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丽

作品数:11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荧光参数
  • 4篇马铃薯
  • 3篇荧光
  • 3篇镰孢
  • 3篇尖镰孢
  • 3篇根腐
  • 3篇大豆
  • 2篇性状
  • 2篇油菜
  • 2篇油菜素内酯
  • 2篇玉米
  • 2篇玉米大斑病
  • 2篇玉米种
  • 2篇玉米种植
  • 2篇生理性状
  • 2篇生理指标
  • 2篇施用
  • 2篇培苗
  • 2篇组培
  • 2篇组培苗

机构

  • 11篇东北农业大学

作者

  • 11篇张丽
  • 4篇石瑛
  • 4篇李永刚
  • 4篇唐鑫华
  • 3篇王春玲
  • 2篇魏湜
  • 2篇温盛岩
  • 2篇高红秀
  • 1篇孙丽萍
  • 1篇张思奇

传媒

  • 2篇黑龙江农业科...
  • 2篇植物保护

年份

  • 4篇2019
  • 2篇2017
  • 4篇2014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aCl胁迫处理对马铃薯组培苗生理性状和荧光参数的影响
为研究盐胁迫对马铃薯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以"延薯4号"和"大西洋"无性系脱毒组培苗为试验材料,在继代培养基中分别添加25,50,100和200mmol/LNaCl,以不添加NaCl培养基作为对照,分析不同处理条件对幼苗生长...
唐鑫华郭佳卓张丽彭露高红秀石瑛
关键词:马铃薯NACL胁迫根系叶绿素荧光参数
文献传递
黑龙江省玉米种植新区玉米品种对大斑病抗性表现及产量评估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第三、四积温带玉米种植新区主栽玉米品种抗大斑病特性及产量潜力,以黑龙江省讷河市为玉米新区代表,对该地区推广的16个玉米品种抗大斑病特性及产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大斑病的抗性表现存在显著差异,病情指数变化范围为4.81~36.30。玉米抗大斑病表现好的品种(病指≤15)为众单1号、齐山2号、龙单39等;中等抗病表现的品种(15〈病指≤30)为德美亚2号和龙单29;抗性表现较差的品种(病指〉30)为绥玉19;不同玉米品种按产量大致可分三个等级,即高产品种为齐山2号、海玉11号和甘玉2号等;中产品种为克单14、众单1号和哈丰3号等;低产品种为德美亚2号和绥玉13。从抗大斑病和产量水平综合分析,供试的16个玉米品种中齐山2号、海玉11和甘玉2号3个品种表现最佳,德美亚2号表现最差。
耿肖兵张丽温盛岩王春玲魏湜李永刚
关键词:玉米品种玉米大斑病
NaCl胁迫处理对马铃薯组培苗生理性状和荧光参数的影响
为研究盐胁迫对马铃薯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以"延薯4号"和"大西洋"无性系脱毒组培苗为试验材料,在继代培养基中分别添加25,50,100和200mmol/L NaCl,以不添加NaCl培养基作为对照,分析不同处理条件对幼苗生...
唐鑫华郭佳卓张丽彭露高红秀石瑛
关键词:马铃薯盐胁迫生理性状荧光参数
大学生违法犯罪预防问题研究
张丽
关键词:大学生违法犯罪
黑龙江省大豆镰孢根腐病菌鉴定及致病力分析被引量:19
2014年
对黑龙江省不同区域采集的大豆根腐病病原种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296个真菌分离物分属于10个种,分别为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茄镰孢(F.solani)、木贼镰孢(F.equiseti)、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半裸镰孢(F.semitectum)、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Phomopsis longicolla)、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matum)、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禾谷镰孢(F.graminearum)、厚垣镰孢(F.chlamydosporum),各分离物分离频率分别为68.24%、7.09%、5.41%、4.05%、3.38%、3.38%、3.04%、2.70%、2.03%和0.68%。利用‘合丰25’测定所有镰孢菌分离物的致病力,病情指数在30以上的分离物占镰孢菌总数的23.42%,其中尖镰孢为18.22%。在中等以上(病情指数>30)致病力镰孢菌分离物中,尖镰孢占77.78%。黑龙江省不同地理区域均有致病力较强的分离物,分布不均匀。大豆花芽分化期分离的致病力较强,尖镰孢出现频率比鼓粒期大。本研究为大豆根腐病的田间防治和抗源筛选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张丽耿肖兵王春玲李永刚
关键词:大豆尖镰孢致病力
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玉米种植新区不同品种对大斑病抗性的评价被引量:3
2014年
随着黑龙江省种植结构的调整,黑龙江省第三、四积温带由以大豆为主转变为以玉米为主要作物的玉米种植新区。为了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玉米种植新区选择抗玉米大斑病品种及科学布局,以黑龙江省依安县为第三积温带玉米种植新区的代表,对该地区的29个玉米品种抗大斑病的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之间抗病性差异较大,病情指数变化为3.70~45.93。抗病性大致可分为三大类,抗病性较好的品种(病指≤15)为德美亚3号、吉单441、德元101、哈丰1号、稷禾农18、吉农大516、龙单48、龙作2号、北种玉1号、富单1号、良旱66、育丰325、龙育415、九单503、垦单10号、禾田1号、吉单27、育丰311、嫩单15、宏育415、良玉21、吉农大212和龙垦9号;抗病性中等的品种(30≥病指≤15)为克单9号、东农254和吉单519;抗病性最差的品种(病指〉30)为丰单4号、华农292和龙单20。
李永刚王春玲张丽耿肖兵温盛岩魏湜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第三积温带品种抗病性
施用EBR对不同营养液处理的马铃薯幼苗生理指标和荧光参数的影响
为探究表油菜素内酯(Epibrassinolide,EBR)对不同营养液处理的马铃薯幼苗生理指标和荧光参数的影响,以"东农310"为试验材料,于MS、LMS(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含量降至MS的1/2)液体培养基中培...
孙宇鲁晏彤张丽彭露唐鑫华石瑛
关键词:马铃薯油菜素内酯生理指标荧光参数
文献传递
抗、感大豆品种对尖镰孢根腐病菌侵染及毒素的反应被引量:1
2017年
为了进一步明确大豆抗感品种对根腐尖镰孢的抗病机制,通过透射电镜和形态观察分析了尖镰孢(M38)侵染及产生的毒素对抗感大豆品种的影响。研究表明大豆幼苗胚根经粗毒素处理后,抗病品种‘东农56’幼苗胚根生长没有显著差别,但显著抑制了感病品种‘黑农53’胚根的伸长和侧根的生长;尖镰孢毒素高浓度和低浓度(V粗毒素∶V无菌水=1∶0和1∶15)对抗感品种的致萎能力无显著差异,高浓度处理平均萎蔫指数为100,低浓度处理为17.9~18.1左右;但中等浓度(V粗毒素∶V无菌水=1∶1,1∶5,1∶10)对于感病品种的致萎作用更大;同时,发现尖镰孢侵染感病大豆品种根内侵染量要明显多于抗病品种,且感病品种组织中菌丝的直径明显大于抗病品种,都出现很明显的质壁分离和细胞壁加厚的现象。
黄铭慧张思奇孙丽萍张丽李永刚
关键词:大豆根腐病尖镰孢毒素抗病机制
生物炭对酸性水稻土Cd污染修复研究
当前,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镉(Cd)是农田首要关注和控制的污染物,湖南长-株-潭湘江两岸耕地形成了500多平方公里的土壤Cd污染带,严重威胁到了当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原位钝化修复技术具有成本...
张丽
关键词:生物炭酸性水稻土镉污染
黑龙江省大豆尖镰孢抗源筛选、致病机理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大的大豆生产省,在中国大豆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大豆镰孢根腐病影响中国大豆单产最严重的威胁之一,种植大豆年限愈久的地块发病愈重,产量越低。国内外研究表明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大豆镰孢根腐病最有效的途...
张丽
关键词:大豆根腐病尖镰孢抗源筛选遗传多样性分析致病机理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