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庄义琳

作品数:7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土壤
  • 2篇雨强
  • 2篇植被
  • 2篇森林水文
  • 2篇森林水文学
  • 2篇树干
  • 2篇树干径流
  • 2篇坡面
  • 2篇林冠截留
  • 2篇麻栎
  • 2篇径流
  • 2篇降雨
  • 2篇降雨强度
  • 2篇穿透雨
  • 1篇堆栈
  • 1篇有机碳
  • 1篇植被变化
  • 1篇植被类型
  • 1篇制图
  • 1篇杉木

机构

  • 7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7篇庄义琳
  • 6篇庄家尧
  • 5篇张金池
  • 4篇刘鑫
  • 4篇韩诚
  • 3篇吴胡强
  • 2篇顾哲衍
  • 1篇徐网谷
  • 1篇王智
  • 1篇吕莹莹
  • 1篇鞠俊杰
  • 1篇林杰
  • 1篇邵永昌
  • 1篇李明诗
  • 1篇吕晓宁
  • 1篇王文欣
  • 1篇杨志华
  • 1篇汪春林
  • 1篇周姣

传媒

  • 3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苏南丘陵区麻栎林冠层水文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4年
为探讨苏南丘陵区麻栎林生态水文过程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定位观测的方法,于2012年4月至9月对麻栎林的降雨分配过程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累计降雨量470.7 mm,平均场降雨量10.0 mm,小雨占据降雨事件的绝大部分,频率达到70.21%。穿透雨量、树干径流量、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根据回归模型确定了林冠部分的持水能力和树干持水能力分别为0.87 mm和0.11 mm,形成树干径流的最小雨量为3.42 mm。林冠截留率与降雨量、降雨强度以及空气湿度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小雨量级下,随月平均叶面积指数的增加各月林冠截留率增大。月平均林冠截留率与叶面积指数有极显著的线性关系。林冠平均截留率为20.48%。
韩诚张金池庄义琳庄家尧刘鑫杨志华顾哲衍
关键词:麻栎穿透雨树干径流林冠截留苏南丘陵区
南京城郊麻栎林坡面土壤体积含水率与侧向流对降雨响应被引量:10
2014年
为了研究森林涵养水源机制,选择南京城郊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林,采用ECH20土壤含水率检测系统在坡面0M00CHI深土壤5,15,30,40,60,100CHI等6个深度层次进行土壤水分定位监测,分析了小雨、中雨、大雨条件下南京城郊麻栎林地各层次土壤水分变异过程,分析各土壤层次体积含水率的变化过程对降雨强度响应曲线,得到5cm和15cm层次土壤水分变化与降雨量变化有良好的同步性,在降雨量6.8mm,11.8mm和36.8mm时5cm和15cm层次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化量分别是1.48%和2.10%,5.21%和5.72%,7.55%和7.85%;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土壤含水率变化趋势与降雨量同步性逐渐下降,在中雨和大雨中土壤含水量的峰值会延迟1~2小时,在小雨下无变化。在降雨强度0-4.0mm·h^-1,土壤含水率自表层到30cm变异幅度增大,5cm,15cm和30cm层次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化量分别是1.48%,2.10%和2.90%;降雨强度12~30mm·h^-1,土壤含水率自表层到60cm层次变异幅度降低特征,5,15,30,40和60C[II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化量分别是8.01%,7.85%,6.39%,5.96%和2.63%,而100cm层次土壤含水率却变异幅度显著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化量达到8.97%。在2011-2012年中研究的3场降雨量为6.8cm,16.2cm和36cm中,在降雨强度0~60.0mm·h^-1。区间,0~60cm层次土壤水含水率的增加量显著高于降雨量,无地表径流发生,最大侧向流分别为2.1mm·h^-1,2.4mm·h^-1。和28.7mm·h^-1,呈非饱和下渗现象。研究了在小、中、大降雨强度下,0~1.00m深度土壤垂直坡面上各层次侧向流对降雨强度响应的变化曲线,揭示了林地侧向流对各层土壤含水率变化的影响规律。
吴胡强邵永昌庄义琳张金池韩诚刘鑫庄家尧
关键词:森林水文学麻栎林降雨强度侧向流
不同降雨强度下坡地覆盖对土壤有机碳流失的影响被引量:22
2013年
采用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降雨强度下坡地覆盖对因地表径流泥沙流失的有机碳影响。结果表明:降雨强度越高,土壤覆盖度越低,土壤有机碳流失量越高。影响土壤有机碳流失的因素表现为降雨强度>土壤覆盖度>地面坡度。降雨过程中,降雨强度由60mm/h增至120mm/h,土壤有机碳流失量增大。覆盖度较小时,降雨强度对土壤有机碳流失起决定作用。降雨强度≤60mm/h时,植物覆盖层抑制土壤有机碳流失,重度覆盖(覆盖度100%)、轻度覆盖(覆盖度50%)与裸露地(覆盖度0%)相比,土壤有机碳流失量分别减少56.2%和36.3%。同时,土壤有机碳流失量随地面坡度由5°升至10°增加4.6%,初始产流时间提前14s。降雨强度与土壤有机碳流失量呈正相关,土壤覆盖度与泥沙流失量(土壤侵蚀量)以及土壤有机碳流失量呈负相关,径流中土壤有机碳流失量随着土壤侵蚀量同步变化。
王文欣庄义琳庄家尧吕晓宁吴胡强
关键词:降雨土壤有机碳径流
一种可移动变坡径流组分测定装置及测定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变坡径流组分测定装置及测定方法,所述装置包括一用于容置试验土的方槽,所述方槽上方设有自计雨量计,所述方槽底面一端通过支撑杆连接一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控制方槽的倾斜角度,所述方槽左侧设有控制区,所述...
庄家尧张金池庄义琳林杰鞠俊杰吴胡强
文献传递
南京城市森林干扰及恢复自动制图被引量:6
2016年
使用1987—2011年Landsat TM/ETM^+稠密时间序列数据,以南京市老山林场和紫金山森林为研究对象,通过Ledaps预处理系统生成地表反射率数据集,采用植被变化追踪模型(VCT)得到南京城市森林的干扰及恢复历史数据库产品,并对产品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空间一致性为65.4%~95.0%,VCT产品监测森林干扰具有较高的空间一致性.2个研究区的森林干扰和恢复随着时间变化波动明显,干扰变化规律相似,但森林恢复规律明显不同.紫金山的森林覆盖率小于老山林场,但总体上,老山林场的森林干扰率和恢复率大于紫金山.
吕莹莹庄义琳任芯雨李明诗徐网谷王智
长三角地区杉木林降雨再分配特征被引量:1
2014年
对长三角地区丰水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大气降雨量、穿透雨量以及树干径流量进行了定位观测,利用水量平衡方程计算得出林冠截留量。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影响降雨再分配的主要因子为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分别分析了降雨量与穿透雨、树干径流、林冠截留之间的关系,以及降雨强度与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2012年4月至9月长三角地区杉木林外降雨累计470.7 mm,研究区以小雨量、低强度的降雨事件为主,杉木林内累计穿透雨量344.1 mm,占降雨量的73.1%,树干径流总量10.3 mm,占降雨量的2.2%,林冠截留量达到116.3mm,占降雨量的24.7%。建立了降雨量、降雨强度与杉木林穿透雨量、树干径流量、林冠截留量之间的回归模型,利用拟合出的方程,可得出杉木林形成穿透雨的最小雨量为0.9 mm,形成树干径流的最小雨量为4.1 mm。
韩诚张金池庄义琳顾哲衍刘鑫庄家尧
关键词:森林水文学杉木穿透雨树干径流林冠截留
南京城郊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变异规律被引量:5
2014年
选择南京市城郊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和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草地,分别在地下土壤5,15,30am深度埋设土壤水分探头,在2.0 m高度处测定空气温度和湿度,所有数据按照15 min间隔连续记录.研究了降雨间隔期不同植被土壤水分变异规律.结果表明:①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受植物根系和凋落物影响,相应层次间土壤体积含水量差异很大.草地相应层次土壤年平均体积含水量显著(P=0.05)低于毛竹林相应层次,有凋落物覆盖的毛竹林0~40 cm土壤年平均含水量比草地多9.12%,提高43.41%.②土壤含水量年平均变异系数在各土地利用类型内均和年平均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毛竹林:R^2=0.77;草地:R^2=0.986 4)负相关,草地土壤年平均含水量变异系数变动为8.70%~16.80%,毛竹林土壤年平均含水量变异系数变动为13.9%~16.4%,下限显著高于草地,波动幅度小,表明毛竹林地土壤具有显著高于草地的水分涵养能力,适合作为水源涵养林建设林种.③不同层次土壤含水量降雨间隔期呈指数显著(R^2>0.9)相关关系消退.利用不同季节不同层次间土壤含水率指数模型,可以预测森林抗旱能力并依次作出经营管理预案.
汪春林张金池庄义琳周姣韩诚刘鑫庄家尧
关键词:生态学土壤学毛竹林土壤含水量土地利用类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