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庄乾龙

作品数:87 被引量:241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四川省犯罪防控研究中心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7篇政治法律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8篇刑事
  • 19篇侦查
  • 18篇卧底侦查
  • 13篇犯罪
  • 11篇未成年
  • 11篇卧底警察
  • 11篇警察
  • 10篇未成年人
  • 7篇刑法
  • 7篇诉讼
  • 7篇人犯
  • 7篇未成年人犯罪
  • 7篇法律
  • 6篇司法
  • 4篇刑事案件
  • 4篇刑事程序
  • 4篇搜查
  • 4篇卧底
  • 3篇刑罚
  • 3篇刑事程序法

机构

  • 39篇山东工商学院
  • 2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9篇北京林业大学
  • 11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烟台大学
  • 1篇北京工商大学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中国青年政治...
  • 1篇莒南县第三中...
  • 1篇四川省犯罪防...
  • 1篇北京市东城区...
  • 1篇北京市石景山...

作者

  • 84篇庄乾龙
  • 6篇刘广三
  • 1篇安文霞
  • 1篇李卫红
  • 1篇李卫红
  • 1篇向德超
  • 1篇张献勇
  • 1篇田宏杰
  • 1篇丁世界
  • 1篇张秀军
  • 1篇胡忠惠
  • 1篇朱志炜
  • 1篇魏小伟

传媒

  • 4篇预防青少年犯...
  • 3篇河北公安警察...
  • 3篇刑法论丛
  • 2篇中国林业教育
  • 2篇中国青年政治...
  • 2篇中国刑事法杂...
  • 2篇法学杂志
  • 2篇青少年犯罪问...
  • 2篇江西公安专科...
  • 2篇现代台湾研究
  • 2篇政法学刊
  • 2篇贵州警官职业...
  • 2篇森林公安
  • 2篇法商研究
  • 2篇安徽警官职业...
  • 2篇河南司法警官...
  • 2篇山东警察学院...
  • 1篇数理化解题研...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法制与经济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3篇2013
  • 19篇2012
  • 1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罪刑法定视野下刑法的扩张与克制——以《刑法修正案(九)》为视角的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刑法修正案(九)》(以下简称"修正案")废除9个罪名死刑,并细化现有部分刑法条文,彰显了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明确性与人道性精神。"修正案"通过增设罪名与修改现有罪名构成要件方式对现有刑法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扩张,同时"修正案"借助"从宽处理规定"及"较低的法定刑配置"保持刑法的克制。但总体上,"修正案"克制途径单一,扩张趋势明显。未来立法有必要在无被害人犯罪及未成年人犯罪方面强化刑法克制情绪,提高非犯罪化、非刑罚化在刑法发展中的比例。
庄乾龙
关键词:罪刑法定补充性原则
论虚拟空间刑事法网之扩张与克制——以《网络诽谤解释》为背景的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中国自1994年正式接人国际互联网,在短短的19年时间里,中国成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2]但随之而来的网络犯罪充斥着整个虚拟空间,并呈逐年增长趋势。[3]面对来势汹涌的网络犯罪,司法实践却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立法者对虚拟世界的立法关注不足。
庄乾龙
关键词:网络诽谤传播淫秽物品法益帮助犯实行犯
卧底警察陷害教唆可罚性探讨
2007年
为了破获案件卧底警察实施陷害教唆,包括唆使他人实施未遂的犯罪,唆使既遂但尚未完成的犯罪,唆使犯罪既遂且完成的犯罪.卧底警察实施不同的陷害教唆诱使他人犯罪,由于其行为不符合教唆犯的主客观条件因而不具有可罚性,不能构成刑法上的教唆犯.
庄乾龙
关键词:卧底警察陷害教唆可罚性
李庄案的证据学拷问被引量:1
2011年
李庄案凸显出的证据学问题值得拷问。本案中证人不出庭接受质证难以形成以证人证言为核心的证据锁链;而品格证据的不规范运用,不但不利于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还徒增了司法的不严肃性;司法主体对刑事证明责任分配的不恰当理解,以"武断"式的刑事证明标准表现出来。构建关键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与品格证据规则,以实用主义的态度赋予辩方制约法官自由心证的权利,方能有望贯彻落实刑事证明标准与刑事证明责任分配制度,以期真正实现刑事审判解决纠纷的功能,树立刑事司法权威。
庄乾龙
关键词:李庄案证人不出庭品格证据刑事证明标准刑事证明责任分配
“网络诽谤解释”之刑法解释论剖析被引量:1
2016年
"网络诽谤解释"以实质解释论为立场,扩张了诽谤、寻衅滋事等罪的成立范围。特别是"网络诽谤解释"借助"累积犯"理论解释诽谤罪的"严重情节",本质上创制了一种新型的刑事责任承担方式。而网络诽谤公诉情形的增加为公权力介入言论自由打开了缺口。形式解释论以法律条文为中心,禁止司法机关的入罪解释,但不排斥有利于被告人的解释。坚持形式解释论可防止传统犯罪网络入罪的异化,平衡名誉权与言论自由权保护之间的关系,彰显罪刑法定原则的人权保障精神。
庄乾龙朱志炜
论夜间禁止搜查原则之例外情形被引量:1
2006年
夜间禁止搜查原则之例外情形的规定是为了保障公民的权利与侦查效率而存在的,文章在分析了设置例外情形必要性基础之上,解析了夜间禁止搜查原则之例外的内涵,并对许可搜查、急迫情形、特殊场地等例外情形逐一作了分析评断。
庄乾龙
刑罚目的观视野下的未成年犯矫正
2024年
未成年人犯罪刑罚目的在于教育而非惩罚,矫正措施的选择只能受是否有利于教育未成年犯这一条件制约。犯罪的严重危害性程度并不影响矫正行为的严厉性,而犯罪数量的上升更与矫正措施的严厉性无关。与传统矫正方法相比,未成年犯矫正项目更为有效,具有矫治措施微观化、系统化、融合化等积极功能。项目矫正是循证矫正方法论的具体化运用,项目矫正是教育矫正未成年犯的核心,采用何种项目更为有效既与未成年人本身有关又与其家庭、生活环境等有着紧密联系。
庄乾龙安文霞
关键词:未成年犯刑罚目的
论刑事案件大数据分析报告的证据属性
2024年
刑事案件大数据分析报告在司法实践中的广泛运用与立法未将其纳入法定证据种类之间的矛盾,导致理论与实务人员对其定性产生截然不同的观点,先后涌现出司法鉴定说、书证说、证人证言说、电子数据说及新型证据说等观点,也有人认为刑事案件大数据分析报告只能作为查办案件的线索,不能将其视为证据。从司法实践应用情况、法律规定及其证明价值看,大数据分析报告具有证据属性。但受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方法等科技手段尚未成熟的影响,对刑事案件大数据分析报告定性宜将其区分为办案参考材料、鉴定意见与新型证据种类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应当积极稳妥地推进大数据分析报告取证、质证、认证程序制度建设。
庄乾龙
关键词:刑事案件
未成年人犯罪特别程序之定位被引量:14
2014年
未成年人犯罪特别程序并非完全是实现实体正义的工具,而是基于预防犯罪而设。相较于普通程序,特别程序原则与制度均具有高度的融合性特点。未成年人心智的脆弱性与选择的无力性,要求诉讼程序与制度兼具教育、帮助以及融合国家与社会综合力量的能力。萌发于普通程序下的特别程序既受普通程序原则制约,又受微观成人司法制度影响。确立未成年人犯罪特别程序独立地位,实现由一元化普通程序向二元化诉讼程序的转变,既是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与相称性原则的要求,又是一元国家向二元社会发展的时代性需要。
庄乾龙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
论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被引量:10
2014年
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价值在于淡化犯罪标签并平衡人权保障与国家秩序之间的关系。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规定过于原则化,导致该制度可操作性不强,有必要以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核心解读相关术语。目前该制度在运行中存在信息难以封锁、法律规定及有关制度之间相互矛盾的问题。鉴于此,未来立法有必要以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处理保密程序等外围制度为中心,理顺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与其他法律规定之间的关系,完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监督与救济程序,构建弹性、递进式的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庄乾龙
关键词:未成年人信息封锁监督程序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