和构建Wistar大鼠肺癌的动物模型,以了解肺癌发生发展的过程。采用Wistar大鼠68只,其中试验组60只大鼠(A组30只:三甲基胆蒽(MCA)5 mg^7 mg,二乙基亚硝胺(DEN)0.02 mL;B组30只:MCA 7.5 mg^9.5 mg,DEN 0.03 mL),左肺下叶支气管灌注含MCA和DEN的碘油溶液0.1mL;另8只灌注0.1 mL碘油,作为对照组。试验的3月和6月末分别进行X线检测,发现3月末已有肺部阴影,6月末有50%出现明显的肺部阴影。组织学观察发现1月末已出现肺部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6月末48只发生癌变,致癌率为80%,癌变的Wistar大鼠肺标本中有多个阶段病变共存;共获取支气管黏膜上皮增生44例,不典型增生29例(含鳞状化生7例),原位癌18例,侵袭癌19例,转移癌11例。结果表明,一次性支气管灌注MCA和DEN可引起大鼠肺鳞癌的发生,并获得癌发生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标本,该疾病模型为人类肺癌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依据。
- 杨廷桐方卓宁张付美李磊孙洁
- 关键词:动物模型肺癌
- 6例子宫血管平滑肌瘤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子宫血管平滑肌瘤病的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子宫血管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0.1岁;平均孕产次分别为3,1.7;33.3%患者有子宫相关手术史。临床表现主要为盆腔包块(4/6),月经改变(2/6),无1例术前确诊,均以"子宫肌瘤"收治。术中瘤体呈白色条索状分布,沿子宫血管方向生长,6例均为术后诊断。40岁以上病变弥漫者行全子宫切除及盆腔肿瘤切除,病灶局限于宫体的年轻患者行病灶切除。随访时间1-25月,1例复发(首次手术时未全部切除肿瘤)。结论子宫血管平滑肌瘤育龄期女性多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依靠病理组织检查,手术宜彻底切除肿瘤累及区域,术后应严密随访。
- 王文翔高玉霞张付美陈彩霞
-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瘤子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