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乃丽
- 作品数:21 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生物衍生骨材料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的生物相容性被引量:7
- 2008年
- 背景:生物衍生骨材料已在临床应用多年,但其作为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的可行性还需验证。目的:评价异种生物衍生骨材料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体外观察性实验,于2007-08/2008-01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医用组织库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材料:山西省医用组织库生产的人松质骨;体外分离培养1周龄新西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经脱脂、脱钙、去抗原等步骤制备生物衍生骨材料,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超微结构。直接贴壁法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生物衍生骨材料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PKH26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生物衍生骨材料复合培养,荧光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在骨材料上的生长情况;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骨材料上的贴附、生长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生物衍生骨材料的形态结构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其上的生长、增殖情况。②生物衍生骨材料的细胞毒性。结果:所制备的生物衍生骨材料呈白色,扫描电镜观察呈规则的疏松多孔结构,孔隙间有微孔相互连通。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无明显的影响;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在材料表面及孔隙内可见PKH26标记的细胞,显示红色荧光;扫描电镜观察可见细胞在材料上附着生长,细胞形态呈梭型或多角形,与材料贴附紧密。结论:实验制备的异种生物衍生骨材料细胞毒性低,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张乃丽李宝兴赵亚平张康容马洪强马绍英刘晓明张育敏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生物相容性
- 可塑形脱矿骨基质/透明质酸骨泥的制备与细胞相容性被引量:2
- 2013年
- 背景:应用预制成形的材料修复不规则骨缺损时,常出现材料与骨缺损形状不匹配的问题,制备可任意塑形骨泥对促进不规则骨缺损的愈合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构建可塑形脱钙骨基质/透明质酸骨泥,筛选最佳复合比例并评价其细胞相容性。方法:选取合格供体皮质骨制备脱钙骨基质。分别配置浓度为0.75%,1.5%,3%,4.5%的透明质酸溶液并检测其黏度,以450 mg脱钙骨基质与上述各浓度透明质酸溶液1 mL混合,制备不同比例的脱钙骨基质/透明质酸骨泥。37℃条件下将骨泥浸泡在PBS平衡液中,观察其离散时间,筛选最佳复合比例的脱钙骨基质/透明质酸骨泥。应用脱钙骨基质/透明质酸骨泥浸提液培养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1,4,7 d采用CCK-8法检测骨泥的细胞毒性。结果与结论:随透明质酸浓度的增加其溶液黏度增大,脱钙骨基质/透明质酸骨泥的离散时间延长,3%浓度的透明质酸与450 mg脱钙骨基质复合制备的骨泥具有良好可塑形能力,离散时间为8 h,为最佳复合比例。脱钙骨基质/透明质酸骨泥浸提液培养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1,4,7 d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93.72%,101.65%,97.68%,细胞毒性级别为0或1级。表明脱钙骨基质/透明质酸复合质量比为15∶1制备的骨泥具有良好的可塑形能力及抗离散能力,细胞毒性轻微。
- 张乃丽张育敏周沫杨婷王旭昇马绍英徐伟俊董丽李宝兴
- 关键词:材料生物相容性骨组织构建透明质酸细胞相容性
- 一种组织工程皮肤构建新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织工程皮肤构建方法,该方法采用人表皮干细胞、真皮成纤维细胞作为种子细胞,以经过人胎盘IV型胶原修饰的同种无细胞真皮基质作为支架,利用气液界面分离培养法复合构建为一种有活性的双层组织工程皮肤。该方法构建的...
- 李宝兴董丽李宝明马绍英李靖张乃丽周沫王旭昇刘晓明张育敏陈学英李幼忱赵亚平
- 文献传递
- 新型可塑形同种骨修复材料的制备及相关研究
- 第一章脂肪酶用于骨移植材料脱脂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应用脂肪酶对骨组织进行脱脂,检测脱脂处理骨材料的脂肪含量、表面结构、对MC3T3-E1小鼠成骨前体细胞增殖影响、细胞相容性及组织相容性,评价脂肪酶用于骨移植材料脱脂过程的...
- 张乃丽
- 关键词:DBM同种异体骨骨胶原
- 文献传递
- 小肠黏膜下层在组织修复重建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对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在组织修复重建中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现状和前景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SIS的基础研究及组织修复重建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SIS作为一种细胞外基质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特性、组织相容性和较低的免疫原性,在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中用于修复重建不同类型的组织缺损,特别是在疝、泌尿系统疾病和难愈性皮肤创伤修复中效果显著。组织工程学技术的发展扩大了SIS修复重建的领域和范围,推动了SIS的深入研究。但是,SIS在组织修复重建中的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组织工程技术构建的细胞/SIS复合材料应用于临床也需要更深入研究。结论 SIS在组织修复重建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杨凯张育敏张乃丽徐伟俊李宝兴
- 关键词:生物材料小肠黏膜下层
- 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及组织形态学观察被引量:6
- 2011年
- 背景:应用于临床的组织工程皮肤具有血管化速度慢、力学强度差以及无法永久性保留等局限,因此,需要对相关技术环节进行改进以制备一种合适的永久性皮肤替代物。目的:建立一种构建有活性的双层组织工程皮肤的方法,并对其组织形态学进行观察。方法:以Ⅳ型胶原和成纤维细胞联合修饰的同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为支架,与表皮干细胞复合后依次经浸没式培养和气液分离界面培养构建组织工程皮肤,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其组织学特点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与结论:以表皮干细胞和同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制备的组织工程皮肤具有表、真皮双层结构,其中表皮由多层不同分化程度的表皮细胞组成,真皮为天然三维孔隙结构,胶原纤维完整,且表皮层与真皮层紧密连接,形成整体结构,可满足全层皮肤替代物的基本组织学要求。
- 董丽王旭昇马绍英张乃丽周沫赵亚平李宝兴
- 关键词:表皮干细胞成纤维细胞组织工程皮肤扫描电镜
- PKH26标记BMSCs示踪技术在构建组织工程骨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荧光染料PKH26在构建组织工程骨中作为细胞示踪剂的可行性。方法取1周龄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分离培养BMSCs,以PKH26标记第3代BMSCs,荧光显微镜观察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标记率;以成骨诱导培养基诱导标记后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诱导后7、14d细胞形态变化,并于14d采用钙钴法检测ALP活性,茜素红矿化结节染色观察诱导结果。将PKH26标记的BMSCs接种于生物衍生骨材料,48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与材料的复合情况;将细胞-材料复合物植入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后肢肌袋,14、28d后荧光显微镜观察标记细胞的转归。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PKH26标记的BMSCs呈球形,呈现均匀分布的红色荧光;培养24h后细胞贴壁伸展,轮廓清晰可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染色阳性率达97.2%。经成骨诱导后,细胞由长梭形变为多边形或立方形,ECM分泌增多,ALP及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反应。PKH26标记细胞与生物衍生骨材料复合培养48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材料表面及内部发出红色荧光。标记细胞-支架材料复合物植入肌袋后14d,在植入区可见发出红色明亮荧光的标记细胞;术后28d,在植入区仍可见发出红色荧光的细胞,但数量较14d时少,荧光强度也较弱。结论PKH26标记BMSCs可作为一种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及短期体内示踪的有效手段。
- 张乃丽马洪强张育敏李宝明周沫王旭昇赵亚平李宝兴
- 关键词:组织工程骨PKH26BMSCS
- 多孔聚乳酸/骨基质明胶生物活性复合材料骨诱导活性实验(英文)被引量:3
- 2007年
- 背景: 目前复合材料已成为骨移植材料研究的热点, 多孔聚乳酸 /骨基质明胶复合活性材料的应用有待研究。目的: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合成法制备多孔聚乳酸 / 骨基质明胶复合活性材料, 体外评价其骨形成能力。设计: 观察对比实验。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组织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生物材料制药技术研究所。材料: 小鼠 MC3T3-E1 成骨前体细胞从日本 RIKEN 细胞库获得, 聚乳酸由暨南大学提供。碱性磷酸酶检测试剂为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产品。小鼠 MC3T3-E1 成骨前体细胞在含 100 g/L 胎牛血清 ( 四季青) 、100 mg/L 青霉素和 100 U/L 链霉素的 DMEM 培养基(Gibco, 美国) 培养, 用 0.25%胰酶(Gibco, 美国) 传代。方法: 实验于 2005- 10/2006- 07 在南方医科大学组织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完成。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法制备多孔聚乳酸 / 骨基质明胶复合材料, 并通过大体及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情况。在体外将聚乳酸、聚乳酸 / 骨基质明胶与 MC3T3-E1 小鼠成骨前体细胞共培养, 分别为聚乳酸组及聚乳酸 / 骨基质明胶组, 正常培养基作为对照组, 数码相机拍摄每组培养孔图像, 图像处理与分析软件测定被染色面积占培养孔面积百分比, 即为钙化结节面积百分比。采用细胞超声裂解法检测各组细胞内钙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主要观察指标: ①聚乳酸 / 骨基质明胶大体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②钙化面积的定量测定。③钙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结果: ①聚乳酸 / 骨基质明胶大体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复合材料骨基质明胶与聚乳酸混合均匀, 材料孔隙分布均匀, 孔隙大小在 50~150 μm之间, 孔洞联通性好。在这些大孔隙的壁上, 仍有大量 5~10 μm 的孔隙。②钙化结节面积测定结果: 聚乳酸 / 骨基质明胶复合材料组、聚乳酸组、空白对照组钙化结节形成面积百�
- 张育敏李宝兴马绍英马洪强张乃丽原林
- 关键词:骨诱导骨基质明胶聚乳酸
- 一种组织工程皮肤构建新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织工程皮肤构建方法,该方法采用人表皮干细胞、真皮成纤维细胞作为种子细胞,以经过人胎盘IV型胶原修饰的同种无细胞真皮基质作为支架,利用气液界面分离培养法复合构建为一种有活性的双层组织工程皮肤。该方法构建的...
- 李宝兴董丽李宝明马绍英李靖张乃丽周沫王旭昇刘晓明张育敏陈学英李幼忱赵亚平
- 小分子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经皮介入治疗Meta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系统评价小分子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glycoproteinⅡb/Ⅲa inhibitors,GPI)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经皮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VID、CBM、CNKI、VIP等数据库,检索2012年7月31日前小分子GPI与安慰剂对ACS患者PCI疗效影响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并同时追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2名评价者独立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RCTs共计9 518例进行PCI治疗的ACS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与安慰剂相比,小分子GPI能降低7、30 d及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发生率[7 d:RR=0.71,95%CI(0.55,0.94),P<0.05;30 d:RR=0.85,95%CI(0.73,0.98),P<0.05;6个月:RR=0.73,95%CI(0.55,0.99),P<0.05];降低30 d血运重建(target vesselrevascularization,TVR)发生率[RR=0.75,95%CI(0.58,0.96),P<0.05]及6个月的再次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发生率[RR=0.67,95%CI(0.53,0.83),P<0.01]。但对于30 d死亡率﹑6个月死亡率、30 d MI及6个月血TVR,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 d死亡率:RR=0.65,95%CI(0.41,1.04),P>0.05;6个月死亡率:RR=0.87,95%CI(0.58,1.32),P>0.05;30 d MI:RR=0.80,95%CI(0.65,1.00),P=0.05;6个月血TVR:RR=0.90,95%CI(0.79,1.02),P>0.05]。②与安慰剂相比,小分子GPI伴随更多的轻微出血[RR=1.60,95%CI(1.24,2.07),P<0.01]及严重出血事件[RR=1.44,95%CI(1.09,1.89),P<0.05]。但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并没有统计学差异[RR=1.16,95%CI(0.63,2.14),P>0.05]。结论小分子GPI对于降低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MACE发生率具有一定疗效,但也伴随更多出血事件的发生。
- 尹晴屠伟峰张乃丽梁丽明胡渤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介入治疗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